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向偉淡淡一笑,說:“中間多轉一道手,還沒有咱們直接來這裏吃熱乎。”
姚子平忙點頭道:“那是那是。”
白向偉的思維是跳躍式的,目光朝遠處投了投,收迴來問林若誠:“這條路是不是直通時代大道?”
林若誠點頭,說:“按照市裏的規劃,在小狼山打隧道,從這裏,直通到高速公路上。”
“隧道需要多長?”
“全部加起來有二十多公裏,開創了北方公路之最。”
白向偉沉吟了一下,突然說:“這樣一來,小吃沒有了。”
林若誠遲疑著,說:“可以離路進店。其實,許多外地顧客慕名而來,又望而卻步,就是擔心路邊不衛生。”
一個領導一個思路,沒誰願意吃別人的剩饃。姚子平揣摩白向偉心裏反對上馬時代大道,想另起爐灶,開創自己的時代。主意拿定,他馬上反駁林若誠,說:“小吃街可是臨河的文化景觀,進店倒是衛生講究了,可也沒那個味兒了。”
林若誠雖然對姚子平的“貼”勁兒厭惡至極,但又不能不承認,許多“文化”就是讓這樣給“搬”死的。
三人似乎都在想些什麽,這時,一輛白色現代從遠處開過來,到跟前時減慢了速度,然後,又突然加速開走了。
姚子平肯定地說:“這是何燕開的車。”
白向偉問:“哪個何燕?”
姚子平說:“原來市電視台臨河聚焦的主持人,有名的美女,現在是環保局局長,正縣級嘍。”
2享受的是這份感覺(1)
臨河莊園坐落在市郊東邊的小狼山下,北邊緊挨著臨河,裏麵古樹假山,小橋流水,飛簷曲欄,一座座別墅式的建築,錯落有致地排列其中,盡除了城市的喧譁和浮躁氣息,抬頭遠眺,又能瞧見聳入雲端時尚風流的臨河標誌性建築———臨河飯店,現代和古典的相依與對比,更平添出別樣的感覺和名貴。
莊園在臨河著名,在於它的三號樓。這是一座兩層高的建築,無論在哪個房間,都能陽光明媚,推開窗戶,都能觀山攬月,望水賞花。而它的著名,又不全在景,這裏雖然風景宜人,但並非獨一無二,而是國家重要領導人,來臨河視察曾下榻於此。所以,談起臨河莊園的住,談起這裏的名小吃糊塗麵,老百姓就會善意加得意地開你的玩笑:“去臨河莊園,×××在那裏住過,糊塗麵連著哧溜哧溜吃兩碗,再要時,被保健醫生給攔住了,要不然,三碗打不住!”三號樓最著名的房間是西頭的那座總統套房。國家領導人來,整座樓甚至整座賓館,當然是要清空的,雖然位高權重,但也畢竟隻能夜眠八尺。所以,具體下來,閃光的光源也就是這間總統套房了。誰想來這裏沾沾貴人氣,掏錢是吝嗇不得的。但現在,這套房卻被唐西平給包了。唐西平雖然是私營企業家協會的副主席,卻是市人大常委,從這一點上看,比僅是人大代表的林若誠,又高著那麽一個台階。所以,林若誠和唐西平究竟誰的實力更雄厚,讓人犯嘀咕就不算什麽納悶的事了。
唐西平的兒子唐小西要到加拿大去留學,他幹脆在那裏買了房子,把妻子張茜也一塊給移民了過去,剩一個人,懶得迴他的別墅去住,就在這裏包了房子。再說,住這套房子,雖說貴點,但等於是在黃金時段做廣告,甚至比黃金時段還黃金時段,細處一算,還是很劃得來的事。沒這份精明和算計,也做不了成功企業家。
此時,唐西平立在窗前,凝望著緊挨莊園的那一大片空地,整個算下來,差不多近千畝,是他信心百倍籌劃中的臨河苑小區。裏麵有兩個村落,因為項目的實施,需進行整體搬遷,市拆遷辦也全力配合,可仍有幾十戶釘子樣“挺”在那裏,使得他非常窩火。他的目光並沒有在那裏過多的停留,而是繼續朝前推去。緊挨著計劃中的臨河苑,是瑞雪公司新征的地。隨著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原有的生產規模根本滿足不了需要,前來拉貨的車輛,常常在公司門前排起長隊,或者用老百姓的話說,是林若誠撈到大錢了,於是在緊挨著遠方日化廠廠區的東邊,一下子買了三百畝地,準備再上兩條德國最先進的生產線。聽說,年前已經和德國風鈴公司簽訂了供貨合同。這樣一來,遠方就像包餃子一樣給包在中間了,也有人猜測林若誠早撥好了算盤,遠方被兼併是遲早的事。遠方曾是聲名顯赫的國有企業,擁有職工近8000人,生產的遠方牌香皂、洗衣粉曾暢銷全國。也就在幾年前,公司在銀行的存款還高達上億元,擔心市場波動,儲存的原料足夠用整整兩年。原廠長陳國慶是個直拗脾氣,莫名被免了職,市商貿局局長熊燦走馬上任,一年一個大台階,不過不是朝上,而是朝下,存儲的原料用完,存款花光,倒欠銀行七千萬,總共四條生產線,有三條停產。原因當然是要找的,他找的是林若誠。說是林若誠帶走了技術,挖走了人才,一步一步把遠方給擠垮的。遠方日化廠是死是活,唐西平是不會放在心上的,也不是他操心的事,他關心的是自己的臨河苑———這可是臨河市有史以來房地產界的最大手筆。從市區出來,臨河成“c”字形向南繞了一個大彎,沿著鼓起的大肚,不但多了十多公裏的距離,還要穿過五六個雞牛豬羊橫行的村莊,壞人的心情不說,關鍵是車速提不起來,駕私家車進城,最快也要在路上耽擱差不多三十分鍾。因此不少業內人笑他手筆大則大矣,選中的卻是一塊死地。想到這兒,唐西平嘴角掛出了冷笑。在中國做生意,發財的捷徑不是走市場,而是走政策,信息的最大金礦也在這座山上。果然,就好像趕著要給他送錢似的,他這邊剛把現在看來幾乎是白送的土地轉讓手續辦完,那邊市政府就緊鑼密鼓地籌劃著名修路和東城新區建設的事了,不說開發,光土地轉手就至少上千萬好賺。眼光決定財運,他唐西平沒有理由不自負。
</br>
姚子平忙點頭道:“那是那是。”
白向偉的思維是跳躍式的,目光朝遠處投了投,收迴來問林若誠:“這條路是不是直通時代大道?”
林若誠點頭,說:“按照市裏的規劃,在小狼山打隧道,從這裏,直通到高速公路上。”
“隧道需要多長?”
“全部加起來有二十多公裏,開創了北方公路之最。”
白向偉沉吟了一下,突然說:“這樣一來,小吃沒有了。”
林若誠遲疑著,說:“可以離路進店。其實,許多外地顧客慕名而來,又望而卻步,就是擔心路邊不衛生。”
一個領導一個思路,沒誰願意吃別人的剩饃。姚子平揣摩白向偉心裏反對上馬時代大道,想另起爐灶,開創自己的時代。主意拿定,他馬上反駁林若誠,說:“小吃街可是臨河的文化景觀,進店倒是衛生講究了,可也沒那個味兒了。”
林若誠雖然對姚子平的“貼”勁兒厭惡至極,但又不能不承認,許多“文化”就是讓這樣給“搬”死的。
三人似乎都在想些什麽,這時,一輛白色現代從遠處開過來,到跟前時減慢了速度,然後,又突然加速開走了。
姚子平肯定地說:“這是何燕開的車。”
白向偉問:“哪個何燕?”
姚子平說:“原來市電視台臨河聚焦的主持人,有名的美女,現在是環保局局長,正縣級嘍。”
2享受的是這份感覺(1)
臨河莊園坐落在市郊東邊的小狼山下,北邊緊挨著臨河,裏麵古樹假山,小橋流水,飛簷曲欄,一座座別墅式的建築,錯落有致地排列其中,盡除了城市的喧譁和浮躁氣息,抬頭遠眺,又能瞧見聳入雲端時尚風流的臨河標誌性建築———臨河飯店,現代和古典的相依與對比,更平添出別樣的感覺和名貴。
莊園在臨河著名,在於它的三號樓。這是一座兩層高的建築,無論在哪個房間,都能陽光明媚,推開窗戶,都能觀山攬月,望水賞花。而它的著名,又不全在景,這裏雖然風景宜人,但並非獨一無二,而是國家重要領導人,來臨河視察曾下榻於此。所以,談起臨河莊園的住,談起這裏的名小吃糊塗麵,老百姓就會善意加得意地開你的玩笑:“去臨河莊園,×××在那裏住過,糊塗麵連著哧溜哧溜吃兩碗,再要時,被保健醫生給攔住了,要不然,三碗打不住!”三號樓最著名的房間是西頭的那座總統套房。國家領導人來,整座樓甚至整座賓館,當然是要清空的,雖然位高權重,但也畢竟隻能夜眠八尺。所以,具體下來,閃光的光源也就是這間總統套房了。誰想來這裏沾沾貴人氣,掏錢是吝嗇不得的。但現在,這套房卻被唐西平給包了。唐西平雖然是私營企業家協會的副主席,卻是市人大常委,從這一點上看,比僅是人大代表的林若誠,又高著那麽一個台階。所以,林若誠和唐西平究竟誰的實力更雄厚,讓人犯嘀咕就不算什麽納悶的事了。
唐西平的兒子唐小西要到加拿大去留學,他幹脆在那裏買了房子,把妻子張茜也一塊給移民了過去,剩一個人,懶得迴他的別墅去住,就在這裏包了房子。再說,住這套房子,雖說貴點,但等於是在黃金時段做廣告,甚至比黃金時段還黃金時段,細處一算,還是很劃得來的事。沒這份精明和算計,也做不了成功企業家。
此時,唐西平立在窗前,凝望著緊挨莊園的那一大片空地,整個算下來,差不多近千畝,是他信心百倍籌劃中的臨河苑小區。裏麵有兩個村落,因為項目的實施,需進行整體搬遷,市拆遷辦也全力配合,可仍有幾十戶釘子樣“挺”在那裏,使得他非常窩火。他的目光並沒有在那裏過多的停留,而是繼續朝前推去。緊挨著計劃中的臨河苑,是瑞雪公司新征的地。隨著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原有的生產規模根本滿足不了需要,前來拉貨的車輛,常常在公司門前排起長隊,或者用老百姓的話說,是林若誠撈到大錢了,於是在緊挨著遠方日化廠廠區的東邊,一下子買了三百畝地,準備再上兩條德國最先進的生產線。聽說,年前已經和德國風鈴公司簽訂了供貨合同。這樣一來,遠方就像包餃子一樣給包在中間了,也有人猜測林若誠早撥好了算盤,遠方被兼併是遲早的事。遠方曾是聲名顯赫的國有企業,擁有職工近8000人,生產的遠方牌香皂、洗衣粉曾暢銷全國。也就在幾年前,公司在銀行的存款還高達上億元,擔心市場波動,儲存的原料足夠用整整兩年。原廠長陳國慶是個直拗脾氣,莫名被免了職,市商貿局局長熊燦走馬上任,一年一個大台階,不過不是朝上,而是朝下,存儲的原料用完,存款花光,倒欠銀行七千萬,總共四條生產線,有三條停產。原因當然是要找的,他找的是林若誠。說是林若誠帶走了技術,挖走了人才,一步一步把遠方給擠垮的。遠方日化廠是死是活,唐西平是不會放在心上的,也不是他操心的事,他關心的是自己的臨河苑———這可是臨河市有史以來房地產界的最大手筆。從市區出來,臨河成“c”字形向南繞了一個大彎,沿著鼓起的大肚,不但多了十多公裏的距離,還要穿過五六個雞牛豬羊橫行的村莊,壞人的心情不說,關鍵是車速提不起來,駕私家車進城,最快也要在路上耽擱差不多三十分鍾。因此不少業內人笑他手筆大則大矣,選中的卻是一塊死地。想到這兒,唐西平嘴角掛出了冷笑。在中國做生意,發財的捷徑不是走市場,而是走政策,信息的最大金礦也在這座山上。果然,就好像趕著要給他送錢似的,他這邊剛把現在看來幾乎是白送的土地轉讓手續辦完,那邊市政府就緊鑼密鼓地籌劃著名修路和東城新區建設的事了,不說開發,光土地轉手就至少上千萬好賺。眼光決定財運,他唐西平沒有理由不自負。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