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今年全都迴來,咋還未露出腦尖頂?
二兒子、三兒子,一個專科、一個本科,讓村裏人眼紅。四爺聽了消息,好久未做聲。半晌才說:誰讓他們全走了呢?說的是實話。
半個也不會迴來了。四爺的眼又朝村子逡巡了一陣後,他嘆了口氣才迴過頭來對四奶說:“開鐮吧。”
開鐮了,熟透的水稻沉沉地朝著鐮刀揮去的方向倒下。沉沉倒下的水稻在四爺的眼中閃過一道道無比絢麗的弧線,一股豐收無言的稻香癢癢甜甜地懸浮在秋日的風中了,他忍不住打了一個響亮的噴嚏,四爺才驚喜地發現,四爺說:“老婆子,看我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奶接言:“我也割了好大一蔸呢!”
四爺一愣,隨即就笑了:“割吧。”
“割吧。”
日近當午,四爺抬頭看了一下天,天穹裏盡是薄薄的青雲,沒有一絲兒的彩色,天底下的飛鳥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鄰家地裏的莊稼早已割了,稻草胡亂地散在田裏,東一垛西一垛的。不遠處的塬上是幾柱沖天的濃煙在飄……四爺的心就猛地緊縮了一下,他一下子就懷念那時大集體大生產火火熱熱的情景來:男人挑禾揮汗如雨,女人割禾彎腰如弓,機聲鳴鳴,鐮光閃閃,最頑皮的娃兒們也跟在挑桶後邊泥著臉蛋搶拾著稻穗……
四奶說:“我又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爺看了看已汗流浹背的四奶,她滿頭的白發和金黃的稻色非常美麗。四爺很癡迷地看了一陣,說:“老婆子,我總覺得這地裏怪冷清的。”
四奶抬起滿是汗漬的臉,她撩起青布襯衣的下襟在臉上擼了一下,便笑了,說:“冷清就冷清吧,難道讓人一邊唱戲不成?”
四爺說:“今日裏我才真覺得自己老了。”
四奶聽了,一愣,隨後就豁開牙床笑。
“笑啥呢?”四爺見狀,問。
“笑你七十還不服老呢,想想,人若不老下去,這黃土地上的人又一茬連著一茬瘋長,到今日恐怕連擠都擠不下呢。更何況人要吃要喝,堆成這麽多,會弄成啥樣呢?”
“那種田的把式都老了又去了,田地裏冷冷清清了,你說又會成啥樣呢?”
四奶聽了,又一愣。她看見四爺的眼空洞而又迷失般地在空蕩蕩的塬上呆望了——路上有幾個人正遠遠地朝這裏走來。四奶跟著望,過了一陣,四奶說:“不是咱家的兒,割吧。”
“割吧,割起才熱鬧點。”
鐮刀又動作起來,稻子在輕吟的陣痛聲中成功地倒下。忽然,四爺嘶啞著粗獷的嗓門吼叫了起來,接著,唱:
鋤禾日當午,掙錢兒讀書。
誰知讀書兒,進城不沾土。
說讀書,說讀書……
空曠的田野裏,一段如泣如訴的歌謠,像一張無邊無際的網撒向了天地的四方。不遠處一棵苦楝樹上一群打盹的鳥兒驚醒了,扇動著驚恐的翅膀箭一般地逃去。
四奶沒來由地竟渾身戰慄起來,低頭看,一層殷紅的血液已浸過了她的指尖,無聲地點滴在稻田裏,她迴過頭想看,卻不見了血痕,血早已溶浸在塵土之中了……
雨中的祖父
牧毫
祖父那天正在地裏鋤草。祖父幹得興起,索性脫去了外衣,隨手丟在田邊的老槐樹下。這時,他忽然聽到一聲布穀鳥的啼叫,他抬起頭來,引頸四望,卻看見遠處一個女子裊裊婷婷地向他飄來。祖父正年輕,他看著看著,不覺就看癡了。就在這時候,一陣細雨飄下來了,那時正是三月。三月江南,燕飛草長,桃紅柳綠,煙雨霏霏,好一幅《春雨江南圖》!
60年後當我又一次走在故鄉的田間小道上時,也是在三月的一個細雨天氣。我竭力想尋找當年深深吸引了我祖父的那幅圖畫,但我一無所獲。祖父的準孫媳婦——我的未婚妻一直在抱怨路上泥濘太多,她的高跟鞋隻習慣敲打城裏的水泥路麵。直到走到那棵老槐樹下,坐在不知幾百年前就放在那兒、風雨歲月侵蝕光滑的石凳上時,她才記起問我:“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麽?”
我正在看著那棵老槐樹,沒有迴答。
一個農夫在江南的三月小雨中看見一個女子漸漸遠去,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一個故事。我已經永遠不可能確切知道在60年前的那天上午,祖父看見了什麽。所以我不能迴答未婚妻的問題。就像一個外國哲學家說的:“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我不可能走進60年前的那幅圖畫;又像一個中國哲學家說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所以我也說不清楚祖父當時的感受。我隻能忠實地敘述我自己的感受。
“說呀。”未婚妻撒著嬌,她知道這一招很有效。
故事接下來的情節其實很簡單。那個女子在三月的江南春雨中漸漸地湮沒在田間的小路上,走往一個名字叫周莊的小村。這幅畫麵在祖父的眼睛裏成為永遠的定格,祖父就這樣站在雨中間,任雨浸透了他的頭發。
三月的江南應該還是很冷的。年輕的祖父當天晚上就生病了。病好以後的祖父變得沉默寡言,那時還沒有那個日後被我們稱為祖母的女人。他就經常站在那棵老槐樹下,往遠處眺望。這一站就站了幾十年,也站成了村人談笑的經典。
</br>
二兒子、三兒子,一個專科、一個本科,讓村裏人眼紅。四爺聽了消息,好久未做聲。半晌才說:誰讓他們全走了呢?說的是實話。
半個也不會迴來了。四爺的眼又朝村子逡巡了一陣後,他嘆了口氣才迴過頭來對四奶說:“開鐮吧。”
開鐮了,熟透的水稻沉沉地朝著鐮刀揮去的方向倒下。沉沉倒下的水稻在四爺的眼中閃過一道道無比絢麗的弧線,一股豐收無言的稻香癢癢甜甜地懸浮在秋日的風中了,他忍不住打了一個響亮的噴嚏,四爺才驚喜地發現,四爺說:“老婆子,看我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奶接言:“我也割了好大一蔸呢!”
四爺一愣,隨即就笑了:“割吧。”
“割吧。”
日近當午,四爺抬頭看了一下天,天穹裏盡是薄薄的青雲,沒有一絲兒的彩色,天底下的飛鳥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鄰家地裏的莊稼早已割了,稻草胡亂地散在田裏,東一垛西一垛的。不遠處的塬上是幾柱沖天的濃煙在飄……四爺的心就猛地緊縮了一下,他一下子就懷念那時大集體大生產火火熱熱的情景來:男人挑禾揮汗如雨,女人割禾彎腰如弓,機聲鳴鳴,鐮光閃閃,最頑皮的娃兒們也跟在挑桶後邊泥著臉蛋搶拾著稻穗……
四奶說:“我又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爺看了看已汗流浹背的四奶,她滿頭的白發和金黃的稻色非常美麗。四爺很癡迷地看了一陣,說:“老婆子,我總覺得這地裏怪冷清的。”
四奶抬起滿是汗漬的臉,她撩起青布襯衣的下襟在臉上擼了一下,便笑了,說:“冷清就冷清吧,難道讓人一邊唱戲不成?”
四爺說:“今日裏我才真覺得自己老了。”
四奶聽了,一愣,隨後就豁開牙床笑。
“笑啥呢?”四爺見狀,問。
“笑你七十還不服老呢,想想,人若不老下去,這黃土地上的人又一茬連著一茬瘋長,到今日恐怕連擠都擠不下呢。更何況人要吃要喝,堆成這麽多,會弄成啥樣呢?”
“那種田的把式都老了又去了,田地裏冷冷清清了,你說又會成啥樣呢?”
四奶聽了,又一愣。她看見四爺的眼空洞而又迷失般地在空蕩蕩的塬上呆望了——路上有幾個人正遠遠地朝這裏走來。四奶跟著望,過了一陣,四奶說:“不是咱家的兒,割吧。”
“割吧,割起才熱鬧點。”
鐮刀又動作起來,稻子在輕吟的陣痛聲中成功地倒下。忽然,四爺嘶啞著粗獷的嗓門吼叫了起來,接著,唱:
鋤禾日當午,掙錢兒讀書。
誰知讀書兒,進城不沾土。
說讀書,說讀書……
空曠的田野裏,一段如泣如訴的歌謠,像一張無邊無際的網撒向了天地的四方。不遠處一棵苦楝樹上一群打盹的鳥兒驚醒了,扇動著驚恐的翅膀箭一般地逃去。
四奶沒來由地竟渾身戰慄起來,低頭看,一層殷紅的血液已浸過了她的指尖,無聲地點滴在稻田裏,她迴過頭想看,卻不見了血痕,血早已溶浸在塵土之中了……
雨中的祖父
牧毫
祖父那天正在地裏鋤草。祖父幹得興起,索性脫去了外衣,隨手丟在田邊的老槐樹下。這時,他忽然聽到一聲布穀鳥的啼叫,他抬起頭來,引頸四望,卻看見遠處一個女子裊裊婷婷地向他飄來。祖父正年輕,他看著看著,不覺就看癡了。就在這時候,一陣細雨飄下來了,那時正是三月。三月江南,燕飛草長,桃紅柳綠,煙雨霏霏,好一幅《春雨江南圖》!
60年後當我又一次走在故鄉的田間小道上時,也是在三月的一個細雨天氣。我竭力想尋找當年深深吸引了我祖父的那幅圖畫,但我一無所獲。祖父的準孫媳婦——我的未婚妻一直在抱怨路上泥濘太多,她的高跟鞋隻習慣敲打城裏的水泥路麵。直到走到那棵老槐樹下,坐在不知幾百年前就放在那兒、風雨歲月侵蝕光滑的石凳上時,她才記起問我:“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麽?”
我正在看著那棵老槐樹,沒有迴答。
一個農夫在江南的三月小雨中看見一個女子漸漸遠去,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一個故事。我已經永遠不可能確切知道在60年前的那天上午,祖父看見了什麽。所以我不能迴答未婚妻的問題。就像一個外國哲學家說的:“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我不可能走進60年前的那幅圖畫;又像一個中國哲學家說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所以我也說不清楚祖父當時的感受。我隻能忠實地敘述我自己的感受。
“說呀。”未婚妻撒著嬌,她知道這一招很有效。
故事接下來的情節其實很簡單。那個女子在三月的江南春雨中漸漸地湮沒在田間的小路上,走往一個名字叫周莊的小村。這幅畫麵在祖父的眼睛裏成為永遠的定格,祖父就這樣站在雨中間,任雨浸透了他的頭發。
三月的江南應該還是很冷的。年輕的祖父當天晚上就生病了。病好以後的祖父變得沉默寡言,那時還沒有那個日後被我們稱為祖母的女人。他就經常站在那棵老槐樹下,往遠處眺望。這一站就站了幾十年,也站成了村人談笑的經典。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