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定海失陷的奏報到京,道光帝當即下令革除烏爾恭額和浙江提督祝廷彪的職務,又令鄧廷楨派福建舟師赴浙會剿英軍。英軍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大出道光帝意外,他慌忙調兵遣將。這時反禁菸派造謠說 :“夷兵之來,係由禁菸而起 ”,也有說是因“絕其貿易”引起的,於是,道光帝對林則徐的信任發生了動搖,在派伊裏布赴浙查辦時,特別指示他要密行查訪“致寇根由 ”。沿海督撫害怕失事受斥,群起攻擊林則徐的“肇釁 ”,高唱“議和”論調,道光帝害怕戰火蔓延天津 , 於8月9日下令馳往天津“籌防”的直隸總督琦善:如該夷船駛至海口……不必遽行開槍開炮。
8月11日,懿律等率英艦進迫大沽口,駛近口岸投書並要求購買食物,琦善害怕英軍“藉詞滋釁”,即滿口答應代買食物。9月1日,懿律、義律複照琦善,堅持英國提出的各項勒索條件,琦善根據道光帝“隨機應變,……設法勸說英軍退兵”的旨意,於13日向懿律等表示:如同意南返粵東,則中國欽派大臣到粵會談。懿律於15日複文琦善同意返迴廣州談判。17日,道光帝接到琦善關於英軍南返的奏報,“朕心嘉悅之至 ”,當即降旨,派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辦事件,並飛諭沿海各省督撫,英船經過不必開放槍炮。18日,林則徐關於擇日出洋剿辦英軍的奏報到京,被道光帝嚴切指責。19日,又令調查鄧廷楨奏報廈門抗英一役軍實。
隨著道光帝態度的轉變,主和派完全得勢。為了替赴粵的議和活動打開坦道,琦善於20日上奏道光帝,吹噓英軍船堅炮利,中國斷難決勝,並千方百計誣陷林、鄧二人。
這時的道光帝對琦善所陳當然完全相信,對其所請無不依從。 28日, 下旨譴責林則徐禁菸抗英,“內而奸民犯法,不能淨盡,外而興販來源,並未斷絕”,“辦理終無實濟,轉致別生事端,誤國病民,莫此為甚 ”,將林則徐、鄧廷楨交部嚴加議處,林則徐即行來京聽候部議,兩廣總督由琦善署理。琦善自天津趕迴北京聽訓後,於10月3日離京赴粵。同一天,道光帝以“誤國病民,辦理不善”的“罪名 ”,下旨將林則徐革職,並命林則徐折迴,鄧廷楨從福建前赴廣東,以備查問原委。
形勢急轉直下,在軍事上沒有被英軍的炮艦所打敗的林則徐,卻在政治上被主和派的讒言打倒了。
9月14日夜,林則徐知道英艦“至天津遞呈,琦善奏入,奉旨準其呈訴,並將公文等件進呈 ”,心情十分沉重,“徹夕為之不寐 ”, 擔憂時局“若以一著之差,致成滿盤之錯, 如何維挽耶 ?”允準英軍“呈訴”,不準籌計製船造炮,朝廷的用心十分顯然,林則徐怎不心寒呢?但他沒有斤斤計較個人的榮辱禍福,為了“無傷國體,可敬後來 ”, 打定主意, 在不得不上表辭官的同時,也要“不識事宜”地力陳製船造炮的抗敵主張。22日起,林則徐化了兩個晚上的時間寫折稿,他一麵自請處分,一麵寫了密陳夷務不能歇手的附片,大膽地陳述自己的抗英主張,理直氣壯地駁斥了主和派攻擊他的謬論,並建議“以通夷之銀量為防夷之用 ”,從海關收入的稅銀中抽出一部分來製船造炮,改變軍事技術和裝備遠遠落後於英國的狀況。
奏摺和附片於24日拜發後,林則徐仍專心一意地加強廣東的防務。 29日,“午後赴箭道校射 ”,30日,“ 清晨出往小北門永康炮台演放炮位 ”,同日,還決定撥調海珠炮台大炮加強虎門炮台的火力。這時,林則徐感冒生病,天天延醫治療。病中接到道光帝“欲蓋彌彰,可稱僨兵”的指責,並要他迅速馳奏水師出洋後接仗情形。9日,林則徐病癒,強忍心頭鬱憤,當晚提筆作複折,詳細說明了廣東抗英戰略從“以守為戰”向“出洋剿辦”轉變的理由,以擺事實的方式,婉轉地反駁了道光帝“前後自相矛盾”的譴責。然而,道光帝以重治林、鄧來換取英軍退兵的議和方針早已決定,申辯是枉然的。20日,林則徐接到吏部公文,“知奉諭旨交部嚴加議處, 來京聽候部議,以直督琦署廣督,其未到之前,以巡撫怡暫行護理 ”。當天,林則徐交卸總督、鹽政兩篆,移送怡良。
林則徐被黜,“宦局旋更 ”,“夷務改換局麵 ”。抵抗派和人民群眾聯合抗英的形勢被破壞了。消息傳開,愛國官兵、士紳和抗英群眾都極為震驚和憤慨。送行時,人們共趕置52塊頌牌,上書“民沾其惠,夷畏其威 ”,“勛留東粵,澤遍南天”、“煙銷瘴海”、“德敷五嶺”等讚詞,表示他們對林則徐領導禁菸抗英鬥爭的擁護、支持和對他無理被黜的同情、惋惜。林則徐懷著激憤的心情,清理書籍,理好行裝,準備於26日動身。
快要離開廣州了。緊張激烈的禁菸抗英鬥爭,把林則徐的心身和廣州的名字緊緊地聯結在一起,他是多麽留戀啊! 蒙受不白之冤, 林則徐感到莫大的恥辱,他抱著忠君的觀念坐受懲罰,在行動上沒有反抗,也不敢反抗。他沒有因為國家民族爭命遭致無過被黜而後悔,他的民族氣節也不曾因紅頂帽的丟失而點上瑕疵。
</br>
8月11日,懿律等率英艦進迫大沽口,駛近口岸投書並要求購買食物,琦善害怕英軍“藉詞滋釁”,即滿口答應代買食物。9月1日,懿律、義律複照琦善,堅持英國提出的各項勒索條件,琦善根據道光帝“隨機應變,……設法勸說英軍退兵”的旨意,於13日向懿律等表示:如同意南返粵東,則中國欽派大臣到粵會談。懿律於15日複文琦善同意返迴廣州談判。17日,道光帝接到琦善關於英軍南返的奏報,“朕心嘉悅之至 ”,當即降旨,派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辦事件,並飛諭沿海各省督撫,英船經過不必開放槍炮。18日,林則徐關於擇日出洋剿辦英軍的奏報到京,被道光帝嚴切指責。19日,又令調查鄧廷楨奏報廈門抗英一役軍實。
隨著道光帝態度的轉變,主和派完全得勢。為了替赴粵的議和活動打開坦道,琦善於20日上奏道光帝,吹噓英軍船堅炮利,中國斷難決勝,並千方百計誣陷林、鄧二人。
這時的道光帝對琦善所陳當然完全相信,對其所請無不依從。 28日, 下旨譴責林則徐禁菸抗英,“內而奸民犯法,不能淨盡,外而興販來源,並未斷絕”,“辦理終無實濟,轉致別生事端,誤國病民,莫此為甚 ”,將林則徐、鄧廷楨交部嚴加議處,林則徐即行來京聽候部議,兩廣總督由琦善署理。琦善自天津趕迴北京聽訓後,於10月3日離京赴粵。同一天,道光帝以“誤國病民,辦理不善”的“罪名 ”,下旨將林則徐革職,並命林則徐折迴,鄧廷楨從福建前赴廣東,以備查問原委。
形勢急轉直下,在軍事上沒有被英軍的炮艦所打敗的林則徐,卻在政治上被主和派的讒言打倒了。
9月14日夜,林則徐知道英艦“至天津遞呈,琦善奏入,奉旨準其呈訴,並將公文等件進呈 ”,心情十分沉重,“徹夕為之不寐 ”, 擔憂時局“若以一著之差,致成滿盤之錯, 如何維挽耶 ?”允準英軍“呈訴”,不準籌計製船造炮,朝廷的用心十分顯然,林則徐怎不心寒呢?但他沒有斤斤計較個人的榮辱禍福,為了“無傷國體,可敬後來 ”, 打定主意, 在不得不上表辭官的同時,也要“不識事宜”地力陳製船造炮的抗敵主張。22日起,林則徐化了兩個晚上的時間寫折稿,他一麵自請處分,一麵寫了密陳夷務不能歇手的附片,大膽地陳述自己的抗英主張,理直氣壯地駁斥了主和派攻擊他的謬論,並建議“以通夷之銀量為防夷之用 ”,從海關收入的稅銀中抽出一部分來製船造炮,改變軍事技術和裝備遠遠落後於英國的狀況。
奏摺和附片於24日拜發後,林則徐仍專心一意地加強廣東的防務。 29日,“午後赴箭道校射 ”,30日,“ 清晨出往小北門永康炮台演放炮位 ”,同日,還決定撥調海珠炮台大炮加強虎門炮台的火力。這時,林則徐感冒生病,天天延醫治療。病中接到道光帝“欲蓋彌彰,可稱僨兵”的指責,並要他迅速馳奏水師出洋後接仗情形。9日,林則徐病癒,強忍心頭鬱憤,當晚提筆作複折,詳細說明了廣東抗英戰略從“以守為戰”向“出洋剿辦”轉變的理由,以擺事實的方式,婉轉地反駁了道光帝“前後自相矛盾”的譴責。然而,道光帝以重治林、鄧來換取英軍退兵的議和方針早已決定,申辯是枉然的。20日,林則徐接到吏部公文,“知奉諭旨交部嚴加議處, 來京聽候部議,以直督琦署廣督,其未到之前,以巡撫怡暫行護理 ”。當天,林則徐交卸總督、鹽政兩篆,移送怡良。
林則徐被黜,“宦局旋更 ”,“夷務改換局麵 ”。抵抗派和人民群眾聯合抗英的形勢被破壞了。消息傳開,愛國官兵、士紳和抗英群眾都極為震驚和憤慨。送行時,人們共趕置52塊頌牌,上書“民沾其惠,夷畏其威 ”,“勛留東粵,澤遍南天”、“煙銷瘴海”、“德敷五嶺”等讚詞,表示他們對林則徐領導禁菸抗英鬥爭的擁護、支持和對他無理被黜的同情、惋惜。林則徐懷著激憤的心情,清理書籍,理好行裝,準備於26日動身。
快要離開廣州了。緊張激烈的禁菸抗英鬥爭,把林則徐的心身和廣州的名字緊緊地聯結在一起,他是多麽留戀啊! 蒙受不白之冤, 林則徐感到莫大的恥辱,他抱著忠君的觀念坐受懲罰,在行動上沒有反抗,也不敢反抗。他沒有因為國家民族爭命遭致無過被黜而後悔,他的民族氣節也不曾因紅頂帽的丟失而點上瑕疵。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