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李鴻章由於過分的信任俄國而忽視了一個問題,即鐵路的延伸正是擴張領土的主要手段。當大清帝國受到日本威脅的時候,鐵路能夠便於軍事援助這是其一;但是,如果俄國人想侵入並占領中國的東北,這條鐵路同樣會給俄國人提供軍事運輸的便利。更何況在中國境內修建鐵路,一旦“路權”模糊不清,俄國人就會有理由在鐵路沿線派駐武裝。後來的曆史表明,這就是對中國東北安全構成巨大威脅的“中東鐵路警察隊”。
李鴻章堅決反對俄國以官方的名義投資鐵路,而堅持用私人投資的方式。李鴻章幼稚地以為,這樣就可以將鐵路的修建變成商業行為。為盡快達成協議,沙皇一麵派外交大臣羅拔諾夫和維特一起繼續與李鴻章談判,一麵又親自秘密接見李鴻章,企圖使李鴻章相信其承諾。談判在彼得堡未能結束,5 月 18 日,李鴻章到達莫斯科後繼續進行。據說,俄國人用兩百萬盧布的重金賄賂了李鴻章。俄國外交部前副司長沃爾夫男爵曾說:“在東方,良心是有它的價值的。”
在俄方的誘騙和李鴻章的步步退讓下,6 月 3 日雙方達成協議,李鴻章和羅拔諾夫、維持分別代表本國政府在《中俄密約》上簽字。這一條約的簽訂,使沙皇俄國不僅騙取了在中國東北修築過境鐵路的特權,而且為其以後侵入中國打開了方便之門。
李鴻章在和俄國簽訂有失中國主權的《中俄密約》後,對外秘而不宣,便迴到了中國。李鴻章心滿意足地說,《中俄密約》能保證我大清國的邊疆 20 年無事。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密約居然連一年的時間都沒有保住。
1897 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訪問俄國,向尼古拉二世暗示染膠州灣問題,尼古拉二世表示沒有興趣。是年 11 月,德國的兩個傳教士在中國被殺,此後又有德國水手被殺,德國終於找到藉口,派兵占領了膠州灣。12 月,俄國藉口幫助清軍抗德,把軍艦開進了旅順和大連。
李鴻章這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引狼入室”的大錯誤。最後,清政府隻得同意把膠州灣租借給了德國。接著,沙俄更是無恥地提出要租借旅順、大連。清廷隻得同意。隨後法國提出要租借廣州,這時候的清政府除了同意之外還能如何呢?此後,英國又提出拓展香港。從此,列強開始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有關這些租界的條約,都是李鴻章去簽訂的。李鴻章晚年的外交生涯,居然除了恥辱就是恥辱。想當初,他曾經成功地對洋人使用所謂“痞子手段”;現在對付洋人已經手段全無,無法招架了。
7.5節 戊戌維新:“臣實是康黨”
就在清政府批準《馬關條約》的當天,1895 年 5 月 2 日,廣東舉人康有為在京城聯合十八省舉人“公車上書”,堅決反對《馬關條約》,要求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由此,轟轟烈烈的戊戌維新運動揭開了序幕。
李鴻章對於維新運動,抱有同情和支持的態度。甲午戰敗,李鴻章開始反思,渴望清國強大起來的想法也愈來愈強烈。李鴻章知道日本是通過變法才壯大起來的,他也研究了很多關於西方社會製度的資料。他曾在給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的一封信裏,明確表示希望中國能夠走向“公天下之局”。
1898 年,光緒帝命令翁同龢、李鴻章、榮祿等總理衙門五大臣約見康有為。李鴻章問起康有為:如果六部(吏、戶、禮、兵、刑、工)都撤掉了,那麽舊的規章製度是不是也要撤呢?康有為迴答說:現在是世界列國並立的時代,而我們現在的法律和官製,都是過去的,中國之所以弱,就在於此。最好都能夠撤去,即使一時間不能完全撤去,也應當考慮斟酌修改。
李鴻章聽後,沒有說話,事後他對別人說:我不如康有為,廢掉過去的舊政策和體製,是我想了幾十年也沒有做到的,他卻可以,我感覺到深深的慚愧。
6 月 11 日,光緒帝下決心全麵變法,榮祿一直阻撓提拔康有為,並向慈禧太後告狀。李鴻章得知後,曾經兩次透露給康有為,要他小心。後來,聽說有人要殺康有為,李鴻章又派人告訴了康有為。他建議康有為“養壯士,住深室,簡出遊”,以策安全。光緒帝為了保護康有為,讓他出京,李鴻章派人送行。李鴻章終於明白了:大清國前途茫茫,隻有變法一條路了。
慈禧太後發動戊戌政變之後,康有為和梁啓超二人逃到日本。此際,李鴻章剛好被派任兩廣總督。慈禧下令搜捕康有為和梁啓超的親戚,刨平他們的祖墳。李鴻章對這樣的做法非常不滿,一直拖著沒有辦理。李鴻章迴複朝廷說:新黨在香港定做戰袍和勇衣,提出要“勤王”,現在平墳,恐怕為他們找到生事的藉口。我看還是緩些時候再辦理。後來,他對自己的部下說:“我決不做刀斧手。”
有一天,慈禧太後拿著厚厚一摞彈劾李鴻章的奏摺問李鴻章:現在有人揭發你為康黨,你怎麽說?李鴻章迴答說:臣的確是康黨。我認為六部都可以廢掉,如果舊的政策能夠讓中國富強,那麽中國早就強大了,還用等到今天?如果說主張變法的都是康黨,那麽我無可逃避,臣就是康黨。慈禧聽了李鴻章的話,什麽也沒有說。
後來,李鴻章委託伊藤博文等向康有為和梁啓超捎去口信,勉勵他們要努力學習西學,將來報效國家。有一次,李鴻章對伊藤博文說,這次康、梁變法之失敗,隻因“變法太急,用人不當”。
</br>
李鴻章堅決反對俄國以官方的名義投資鐵路,而堅持用私人投資的方式。李鴻章幼稚地以為,這樣就可以將鐵路的修建變成商業行為。為盡快達成協議,沙皇一麵派外交大臣羅拔諾夫和維特一起繼續與李鴻章談判,一麵又親自秘密接見李鴻章,企圖使李鴻章相信其承諾。談判在彼得堡未能結束,5 月 18 日,李鴻章到達莫斯科後繼續進行。據說,俄國人用兩百萬盧布的重金賄賂了李鴻章。俄國外交部前副司長沃爾夫男爵曾說:“在東方,良心是有它的價值的。”
在俄方的誘騙和李鴻章的步步退讓下,6 月 3 日雙方達成協議,李鴻章和羅拔諾夫、維持分別代表本國政府在《中俄密約》上簽字。這一條約的簽訂,使沙皇俄國不僅騙取了在中國東北修築過境鐵路的特權,而且為其以後侵入中國打開了方便之門。
李鴻章在和俄國簽訂有失中國主權的《中俄密約》後,對外秘而不宣,便迴到了中國。李鴻章心滿意足地說,《中俄密約》能保證我大清國的邊疆 20 年無事。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密約居然連一年的時間都沒有保住。
1897 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訪問俄國,向尼古拉二世暗示染膠州灣問題,尼古拉二世表示沒有興趣。是年 11 月,德國的兩個傳教士在中國被殺,此後又有德國水手被殺,德國終於找到藉口,派兵占領了膠州灣。12 月,俄國藉口幫助清軍抗德,把軍艦開進了旅順和大連。
李鴻章這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引狼入室”的大錯誤。最後,清政府隻得同意把膠州灣租借給了德國。接著,沙俄更是無恥地提出要租借旅順、大連。清廷隻得同意。隨後法國提出要租借廣州,這時候的清政府除了同意之外還能如何呢?此後,英國又提出拓展香港。從此,列強開始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有關這些租界的條約,都是李鴻章去簽訂的。李鴻章晚年的外交生涯,居然除了恥辱就是恥辱。想當初,他曾經成功地對洋人使用所謂“痞子手段”;現在對付洋人已經手段全無,無法招架了。
7.5節 戊戌維新:“臣實是康黨”
就在清政府批準《馬關條約》的當天,1895 年 5 月 2 日,廣東舉人康有為在京城聯合十八省舉人“公車上書”,堅決反對《馬關條約》,要求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由此,轟轟烈烈的戊戌維新運動揭開了序幕。
李鴻章對於維新運動,抱有同情和支持的態度。甲午戰敗,李鴻章開始反思,渴望清國強大起來的想法也愈來愈強烈。李鴻章知道日本是通過變法才壯大起來的,他也研究了很多關於西方社會製度的資料。他曾在給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的一封信裏,明確表示希望中國能夠走向“公天下之局”。
1898 年,光緒帝命令翁同龢、李鴻章、榮祿等總理衙門五大臣約見康有為。李鴻章問起康有為:如果六部(吏、戶、禮、兵、刑、工)都撤掉了,那麽舊的規章製度是不是也要撤呢?康有為迴答說:現在是世界列國並立的時代,而我們現在的法律和官製,都是過去的,中國之所以弱,就在於此。最好都能夠撤去,即使一時間不能完全撤去,也應當考慮斟酌修改。
李鴻章聽後,沒有說話,事後他對別人說:我不如康有為,廢掉過去的舊政策和體製,是我想了幾十年也沒有做到的,他卻可以,我感覺到深深的慚愧。
6 月 11 日,光緒帝下決心全麵變法,榮祿一直阻撓提拔康有為,並向慈禧太後告狀。李鴻章得知後,曾經兩次透露給康有為,要他小心。後來,聽說有人要殺康有為,李鴻章又派人告訴了康有為。他建議康有為“養壯士,住深室,簡出遊”,以策安全。光緒帝為了保護康有為,讓他出京,李鴻章派人送行。李鴻章終於明白了:大清國前途茫茫,隻有變法一條路了。
慈禧太後發動戊戌政變之後,康有為和梁啓超二人逃到日本。此際,李鴻章剛好被派任兩廣總督。慈禧下令搜捕康有為和梁啓超的親戚,刨平他們的祖墳。李鴻章對這樣的做法非常不滿,一直拖著沒有辦理。李鴻章迴複朝廷說:新黨在香港定做戰袍和勇衣,提出要“勤王”,現在平墳,恐怕為他們找到生事的藉口。我看還是緩些時候再辦理。後來,他對自己的部下說:“我決不做刀斧手。”
有一天,慈禧太後拿著厚厚一摞彈劾李鴻章的奏摺問李鴻章:現在有人揭發你為康黨,你怎麽說?李鴻章迴答說:臣的確是康黨。我認為六部都可以廢掉,如果舊的政策能夠讓中國富強,那麽中國早就強大了,還用等到今天?如果說主張變法的都是康黨,那麽我無可逃避,臣就是康黨。慈禧聽了李鴻章的話,什麽也沒有說。
後來,李鴻章委託伊藤博文等向康有為和梁啓超捎去口信,勉勵他們要努力學習西學,將來報效國家。有一次,李鴻章對伊藤博文說,這次康、梁變法之失敗,隻因“變法太急,用人不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