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因為圖畫的欣賞可以應用在實際生活上,故圖畫兼有欣賞與實用的效果。譬如畫一隻蘋果,一朵花,這些畫本身原隻能看看,毫無實用。但研究了蘋果的色彩,可以應用在裝飾圖案上;研究了花瓣的線條,可以應用在磁器的形式上。所以欣賞不是無用的娛樂,乃是間接的實用。所以學校裏的圖畫科,盡管畫蘋果、香蕉、花瓶、茶壺等沒有用處的畫,但由此所得的眼睛的練習,卻受用無窮。
因了這兩個理由——圖畫在平麵中包括立體,在欣賞中包括實用——所以圖畫是一切美術的本位。我們要有美術的修養,隻要練習圖畫就是。但如何練習,倒是一件重要的事,要請大家注意。上麵說過,圖畫兼有欣賞與實用兩種效果。欣賞是美的,實用是真的,故圖畫練習必要兼顧「真」和「美」這兩個條件。具體地說:譬如描一瓶花,要仔細觀察花、葉、瓶的形狀、大小、方向、色彩,不使描錯。這是「真」的方麵的工夫。同時又須巧妙地配合,巧妙地布置,使它妥貼。這是「美」的方麵的工夫。換句話說,我們要把這瓶花描得像真物一樣,同時又要描得美觀。再換一句話說,我們要模仿花、葉、瓶的形狀色彩,同時又要創造這幅畫的構圖。總而言之,圖畫要兼重描寫和配置、肖似和美觀、模仿和創作,即兼有真和美。偏廢一方麵的,就不是正當的練習法。
在中國,圖畫觀念錯誤的人很多。其錯誤就由於上述的真和美的偏廢而來,故有兩種。第一種偏廢美的,把圖畫看作照相,以為描畫的目的但求描得細緻,描得像真的東西一樣。稱讚一幅畫好,就說「描得很像」。批評一幅畫壞,就說「描得不像」。這就是求真而不求美,但顧實用而不顧欣賞,是錯誤的。圖畫並非不要描得像,但像之外又要它美。沒有美而隻有像,頂多隻抵得一張照相。現在照相機很便宜,三五塊錢也可以買一隻。我們又何苦費許多寶貴的鍾頭來把自己的頭腦造成一架隻值三五塊錢的照相機呢?這是偏廢了美的錯誤。
第二種,偏廢真的,把圖畫看作「琴棋書畫」的畫。以為「畫畫兒」,是一種娛樂,是一種遊戲,是消遣的。於是上圖畫課的時候,不肯出力,隻思享樂。形狀還描不正確,就要講畫意。顏料還不會調,就想製作品。這都是把圖畫看作「琴棋書畫」的畫的原故。原來彈琴、寫字、描畫,都是高深的藝術。不知那一個古人,把「下棋」這種玩意兒湊在裏頭,於是琴、書、畫三者都帶了娛樂的、遊戲的、消遣的性質,降低了它們的地位,這實在是褻瀆藝術!「下棋」這一件事,原也很難;但其效用也不過像叉麻雀,消磨光陰,排遣無聊而已,不能同音樂、繪畫、書法排在一起。倘使下棋可算是藝術,叉麻雀也變成藝術,學校裏不妨添設一科「麻雀」了。但我國有許多人,的確把音樂、圖畫看成與麻雀相近的東西。這正是「琴棋書畫」四個字的流弊。現代的青年,非改正這觀念不可。
圖畫為什麽和下棋、叉麻雀不同呢?就是為了圖畫有一種精神——圖畫的精神,可以陶冶我們的心。這就是拿描圖畫一樣的真又美的精神來應用在人的生活上。怎樣應用呢?我們可拿數學來作比方:數學的四則問題中,有龜鶴問題:龜鶴同住在一個籠裏,一共幾個頭,幾隻腳,求龜鶴各幾隻?又有年齡問題:幾年前父年為子年的幾倍,幾年後父年為子年的幾倍?這種問題中所講的事實,在人生中難得逢到。有誰高興真箇把烏龜同鶴關在一隻籠子裏,教人猜呢?又有誰真箇要算父年為子年的幾倍呢?這原不過是要借這種奇奇怪怪的問題來訓練人的頭腦,使頭腦精密起來。然後拿這精密的頭腦來應用在人的一切生活上。我們又可拿體育來比方,體育中有跳高、跳遠、擲鐵球、擲鐵餅等武藝。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少用處。有誰常要跳高、跳遠,有誰常要擲鐵球、鐵餅呢?這原不過是要借這種武藝來訓練人的體格,使體格強健起來。然後拿這強健的體格去做人生一切的事業。圖畫就同數學和體育一樣。人生不一定要畫蘋果、香蕉、花瓶、茶壺。原不過要借這種研究來訓練人的眼睛,使眼睛正確而又敏感,真而又美。然後拿這真和美來應用在人的物質生活上,使衣食住行都美化起來;應用在人的精神生活上,使人生的趣味豐富起來。這就是所謂「藝術的陶冶」。圖畫原不過是「看看」的。但因為眼睛是精神的嘴巴,美術是精神的糧食,圖畫是美術的本位,故「看看」這件事在人生竟有了這般重大的意義。今天在收音機旁聽我講演的人,一定大家是有一雙眼睛的,請各自體驗一下,看我的話有沒有說錯。
藝術的園地
藝術常被人視為娛樂的、消遣的玩物,故藝術的效果也就隻是娛樂與消遣而已。有人反對此說,為藝術辯護,說藝術是可以美化人生,陶冶性靈的。但他們所謂「美化人生」,往往隻是指房屋、衣服的裝飾;他們所謂「陶冶性靈」,又往往是附庸風雅之類的淺見。結果把藝術看作一種虛空玄妙、不著邊際的東西。這都是沒有確實地認識藝術的效果之故。
藝術及於人生的效果,其實是很簡明的:不外乎吾人麵對藝術品時直接興起的作用,及研究藝術之後間接受得的影響。前者可稱為藝術的直接效果,後者可稱為藝術的間接效果。即前者是「藝術品」的效果,後者是「藝術精神」的效果。
</br>
因了這兩個理由——圖畫在平麵中包括立體,在欣賞中包括實用——所以圖畫是一切美術的本位。我們要有美術的修養,隻要練習圖畫就是。但如何練習,倒是一件重要的事,要請大家注意。上麵說過,圖畫兼有欣賞與實用兩種效果。欣賞是美的,實用是真的,故圖畫練習必要兼顧「真」和「美」這兩個條件。具體地說:譬如描一瓶花,要仔細觀察花、葉、瓶的形狀、大小、方向、色彩,不使描錯。這是「真」的方麵的工夫。同時又須巧妙地配合,巧妙地布置,使它妥貼。這是「美」的方麵的工夫。換句話說,我們要把這瓶花描得像真物一樣,同時又要描得美觀。再換一句話說,我們要模仿花、葉、瓶的形狀色彩,同時又要創造這幅畫的構圖。總而言之,圖畫要兼重描寫和配置、肖似和美觀、模仿和創作,即兼有真和美。偏廢一方麵的,就不是正當的練習法。
在中國,圖畫觀念錯誤的人很多。其錯誤就由於上述的真和美的偏廢而來,故有兩種。第一種偏廢美的,把圖畫看作照相,以為描畫的目的但求描得細緻,描得像真的東西一樣。稱讚一幅畫好,就說「描得很像」。批評一幅畫壞,就說「描得不像」。這就是求真而不求美,但顧實用而不顧欣賞,是錯誤的。圖畫並非不要描得像,但像之外又要它美。沒有美而隻有像,頂多隻抵得一張照相。現在照相機很便宜,三五塊錢也可以買一隻。我們又何苦費許多寶貴的鍾頭來把自己的頭腦造成一架隻值三五塊錢的照相機呢?這是偏廢了美的錯誤。
第二種,偏廢真的,把圖畫看作「琴棋書畫」的畫。以為「畫畫兒」,是一種娛樂,是一種遊戲,是消遣的。於是上圖畫課的時候,不肯出力,隻思享樂。形狀還描不正確,就要講畫意。顏料還不會調,就想製作品。這都是把圖畫看作「琴棋書畫」的畫的原故。原來彈琴、寫字、描畫,都是高深的藝術。不知那一個古人,把「下棋」這種玩意兒湊在裏頭,於是琴、書、畫三者都帶了娛樂的、遊戲的、消遣的性質,降低了它們的地位,這實在是褻瀆藝術!「下棋」這一件事,原也很難;但其效用也不過像叉麻雀,消磨光陰,排遣無聊而已,不能同音樂、繪畫、書法排在一起。倘使下棋可算是藝術,叉麻雀也變成藝術,學校裏不妨添設一科「麻雀」了。但我國有許多人,的確把音樂、圖畫看成與麻雀相近的東西。這正是「琴棋書畫」四個字的流弊。現代的青年,非改正這觀念不可。
圖畫為什麽和下棋、叉麻雀不同呢?就是為了圖畫有一種精神——圖畫的精神,可以陶冶我們的心。這就是拿描圖畫一樣的真又美的精神來應用在人的生活上。怎樣應用呢?我們可拿數學來作比方:數學的四則問題中,有龜鶴問題:龜鶴同住在一個籠裏,一共幾個頭,幾隻腳,求龜鶴各幾隻?又有年齡問題:幾年前父年為子年的幾倍,幾年後父年為子年的幾倍?這種問題中所講的事實,在人生中難得逢到。有誰高興真箇把烏龜同鶴關在一隻籠子裏,教人猜呢?又有誰真箇要算父年為子年的幾倍呢?這原不過是要借這種奇奇怪怪的問題來訓練人的頭腦,使頭腦精密起來。然後拿這精密的頭腦來應用在人的一切生活上。我們又可拿體育來比方,體育中有跳高、跳遠、擲鐵球、擲鐵餅等武藝。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少用處。有誰常要跳高、跳遠,有誰常要擲鐵球、鐵餅呢?這原不過是要借這種武藝來訓練人的體格,使體格強健起來。然後拿這強健的體格去做人生一切的事業。圖畫就同數學和體育一樣。人生不一定要畫蘋果、香蕉、花瓶、茶壺。原不過要借這種研究來訓練人的眼睛,使眼睛正確而又敏感,真而又美。然後拿這真和美來應用在人的物質生活上,使衣食住行都美化起來;應用在人的精神生活上,使人生的趣味豐富起來。這就是所謂「藝術的陶冶」。圖畫原不過是「看看」的。但因為眼睛是精神的嘴巴,美術是精神的糧食,圖畫是美術的本位,故「看看」這件事在人生竟有了這般重大的意義。今天在收音機旁聽我講演的人,一定大家是有一雙眼睛的,請各自體驗一下,看我的話有沒有說錯。
藝術的園地
藝術常被人視為娛樂的、消遣的玩物,故藝術的效果也就隻是娛樂與消遣而已。有人反對此說,為藝術辯護,說藝術是可以美化人生,陶冶性靈的。但他們所謂「美化人生」,往往隻是指房屋、衣服的裝飾;他們所謂「陶冶性靈」,又往往是附庸風雅之類的淺見。結果把藝術看作一種虛空玄妙、不著邊際的東西。這都是沒有確實地認識藝術的效果之故。
藝術及於人生的效果,其實是很簡明的:不外乎吾人麵對藝術品時直接興起的作用,及研究藝術之後間接受得的影響。前者可稱為藝術的直接效果,後者可稱為藝術的間接效果。即前者是「藝術品」的效果,後者是「藝術精神」的效果。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