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這本書資料很寶貴。這不是因為他是我的伯伯,我才這麽就說。廣大的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隻要認真看了這本書,就會有這樣的印象。
這個自傳,寫於一個特殊的年代。四十歲以上的同誌都知道,伯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在他被關押的日子裏,專案組反覆要他寫交代材料,為了迴答專案組提出的許多荒誕無稽的問題,他親手寫下了幾十萬字的材料,有的寫在筆記本上,有的寫在紙上。有好幾個稿。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共中央為他平反,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會後,我跟他原來的秘書王焰和伯母浦安修商量,應該把伯伯的一生搞清楚,光靠幾篇迴憶文章是不夠的。他們說這個主意好。浦安修以彭德懷夫人的名義給有關部門寫了一封信,經批準,1979年就成立了彭德懷傳記編寫組。分頭到各地查閱材料,當時分工我寫青少年時期。我到了湖南、江西、山西等地收集材料。1980年我到總後工作,離開了編寫組。這部自傳,是以伯伯70年寫的材料為主,同時參考了他在廬山會議後所寫的“八萬言書”等一些材料。由浦安修和當時的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李琦整理,編寫組對一些需要加以注釋的地方進行了注釋。李琦在戰爭年代給伯伯當過秘書,對他很有感情。在他們的努力下,1981年整理出來,並以《彭德懷自述》的名字發表。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
問:這個自傳和人們所說的“八萬言書”是什麽關係?
說到這本書,就不能不說到1962年的所謂“八萬言書”。——當時中央召開了七千人大會,對前些年的左的東西進行糾正。也就是在那次會議上的報告中提到1959年廬山會議,提到彭德懷的問題,說伯伯裏通外國。說別人可以平反,惟有彭德懷不能平反。
那時他已從中南海搬到掛甲屯吳家花園住了。我也正好在家,記得那天我進他的辦公室,他說你看一下這個。——說他“裏通外國”的話就在那份材料上。他很氣憤,簡直是怒不可遏。我能說什麽呢?他沉默了半天,說:我應該按照憲法,應該告狀。我對他說:“你說我天真,我看你也天真。”那天他掉了眼淚。他是一個非常熱愛自己祖國,對黨對人民特別忠誠的人,說他裏通外國,他實在無法容忍。掉眼淚也不奇怪。
他說,我要用事實來說話,於是,他又開始寫信,也就是所謂八萬言書。這個材料中對自己的曆史進行了迴顧,對強加在自己頭上的罪名進行了批駁。信寫好後送給當時的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請他轉上去。後來說有三股風。說他就是翻案風。其實這個八萬言書,很多老同誌都沒有看到。王震將軍也沒有見過。(後來我還問過他。他說沒有看到。)陳毅同誌也沒有看到,還說你們都說彭德懷寫信,我怎麽沒有見到,後來還專門找了來看。
順便說一句,在那段時間,伯伯還在想研究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他認為毛主席領導打了幾十年的仗,應該認真研究總結一下,但隻是有個提綱。他感嘆說:“過去有這個條件,沒有這個時間;現在有這個時間,沒有這個條件了。”
問:聽說彭老總寫這個東西的時候,手邊沒有什麽資料,完全是憑記憶在寫作。是這樣的嗎?
是的,寫這個東西的時候,可以說他手頭沒有任何資料,全靠記憶。
1962年以後,他的處境越來越困難,連應該送的文件也不給他送了。要出去查什麽資料更是不可能的。在那樣的環境裏是沒有人能幫他的。沒有任何人能幫得了忙。他平時不記日記,隻是在廬山7月23日主席講話後,他心情非常痛苦,寫了一段日記。因此,他寫的這個東西隻能靠自己的記憶了。
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讀過《自傳》的老同誌和搞曆史的同誌都很嘆服。那麽多的曆史人物,那麽多的戰鬥經曆,他的記憶絕大部分都是正確的。他對我說過,記憶是有規律的。和記外文單詞一樣,記憶有個方法。如果記不住,是你沒有想記住。想記住的事,就能記住。頭一天的事,三天後重複記憶一次,過幾天再重複一次,就能記牢。
伯伯小時隻讀過兩年私塾。經過多年的刻苦學習,主要是自學,他的文字水平確實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比我們有的大學生高多了。戰爭年代的很多文稿都是自己起草的。自傳的文字很幹淨,很有他的語言風格。
他還有個特點,就是讀過的書喜歡做眉批,做記錄。他給我講《資治通鑑》裏的故事,我都不記得了,他卻能說得頭頭是道。可惜的是他讀過的那些書都被人給燒了。
他這個人看起來很粗,其實很細。好多事情的細節他都記得。他硬是靠記憶把他自己經曆的重大曆史事件、史實都寫了出來。
問:由於這本書是那樣的情形下寫出來的,肯定會有局限,您能不能談談這方麵的情況?
你們可以看出來,這個東西是按提審的提綱寫的。我們在整理原始材料時,就看到過伯伯寫下的:某某說,我隻許說罪,不許表功……有人評論說,這是一部用血和眼淚寫出來的自傳。
在這樣的情況下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是有局限的。有些本應該展開的地方沒有展開來寫。比如,會理會議,他寫得很短。有的細節沒有寫。當時林彪給他打電話,要他出來指揮紅軍打仗。他拒絕了。後來林彪給軍委寫了一封信,毛澤東看到後,以為是張聞天和彭德懷鼓動林彪搞的。說是彭德懷鼓動的。還說林彪:“你懂什麽,你還是個娃娃!”——這件事一下子誤會了好多年。在廬山會議上,毛主席第四次講會理會議。林彪這時才出來說,這事和彭德懷沒有關係,寫信的時候他不知道。當時是在廬山會議期間,他這麽表態當然也還有和彭劃清界限的意思。即使這樣,毛主席還是不相信……可見誤會之深。《彭德懷自傳》裏寫得很簡單,最近出版的楊尚昆的迴憶錄裏就詳細了,聶帥的迴憶錄裏也寫了。林彪打電話時好幾個人都在場。張聞天的夫人劉英也迴憶了這個事件。
</br>
這個自傳,寫於一個特殊的年代。四十歲以上的同誌都知道,伯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在他被關押的日子裏,專案組反覆要他寫交代材料,為了迴答專案組提出的許多荒誕無稽的問題,他親手寫下了幾十萬字的材料,有的寫在筆記本上,有的寫在紙上。有好幾個稿。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共中央為他平反,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會後,我跟他原來的秘書王焰和伯母浦安修商量,應該把伯伯的一生搞清楚,光靠幾篇迴憶文章是不夠的。他們說這個主意好。浦安修以彭德懷夫人的名義給有關部門寫了一封信,經批準,1979年就成立了彭德懷傳記編寫組。分頭到各地查閱材料,當時分工我寫青少年時期。我到了湖南、江西、山西等地收集材料。1980年我到總後工作,離開了編寫組。這部自傳,是以伯伯70年寫的材料為主,同時參考了他在廬山會議後所寫的“八萬言書”等一些材料。由浦安修和當時的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李琦整理,編寫組對一些需要加以注釋的地方進行了注釋。李琦在戰爭年代給伯伯當過秘書,對他很有感情。在他們的努力下,1981年整理出來,並以《彭德懷自述》的名字發表。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
問:這個自傳和人們所說的“八萬言書”是什麽關係?
說到這本書,就不能不說到1962年的所謂“八萬言書”。——當時中央召開了七千人大會,對前些年的左的東西進行糾正。也就是在那次會議上的報告中提到1959年廬山會議,提到彭德懷的問題,說伯伯裏通外國。說別人可以平反,惟有彭德懷不能平反。
那時他已從中南海搬到掛甲屯吳家花園住了。我也正好在家,記得那天我進他的辦公室,他說你看一下這個。——說他“裏通外國”的話就在那份材料上。他很氣憤,簡直是怒不可遏。我能說什麽呢?他沉默了半天,說:我應該按照憲法,應該告狀。我對他說:“你說我天真,我看你也天真。”那天他掉了眼淚。他是一個非常熱愛自己祖國,對黨對人民特別忠誠的人,說他裏通外國,他實在無法容忍。掉眼淚也不奇怪。
他說,我要用事實來說話,於是,他又開始寫信,也就是所謂八萬言書。這個材料中對自己的曆史進行了迴顧,對強加在自己頭上的罪名進行了批駁。信寫好後送給當時的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請他轉上去。後來說有三股風。說他就是翻案風。其實這個八萬言書,很多老同誌都沒有看到。王震將軍也沒有見過。(後來我還問過他。他說沒有看到。)陳毅同誌也沒有看到,還說你們都說彭德懷寫信,我怎麽沒有見到,後來還專門找了來看。
順便說一句,在那段時間,伯伯還在想研究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他認為毛主席領導打了幾十年的仗,應該認真研究總結一下,但隻是有個提綱。他感嘆說:“過去有這個條件,沒有這個時間;現在有這個時間,沒有這個條件了。”
問:聽說彭老總寫這個東西的時候,手邊沒有什麽資料,完全是憑記憶在寫作。是這樣的嗎?
是的,寫這個東西的時候,可以說他手頭沒有任何資料,全靠記憶。
1962年以後,他的處境越來越困難,連應該送的文件也不給他送了。要出去查什麽資料更是不可能的。在那樣的環境裏是沒有人能幫他的。沒有任何人能幫得了忙。他平時不記日記,隻是在廬山7月23日主席講話後,他心情非常痛苦,寫了一段日記。因此,他寫的這個東西隻能靠自己的記憶了。
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讀過《自傳》的老同誌和搞曆史的同誌都很嘆服。那麽多的曆史人物,那麽多的戰鬥經曆,他的記憶絕大部分都是正確的。他對我說過,記憶是有規律的。和記外文單詞一樣,記憶有個方法。如果記不住,是你沒有想記住。想記住的事,就能記住。頭一天的事,三天後重複記憶一次,過幾天再重複一次,就能記牢。
伯伯小時隻讀過兩年私塾。經過多年的刻苦學習,主要是自學,他的文字水平確實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比我們有的大學生高多了。戰爭年代的很多文稿都是自己起草的。自傳的文字很幹淨,很有他的語言風格。
他還有個特點,就是讀過的書喜歡做眉批,做記錄。他給我講《資治通鑑》裏的故事,我都不記得了,他卻能說得頭頭是道。可惜的是他讀過的那些書都被人給燒了。
他這個人看起來很粗,其實很細。好多事情的細節他都記得。他硬是靠記憶把他自己經曆的重大曆史事件、史實都寫了出來。
問:由於這本書是那樣的情形下寫出來的,肯定會有局限,您能不能談談這方麵的情況?
你們可以看出來,這個東西是按提審的提綱寫的。我們在整理原始材料時,就看到過伯伯寫下的:某某說,我隻許說罪,不許表功……有人評論說,這是一部用血和眼淚寫出來的自傳。
在這樣的情況下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是有局限的。有些本應該展開的地方沒有展開來寫。比如,會理會議,他寫得很短。有的細節沒有寫。當時林彪給他打電話,要他出來指揮紅軍打仗。他拒絕了。後來林彪給軍委寫了一封信,毛澤東看到後,以為是張聞天和彭德懷鼓動林彪搞的。說是彭德懷鼓動的。還說林彪:“你懂什麽,你還是個娃娃!”——這件事一下子誤會了好多年。在廬山會議上,毛主席第四次講會理會議。林彪這時才出來說,這事和彭德懷沒有關係,寫信的時候他不知道。當時是在廬山會議期間,他這麽表態當然也還有和彭劃清界限的意思。即使這樣,毛主席還是不相信……可見誤會之深。《彭德懷自傳》裏寫得很簡單,最近出版的楊尚昆的迴憶錄裏就詳細了,聶帥的迴憶錄裏也寫了。林彪打電話時好幾個人都在場。張聞天的夫人劉英也迴憶了這個事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