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驀然明白,我爺爺最後吃的那碗不是黃豆,而是金子。我也明白,我爺爺捨命就是為了給我留下一筆活命錢。
聽完這個故事,我欷許久,問他,與你爺爺同時葬入山坡的金子後來取出來了嗎?
他搖搖頭。
他說,自己要是去開了棺,爺爺肚子裏有再多的金子也會花光,更不可能擁有今天這個“著名企業家”的頭銜。當然,他也不想讓子孫重複自己父親的悲劇,一定會在咽氣前立下遺囑把自己幾家公司所賺的錢統統捐給慈善機構。至於爺爺肚子裏的“黃豆”,連他自己也無法找到了,因為,他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把爺爺的墳頭削平了……
蛇
宋以柱
到了秋天,還是初秋,蘇然家裏出現了一條蛇。
那天,蘇然從地裏迴家,放下扁擔、頭、鐵杴,就覺得院子裏多了點什麽,就四下裏看。媳婦兒勤快,院子收拾得幹淨利索,常用的家什,固定的,經常挪動的,都有位置。蘇然不費力地發現了那條蛇,蛇很粗,蜷在北屋牆根曬太陽,盤成蚊香的樣子,瞪著眼,青皮,平頭頂,肉鼓鼓的。蘇然怕這東西,對那種黏糊糊的感覺起膩。
蘇然沒有傷害它,蘇然心善。在地裏幹活兒,見到蛇、青蛙、蜥蜴等,都不動它們,任其不緊不慢地跑掉。活得好好的,幹嗎要傷它呢。螞蚱例外,這傢夥吃莊稼,邊幹活兒邊隨手捉住,穿成一串,拎迴家去,炸得焦黃,油汪汪的,喝上二兩地瓜幹子酒。
看了一會兒,進屋告訴妻子、兒子,牆根有一條大蛇,別惹它,或許有毒,也別傷它。妻子當即抖成一團,兒子歡叫一聲,開門出去,看了一眼,跑迴來興奮得一跳多高。
一時相安無事。
隻有妻子有些神經質,去南屋裏挖餵豬用的麩子、地瓜麵,用木棍挑開蓋子,遠遠地看看,手伸下去也是猶豫、哆嗦,生怕裏麵伸出一個白花花的蛇腦袋。到院子裏餵雞、餵鴨,到豬圈裏餵豬,也是東張西望,看了地麵,看牆角,又看看樹上、牆上,確信蛇沒出來,才去做該做的事。那樣子不像操持家務,像偷東西。
蛇隔三差五地出現,不知從哪個牆角或者屋簷上出來,隻是蜷在那兒睡覺,哪兒也不去,像一個聽話的孩子。媳婦兒有兩次央求蘇然把蛇趕走:咱不傷它,讓它離開就行。並且,要去買黃表紙、香火,焚香禱告讓蛇自己走。蘇然給攔住了:讓它在這兒吧,它又沒有固定的去處,來來往往的,別招惹它就行。蛇在這兒,老鼠就沒了。果然沒有老鼠出現,晚上就少了老鼠打架的慘叫,啃門框磨牙的“咯吱”聲,也沒了。
兒子放下書包,就到處找蛇。蛇呢?蛇呢?老朋友一樣。有一兩次,媳婦兒看到兒子蹲在地上,和蛇麵對麵地對視,嚇得差點尿褲子。兒子卻不怕,小臉激動得通紅,迴頭喊娘:“娘,娘,蛇吃什麽?”“吃雞蛋。”兒子跑迴屋拿一個雞蛋,咕嚕一下滾到蛇嘴邊。大概因兒子屬蛇,所以見了蛇親。那就養著吧。
蘇然養了不少雞,還養了兩頭豬,每年兩頭。現在農村人大都不養豬了,蓋新房時雖蓋了豬圈,但是不養豬,用做人拉撒的廁所,舒服,安全,少了豬急不可耐的哼哼。
蘇然的一百多棵紅富士果樹,指望著這兩頭豬攢糞。如今的農村,種小麥、玉米,栽果樹,全靠化肥,把地餵死了,土都板結了,刨不動,而且用的化肥一年比一年多,那土地像上了毒癮一樣,離了越用越多的化肥,不長莊稼。隻有蘇然,一直用農家肥。
每個月一次,把熟透的農家肥刨起來,從豬圈牆上的小洞撂出去,推到果園裏,堆一堆兒,用稀泥封住,悶熟,備用。很辛苦,但是果樹長得好,蘋果個兒大,圓潤,光澤好,嘎嘣脆,賣錢又多。
兩頭豬長到三百斤左右,時間也到了農曆的小年,該賣豬了。現在的人金貴,肉吃多了,也就有了講究,專揀農村家養的吃,比如雞,還有豬,都是這樣,肉香,耐嚼,無激素,讓人吃得放心,吃得舒坦。還有名分,一律叫笨雞、笨豬。價格要高很多。單說那雞,三斤左右一隻,給你殺好、洗淨、燉熟,端到桌上,吃得很香,很解饞。吃好了,剔著牙出來,打個飽嗝,結帳的時候,單是那隻雞,要一百塊出頭。真是貴。但吃的人不少。
很精明的小商販,看準了這個市場,走街串巷,挨個敲門,豬和雞都要,販賣到城裏,掙錢很足。雞販子用摩托車,拿細繩綁在後座木架子上,頭朝下,上麵是一排雞腳,中間是雞翅,挲著,下麵是一串雞腦袋。豬販子用三輪車,一次隻收到三兩頭,也能掙到幾百塊。自己殺了賣肉,掙得更多。殺豬的多肥頭大耳,紅光滿麵,走路噔噔噔,有勁兒,嗓門兒大,很豪爽。價格是要爭論,到最後,三十元五十元的錢,抽出來就給,皆大歡喜。
村裏人對豬販子很尊重,他們肯出價。他們的眼特賊,瞥一眼,就喊出大差不離的斤兩,知道出多少精肉,多少肥膘,多少下水,豬皮能賣多少錢,幾分鍾時間,估摸出這頭豬到手能掙到多少票子,都成精了。但是不到要賣的時候,不讓豬販子看。咋說?有毒,啥有毒?豬販子那倆眼。讓他看一眼,不要了,太瘦,不出肉。好吧,那豬三天內隻叫喚,不吃食,一個勁兒地往下掉膘,嚇的。
</br>
聽完這個故事,我欷許久,問他,與你爺爺同時葬入山坡的金子後來取出來了嗎?
他搖搖頭。
他說,自己要是去開了棺,爺爺肚子裏有再多的金子也會花光,更不可能擁有今天這個“著名企業家”的頭銜。當然,他也不想讓子孫重複自己父親的悲劇,一定會在咽氣前立下遺囑把自己幾家公司所賺的錢統統捐給慈善機構。至於爺爺肚子裏的“黃豆”,連他自己也無法找到了,因為,他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把爺爺的墳頭削平了……
蛇
宋以柱
到了秋天,還是初秋,蘇然家裏出現了一條蛇。
那天,蘇然從地裏迴家,放下扁擔、頭、鐵杴,就覺得院子裏多了點什麽,就四下裏看。媳婦兒勤快,院子收拾得幹淨利索,常用的家什,固定的,經常挪動的,都有位置。蘇然不費力地發現了那條蛇,蛇很粗,蜷在北屋牆根曬太陽,盤成蚊香的樣子,瞪著眼,青皮,平頭頂,肉鼓鼓的。蘇然怕這東西,對那種黏糊糊的感覺起膩。
蘇然沒有傷害它,蘇然心善。在地裏幹活兒,見到蛇、青蛙、蜥蜴等,都不動它們,任其不緊不慢地跑掉。活得好好的,幹嗎要傷它呢。螞蚱例外,這傢夥吃莊稼,邊幹活兒邊隨手捉住,穿成一串,拎迴家去,炸得焦黃,油汪汪的,喝上二兩地瓜幹子酒。
看了一會兒,進屋告訴妻子、兒子,牆根有一條大蛇,別惹它,或許有毒,也別傷它。妻子當即抖成一團,兒子歡叫一聲,開門出去,看了一眼,跑迴來興奮得一跳多高。
一時相安無事。
隻有妻子有些神經質,去南屋裏挖餵豬用的麩子、地瓜麵,用木棍挑開蓋子,遠遠地看看,手伸下去也是猶豫、哆嗦,生怕裏麵伸出一個白花花的蛇腦袋。到院子裏餵雞、餵鴨,到豬圈裏餵豬,也是東張西望,看了地麵,看牆角,又看看樹上、牆上,確信蛇沒出來,才去做該做的事。那樣子不像操持家務,像偷東西。
蛇隔三差五地出現,不知從哪個牆角或者屋簷上出來,隻是蜷在那兒睡覺,哪兒也不去,像一個聽話的孩子。媳婦兒有兩次央求蘇然把蛇趕走:咱不傷它,讓它離開就行。並且,要去買黃表紙、香火,焚香禱告讓蛇自己走。蘇然給攔住了:讓它在這兒吧,它又沒有固定的去處,來來往往的,別招惹它就行。蛇在這兒,老鼠就沒了。果然沒有老鼠出現,晚上就少了老鼠打架的慘叫,啃門框磨牙的“咯吱”聲,也沒了。
兒子放下書包,就到處找蛇。蛇呢?蛇呢?老朋友一樣。有一兩次,媳婦兒看到兒子蹲在地上,和蛇麵對麵地對視,嚇得差點尿褲子。兒子卻不怕,小臉激動得通紅,迴頭喊娘:“娘,娘,蛇吃什麽?”“吃雞蛋。”兒子跑迴屋拿一個雞蛋,咕嚕一下滾到蛇嘴邊。大概因兒子屬蛇,所以見了蛇親。那就養著吧。
蘇然養了不少雞,還養了兩頭豬,每年兩頭。現在農村人大都不養豬了,蓋新房時雖蓋了豬圈,但是不養豬,用做人拉撒的廁所,舒服,安全,少了豬急不可耐的哼哼。
蘇然的一百多棵紅富士果樹,指望著這兩頭豬攢糞。如今的農村,種小麥、玉米,栽果樹,全靠化肥,把地餵死了,土都板結了,刨不動,而且用的化肥一年比一年多,那土地像上了毒癮一樣,離了越用越多的化肥,不長莊稼。隻有蘇然,一直用農家肥。
每個月一次,把熟透的農家肥刨起來,從豬圈牆上的小洞撂出去,推到果園裏,堆一堆兒,用稀泥封住,悶熟,備用。很辛苦,但是果樹長得好,蘋果個兒大,圓潤,光澤好,嘎嘣脆,賣錢又多。
兩頭豬長到三百斤左右,時間也到了農曆的小年,該賣豬了。現在的人金貴,肉吃多了,也就有了講究,專揀農村家養的吃,比如雞,還有豬,都是這樣,肉香,耐嚼,無激素,讓人吃得放心,吃得舒坦。還有名分,一律叫笨雞、笨豬。價格要高很多。單說那雞,三斤左右一隻,給你殺好、洗淨、燉熟,端到桌上,吃得很香,很解饞。吃好了,剔著牙出來,打個飽嗝,結帳的時候,單是那隻雞,要一百塊出頭。真是貴。但吃的人不少。
很精明的小商販,看準了這個市場,走街串巷,挨個敲門,豬和雞都要,販賣到城裏,掙錢很足。雞販子用摩托車,拿細繩綁在後座木架子上,頭朝下,上麵是一排雞腳,中間是雞翅,挲著,下麵是一串雞腦袋。豬販子用三輪車,一次隻收到三兩頭,也能掙到幾百塊。自己殺了賣肉,掙得更多。殺豬的多肥頭大耳,紅光滿麵,走路噔噔噔,有勁兒,嗓門兒大,很豪爽。價格是要爭論,到最後,三十元五十元的錢,抽出來就給,皆大歡喜。
村裏人對豬販子很尊重,他們肯出價。他們的眼特賊,瞥一眼,就喊出大差不離的斤兩,知道出多少精肉,多少肥膘,多少下水,豬皮能賣多少錢,幾分鍾時間,估摸出這頭豬到手能掙到多少票子,都成精了。但是不到要賣的時候,不讓豬販子看。咋說?有毒,啥有毒?豬販子那倆眼。讓他看一眼,不要了,太瘦,不出肉。好吧,那豬三天內隻叫喚,不吃食,一個勁兒地往下掉膘,嚇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