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忘記的日落時分
努力忘記的日落時分(1)
曉航
房間裏最大的一扇窗子在臥室。通過巨大的落地窗,常常能看到燦爛無比的夕陽。
這是一片孤零零的小區,我住在小區最邊緣的一幢樓房裏。幾米之外是高高的圍牆,圍牆之外就是一大片已經荒蕪的良田。由於種種原因,牆外預計中的樓盤並沒有建立起來,因此每到傍晚,我的臥室都意外地處於輝煌的落日餘暉之中。
正是因為目睹了這一意外,米蘭才突發奇想,她強烈要求把臥室的窗子改為落地窗,並把臥室盡量設計成一個打開的懷抱,以迎接每個傍晚的到來。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想法,它使房間中通常最隱秘的一個部分成為最為開放的空間。好在實施上並不難,因為我們都是學建築設計的,修改一扇窗子並不比信手塗鴉複雜多少。不過修改時我還是有一種擔心,那就是如果在某一天良田真的變為樓盤,那時的傍晚迎接我們的將不會是夕陽而是對麵人們笑意盈盈的目光了,我十分熟悉人們的目光,它們雖遠比夕陽溫和,卻無時無刻不充滿了深意。
我和米蘭是在供職一個共同的建築設計事務所時認識的。剛開始她在我的印象中隻是一個有點心不在焉的女孩,她那個聰明的腦子好象一直在想什麽其他事。直到有一次共同出差使我們迅速的彼此相熟,她才在我的生活中明媚起來。
與米蘭同居幾個月以後,我發現了她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愛凝視夕陽。我們常常相擁著站在窗前,她輕輕地把頭靠在我的懷中,陶醉地注視著窗外。我在背後抱住她柔順溫軟的身體,把嘴唇放在她潔白的耳垂旁邊。我們可以默默地呆上十分鍾、二十分鍾、半個小時,讓夕陽沐浴著我們的身體以及整個房間。每每這種時刻,米蘭都會說出意想不到的話,比如:枯藤、老樹、昏鴉。可我卻並不會想到馬致遠,我的腦中總是古怪地閃現出夕陽下非洲的稀樹草原景象。
不過,即使到了今天,米蘭都已經離開,圍牆之外依然荒蕪一片。
不知何時,我們這撥兒散兵遊勇又重新聚集起來。這個小團夥一共有三人:丁力,某醫院的婦科大夫,誌大才疏,但卻勤奮努力。老刁,職業旅行家,簡稱“驢”族,實際上是個長期失業者。剩下的就是我,我依然在那個事務所供職,可我的職業特點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閑起來時間大把,忙起來時間不夠用。我們三個曾是大學時代的好友,畢業後,因為生活原因就各忙各的,可過了一段兒,在不約而同遭受了生活打擊之後,就又重新聚首。其實這個頭兒是丁力挑的,他的工作是拯救婦女的身體,但在繁忙工作的同時,他深深感到有時拯救一個人的靈魂比拯救一個人的身體更重要。於是,他在業餘時間開辦了一個心理診所,男女兼收,由於人手不夠,我和老刁都被迫受邀加盟了。不過我和老刁的心理學知識極其有限,所以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攬活兒,而丁力才是主治醫師,掙到錢後大家按比例分成。
我們攬活兒的地點和方式各有千秋。丁力是在醫院,他在給患者看病時,就把事情辦了。老刁是在路上,在路上他除了儲心積慮掙路費,就是和不同的人搭訕,和人們溝通,並盡力引導人們日後去認識睿智的丁醫生。我是在一個叫“咖啡共和”的地方守株待兔,這個咖啡館我和米蘭原來常來。在這個咖啡館門口的一個大桌子上有一個厚厚的筆記本,那上麵寫滿了喝咖啡的人某一天的心情,感受什麽的。有趣的是我常常能發現一些留言,或者合同。有要找人的,有要租房的,還有一類——不多但絕不少,是要求談談的。這一類正是我要尋找的,我於是給他們留下e—mail、qq之類的聯繫方式,讓他們迴信兒。本來我對這種雙方都漫不經心的方式並不看好,我這麽幹也是有一搭無一搭的試試,行也好,不行也好,我都無所謂。但令人驚奇的是,經過一段時間,迴信兒的人越來越多,到了後來,幾乎每兩天就有一個落網的。直至這時,我才明白,人們原來是多麽需要談談,尤其和陌生人敞開心扉,直抒胸臆,那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其實,再想想,我何嚐不是如此。我來“咖啡共和”就是充滿懷念的意味,我也很想有機會把這種懷念傾訴出來,而我這般有計劃地撫慰別人不正是在治療自己充滿孤寂的生活嗎?
星期六中午十二點,我正在床上盤桓,琢磨著是不是起床。這時電話響了,一接是丁力。
“程宇,起了吧?”丁力問。
“正在起。”我懶懶地說。
“過來吧,我們共進午餐,然後交給你一個任務。”丁力說。
依丁大夫囑,我起床洗漱,然後直接驅車去找他。午飯後我們一起去了心理診所。這個診所設在一個小區裏,丁力租了一個一室一廳,簡單裝修一下,布置得非常幹淨整潔,一進門就給人一種信任感。
落座之後,丁力拿出一個卷宗,他把薄薄的幾頁資料遞給了我。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張大照片——這很奇怪,一般卷裏麵是沒有照片的,我拿起照片仔細端詳了一會,然後又順手翻起後麵的諮詢記錄來。
“怎麽樣?還不錯吧?”丁力問。
“嗯,挺年輕,挺
</br>
努力忘記的日落時分(1)
曉航
房間裏最大的一扇窗子在臥室。通過巨大的落地窗,常常能看到燦爛無比的夕陽。
這是一片孤零零的小區,我住在小區最邊緣的一幢樓房裏。幾米之外是高高的圍牆,圍牆之外就是一大片已經荒蕪的良田。由於種種原因,牆外預計中的樓盤並沒有建立起來,因此每到傍晚,我的臥室都意外地處於輝煌的落日餘暉之中。
正是因為目睹了這一意外,米蘭才突發奇想,她強烈要求把臥室的窗子改為落地窗,並把臥室盡量設計成一個打開的懷抱,以迎接每個傍晚的到來。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想法,它使房間中通常最隱秘的一個部分成為最為開放的空間。好在實施上並不難,因為我們都是學建築設計的,修改一扇窗子並不比信手塗鴉複雜多少。不過修改時我還是有一種擔心,那就是如果在某一天良田真的變為樓盤,那時的傍晚迎接我們的將不會是夕陽而是對麵人們笑意盈盈的目光了,我十分熟悉人們的目光,它們雖遠比夕陽溫和,卻無時無刻不充滿了深意。
我和米蘭是在供職一個共同的建築設計事務所時認識的。剛開始她在我的印象中隻是一個有點心不在焉的女孩,她那個聰明的腦子好象一直在想什麽其他事。直到有一次共同出差使我們迅速的彼此相熟,她才在我的生活中明媚起來。
與米蘭同居幾個月以後,我發現了她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愛凝視夕陽。我們常常相擁著站在窗前,她輕輕地把頭靠在我的懷中,陶醉地注視著窗外。我在背後抱住她柔順溫軟的身體,把嘴唇放在她潔白的耳垂旁邊。我們可以默默地呆上十分鍾、二十分鍾、半個小時,讓夕陽沐浴著我們的身體以及整個房間。每每這種時刻,米蘭都會說出意想不到的話,比如:枯藤、老樹、昏鴉。可我卻並不會想到馬致遠,我的腦中總是古怪地閃現出夕陽下非洲的稀樹草原景象。
不過,即使到了今天,米蘭都已經離開,圍牆之外依然荒蕪一片。
不知何時,我們這撥兒散兵遊勇又重新聚集起來。這個小團夥一共有三人:丁力,某醫院的婦科大夫,誌大才疏,但卻勤奮努力。老刁,職業旅行家,簡稱“驢”族,實際上是個長期失業者。剩下的就是我,我依然在那個事務所供職,可我的職業特點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閑起來時間大把,忙起來時間不夠用。我們三個曾是大學時代的好友,畢業後,因為生活原因就各忙各的,可過了一段兒,在不約而同遭受了生活打擊之後,就又重新聚首。其實這個頭兒是丁力挑的,他的工作是拯救婦女的身體,但在繁忙工作的同時,他深深感到有時拯救一個人的靈魂比拯救一個人的身體更重要。於是,他在業餘時間開辦了一個心理診所,男女兼收,由於人手不夠,我和老刁都被迫受邀加盟了。不過我和老刁的心理學知識極其有限,所以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攬活兒,而丁力才是主治醫師,掙到錢後大家按比例分成。
我們攬活兒的地點和方式各有千秋。丁力是在醫院,他在給患者看病時,就把事情辦了。老刁是在路上,在路上他除了儲心積慮掙路費,就是和不同的人搭訕,和人們溝通,並盡力引導人們日後去認識睿智的丁醫生。我是在一個叫“咖啡共和”的地方守株待兔,這個咖啡館我和米蘭原來常來。在這個咖啡館門口的一個大桌子上有一個厚厚的筆記本,那上麵寫滿了喝咖啡的人某一天的心情,感受什麽的。有趣的是我常常能發現一些留言,或者合同。有要找人的,有要租房的,還有一類——不多但絕不少,是要求談談的。這一類正是我要尋找的,我於是給他們留下e—mail、qq之類的聯繫方式,讓他們迴信兒。本來我對這種雙方都漫不經心的方式並不看好,我這麽幹也是有一搭無一搭的試試,行也好,不行也好,我都無所謂。但令人驚奇的是,經過一段時間,迴信兒的人越來越多,到了後來,幾乎每兩天就有一個落網的。直至這時,我才明白,人們原來是多麽需要談談,尤其和陌生人敞開心扉,直抒胸臆,那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其實,再想想,我何嚐不是如此。我來“咖啡共和”就是充滿懷念的意味,我也很想有機會把這種懷念傾訴出來,而我這般有計劃地撫慰別人不正是在治療自己充滿孤寂的生活嗎?
星期六中午十二點,我正在床上盤桓,琢磨著是不是起床。這時電話響了,一接是丁力。
“程宇,起了吧?”丁力問。
“正在起。”我懶懶地說。
“過來吧,我們共進午餐,然後交給你一個任務。”丁力說。
依丁大夫囑,我起床洗漱,然後直接驅車去找他。午飯後我們一起去了心理診所。這個診所設在一個小區裏,丁力租了一個一室一廳,簡單裝修一下,布置得非常幹淨整潔,一進門就給人一種信任感。
落座之後,丁力拿出一個卷宗,他把薄薄的幾頁資料遞給了我。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張大照片——這很奇怪,一般卷裏麵是沒有照片的,我拿起照片仔細端詳了一會,然後又順手翻起後麵的諮詢記錄來。
“怎麽樣?還不錯吧?”丁力問。
“嗯,挺年輕,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