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金城——拍板定案見膽識
如果講膽識,朝鮮戰場上的金城反擊戰最能反映鄭維山的個性——
我們現在看到的38度線,基本上是一條直線。然而在1952年的時候,這條線並不直。在金城它拐了一個彎,向北凸出了十多公裏。正是在1953年夏季攻勢中,鄭維山將軍率部隊把這個彎拉直了。他策劃和導演的一場3000多人大潛伏,創造了朝鮮戰場上的一個奇蹟。
話要從他當二十兵團的代司令員說起——
1952年7月,彭德懷點將鄭維山到二十兵團接替迴國養病的楊成武,出任代理司令員。這個黑瘦精悍的司令很快轉遍了二十兵團的陣地。當時他就看到了金城這塊突入我方陣地的“楔子”——它寬約20公裏,縱深9公裏,且居高臨下,如果能見度好的話,他可以將二十兵團縱深十幾公裏的動作看得很清楚。
“這個楔子不拔,仗不好打。”鄭維山對隨行的參謀說。
但是,由於政治和軍事等諸多方麵的原因,這個“楔子”在十多個月後才得以拔除。根據誌願軍總部的命令,二十兵團用近一年的時間進行防禦作戰和戰術反擊。在1952年的秋季攻勢中,鄭維山指揮部隊打得有聲有色,兩個月殲敵萬餘人,奪取陣地50多處。毛澤東稱他們的打法為“零敲牛皮糖”,給予極高評價。
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城地區的反擊作戰戰機出現了。
誌願軍首長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決定開展1953年夏季攻勢。此時,誌司將主要攻擊方向和任務交給二十兵團。並將新入朝的第十四、第二十一軍調歸二十兵團指揮,同時又從第九兵團方向抽調炮兵第七師第二十團、總炮兵預備隊第二師第二十九團加到二十兵團作戰,交給鄭維山指揮。
於是,鄭維山開始運籌帷幄——
要打好夏季攻勢,就要首先攻占973、883.7高地等敵人前沿陣地的支撐點。然而這又談何容易!
這幾個高地地勢高,地形複雜,實在是易守難攻。而防守這幾個高地的聯合國軍有一個加強團的兵力,他們的防線被稱為“密蘇裏防線”——以美國總統杜魯門的老家密蘇裏命名的防線,且經營了三年多……
鄭維山的目光停留在六十軍陣地前那片開闊地,那裏長滿茂密的灌木和野草。春天他去視察時,曾對軍裏的負責同誌說:“要保護好這一帶植被,不允許敵人下山接近,發現就打。”六十軍組織特等射手,專打敵人的零星人員,隻要敵人一靠近就打。現在是用這片地的時候了。
他形成了一個頗為大膽的行動計劃。
1953年5月的一天,鄭維山召集作戰會議,參加會議的除了二十兵團的各軍的領導,還有三兵團的司令員許世友,副政委杜義德以及李天佑、李成芳等人。二十兵團作戰室大掩蔽部裏坐滿了人。
鄭維山先分析了當前敵我態勢,隨後端出了他反覆思考過的的方案。他說,我們以兩個軍(二十一、五十四)作兩翼保障,兩個軍(六十、六十七)正麵突擊,一個軍(六十八)作總預備隊,攻取敵當麵兩個團的陣地,即883.7、949.2高地和十字架山(座首洞南山)。這三點分別位於金城以東、東南,是敵穩固金城地區防禦的三個強點(另一點為轎岩)。打下這三點,等於砍掉敵三條牛腿,使敵金城地區防禦失去平衡,有利於我向縱深發展,擴大戰果,為第三階段收複金城地區作準備。
“怎麽打?敵我雙方主陣地相距最多三公裏,中間深穀相隔。步兵怎麽集結?我看可以把部隊提前隱蔽到敵前沿,第二天天黑後發起衝擊,當晚完成攻擊戰鬥,爭取到四五個小時搶修工事,補充彈藥,天亮後就可有效地反擊敵人的反撲。至於我們潛伏多少人,我測算了一下,至少要三千人。”
鄭維山環視了一下開會的人,說:“這不是異想天開,除了我軍已作了長期充分的準備外,我看有四個有利條件:一,剛才說到的幾個點,敵人認為他強我弱,不會料到我從這裏下手,可以出其不意。二、883.7高地陡坡下有一開闊地,在敵人看來,似乎是我不可逾越的天然障礙。但該地樹叢茂密,地表植被完好,我可將部隊提前潛伏在這裏,戰鬥打響後,直接發起衝擊,減少傷亡,節省體力,在進攻衝擊的距離和時間上出其不意。三、六十軍已有兩條坑道挖在949.2、883.7高地的山腿上,可囤積彈藥和二梯隊。四、883.7高地和949.2高地與我陣地前沿之間有一片雜木林,可將炮兵臨時發射陣地隱蔽於此。這不僅可增加我炮火射程和準確性,而且由於該區距敵前沿近,不易受到敵縱深炮火的壓製,利於發揮我火力。”
鄭維山講完,補充一句:“現在請大家提意見,如果有更好的方案,也請提出來。”
此時,近50多人的大掩蔽部裏鴉雀無聲,出現長時間的冷場。
這在鄭維山預料之中——要同時攻取敵兩個團的陣地,這是韓戰進入相持階段近兩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大超出了誌願軍總部規定的“攻擊目標不超過一個營為原則,最好每個軍一次攻殲一至兩個排到一至兩個連”的範圍。其二,在無製空權、技術裝備較差的情況下,大白天,三千人大潛伏,現代條件下的戰爭也無先例。其三,朝鮮戰場是當時全世界都注目的戰場,萬一打不好,不僅是生命和財產的損失,而且會影響國家和軍隊的形象,影響停戰談判的進程。
</br>
如果講膽識,朝鮮戰場上的金城反擊戰最能反映鄭維山的個性——
我們現在看到的38度線,基本上是一條直線。然而在1952年的時候,這條線並不直。在金城它拐了一個彎,向北凸出了十多公裏。正是在1953年夏季攻勢中,鄭維山將軍率部隊把這個彎拉直了。他策劃和導演的一場3000多人大潛伏,創造了朝鮮戰場上的一個奇蹟。
話要從他當二十兵團的代司令員說起——
1952年7月,彭德懷點將鄭維山到二十兵團接替迴國養病的楊成武,出任代理司令員。這個黑瘦精悍的司令很快轉遍了二十兵團的陣地。當時他就看到了金城這塊突入我方陣地的“楔子”——它寬約20公裏,縱深9公裏,且居高臨下,如果能見度好的話,他可以將二十兵團縱深十幾公裏的動作看得很清楚。
“這個楔子不拔,仗不好打。”鄭維山對隨行的參謀說。
但是,由於政治和軍事等諸多方麵的原因,這個“楔子”在十多個月後才得以拔除。根據誌願軍總部的命令,二十兵團用近一年的時間進行防禦作戰和戰術反擊。在1952年的秋季攻勢中,鄭維山指揮部隊打得有聲有色,兩個月殲敵萬餘人,奪取陣地50多處。毛澤東稱他們的打法為“零敲牛皮糖”,給予極高評價。
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城地區的反擊作戰戰機出現了。
誌願軍首長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決定開展1953年夏季攻勢。此時,誌司將主要攻擊方向和任務交給二十兵團。並將新入朝的第十四、第二十一軍調歸二十兵團指揮,同時又從第九兵團方向抽調炮兵第七師第二十團、總炮兵預備隊第二師第二十九團加到二十兵團作戰,交給鄭維山指揮。
於是,鄭維山開始運籌帷幄——
要打好夏季攻勢,就要首先攻占973、883.7高地等敵人前沿陣地的支撐點。然而這又談何容易!
這幾個高地地勢高,地形複雜,實在是易守難攻。而防守這幾個高地的聯合國軍有一個加強團的兵力,他們的防線被稱為“密蘇裏防線”——以美國總統杜魯門的老家密蘇裏命名的防線,且經營了三年多……
鄭維山的目光停留在六十軍陣地前那片開闊地,那裏長滿茂密的灌木和野草。春天他去視察時,曾對軍裏的負責同誌說:“要保護好這一帶植被,不允許敵人下山接近,發現就打。”六十軍組織特等射手,專打敵人的零星人員,隻要敵人一靠近就打。現在是用這片地的時候了。
他形成了一個頗為大膽的行動計劃。
1953年5月的一天,鄭維山召集作戰會議,參加會議的除了二十兵團的各軍的領導,還有三兵團的司令員許世友,副政委杜義德以及李天佑、李成芳等人。二十兵團作戰室大掩蔽部裏坐滿了人。
鄭維山先分析了當前敵我態勢,隨後端出了他反覆思考過的的方案。他說,我們以兩個軍(二十一、五十四)作兩翼保障,兩個軍(六十、六十七)正麵突擊,一個軍(六十八)作總預備隊,攻取敵當麵兩個團的陣地,即883.7、949.2高地和十字架山(座首洞南山)。這三點分別位於金城以東、東南,是敵穩固金城地區防禦的三個強點(另一點為轎岩)。打下這三點,等於砍掉敵三條牛腿,使敵金城地區防禦失去平衡,有利於我向縱深發展,擴大戰果,為第三階段收複金城地區作準備。
“怎麽打?敵我雙方主陣地相距最多三公裏,中間深穀相隔。步兵怎麽集結?我看可以把部隊提前隱蔽到敵前沿,第二天天黑後發起衝擊,當晚完成攻擊戰鬥,爭取到四五個小時搶修工事,補充彈藥,天亮後就可有效地反擊敵人的反撲。至於我們潛伏多少人,我測算了一下,至少要三千人。”
鄭維山環視了一下開會的人,說:“這不是異想天開,除了我軍已作了長期充分的準備外,我看有四個有利條件:一,剛才說到的幾個點,敵人認為他強我弱,不會料到我從這裏下手,可以出其不意。二、883.7高地陡坡下有一開闊地,在敵人看來,似乎是我不可逾越的天然障礙。但該地樹叢茂密,地表植被完好,我可將部隊提前潛伏在這裏,戰鬥打響後,直接發起衝擊,減少傷亡,節省體力,在進攻衝擊的距離和時間上出其不意。三、六十軍已有兩條坑道挖在949.2、883.7高地的山腿上,可囤積彈藥和二梯隊。四、883.7高地和949.2高地與我陣地前沿之間有一片雜木林,可將炮兵臨時發射陣地隱蔽於此。這不僅可增加我炮火射程和準確性,而且由於該區距敵前沿近,不易受到敵縱深炮火的壓製,利於發揮我火力。”
鄭維山講完,補充一句:“現在請大家提意見,如果有更好的方案,也請提出來。”
此時,近50多人的大掩蔽部裏鴉雀無聲,出現長時間的冷場。
這在鄭維山預料之中——要同時攻取敵兩個團的陣地,這是韓戰進入相持階段近兩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大超出了誌願軍總部規定的“攻擊目標不超過一個營為原則,最好每個軍一次攻殲一至兩個排到一至兩個連”的範圍。其二,在無製空權、技術裝備較差的情況下,大白天,三千人大潛伏,現代條件下的戰爭也無先例。其三,朝鮮戰場是當時全世界都注目的戰場,萬一打不好,不僅是生命和財產的損失,而且會影響國家和軍隊的形象,影響停戰談判的進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