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檔案的,正是你支持的組織。你和他們穿一條褲子,就是你支持他們搶檔案!”


    這叫什麽邏輯?這就是當時的邏輯!


    張經武還想和他們講理:“我是支持過他們,毛主席說要我們支持革命的群眾運動嘛!”


    他不知道,要打他為搶檔案的黑後台,是兩派鬥爭的需要,也是中央文革要打倒一大批老幹部的需要。


    “革命”需要他承認是搶檔案的黑後台,不承認就要打打態度,因此他就開始吃苦頭。


    他說:“有我這樣的假黨員嗎?”


    不久張經武就被兩個專案組管了起來。一個是中央專案組“一辦”,另一個是“五一六”專案組。


    那時候,有個說法叫“老帳新帳一起算”,隻要打倒你,就要查查你的曆史問題,不要說別人,就是周恩來不也有人要查他當年在上海搞地下活動的情況嗎?


    直接審問他。在眾多的所謂問題中,有一條說張經武是假黨員。這個問題的提出很有意思。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張經武從沒有想到會有人說他是假黨員。他兢兢業業地為黨工作了幾十年,居然成了假黨員,這不是很滑稽的事情嗎?


    張經武記得,1930年春天,自己徘徊在武昌街頭,正好碰上在衡陽省立第三師範的同學曾希聖和伍雲甫,當時自己的心情十分苦悶——在軍閥樊仲秀部當排長負了傷,對自己的前途和中國的前途都感到悲觀。


    在這裏碰見了老同學,真有點“他鄉遇故知”的味道。他們走進了一家小酒館,邊吃邊談一直到深夜。那時,曾希聖和伍雲甫已經是共產黨員了。


    他們勸張經武不要灰心,可先迴到樊仲秀部,慢慢再求發展。


    張經武說:“給軍閥幹,還有什麽意思?”伍雲甫告拆他,你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實際上是讓張經武搞兵運。


    張經武聽了他們的勸說,又迴到了樊仲秀部。也正是這樣,他才得以在這一年的4月,由樊部的幹校裏的軍需姚上進,政治教官管梓材吸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們3人組成秘密的校委會,張經武任委員。


    ……


    在革命的路上真是魚龍混雜,大浪淘沙。他和這兩個人各奔東西。解放後張經武還和這兩個人通過信,但並不知道他們後來的情況。在曆次填寫的材料中,張經武都是這麽填的。


    張經武把自己迴憶起的情況如實告訴了專案組,他說:“我的入黨介紹人應該是姚和管,曾希聖後來也清楚。你們可以去查證。”


    專案組先找了也正受到衝擊的曾希聖。曾知道他的經曆,卻不能證明誰介紹張經武入了黨。


    專案組又派人跑到南京,到南京監獄翻遍了檔案,找到了一封管梓材給張經武未寄出的信。並且得知姚上進已經去世,管梓材還活著。他們又千方百計找到了管梓材本人。


    “文革”期間內查外調的事情很多,像這樣的外調,管梓材經曆過好多次,在這種問題麵前他的迴答首先是不給自己找麻煩。所以當問及他是不是張經武的入黨介紹人時,他迴答說:“那個時候我連黨員都不是,怎麽能介紹他入黨呢?”


    專案組的人認為這是重要突破,趕快迴來向上級報告。


    報上去了很久,卻沒有音信,後來才知道,這樣的事情很多。最高層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意見,認為:


    大革命時期,入黨可不像後來,有入黨儀式,有入黨誌願書。那時隻要你願意入黨,組織上也覺得你可以入黨,就通知你是黨員了。且那時黨組織是秘密的,隻有和你聯繫的人知道你是共產黨員,別人根本不知道。


    曆史曾經發生過一個不是共產黨員的人,卻發展了一批人入黨,而這些黨員都出生入死,為黨工作。你能說這些同誌不是共產黨員嗎?


    “我怎麽是劉少奇在西藏的代理人?


    是毛主席派我去西藏的!”


    專案組要他交代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所謂黑線人物問題。因為當時有人揭發他在西藏工作期間執行了一條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


    張經武的態度很鮮明,他說:“去西藏是毛主席派我去的,那裏的大政方針是毛主席定的,我執行的是毛主席的路線,怎麽能說是修正主義!”


    專案組的人說:“你態度放老實一點,趕快交代你和他們的黑關係。”


    “我去西藏,是毛主席找我談的話,有什麽不清楚的你們可以去問他。”


    專案組認為他的態度很不好,要打一打他的態度。誰知,越打張經武越強硬。致使他們的審問再也進行不下去。


    晚上,他們讓張經武寫交代。寫什麽呢,張經武麵對鋪開的稿紙,迴憶起那一幕幕令他永生難忘的畫麵。


    1951年春天,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了以阿沛?阿旺晉美為全權代表的和談代表團來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以李維漢為首席全權代表的代表團進行談判。張經武是談判代表之一。這次和談簽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決西藏辦法的協議》。這個協議在當時引起了多大的震動啊!


    後來張經武被任命為駐藏代表。是周恩來總理在紫光閣和他談的話,向他詳細交代了入藏任務和中央對西藏的方針政策。張經武說:“感謝總理的信任,我對西藏很生疏,怕完成不好這項任務。”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進懷仁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董保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董保存並收藏走進懷仁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