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為什麽把錢堆起來呢?”元信問。
“這個嘛,錢少倒沒什麽,可把錢串平鋪在地上,繩子很快就會爛掉,所以就這樣高高地堆著。”忠吉解釋道。
元信對老人的思慮之深相當欽佩,他一直記著這件事,後來他上了年紀,據說常常還對身邊的人談論這樁事。
此外還有許多年輕的家臣們,自從被今川家治轄之後,連津貼都沒有,不作老百姓就吃不上飯。
元信出城巡遊,時值五月農忙季節。元信看到有個非常象自己家臣的人混在老百姓中,一臉是泥地工作著。
“那不是近藤嗎?是近藤的話,把他叫過來。”他對旁邊的人說。
名叫近藤的那個家臣,知道元信要來,為不被認出,就把泥塗在臉上,沒想到還是被認出了。沒辦法,隻好垂頭喪氣地來到元信麵前,很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去。
元信難過地看著近藤:“為我鬆平家讓各位吃苦了,真是抱歉。事情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請你們原諒。我會迴來的,在那之前,請大家務必忍耐。”
近藤和其他的家臣們一起低著頭抽泣。在這之後,無論什麽時候,他們都忍耐著,等待時機的來臨。鳥居忠吉也好,近藤也好,三河的家臣們都象這樣緊緊抿著嘴唇,等待著他們自己時代的到來。他們雖成了對今川惟命是從的人,一旦發生戰爭,一定會被最先派上戰場,親人和兄弟戰死沙場,自己也被槍中箭,沒命地戰鬥,即使這樣,也得不到任何恩賞,被今川方當成傻瓜,受了辱罵也不得不保持沉默,可是大家在心裏叫著:“等著瞧吧,等著瞧吧。”憤怒象火那樣熊熊燃燒,壓在心底。到了後來,“三河武士”四字之所以成為質樸武士的代名詞,恐怕就是這時忍耐和鍛鍊的結果吧!
元信再次迴到了駿河,因為他僅僅是被允許迴岡崎掃墓而已,並不是完全放他歸國。那時,他再次改名為元康,如前所說,“康”字是從尊敬的祖父的名字中取下的。之後,按照義元的意願,他娶了今川的部將關口義廣(親永)的女兒為妻。時年元康十六歲。
永祿元(1558)年,元康十七歲。
在西鄰的尾張國,信長繼承了織田信秀的遺願,日夜強盛起來。信長雖被稱為傻瓜,可他完全不傻,相反平定了尾張一國,此時正對三河萌生併吞之心。
義元直到現在仍輕視信長,但也沒有因此而放鬆警惕。“這個狂妄的信長!“他下定了進攻織田的決心。
今川東有北條氏康,北有武田信玄,義元始終對他們放不下心來,幸而對方主動提出了和談,義元才和他們逐漸恢複了和好的關係。這樣一來,今川後方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終於可以攻入尾張,運氣好的話,還能一股作氣占領京都。讓自己的大旗飄揚在京都上空,這可是義元多年的宿願啊!
義元按例任命三河眾家臣為先鋒部隊。元康成為這支先鋒部隊的大將,這是他有生以來的初次參加戰鬥。三河的家臣們,也因為這是自己的主君初次率領部隊參戰,個個精神百倍,這可比至此之前受今川家臣的指揮完全不同。
“看哪,殿下那威風凜凜的樣子!”大夥兒看著元康在馬上舉著采配(指揮戰鬥的號令用具)的樣子,勇氣百倍。他們一鼓作氣地攻下了織田家的寺部城。
義元大大地褒獎了元康的功勞,贈了一把寶刀。可對於三河人來說,有什麽事能比把元康歸還給岡崎城更值得感激的呢?為了這個,老臣們從岡崎出發,一齊到駿府的義元麵前來請求:“元康殿下也已十七歲成人了,請允許他迴岡崎城吧!”
“這個嘛……進攻尾張信長領地已是迫在眉睫,到時候餘當重新丈量三河土地,恢複鬆平家舊領。在那之前,元康還是先待在此處好了。”義元漠然置之。
這樣,元康迴岡崎的事又不了了之了。
獨立
永祿三(1560)年,今川義元發動了駿河、遠江、三河的大軍,為了征討織田信長,出了駿府,假道西三河,直撲尾張。
元康在義元的安排下,一日在阿古屋城近郊拜訪了已成為城主久鬆俊勝內室的母親。
在此之前就已寫過,竹千代和母親三歲就分開了,那時他母親迴到娘家,不久嫁到了久鬆家。後來她不斷地派人送來點心和衣服,可見到成年之後的兒子這還是第一次。
“母親大人。”元康的聲音哽咽了。三歲分別,慈母的麵容都已記不得了,可一直都沒有放棄何時能再相逢的思念,即使是在夢裏也忘不了。元康真想像個孩子那樣上前去抱住母親。
母親也簡直不敢相信,那個三歲的孩子已經長成這麽大了。“哎呀!已經是個儀表堂堂的男子漢羅!”這樣說著,凝視著元康的臉,尋找著十六年前那張小臉的麵影。眼淚大顆大顆地掉落,淚眼朦朧,隻覺得胸口如被堵住,縱有千言萬語也無法說出口。那一天母子的見麵,也許就是那個時代的某種寫照吧。
——接著在五月十五日,今川軍攻陷了織田方的丸根,鷲津兩座要城。丸根城攻陷後,義元對元康道“你就進大高城守備吧!”大高城(現在的愛知縣大高市)是前年元康按義元的命令,為了補給糧糙兵馬而造的一座城。元康帶領人馬暫別了義元,在大高城駐紮休息。
然而對於義元來說,可想不到有一場大災難在等著他。今川義元攻下二城,大為高興。“明天就該取下信長的腦袋了,今天暫且在這裏休息,養足精神,十九日下手。”於是在尾張名叫桶狹間的地方宿下了營。就像這次戰役已經大獲全勝了一樣,義元非常得意,和重臣們飲酒作樂,輪番唱歌,心情大好。
再來說說另一方麵,織田信長的居城——清洲城(現在的名古屋市)。被義元攻下了兩座要城,織田方的老臣中激起了一片騷動,他們聚集在清洲城內,憂心不已。可首要人物信長卻一點都不緊張的樣子,穿著隨便的衣服。雖說身穿鎧甲的重臣們都已集合了,可卻不開戰爭的評定(會議),悠然地閑扯家常,滿不在乎的神情。
信長是信秀的長子,從小是個性情粗魯的孩子。為了這個,作為保護人的平手正秀以切腹來勸諫他,可信長還是做出種種傻瓜的舉動。但他其實是當時第一流的年輕武將,把自己扮成傻瓜的樣子,隻是為了欺騙和麻痹鄰國的領主罷了。
得知今川義元攻陷丸根、鷲津二城之後就在桶狹間休整的時候,信長在心裏暗暗叫好:“成了,勝利已是我囊中之物了。”
這一夜天明時分,信長站起身來,用響亮的聲音,邊唱邊跳起了“敦盛”舞:“人生五十年,若與天下蒼生相比,雖不過是夢幻一瞬,但既已生存,又豈能消滅……”餘音裊裊之際,信長突然把手中的扇子一扔喊道:“把具足(鎧甲)拿來!”接著一邊穿鎧甲,一邊說:“把泡飯拿來!”站著吃完了早飯,繫上頭盔,喊道:“各位,以桶狹間為目標,前進!”跳上馬絕塵而去。
</br>
“這個嘛,錢少倒沒什麽,可把錢串平鋪在地上,繩子很快就會爛掉,所以就這樣高高地堆著。”忠吉解釋道。
元信對老人的思慮之深相當欽佩,他一直記著這件事,後來他上了年紀,據說常常還對身邊的人談論這樁事。
此外還有許多年輕的家臣們,自從被今川家治轄之後,連津貼都沒有,不作老百姓就吃不上飯。
元信出城巡遊,時值五月農忙季節。元信看到有個非常象自己家臣的人混在老百姓中,一臉是泥地工作著。
“那不是近藤嗎?是近藤的話,把他叫過來。”他對旁邊的人說。
名叫近藤的那個家臣,知道元信要來,為不被認出,就把泥塗在臉上,沒想到還是被認出了。沒辦法,隻好垂頭喪氣地來到元信麵前,很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去。
元信難過地看著近藤:“為我鬆平家讓各位吃苦了,真是抱歉。事情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請你們原諒。我會迴來的,在那之前,請大家務必忍耐。”
近藤和其他的家臣們一起低著頭抽泣。在這之後,無論什麽時候,他們都忍耐著,等待時機的來臨。鳥居忠吉也好,近藤也好,三河的家臣們都象這樣緊緊抿著嘴唇,等待著他們自己時代的到來。他們雖成了對今川惟命是從的人,一旦發生戰爭,一定會被最先派上戰場,親人和兄弟戰死沙場,自己也被槍中箭,沒命地戰鬥,即使這樣,也得不到任何恩賞,被今川方當成傻瓜,受了辱罵也不得不保持沉默,可是大家在心裏叫著:“等著瞧吧,等著瞧吧。”憤怒象火那樣熊熊燃燒,壓在心底。到了後來,“三河武士”四字之所以成為質樸武士的代名詞,恐怕就是這時忍耐和鍛鍊的結果吧!
元信再次迴到了駿河,因為他僅僅是被允許迴岡崎掃墓而已,並不是完全放他歸國。那時,他再次改名為元康,如前所說,“康”字是從尊敬的祖父的名字中取下的。之後,按照義元的意願,他娶了今川的部將關口義廣(親永)的女兒為妻。時年元康十六歲。
永祿元(1558)年,元康十七歲。
在西鄰的尾張國,信長繼承了織田信秀的遺願,日夜強盛起來。信長雖被稱為傻瓜,可他完全不傻,相反平定了尾張一國,此時正對三河萌生併吞之心。
義元直到現在仍輕視信長,但也沒有因此而放鬆警惕。“這個狂妄的信長!“他下定了進攻織田的決心。
今川東有北條氏康,北有武田信玄,義元始終對他們放不下心來,幸而對方主動提出了和談,義元才和他們逐漸恢複了和好的關係。這樣一來,今川後方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終於可以攻入尾張,運氣好的話,還能一股作氣占領京都。讓自己的大旗飄揚在京都上空,這可是義元多年的宿願啊!
義元按例任命三河眾家臣為先鋒部隊。元康成為這支先鋒部隊的大將,這是他有生以來的初次參加戰鬥。三河的家臣們,也因為這是自己的主君初次率領部隊參戰,個個精神百倍,這可比至此之前受今川家臣的指揮完全不同。
“看哪,殿下那威風凜凜的樣子!”大夥兒看著元康在馬上舉著采配(指揮戰鬥的號令用具)的樣子,勇氣百倍。他們一鼓作氣地攻下了織田家的寺部城。
義元大大地褒獎了元康的功勞,贈了一把寶刀。可對於三河人來說,有什麽事能比把元康歸還給岡崎城更值得感激的呢?為了這個,老臣們從岡崎出發,一齊到駿府的義元麵前來請求:“元康殿下也已十七歲成人了,請允許他迴岡崎城吧!”
“這個嘛……進攻尾張信長領地已是迫在眉睫,到時候餘當重新丈量三河土地,恢複鬆平家舊領。在那之前,元康還是先待在此處好了。”義元漠然置之。
這樣,元康迴岡崎的事又不了了之了。
獨立
永祿三(1560)年,今川義元發動了駿河、遠江、三河的大軍,為了征討織田信長,出了駿府,假道西三河,直撲尾張。
元康在義元的安排下,一日在阿古屋城近郊拜訪了已成為城主久鬆俊勝內室的母親。
在此之前就已寫過,竹千代和母親三歲就分開了,那時他母親迴到娘家,不久嫁到了久鬆家。後來她不斷地派人送來點心和衣服,可見到成年之後的兒子這還是第一次。
“母親大人。”元康的聲音哽咽了。三歲分別,慈母的麵容都已記不得了,可一直都沒有放棄何時能再相逢的思念,即使是在夢裏也忘不了。元康真想像個孩子那樣上前去抱住母親。
母親也簡直不敢相信,那個三歲的孩子已經長成這麽大了。“哎呀!已經是個儀表堂堂的男子漢羅!”這樣說著,凝視著元康的臉,尋找著十六年前那張小臉的麵影。眼淚大顆大顆地掉落,淚眼朦朧,隻覺得胸口如被堵住,縱有千言萬語也無法說出口。那一天母子的見麵,也許就是那個時代的某種寫照吧。
——接著在五月十五日,今川軍攻陷了織田方的丸根,鷲津兩座要城。丸根城攻陷後,義元對元康道“你就進大高城守備吧!”大高城(現在的愛知縣大高市)是前年元康按義元的命令,為了補給糧糙兵馬而造的一座城。元康帶領人馬暫別了義元,在大高城駐紮休息。
然而對於義元來說,可想不到有一場大災難在等著他。今川義元攻下二城,大為高興。“明天就該取下信長的腦袋了,今天暫且在這裏休息,養足精神,十九日下手。”於是在尾張名叫桶狹間的地方宿下了營。就像這次戰役已經大獲全勝了一樣,義元非常得意,和重臣們飲酒作樂,輪番唱歌,心情大好。
再來說說另一方麵,織田信長的居城——清洲城(現在的名古屋市)。被義元攻下了兩座要城,織田方的老臣中激起了一片騷動,他們聚集在清洲城內,憂心不已。可首要人物信長卻一點都不緊張的樣子,穿著隨便的衣服。雖說身穿鎧甲的重臣們都已集合了,可卻不開戰爭的評定(會議),悠然地閑扯家常,滿不在乎的神情。
信長是信秀的長子,從小是個性情粗魯的孩子。為了這個,作為保護人的平手正秀以切腹來勸諫他,可信長還是做出種種傻瓜的舉動。但他其實是當時第一流的年輕武將,把自己扮成傻瓜的樣子,隻是為了欺騙和麻痹鄰國的領主罷了。
得知今川義元攻陷丸根、鷲津二城之後就在桶狹間休整的時候,信長在心裏暗暗叫好:“成了,勝利已是我囊中之物了。”
這一夜天明時分,信長站起身來,用響亮的聲音,邊唱邊跳起了“敦盛”舞:“人生五十年,若與天下蒼生相比,雖不過是夢幻一瞬,但既已生存,又豈能消滅……”餘音裊裊之際,信長突然把手中的扇子一扔喊道:“把具足(鎧甲)拿來!”接著一邊穿鎧甲,一邊說:“把泡飯拿來!”站著吃完了早飯,繫上頭盔,喊道:“各位,以桶狹間為目標,前進!”跳上馬絕塵而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