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必要進一步指出,群體沒有推理能力,因此它也無法表現出任何批判精神,也就是說,它不能辨別真偽或對任何事物形


    成正確的判斷。群體所接受的判斷,僅僅是強加給它們的判斷,而絕不是經過討論後得到採納的判斷。在這方麵,也有無數的個人比群體水平高明不了多少。有些意見輕而易舉就得到了普遍贊同,更多地是因為大多數人感到,他們不可能根據自己的推理形成自己的獨特看法。


    (3)群體的想像力


    正像缺乏推理能力的人一樣,群體形象化的想像力不但強大而活躍,並且非常敏感。一個人、一件事或一次事故在他們頭腦中喚起的形象,全都栩栩如生。從一定意義上說,群體就像個睡眠中的人,他的理性已被暫時懸置,因此他的頭腦中能產生出極鮮明的形象,但是隻要他能夠開始思考,這種形象也會迅速消失。既然群體沒有思考和推理能力,因此它們不認為世上還有做不到的事情。一般而言它們也會認為,最不可能的事情便是最驚人的事情。一個事件中不同尋常的、傳奇式的一麵會給群體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原因便在於此。實際上,分析一下一種文明就會發現,使它得以存在的真正基礎,正是那些神奇的、傳奇般的內容。在曆史上,表象總是比真相起著更重要的作用,不現實的因素總是比現實的因素更重要。


    隻會形象思維的群體,也隻能被形象所打動。隻有形象能吸引或嚇住群體,成為它們的行為動機。


    因此,最能活靈活現反映人物形象的戲劇表演,總是對群體有巨大的影響。在羅馬民眾的眼裏,麵包和宏大壯觀的表演構成了幸福的理想,他們再無所求。在此後的所有時代裏,這種理想很少改變。對各種群體的想像力起作用的莫過於戲劇表演。所有觀眾同時體驗著同樣的感情,這些感情沒有立刻變成行動,不過是因為最無意識的觀眾也不會認識不到,他不過是個幻覺的犧牲品,他的笑聲與淚水,都是為了那個想像出來的離奇故事。然而有時因為形象的暗示而產生的感情卻十分強烈,因此就像暗示通常所起的作用一樣,它們傾向於變成行動。這類故事我們時有所聞:大眾劇場的經理僅僅因為上演了一出讓人情緒低沉的戲,便不得不在扮演叛徒的演員離開劇院時為他提供保護,以免受到那些對叛徒的罪惡義憤填膺的觀眾的粗暴攻擊,盡管那罪行不過是想像的產物。我認為,我們在這裏看到的是群體心理狀態,尤其是對其施以影響的技巧之最顯著的表現。虛幻的因素對他們的影響幾乎像現實一樣大。他們有著對兩者不加區分的明顯傾向。


    侵略者的權力和國家的威力,便是建立在群體的想像力上的。在領導群體時,尤其要在這種想像力上狠下功夫。所有重大的曆史事件,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興起,宗教改革,法國大革命,以及我們這個時代社會主義的崛起,都是因為對群體的想像力產生強烈影響所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後果。


    此外,所有時代和所有國家的偉大政客,包括最專橫的暴君,也都把群眾的想像力視為他們權力的基礎,他們從來沒有設想過通過與它作對而進行統治。拿破崙對國會說:"我通過改革天主教,終止了旺代戰爭,通過變成個穆斯林教徒,在埃及站住了腳,通過成為一名信奉教皇至上的人,贏得了義大利神父的支持,如果我去統治一個猶太人的國家,我也會重修所羅門的神廟。"自從亞曆山大和凱撒以來,大概從來沒有一個偉大的人物


    更好地了解怎樣影響群眾的想像力。他始終全神貫注的事情,就是強烈地作用於這種想像力。在勝利時,在屠殺時,在演說時,在自己的所有行動中,他都把這一點牢記在心中。直到他躺在床上就要咽氣時,依然對此念念不忘。


    如何影響群眾的想像力呢?我們很快就會知道。這裏我們隻需說明,要想掌握這種本領,萬萬不可求助於智力或推理,也就是說,絕對不可以採用論證的方式。安東尼讓民眾反對謀殺凱撒的人,採用的辦法並不是機智的說理,而是讓民眾意識到他的意誌,是用手指著凱撒的屍體。


    不管刺激群眾想像力的是什麽,採取的形式都是令人吃驚的鮮明形象,並且沒有任何多餘的解釋,或僅僅伴之以幾個不同尋常或神奇的事實。有關的事例是一場偉大的勝利、一種大奇蹟。大罪惡或大前景。事例必須擺在作為一個整體的群眾麵前,其來源必須秘不示人。上千次小罪或小事件,絲毫也不會觸動群眾的想像力,而一個大罪或大事件卻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其後果造成的危害與一百次小罪相比不知小多少。就是幾年前,流行性感冒僅在巴黎一地便造成了sop人的死亡,但是它對民眾的想像力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原因在於,這種真實的大規模死亡沒有以某個生動的形象表現出來,而是通過每周發布的統計信息知道的。相反,如果一次事件造成的死亡隻有500人而不是5000人,但它是在一天之內發生於公眾麵前,是一次極其引人矚目的事件,譬如說是因為艾菲爾鐵塔轟然倒塌,就會對群眾的想像力產生重大影響。人們因為得不到相關的消息,以為一艘穿越大西洋的汽輪可能已在大洋中沉沒,此事對群眾想像力的影響整整持續了一周。但是官方的統計表明,僅僅1894年一年,就有850條船和203艘汽輪失事。以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而論,一它們比那次大西洋航線上的失事嚴重得多,而群眾在任何時候都沒有關心過這些接連不斷的失事。影響民眾想像力的,並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們發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如果讓我表明看法的話,我會說,必須對它們進行濃縮加工,它們才會形成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驚人形象。掌握了影響群眾想像力的藝術,也就掌握了統治他們的藝術。群體信仰所採取的宗教形式


    提要:宗教感情的意義/它不取決於對某個神的崇拜/它的特點/信念的強大是因為它採取了宗教的形式/不同的例子/民眾的上帝從未消失/宗教感情複活所採取的新形式/宗教形式的無神論/從曆史角度看這些現象的重要性/曆史上的大事件都是群體宗教感情而非孤立的個人意誌的結果。


    我們已經證明,群體並不進行推理,它對觀念或是全盤接受,或是完全拒絕;對它產生影響的暗示,會徹底征服它的理解力,並且使它傾向於立刻變成行動。我們還證明,對群體給予恰當的影響,它就會為自己所信奉的理想慷慨赴死。我們也看到,它隻會產生狂暴而極端的情緒,同情心很快就會變成崇拜,而一旦心生厭惡,也幾乎立刻會變為仇恨。這些一般性解釋,已經為我們揭示了群體信念的性質。


    在對這些信念做更為細緻的考察時,顯然還會發現,不論是在有著狂熱宗教信仰的時代,還是發生了政治大動蕩的時代——例如上個世紀的狀況——它們總是採取一種特殊的形式,我除了把它稱為宗教感情之外,再沒有更好的稱唿。


    這種感情有著十分簡單的特點,比如對想像中某個高高在上者的崇拜,對生命賴以存在的某種力量的畏懼,盲目服從它的命令,沒有能力對其信條展開討論,傳播這種信條的願望,傾向於把不接受它們的任何人視為仇敵。這種感情所涉及的不管是一個看不見的上帝、一具木頭或石頭偶像,還是某個英雄或政治觀念,隻要它具有上述特點,它便總是有著宗教的本質。可以看到,它還會在同等程度上表現出超自然和神秘的因素。群體下意識地把某種神秘的力量等同於一時激起他們熱情的政治信條或獲勝的領袖。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法]古斯塔夫·勒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法]古斯塔夫·勒龐並收藏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