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震林留在會上,他的氣沒有消,也不可能消,說話的口氣依舊:“我從來沒有哭過,現在哭了三次。哭都沒地方哭,又有秘書,又有孩子。”


    “我也哭過幾次。”


    譚震林拍著手裏的皮包,說:“從井岡山到現在,你們檢查一下,我哪一點反對毛主席!”


    謝富治說:“是啊,是啊。我們不要從個人出發,要從全黨的利益出發。”


    “我不是為自己,是為整個老幹部,是為整個黨!”


    譚震林把謝富治頂了個啞口無言。


    李先念接著說:“就是從《紅旗》13期社論開始,那樣大規模地在群眾中進行兩條路線鬥爭。還有什麽大串聯,老幹部統統被打倒了!”


    周恩來對康生說:“這麽大的問題,你們也不打個招唿,送給我們看看。”


    康生說:“我不知道,我沒有看。”


    周恩來又問陳伯達:“你看過沒有?”


    陳伯達忙說:“我也沒有看。”


    他們所說的《紅旗》13期社論,題為《在毛澤東思想的大路上前進》,其主要精神是:有些地方,有些單位,兩條路線的鬥爭還是很尖銳、很複雜的。有極少數人採取新的形式欺騙群眾,對抗十六條,頑固地堅持資產階級反動路線,極力採取挑動群眾鬥群眾的形式,去達到他們的目的……這篇社論發表前,陳伯達、康生都看過。見到老同誌們如此激烈地反對這篇社論,他們又都改口說沒看過。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是他們這類政客慣用的伎倆。


    譚震林的思路,隨著李先念的話題扯到了瞞著中央批發軍委、總政《關於軍隊院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緊急指示》。他說:“10月5日的緊急指示是什麽?我看消極麵是主要的!”


    ……


    問題越扯越多,話越說越長,當時在場的張春橋、姚文元、王力等人隻是低頭記錄。他們也沒有見到過這樣的場麵。


    本來預定研究的“抓革命,促生產”的議題也隻好作罷。……


    從緊跟到低觸再到抗爭,譚震林經


    曆痛苦的思想鬥爭,決定要公開反擊。


    譚老闆因“二月逆流”而聲名大震。


    說起二月抗爭,筆者訪問過的幾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伸起大拇指,說譚老闆同江青反革命集團鬥爭是“這個”!


    是的,聽聽懷仁堂裏“就是砍頭坐牢也要鬥爭到底!”的鏗鏘之聲,你就不得不佩服這個人物。


    然而,譚老闆為什麽會這樣幹?他為什麽敢這樣幹?這其中有多少必然的因素?又有多少偶然的因素?“文化大革命”以來他的思想脈絡是怎樣的?都是人們關注的問題。


    為了解開這其中的謎,筆者曾經往返於北京的小胡同、上海的大馬路,尋找一個又一個的知情人士,終於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弄清了譚老闆在此前後的言行及思想軌跡。


    假如說,譚老闆從“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就反對這場史無前例的大動亂,那不是曆史唯物主義的態度,譚老闆本人也反對這種說法。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剛剛點燃的時候,譚老闆和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樣,並不了解毛澤東發動這場運動的真正意圖,也沒料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權勢會那麽迅速地膨脹並禍國殃民。他們出於對毛澤東的尊敬和崇拜,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與毛澤東的講話、指示合拍。那段時間裏,他們的確是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投身在這場“反修防修,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中來。


    對此,譚震林曾經說過,剛開始,我們不了解主席的態度,“文化大革命”搞到什麽程度,要達到什麽目的。對江青、陳伯達、康生等人的所作所為看不慣,但也不好多說什麽,因為我們弄不清是毛主席的意圖,還是他們自作主張。


    劉少奇、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向大專院校派工作組的時候,譚震林也曾決定向農業口所屬院校派工作組。


    “紅衛兵”大串聯,到北京接受毛澤東檢閱的時候,譚震林曾經跟隨周恩來、李富春等同誌接待過來京的外地“紅衛兵”。


    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學院等大專院校的運動開展起來後,譚震林曾經到學校看大字報,同“造反”的學生談話。


    在林彪的主持下,譚震林曾經參與討論、研究、製定了《關於農村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等文件。


    ……


    應該說,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他是積極參加,並且按照自己的理解來搞這場運動的。


    “文化大革命”是一個曆史過程。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得勢也是一個曆史過程。


    因而,人們認識到他們的反動麵目也需要一個過程。


    至於認識到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那就更是艱難而複雜的甚至是痛苦的過程了。


    麵對大字報鋪天蓋地,學校停課,工廠停產的局麵,譚老闆的疑慮越來越深。他是分管農業口的副總理、書記處書記,如果農村都造起反來,8億人口的吃飯就成了大問題。他找到剛到中央不久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陶鑄,訴說心中的疑慮。在陶鑄的支持下,經請示毛澤東、周恩來,他們起草了“關於縣以下農村文化大革命的規定”。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進懷仁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董保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董保存並收藏走進懷仁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