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裏靜了,爹也不說話,娘也不說話,兒子也不說話。誰也不說話,氣氛很尷尬。


    兒子說:娘,我走啦。我先把我爹給我們買的東西拿迴去,叫桂花看看。


    女人把那兩把蔥塞到兒子懷裏說:你把蔥拿迴去吧,我們家有!


    兒子說:娘,別呀,這二斤大蔥是桂花讓我送來的,她說爹今天把蔥賣了,你們沒蔥了……


    女人說:拿走!


    兒子說:留下吧,留下吧,好容易過個年哩,我爹說啦,他老了,明年過年還不一定有他沒他哩!


    女人把腳一跺:叫你拿走就拿走!


    兒子說:娘,你著什麽急,一會兒我們一家三口還來吃飯哩。


    端州遺硯


    鄭洪傑


    馬迴頭村距縣城85公裏,偏僻閉塞,土地貧瘠,山丘荒禿。相傳當年幹隆皇帝外出巡視,坐騎麵對淒淒荒野,甩頸嘶鳴,不願前行,馬迴頭據此得名。


    時至20世紀90年代,馬迴頭村仍很貧困。


    唯一令村民驕傲的是,德高望重的恆運老人藏有一名硯。因有名硯,村民才開了幾迴眼界:不少年來,一輛又一輛豪華轎車不顧一路顛簸駛進村裏。來者多為縣長、文化局長和書法家,皆慕名賞硯。


    一專家曾用掌心撫硯肌膚,又以筆桿輕輕叩之,後又持鏡細觀硯上圓點、花紋,最後方說,此硯是四大名硯之首端硯,出自肇慶端溪河注入羚蘭峽匯合處,即爛柯山老坑。你看,其色青紫瑩潤,石眼黑黃重暈,乃最珍貴的鴝鵒眼。這種硯,石質滋潤,易於發墨,不損毫毛,實為正品名硯哪!問其價,專家說不可估不可估,《明一統誌》上就有“匠石識山之脈理,鑿一窟,自然有圓石青紫色,琢為硯,可值千金”之說,何況時至今日,又何況這正宗之精品哪!


    專家一席話,說得賞者目瞪口呆。掉轉車頭,又悄悄複找老人,許以全家遷往縣城,子女就業,或出萬元購之。但恆運老人隻略略一笑說,受用不起,受用不起,執意不肯出手。


    三年前,又有車入村,是才上任的林縣長。不同的是林縣長沒訪恆運老人,卻隨鄉長村主任在村裏村外查看個仔細。同來的幾個科技人員,登山岡,勘地形,取土樣,三天後方迴縣城。


    恆運老人站在村口,目送一路黃塵遠去的車,撚須在手,輕輕微笑。


    如今三年已過,馬迴頭村已是果木飄香,豬羊肥壯。恆運老人難抑胸中之喜,眉宇間卻又鎖三分心思。收穫時節,一輛小車直奔老人家裏,老人出迎,見是林縣長,方喜出望外,雙手打拱,說,我料你該來了。


    林縣長說,前次來,父老貧苦,日月難挨,作為一縣之長,怎有心思賞玩?今日專程來訪,不知老人家肯否賜我眼福?


    恆運老人樂嗬嗬取出名硯。但見那硯大如魚盤,厚寸餘,通體青紫,造化天成。林縣長觀罷驚唿一聲,果然名不虛傳,寶硯寶硯哪!


    恆運老人便問縣長,怎見得是寶硯?


    林縣長略一思忖說,硯質係水雲母類黏土礦形成,因而細嫩柔和,磨之無聲,是地道的端硯精品,通為曆代的貢品哪!


    恆運老人又問,你看這花紋怎樣?


    林縣長謙謙一笑說,依我拙見,貴在花紋,這是硯中十幾種花紋之最,叫魚腦凍紋,可謂白如晴雲,鬆似團絮,唿之欲動,觸之欲起!


    老人複又追問,這石眼如何?


    林縣長再三觀摩後說,這石眼圓暈相重,黃黑相間,瞳子於內,是典型的活眼。


    恆運老人聽罷贊道,縣長見地極是。還有,你看這圖案雕琢細膩,兩龍對舞唿唿生風,遊雲飄逸吹之欲散,更見古樸和價值。


    林縣長由衷贊道,正是正是,不知您老怎收藏了這等名硯極品?


    恆運老人告之說,我先祖曾在端州為知州當差,故有緣得之。


    林縣長悟道,果有淵源。又是一席話後,林縣長欲起身告辭。老人伸手一攔說,慢。遵先祖遺囑,為官清正,造福一方,又精通硯器者,當贈之。今日這硯就贈與林縣長了——這也是老夫心願。言罷,雙手托硯,請林縣長納之。


    老人一番話,聽得縣長雙眸濕潤,情起波瀾。他動情道,算來,我葉門出丹青世家,祖父、父親均有造詣。我自幼受其薰陶,也識得點墨在胸,略知文房四寶。可惜這等好硯,隻聞未見,今日見了,已是眼福,怎能再生奢望呢。再說,這等厚禮,我無功無勞,如何受得起?萬萬不可,萬萬不可!老人執意要送,林縣長說,您老祖上既在端州知州為差,可聽說包拯三擲硯的傳說?


    恆運老人說,當然知曉。慶曆三年,包拯任端州知州,期滿迴京師時,沒帶走一硯。為表清正,還將朋友所贈之硯,盡擲於山溝中。


    林縣長說,想來,所擲也非尋常之硯吧。


    恆運老人說,當然,皆是佳品。不瞞你說,此硯便是包拯所擲硯中之一。看這七顆石眼,列成勺形,正是相傳七星北鬥名硯!確為當年祖先目睹包拯擲硯,因惜其珍,才曆經艱難潛入山中尋覓。可惜其餘或粉或損,唯有此硯落入草莽,得以保全,重見其輝。


    林縣長聞聽驚異,連聲感慨說,曆經九百餘年,不料在這裏看到傳說中之古硯。老人家,這硯我更不能收了,您老就精心收藏,一為馬迴頭村留一財富,二以硯為證為鑑,將佳話說於來訪者,豈不更有其用嗎?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小說30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曉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曉敏並收藏小小說30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