比方他忽視我啦;晚上他加班,我做了他愛吃的糖芯蛋,竟被他罵“多此一舉”啦;他總是給他家裏很多的錢,還有他的妹妹,有事沒事就挑撥我們的關係,而他,明知妹妹沒有道理,也會站在小姑子的那一邊。
你要知道,囉唆事一旦開了頭,要收迴可就不是那麽容易了。尤其他開始附和我的抱怨,跟我說“別讓他不把你當迴事,你也別太逆來順受”這樣的話後,我們倆就好像站在了同一個戰壕裏。事情發展到前天晚上,他竟開始跟我談性了,幸好是在msn上。
我嚇壞了,是替他。我說你趕緊出來吧,找個地方找點朋友把時間打發掉。他說,要不你下來跟我說說話吧,我說好,抹了口紅,去了約好的地方,他沒來,半小時後告訴我,他去老丈人家了。
我的意思是說,為什麽成年男女,想做知己,靈魂相通,會這麽難。且不說外人怎麽看,自己這一關,就怎麽也過不去。
夏景:對異性訴苦,正是這個世界上最經典、最富有詩意的催欲劑。
在英國,有個古老的遊戲,叫做“轉移過失”。它由兩個人玩,玩的人互設圈套誘人上當,一般是一方以巧妙的手法構造一種局麵,誘使對方走完某個動作時犯錯誤。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遊戲一共有五步,誰也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會是誰被推入陷阱,那麽聰明的選手會誘使對方走好前四步,等到最後一步,他退到一邊,這樣動作做完再犯錯誤,就不是他的錯了。
你和你的男同事,吃飯逛街,無所不談,加上從青年時代就培養起來的無私友誼,自然會有別樣的親切在其中。你會說這完全是心靈之愛,沒有摻雜一點點情慾的東西在裏麵。可是親愛的,難道你不知道,對異性訴苦,正是這個世界上最經典、最富有詩意的催欲劑嗎?
人群中說笑的那個人,是不大會引起異性的注意的。人群中,小店裏,我們總是容易看到那個麵對一杯酒水,獨自發呆的人兒,而且我們會想,正是因為他孤獨、他痛苦,所以一定能理解我的孤獨和痛苦吧。
如果吃中午飯時,你對你的男同事,訴說的全是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一定會找藉口離開你,去吃別的館子——幸福是排他的,不幸才會包容。為什麽要對一個男人說這些,難道你對自己的醜有足夠的信心,知道即使囉唆鬱悶,他也不會為你而動心?
不管你怎麽評價你們的談話是如何的純潔無瑕,其中都會涉及一些複雜的問題。如果你指責自己的老公,就是在告訴別人,你們的關係不融洽;如果你們關係不融洽,你就要找一個更談得來的人。如果是這樣,你的男同事又扮演著什麽角色?他當然會想,你為什麽會選中他做朋友來傾聽你的牢騷,是他超級有耐心,還是他天生有魅力?
如果你一定要說,這隻是和一頓午餐有關係的話,誰會相信呢?
花這麽多時間,對一個男人傾訴你的迷惘,你以為是不需要代價的嗎?隱私總是要交換的,他又不是心理醫生,可以無原則地你說他聽,何況他還沒有收錢。
等終於到了這一天,他跟你談起了性的問題,你卻開始患得患失,心境矛盾,妄想把責任推在他的身上,想說正是因為他的短視,錯誤理解了心無芥蒂的友情。
然後哀嘆道:做知己啊,為什麽會這麽難啊?
你以前一定玩過轉移過失這類遊戲吧?
女詩人王小妮曾在她詩裏這麽說:“到現在還不認識的人,就不想再認識了。三十年,我的朋友和敵人已經足夠多了。”我不明白你所訴說的關於“友誼地久天長”的遺憾從何而來,難道現在的你,還指望著跟誰都能一起分享喜怒哀樂嗎?
年輕的時候,一點點意外的小事,都會帶來一場驚天動地的友情。那時是時機決定友情,正是少年時對傾訴的渴望和迫切,讓我們降低了朋友或友誼的質量。但到了成年,友情的發生則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品性與見解了,曾經以為牢不可破的友誼,都會隨著各人的成長而分崩離析,分道揚鑣,難道找一個知己真的那麽難?
把我們的靈魂獻給誰(2)
尤其成年男女,尤其還要扯上靈魂——哦,上帝,我們的靈魂到底該獻給誰呢?一個頭發亂亂的,脾氣好好的,說話壞壞的,辦事快快的,能一起吃中飯的異性知己,難道他也配?
不,我不認為這事兒隻跟友誼有什麽關係,否則,在他叫你下樓小坐,順便拯救他的靈魂時,你幹嗎要搽口紅呢?
無法給他愛,那就給他痛吧(1)
艾林:我從沒有想到年近四十的自己,身上還會湧出這麽多的激情。
我不是個壞女人,但婚後的我卻又有了一次愛情。事實上,他是我給兒子請的家庭教師,一個在校的男大學生。我不知道我常看的雜誌會對我們的關係做什麽樣的評價,但很多時候,當瘋狂歡愉過後,我也會夜半驚悚,一身冷汗,仿佛自己不再是熟悉的自己。畢竟這場婚外情,甚至無法和阿貓阿狗們相比,至少她們,是愛上了一個同齡的男人,除了肉體關係,還有一些智性的相等吧。有共同語言或相同的經曆,甚至會有各自對家庭的厭倦……這些於我,幾乎都沒有。
可我還是喜歡上了這個孩子。他讓我欣喜,我從沒有想到年近四十的自己,身上還會湧出這麽多的激情,我以為對我來說,生活早就死水一潭了。我的業餘愛好是看書,哲學的、文學的,除了小說,還有影碟,歐洲的藝術片也看,由此還會聯想一些人生的深刻道理。但這些和丈夫是不交流的,因為中國人的婚姻裏,男人和女人交流這些是會讓人恥笑的,這個我很早就知道。可能正是因為放不下學生時代養成的愛好,才使我熱愛著文藝作品的同時,會對婚後的生活產生更加悲觀麻木的心境。跟他戀愛後,我開始關心很多有趣好玩的話題,生活也變得輕鬆很多,要是可以拿色彩來比喻生活的話,以前我喜歡深色,鄙視粉紅,但現在我喜歡粉紅,蔑視黑灰。人生的深刻道理是懶得再去琢磨了,我享受著美好的性愛,享受著重新年輕帶給我的愉悅,就好像一個站在溫暖陽光下的人,是根本不會考慮天氣中同樣包含著冰雹和颶風的。
</br>
你要知道,囉唆事一旦開了頭,要收迴可就不是那麽容易了。尤其他開始附和我的抱怨,跟我說“別讓他不把你當迴事,你也別太逆來順受”這樣的話後,我們倆就好像站在了同一個戰壕裏。事情發展到前天晚上,他竟開始跟我談性了,幸好是在msn上。
我嚇壞了,是替他。我說你趕緊出來吧,找個地方找點朋友把時間打發掉。他說,要不你下來跟我說說話吧,我說好,抹了口紅,去了約好的地方,他沒來,半小時後告訴我,他去老丈人家了。
我的意思是說,為什麽成年男女,想做知己,靈魂相通,會這麽難。且不說外人怎麽看,自己這一關,就怎麽也過不去。
夏景:對異性訴苦,正是這個世界上最經典、最富有詩意的催欲劑。
在英國,有個古老的遊戲,叫做“轉移過失”。它由兩個人玩,玩的人互設圈套誘人上當,一般是一方以巧妙的手法構造一種局麵,誘使對方走完某個動作時犯錯誤。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遊戲一共有五步,誰也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會是誰被推入陷阱,那麽聰明的選手會誘使對方走好前四步,等到最後一步,他退到一邊,這樣動作做完再犯錯誤,就不是他的錯了。
你和你的男同事,吃飯逛街,無所不談,加上從青年時代就培養起來的無私友誼,自然會有別樣的親切在其中。你會說這完全是心靈之愛,沒有摻雜一點點情慾的東西在裏麵。可是親愛的,難道你不知道,對異性訴苦,正是這個世界上最經典、最富有詩意的催欲劑嗎?
人群中說笑的那個人,是不大會引起異性的注意的。人群中,小店裏,我們總是容易看到那個麵對一杯酒水,獨自發呆的人兒,而且我們會想,正是因為他孤獨、他痛苦,所以一定能理解我的孤獨和痛苦吧。
如果吃中午飯時,你對你的男同事,訴說的全是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一定會找藉口離開你,去吃別的館子——幸福是排他的,不幸才會包容。為什麽要對一個男人說這些,難道你對自己的醜有足夠的信心,知道即使囉唆鬱悶,他也不會為你而動心?
不管你怎麽評價你們的談話是如何的純潔無瑕,其中都會涉及一些複雜的問題。如果你指責自己的老公,就是在告訴別人,你們的關係不融洽;如果你們關係不融洽,你就要找一個更談得來的人。如果是這樣,你的男同事又扮演著什麽角色?他當然會想,你為什麽會選中他做朋友來傾聽你的牢騷,是他超級有耐心,還是他天生有魅力?
如果你一定要說,這隻是和一頓午餐有關係的話,誰會相信呢?
花這麽多時間,對一個男人傾訴你的迷惘,你以為是不需要代價的嗎?隱私總是要交換的,他又不是心理醫生,可以無原則地你說他聽,何況他還沒有收錢。
等終於到了這一天,他跟你談起了性的問題,你卻開始患得患失,心境矛盾,妄想把責任推在他的身上,想說正是因為他的短視,錯誤理解了心無芥蒂的友情。
然後哀嘆道:做知己啊,為什麽會這麽難啊?
你以前一定玩過轉移過失這類遊戲吧?
女詩人王小妮曾在她詩裏這麽說:“到現在還不認識的人,就不想再認識了。三十年,我的朋友和敵人已經足夠多了。”我不明白你所訴說的關於“友誼地久天長”的遺憾從何而來,難道現在的你,還指望著跟誰都能一起分享喜怒哀樂嗎?
年輕的時候,一點點意外的小事,都會帶來一場驚天動地的友情。那時是時機決定友情,正是少年時對傾訴的渴望和迫切,讓我們降低了朋友或友誼的質量。但到了成年,友情的發生則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品性與見解了,曾經以為牢不可破的友誼,都會隨著各人的成長而分崩離析,分道揚鑣,難道找一個知己真的那麽難?
把我們的靈魂獻給誰(2)
尤其成年男女,尤其還要扯上靈魂——哦,上帝,我們的靈魂到底該獻給誰呢?一個頭發亂亂的,脾氣好好的,說話壞壞的,辦事快快的,能一起吃中飯的異性知己,難道他也配?
不,我不認為這事兒隻跟友誼有什麽關係,否則,在他叫你下樓小坐,順便拯救他的靈魂時,你幹嗎要搽口紅呢?
無法給他愛,那就給他痛吧(1)
艾林:我從沒有想到年近四十的自己,身上還會湧出這麽多的激情。
我不是個壞女人,但婚後的我卻又有了一次愛情。事實上,他是我給兒子請的家庭教師,一個在校的男大學生。我不知道我常看的雜誌會對我們的關係做什麽樣的評價,但很多時候,當瘋狂歡愉過後,我也會夜半驚悚,一身冷汗,仿佛自己不再是熟悉的自己。畢竟這場婚外情,甚至無法和阿貓阿狗們相比,至少她們,是愛上了一個同齡的男人,除了肉體關係,還有一些智性的相等吧。有共同語言或相同的經曆,甚至會有各自對家庭的厭倦……這些於我,幾乎都沒有。
可我還是喜歡上了這個孩子。他讓我欣喜,我從沒有想到年近四十的自己,身上還會湧出這麽多的激情,我以為對我來說,生活早就死水一潭了。我的業餘愛好是看書,哲學的、文學的,除了小說,還有影碟,歐洲的藝術片也看,由此還會聯想一些人生的深刻道理。但這些和丈夫是不交流的,因為中國人的婚姻裏,男人和女人交流這些是會讓人恥笑的,這個我很早就知道。可能正是因為放不下學生時代養成的愛好,才使我熱愛著文藝作品的同時,會對婚後的生活產生更加悲觀麻木的心境。跟他戀愛後,我開始關心很多有趣好玩的話題,生活也變得輕鬆很多,要是可以拿色彩來比喻生活的話,以前我喜歡深色,鄙視粉紅,但現在我喜歡粉紅,蔑視黑灰。人生的深刻道理是懶得再去琢磨了,我享受著美好的性愛,享受著重新年輕帶給我的愉悅,就好像一個站在溫暖陽光下的人,是根本不會考慮天氣中同樣包含著冰雹和颶風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