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歡慶勝利的時候,卻不見了代司令鄭維山的影子。後來有人看見他竟然在作戰室的桌子上睡著了——五天來他幾乎沒有合過眼。高度緊張過後,他睡得十分香甜。


    留遺囑——彌留之際顯膽識


    一位哲人說過,看一個人的膽識,隻要看他怎麽對待死就夠了。


    1998年4月,鄭維山將軍在例行檢查時,發現肺部有一塊陰影,經過反覆檢查,確診為肺部腫瘤,需要做切除手術。


    開始人們不想告訴他病情,他說:“有什麽關係,大不了是個死,我們這些人要死也早死過幾迴了,不要跟我打什麽埋伏。”人們隻好把病情告訴他,他不僅沒有精神負擔,反而能吃能睡,體重增加。


    當時,他已年過八旬,手術開始前他又提出要求,不要全身麻醉,以免日後影響記憶和恢複。進手術室前,他還談笑風聲,說:“戰鬥就要打響了,集中兵力、集中精力,按計劃打下去就是了。”他還說:“隻要從手術台上下來,勝利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了。”


    手術後三天,他奇蹟般地下床了。第五天出現在走廊裏,把工作人員嚇了一跳。三個多月後,他來到老部隊軍史館的開館儀式上發表講話……


    然而,一年後,病情發生變化,他不得不又住進了北京軍區總醫院進行化療。


    2000年4月19日,根據他的病情,領導和醫學專家都要他從北京軍區總醫院轉到301醫院。那天他隻提了一個條件:一定要迴一趟家。


    醫生和家人怎麽也勸不了,他說,我有重要事情,一定要迴去一趟。


    人們不知道,他是要迴去寫遺囑。那天他寫下的遺囑大意是:死後喪事從簡,不搞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屍體火化,骨灰撒在大別山、祁連山和河西走廊……


    轉到301醫院後的一天,他對秘書說:“那次迴家,寫了個遺囑,現在看還不行,要重寫。除了三不外,還要加上一條,遺體交醫院解剖,還有,撒骨灰要給蘭州軍區找麻煩,你和幾個孩子把它撒在老家村後的大山上就行了。”


    又過了幾天,他把在部隊當副軍長的大兒子叫到床邊,他口述,秘書記錄,寫下了給黨組織的最後一封信——


    中央軍委:


    我身體日漸不支,感覺日子不長了。我作為一個1930年入黨的老黨員,能活到今天,看到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的太平盛世,看到香港、澳門迴歸,親自參加了祖國50周年大典,已感欣慰和滿足了。遺憾的是沒能看到台彎統一到祖國的懷抱。但我堅信,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正確領導下,祖國一定會統一,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


    人總是要死的,這是自然規律。我鄭重請求,在我不行的時候,適時停止對我的治療,多節約些醫療經費,也是我對黨的最後一次貢獻。


    我一生積蓄無多,請將我最後一個月的工資作為我最後一次黨費上交組織。平時積存下來的書籍送給大別山一個學校,供山區的孩子們使用。


    喪事從簡,中央早就提倡,我是當年帶頭簽字的老同誌之一。我死後,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不進八寶山,也不搞任何形式的送別儀式,屍體供醫學單位解剖後火化,骨灰撒在大別山屋脊窪的山上。最後一個敬禮!


    一個老共產黨員、老戰士鄭維山


    2000年4月19日


    2000年5月9日1時10分,鄭維山將軍麵向他浴血奮戰過的河西走廊,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第二天,301醫院遵照老將軍的囑託,除頭部外對身體進行了全麵解剖,還取出了部分器官作為標本進行分析。


    5月10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看到此信後批示:“非常感人,確實感人。信,要保存,這種精神在人生觀教育中我要講。請永波同誌務必要妥善處理,請遲副主席閱。”


    這封信很快傳開了。不少熟悉他的老同誌說:這是鄭司令的風格。這是鄭司令的個性。


    三野“空軍司令”劉瑞龍


    三野“空軍司令”劉瑞龍從紅十四軍創史人之一到三野後勤部長兼政委,他沒有授銜,老同誌卻戲稱他為三野“空軍司令”。


    為了共和國的農業、農村工作嘔心瀝血,從農業部常務副部長直至倒在農業會議上。


    江澤民給劉瑞龍夫人江彤寫信並抄錄的三首詩詞。信中說:“江彤同誌:我抄錄了江上青江樹峰的三首詩詞,其中表達了對劉瑞龍、顧民元同誌的懷念。乍暖還寒,請予珍重。”


    筆者供職的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由張愛萍將軍題寫書名、張震將軍作序的《劉瑞龍詩稿》。書中在顯著位置收錄了江澤民寫給劉瑞龍夫人江彤的一封信和抄錄的三首詩詞。信中說:“江彤同誌:我抄錄了江上青、江樹峰的三首詩詞,其中表達了對劉瑞龍、顧民元同誌的懷念。乍暖還寒,請予珍重。”


    江澤民同誌抄錄的江上青烈士和江樹峰同誌的三首詩詞,其一是江上青1939年寄給江樹峰的詩:


    過隙光陰似白駒,十年患難早相扶。雄心拚付三期戰,別緒全憑一雁書。春水綠楊思故裏,秋山紅葉走征途。天涯兄弟成勞燕,互問風塵老病無。


    其二是江樹峰1982年懷念江上青之詞——調寄青玉案: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進懷仁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董保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董保存並收藏走進懷仁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