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大約可由過去的經驗領會得音樂境地的美妙。我明白告訴你,書法與音樂,是藝術中最精妙的兩種。一切藝術中,表現的精微,前者訴於視覺,後者訴於聽覺。表麵形式各異,內容精神實同。你如不相信,我可舉實例為證:用筆描寫有名目的形狀(例如畫一朵花),筆墨受形狀的拘束,難得自由發揮感興。反之,描寫無名目的線條(例如寫字),就可在線條本身上自由發揮感興了。表現有意義的聲音(例如作詩,作文),聲音受意義的拘束,難得自由發揮感興。反之,表現無意義的聲音(例如奏樂曲),就可在聲音本身上自由發揮感興了。故在藝術的本質上,書法高於繪畫,音樂高於文學。


    第九境,舞蹈。此境位於第八境之次,與第八境為貼鄰。據說在古代,第八、九兩境不分界限,共通為一。後來雖然分別為二,但也時時交通。凡欲遊覽第九境,必須開通第八境的界門,徘徊往來於二境之間,同時並賞兩地的風光。


    舞蹈,就是用身體的姿態來表現種種情感。比較起音樂的用聲音表現情感,工具簡單而笨重,故需要音樂的幫助。但不用音樂幫助的默舞,也自有其獨特的舞蹈美,被稱為無聲的音樂。讀者須知道,人的身體,是藝術表現的工具之一,與聲音、線條、色彩等同列。舞蹈便是以人體為工具的一種藝術。


    第十境,文學。此境位在第八、九兩境之次。地勢不及第八境之高,而地帶廣大得多。這是西部最廣大的區域,與東部最廣大的第二境(畫)相對峙。全境之中,此二境最廣,亦最宏富。宇宙間森羅萬象,人世間種種現狀,此二境中無不包含。所異者,第二境皆靜止相,此第十境則動靜諸相具有。第十境的範圍,實比第二境更廣。所以有許多人,不當它是藝術之園中的一部分,而把它看作獨立的一園。此境因範圍太廣,故內中又分做小部分,曰文、曰詩、曰詞、曰曲……。遊客,世界各國的人都有,大都每人隻能專遊一部分。因為地方太廣,遊了一部分,大都沒有餘力再遊其他部分了。第十一境,演劇。此境位在前三境(音、舞、文)之次,而與前三境相通。此境範圍之大,與第十境相去不遠。景物的宏富,亦與第十境相似。所異者,前境多抽象,此境多具象;前境單純,此境複雜。以上所述十境中的景象,在第十一境中差不多齊備,所以有人稱此境為「綜合」境。


    第十二境,電影。這實在不是一個境域,卻是藝術之園的大門西首的一麵大鏡子。這鏡子很大,立在第十一境(劇)的旁邊,能把第十一境中的景象完全映出。藝術之境中,向來沒有這麵鏡子,是最近新設立的。雖隻薄薄的一片,卻能總攝西部四境(音、舞、文、劇)的景象。所以近來遊客特別眾多。


    最後三境,關係密切。因為文學中的戲劇與演劇、電影,根本是同一作品,作不同的表現。原來文學這種藝術,表現力最大。它是用言語為工具的,故宇宙界、人世界一切動靜,都是它的題材。它雖然沒有顏料,不能描一朵花,但它能用言語代替顏料,譬如「海棠經雨胭脂透」。它雖然沒有音符,不能奏一個曲,但它能用言語代替音符,譬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所以文學可說是萬能的藝術。但其缺點,隻是幾句空言,要人想像出來;卻沒有具體的表現。演劇便是彌補這缺點的。它把文學中要人想像的東西,實際地演出,使鑑賞者不必想像而可看到實物,因而獲得更強大的效果。


    故曰,文學是腦筋中演出的劇,演劇是舞台上演出的劇。至於電影,原來是演劇的複製。但憑仗機械的方法,能作演劇所不能作的表現,是其特長。這是藝術中後起之秀。其將來的發展,未可限量呢。


    這算是藝術之園的一張地圖。總之,東部七境皆靜景,西部五境皆動景。此真可謂氣象萬千,美不勝收。況且園門無禁,晝夜公開。愛美諸君,盍興乎來!


    漫畫集《人間相》序言1在上世,繪畫用於裝飾。故原始之繪畫為圖案,如五雲萬字、龍鱗鳳彩之類,皆世間之調和相也。當盛世,繪畫用以讚美。故人稱美景曰「如畫」,如明山秀水、佳人才子之類,皆世間之歡喜相也。至末世,繪畫用為娛樂。故俗稱描畫曰「畫花」,如草木蟲禽、風花雪月之類,皆世間之可愛相也。吾畫既非裝飾,又非讚美,更不可為娛樂,而皆世間之不調和相、不歡喜相、不可愛相,獨何歟?東坡雲:「惡歲詩人無好語」,若詩畫通似,則竊比吾畫於詩可也。


    《畫中有詩》自序


    餘讀古人詩,常覺其中佳句,似為現代人生寫照,或竟為我代言。蓋詩言情,人情千古不變,故好詩千古常新。此即所謂不朽之作也。餘每遇不朽之句,諷詠之不足,輒譯之為畫。不問唐宋人句,概用現代表現。自以為恪盡鑑賞之責矣。初作《貧賤江頭自浣紗》圖,或見而詫曰:「此西施也,應作古裝;今子易以斷發旗袍,其誤甚矣!」餘曰:「其然,豈其然歟?顏如玉而淪落於貧賤者,古往今來不可勝數,豈止西施一人哉?我見現代亦有其人,故作此圖。君知其一而不知其他,所謂泥古不化者也,豈足與言藝術哉!」其人無以應。吾於是讀詩作畫不息。近來累積漸多,乃選六十幅付木刻,以示海內諸友。名之曰《畫中有詩》。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靜觀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豐子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豐子愷並收藏靜觀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