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了?”其他的家臣問。
“看哪!富士山快看不見了,海的那邊逐漸出現的,不是伊勢的群山嗎!”那個男子用手指著說。家臣們一起看了過去。
“啊!果然如此,船前進的方向完全反了。——喂,船家,船家,方向錯了!”他們吃了一驚,向船頭發出提醒。
誰知船家並未露出驚奇的神色,反而冷冷地微笑著說:“你們好象剛剛注意到嘛!”
“什麽?”鬆平家臣們臉色驟變。
“喂,鬆平家的傢夥們,別鬧啦!船一開始就是向尾張方向前進,這是因為要把竹千代交給尾張的織田信秀呀!”戶田的家臣們抱著肩,在一邊嘲笑。
中計了!想到這一點已為時過晚,身處船中,自己人遠水救不得近火,完全無法可想,隻能眼看著他們得逞。
船到了織田的領土——熱田。織田信秀得到了被拐帶來的竹千代,十分高興。他想:本該送到今川方的人質落到我方,這下鬆平廣忠該乖乖地投靠我了吧!所以他把竹千代交給了熱田神社的神主,並對所有的社人說:“這是三河的人質,可要好生招待。”然後給廣忠寫去了一封信:“汝大可放心,令郎竹千代好好地在熱田。吾預先收下竹千代,請就此勿再與今川義元繼續往來,而轉從吾方。若如此,吾立刻歸還令郎。如果汝拒絕這番好意,令郎自是性命難保。此外,就說眼下,也將立刻向汝發起進攻。”
廣忠讀了這封信,立刻迴信:“竹千代原本並不是交予爾等的人質,即便爾等所說俱實,在下也恕難從命。”即使獨子被捉為人質,廣忠也不背叛與義元先前的誓言,真是一位堂堂正正的武士。
要說真正的武士,織田信秀也是如此,雖然他既失望又惱火,但也沒有把這氣發泄在年幼的竹千代身上。他把竹千代寄付在那古屋萬鬆寺的天王坊,設了看守,給予了很不錯的重待。
竹千代的母親自從離開廣忠後,在娘家住了一段時間,後來奉父命與親織田家的一位武將——三河國阿古屋城主久鬆俊勝再婚。信秀對在阿古屋的竹千代母親說:“今後派人來竹千代這裏詢問一下他的安泰吧!會麵的事,我會安排的。”
竹千代的母親非常高興,不久後就派了家臣到竹千代那裏去,探望他的情況,並送去了衣物和點心等東西。作為母親,她一直都想見見竹千代,可一直沒能實現這個願望。得知竹千代的現況,能夠做到這一點,也是多虧了信秀的安排,所以她非常高興。
竹千代當然已記不得三歲時生母的容貌。可是那畢竟還是戀慕著的生母。獨身在這樣一個人生地不熟的敵國,這樣的渴慕更深了。到了母親的家臣來訪的時候,從家臣的口裏聽知母親的溫柔話語,看著帶來的物品,他忍耐不住內心的喜悅。
“這是母親大人給的嗎?”
“這也是母親大人捎來的嗎?”
家臣們時時可以迴想起當時手拿著一件件新衣和點心,被母親的慈愛所感動的竹千代的樣子。
出於同情,名叫河野的織田家派來守衛的武士,也常常捉來伯勞呀、山雀之類的小鳥,送給竹千代,並無時無刻地安慰他。
今川義元對於廣忠連自己獨子被信秀抓去後忠心仍然不變的堅定理念,大大地吃了一顆定心丸,也非常地佩服。“廣忠的心地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必須幫助他。”義元心裏想道。他委任駿河臨濟寺的雪齋長老為大將,起駿河、遠江、東三河之人馬,增援廣忠。廣忠極為高興,將自己的部下與今川軍合作一處,與織田信秀作戰。
經過這一戰,織田軍被擊退,岡崎得救了,廣忠也鬆了一口氣,可是這安心並未持續多久,不久,正當二十四歲壯年的廣忠就被發瘋的家臣所殺。竹千代先前是與母親生離,如今又不得不與父親死別。作為在敵國的人質,終於連父親的最後一麵都未能見上。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在廣忠死前三天,織田信秀也中風而死。
鬆平的家臣們七嘴八舌地建議:“廣忠去世,後繼的竹千代殿下在尾張,我等領土沒有了主人,或許應投向織田,迎接竹千代殿下迴來吧!”
“不,這怎麽能行!廣忠殿下先前是投靠今川殿下的,如果真按其遺願行事,應該投向今川方去才對。”
“是極,是極。聽說繼承織田信秀衣缽那名叫信長的小子,是出了名的大傻瓜。這些傳聞,恐怕誰都聽到過。如果跟了這樣的傢夥,萬一今川的大軍來襲,我們可一下子就完蛋了。”
可是,連這樣的討論也馬上就沒有了必要——今川義元聞得廣忠已死,立刻派了信臣來到岡崎。作為義元的代理人,這名叫朝比奈和岡部的二人完全擺出了一副岡崎城主人的架子。
義元知道他畏懼的織田信秀已死,大為欣喜,立刻以雪齋長老為總大將,發大軍前往安祥。而在安祥城裏,正有著信長的哥哥織田信廣。城兵雖全力抵抗,怎奈今川方乃駿、遠、三這三國的精兵強將的進攻,所以抵抗很快就被瓦解了。
在攻入本丸之前,今川方向織田方寫了一封信:“信廣已是甕中之鱉,請將竹千代歸給我方,如若不然,我軍立刻攻進本丸,殺了信廣。”
織田方的迴答倒也幹脆:“好吧!既然這樣,就按你說的交換吧!”
就這樣,竹千代和織田信廣進行了交換,終於能從尾張迴三河的故鄉了。竹千代那一年八歲。
“少主迴來了。”
“不是少主,是幼君迴來了!”
廣忠死後失去了主公的鬆平家臣們,全出城迎接從他國迴來的幼君,喜悅之情難以表達。可是竹千代雖然已經迴來,那個本會拍著他的頭叫著“小傢夥”的父親,卻再也不在這個世上了。
苦難
竹千代並沒有就此在岡崎待下去。僅僅過了十日,就不得不出發去駿府,這次,是成了今川的人質。
三歲與母親分別,六歲離國成了敵國的人質,八歲匆匆迴家一探之後,又立刻成為新的人質,到他國去了。即使是戰國的武將,小時侯就如此惡運連連、備受磨難的人,恐怕也難找出第二個。竹千代的經曆,不知道對家康的人生修行起了怎樣的影響嗬!
軟弱的人會輸給苦難,總是哭哭啼啼,悲悲戚戚地抱怨別人,這樣就會喪失了本性,成了無用之人。堅強的人,即使受了磨折,也能忍耐,無論多苦也咬緊牙關,沒有失去勇氣,心裏一直想著:記住現在,把磨難作為自己的經驗教訓。
即使是寒冷的冬天,田裏的麥子越來越枯黃,一到春天,不就又生長繁衍起來了嗎!竹千代就好比那麥子。
和竹千代一樣,在岡崎守衛家園的家臣們也備受苦難,廣忠的家臣——不,已經是竹千代的家臣,他們失去了自己作為俸祿的土地,現在的三河一國,所有的收入都交給了今川家,家臣們即使打了大勝仗也沒有任何賞賜,俸祿也得不到增加,所以都很窮。家臣們提著鐮刀和鋤頭,像百姓那樣下地幹活,勉強度日。
</br>
“看哪!富士山快看不見了,海的那邊逐漸出現的,不是伊勢的群山嗎!”那個男子用手指著說。家臣們一起看了過去。
“啊!果然如此,船前進的方向完全反了。——喂,船家,船家,方向錯了!”他們吃了一驚,向船頭發出提醒。
誰知船家並未露出驚奇的神色,反而冷冷地微笑著說:“你們好象剛剛注意到嘛!”
“什麽?”鬆平家臣們臉色驟變。
“喂,鬆平家的傢夥們,別鬧啦!船一開始就是向尾張方向前進,這是因為要把竹千代交給尾張的織田信秀呀!”戶田的家臣們抱著肩,在一邊嘲笑。
中計了!想到這一點已為時過晚,身處船中,自己人遠水救不得近火,完全無法可想,隻能眼看著他們得逞。
船到了織田的領土——熱田。織田信秀得到了被拐帶來的竹千代,十分高興。他想:本該送到今川方的人質落到我方,這下鬆平廣忠該乖乖地投靠我了吧!所以他把竹千代交給了熱田神社的神主,並對所有的社人說:“這是三河的人質,可要好生招待。”然後給廣忠寫去了一封信:“汝大可放心,令郎竹千代好好地在熱田。吾預先收下竹千代,請就此勿再與今川義元繼續往來,而轉從吾方。若如此,吾立刻歸還令郎。如果汝拒絕這番好意,令郎自是性命難保。此外,就說眼下,也將立刻向汝發起進攻。”
廣忠讀了這封信,立刻迴信:“竹千代原本並不是交予爾等的人質,即便爾等所說俱實,在下也恕難從命。”即使獨子被捉為人質,廣忠也不背叛與義元先前的誓言,真是一位堂堂正正的武士。
要說真正的武士,織田信秀也是如此,雖然他既失望又惱火,但也沒有把這氣發泄在年幼的竹千代身上。他把竹千代寄付在那古屋萬鬆寺的天王坊,設了看守,給予了很不錯的重待。
竹千代的母親自從離開廣忠後,在娘家住了一段時間,後來奉父命與親織田家的一位武將——三河國阿古屋城主久鬆俊勝再婚。信秀對在阿古屋的竹千代母親說:“今後派人來竹千代這裏詢問一下他的安泰吧!會麵的事,我會安排的。”
竹千代的母親非常高興,不久後就派了家臣到竹千代那裏去,探望他的情況,並送去了衣物和點心等東西。作為母親,她一直都想見見竹千代,可一直沒能實現這個願望。得知竹千代的現況,能夠做到這一點,也是多虧了信秀的安排,所以她非常高興。
竹千代當然已記不得三歲時生母的容貌。可是那畢竟還是戀慕著的生母。獨身在這樣一個人生地不熟的敵國,這樣的渴慕更深了。到了母親的家臣來訪的時候,從家臣的口裏聽知母親的溫柔話語,看著帶來的物品,他忍耐不住內心的喜悅。
“這是母親大人給的嗎?”
“這也是母親大人捎來的嗎?”
家臣們時時可以迴想起當時手拿著一件件新衣和點心,被母親的慈愛所感動的竹千代的樣子。
出於同情,名叫河野的織田家派來守衛的武士,也常常捉來伯勞呀、山雀之類的小鳥,送給竹千代,並無時無刻地安慰他。
今川義元對於廣忠連自己獨子被信秀抓去後忠心仍然不變的堅定理念,大大地吃了一顆定心丸,也非常地佩服。“廣忠的心地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必須幫助他。”義元心裏想道。他委任駿河臨濟寺的雪齋長老為大將,起駿河、遠江、東三河之人馬,增援廣忠。廣忠極為高興,將自己的部下與今川軍合作一處,與織田信秀作戰。
經過這一戰,織田軍被擊退,岡崎得救了,廣忠也鬆了一口氣,可是這安心並未持續多久,不久,正當二十四歲壯年的廣忠就被發瘋的家臣所殺。竹千代先前是與母親生離,如今又不得不與父親死別。作為在敵國的人質,終於連父親的最後一麵都未能見上。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在廣忠死前三天,織田信秀也中風而死。
鬆平的家臣們七嘴八舌地建議:“廣忠去世,後繼的竹千代殿下在尾張,我等領土沒有了主人,或許應投向織田,迎接竹千代殿下迴來吧!”
“不,這怎麽能行!廣忠殿下先前是投靠今川殿下的,如果真按其遺願行事,應該投向今川方去才對。”
“是極,是極。聽說繼承織田信秀衣缽那名叫信長的小子,是出了名的大傻瓜。這些傳聞,恐怕誰都聽到過。如果跟了這樣的傢夥,萬一今川的大軍來襲,我們可一下子就完蛋了。”
可是,連這樣的討論也馬上就沒有了必要——今川義元聞得廣忠已死,立刻派了信臣來到岡崎。作為義元的代理人,這名叫朝比奈和岡部的二人完全擺出了一副岡崎城主人的架子。
義元知道他畏懼的織田信秀已死,大為欣喜,立刻以雪齋長老為總大將,發大軍前往安祥。而在安祥城裏,正有著信長的哥哥織田信廣。城兵雖全力抵抗,怎奈今川方乃駿、遠、三這三國的精兵強將的進攻,所以抵抗很快就被瓦解了。
在攻入本丸之前,今川方向織田方寫了一封信:“信廣已是甕中之鱉,請將竹千代歸給我方,如若不然,我軍立刻攻進本丸,殺了信廣。”
織田方的迴答倒也幹脆:“好吧!既然這樣,就按你說的交換吧!”
就這樣,竹千代和織田信廣進行了交換,終於能從尾張迴三河的故鄉了。竹千代那一年八歲。
“少主迴來了。”
“不是少主,是幼君迴來了!”
廣忠死後失去了主公的鬆平家臣們,全出城迎接從他國迴來的幼君,喜悅之情難以表達。可是竹千代雖然已經迴來,那個本會拍著他的頭叫著“小傢夥”的父親,卻再也不在這個世上了。
苦難
竹千代並沒有就此在岡崎待下去。僅僅過了十日,就不得不出發去駿府,這次,是成了今川的人質。
三歲與母親分別,六歲離國成了敵國的人質,八歲匆匆迴家一探之後,又立刻成為新的人質,到他國去了。即使是戰國的武將,小時侯就如此惡運連連、備受磨難的人,恐怕也難找出第二個。竹千代的經曆,不知道對家康的人生修行起了怎樣的影響嗬!
軟弱的人會輸給苦難,總是哭哭啼啼,悲悲戚戚地抱怨別人,這樣就會喪失了本性,成了無用之人。堅強的人,即使受了磨折,也能忍耐,無論多苦也咬緊牙關,沒有失去勇氣,心裏一直想著:記住現在,把磨難作為自己的經驗教訓。
即使是寒冷的冬天,田裏的麥子越來越枯黃,一到春天,不就又生長繁衍起來了嗎!竹千代就好比那麥子。
和竹千代一樣,在岡崎守衛家園的家臣們也備受苦難,廣忠的家臣——不,已經是竹千代的家臣,他們失去了自己作為俸祿的土地,現在的三河一國,所有的收入都交給了今川家,家臣們即使打了大勝仗也沒有任何賞賜,俸祿也得不到增加,所以都很窮。家臣們提著鐮刀和鋤頭,像百姓那樣下地幹活,勉強度日。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