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岡完全同意草鹿的意見,並詳細談了這個計劃所固有的危險,他堅決反對從生命攸關的向南推進中分兵出來。
作戰課的神重德緊跟著自己的這位領導,他用他那銳利的分析頭腦,列舉了攻擊夏威夷的正麵和反麵因素。正麵因素有,一次突然襲擊也許會成功,因為美國人很難保持對所有方向的24小時空中巡邏。假設攻擊做到了出敵不備,敵人將不再處於發動反擊的地位,因而特遣艦隊也許得以在相對小的損失情況下逃脫。但是,神重德在闡述反麵因素時,用大量的數據證明了以下觀點:海上加油將麵臨重重困難;單單轟炸不可能對敵艦造成最大限度的損傷;美國人能夠在珍珠港的淺水中把被擊沉的軍艦救起來,並在較短的時期內修複它們;日本艦隊被發現的可能性極大。
源田則以一個空軍專家的身分,向在場的非空軍人員解釋了轟炸效果問題。他說:高空魚雷轟炸機是雙重用途的飛機,能根據任務變換。如果把它們全部作為魚雷機使用,有希望擊沉8艘美國戰列艦。此外,54架俯衝轟炸機可以集中攻擊航空母艦,並擊沉其3艘,餘下的俯衝轟炸機則攻擊瓦胡島的美軍空軍基地,消滅美國空軍力量。如果美國太平洋艦隊在拉海納的話,完全用魚雷機對戰列艦的攻擊將會最有效,不僅拉海納為襲擊者提供了很大的機動空間,而且沉在拉海納深水裏的美國軍艦將一去不複還。源田認為全用魚雷機的戰術是最有效的,但他知道到目前為止魚雷機轟炸試驗的結果還不能令人滿意,南雲的飛行員和投彈手們正在盡一切努力來改進這項技術。如果技術問題解決不了怎麽辦呢?源田不得不麵對這一問題。因此,他又向同事們提出了一條替代的計劃:把魚雷機換成高空轟炸機,執行全高空轟炸攻擊加上俯衝轟炸。他估計這種方法的最大戰果,是擊毀大約5艘大型艦,即2或3艘戰列艦和3艘航空母艦。
接著是大石發言。他和南雲、草鹿的觀點完全一致,他隻限製在談水麵問題上。「如果敵人的偵察不超過300海裏,選一條航線不難。」他說,「但如果他們推到400海裏或更多,那就困難了。」他對於驅逐艦的海上加油特別憂慮,這種軍艦要到達夏威夷需要多次海上加油,而大型軍艦隻需一次就夠了。「在北方的惡劣海上條件下航行和海上加油本身,將如此地複雜和困難,以至於作戰可能不會成功。」他悲觀地說。
佐佐木曾對特遣艦隊在途中被敵人發現的可能性進行過長期和全麵的研究。「如果我們走南線,我想就該放棄這次作戰。」他性急地下了自己的結論:「我們不能隻停止在談論出敵不備的攻擊,我們應該下決心去這樣做。」
會議轉而討論x日(襲擊珍珠港打響的日子)的日期。在x日,南雲的艦隊應到達瓦胡島以北約200海裏的海域,準備好派出飛機了。
「把x日定在11月20日左右是合適的。」福留告訴大家,「我們早已失去了在戰略上出敵不備的機會。」他說:「像德國陸軍進行的那種進攻,已不再可能。我們隻能盡力做到戰術上的出敵不備。」所以,他認為盡快地確保南方區域和「準備與蘇聯的最終衝突」,是絕對必要的。
x日的決定取決於第1航空艦隊的作戰準備狀態,第1航空艦隊參謀長草鹿清楚自己艦隊中所有未解決好的問題。「單從訓練工作本身來看,11月20日太早了。」他坦率地說。
這個發言使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吃驚。在圖上演習結束後不久,聯合艦隊的參謀部一致同意暫定11月21日——星期五為攻擊日,後來山本經過再三思考之後,和他的參謀們又傾向於在星期日早晨發動攻擊,因為星期日會有最大數量的美國軍艦停在港中。
按照草鹿的意見,x日既不是在圖上演習中使用的11月16日,也不是星期天——11月23日,而是要把x日推遲到12月中旬。
宇垣說:「從總體戰略的觀點來看,在戰爭爆發的瞬間進行對珍珠港出敵不備的攻擊,對日本來說是最重要的。」
黑島直到會議快結束時才發言。他對反對珍珠港作戰的意見極為厭惡,他在發言中強烈敦促為了保證「南進作戰」的成功而採納山本的計劃。
第17節:偷襲珍珠港(17)
最後,福留作了正式結論:「從政治觀點,美國將很可能把其太平洋艦隊留在珍珠港。但總是有這種可能性:艦隊將返迴其本土做戰鬥準備。」他簡短總結了攻擊夏威夷所牽涉到的主要的問題,並許諾
:「這些問題將得到軍令部的認真研究,以便於盡快做出最後的決定。」
當會議結束後,在一片拖拉椅子聲和談話的嗡嗡聲中,黑島譏諷地對源田說:「光說不練。」
黑島迴到「長門」號上向山本詳細報告了會議情況。他說完後,山本大發雷霆地喊起來:「是誰召開了這次愚蠢的會議?在這些胡說八道後麵是什麽意思?是否有人認為沒有預先使美國艦隊癱瘓我們就能進行『南進作戰』?作為聯合艦隊的司令長官,我將對自己的計劃負全責!」
雖然日本高層對於山本五十六襲擊珍珠港的作戰計劃存在重大分歧,但在山本安排下,針對珍珠港的作戰準備一刻也沒有放鬆。山本堅定地認為,他的計劃一定會付諸實施。
10月2日,第1航空艦隊的其他航空母艦的一群軍官應南雲之召,登上錨泊在有明灣的航空母艦「加賀」號,艦上頓時活躍了起來。參加這次集會的包括南雲及其大部分參謀、第2和第5航空戰隊的司令官及其參謀人員、6艘航空母艦的艦長及其航空參謀,還有一些關鍵的飛行隊長,包括淵田和村田。
</br>
作戰課的神重德緊跟著自己的這位領導,他用他那銳利的分析頭腦,列舉了攻擊夏威夷的正麵和反麵因素。正麵因素有,一次突然襲擊也許會成功,因為美國人很難保持對所有方向的24小時空中巡邏。假設攻擊做到了出敵不備,敵人將不再處於發動反擊的地位,因而特遣艦隊也許得以在相對小的損失情況下逃脫。但是,神重德在闡述反麵因素時,用大量的數據證明了以下觀點:海上加油將麵臨重重困難;單單轟炸不可能對敵艦造成最大限度的損傷;美國人能夠在珍珠港的淺水中把被擊沉的軍艦救起來,並在較短的時期內修複它們;日本艦隊被發現的可能性極大。
源田則以一個空軍專家的身分,向在場的非空軍人員解釋了轟炸效果問題。他說:高空魚雷轟炸機是雙重用途的飛機,能根據任務變換。如果把它們全部作為魚雷機使用,有希望擊沉8艘美國戰列艦。此外,54架俯衝轟炸機可以集中攻擊航空母艦,並擊沉其3艘,餘下的俯衝轟炸機則攻擊瓦胡島的美軍空軍基地,消滅美國空軍力量。如果美國太平洋艦隊在拉海納的話,完全用魚雷機對戰列艦的攻擊將會最有效,不僅拉海納為襲擊者提供了很大的機動空間,而且沉在拉海納深水裏的美國軍艦將一去不複還。源田認為全用魚雷機的戰術是最有效的,但他知道到目前為止魚雷機轟炸試驗的結果還不能令人滿意,南雲的飛行員和投彈手們正在盡一切努力來改進這項技術。如果技術問題解決不了怎麽辦呢?源田不得不麵對這一問題。因此,他又向同事們提出了一條替代的計劃:把魚雷機換成高空轟炸機,執行全高空轟炸攻擊加上俯衝轟炸。他估計這種方法的最大戰果,是擊毀大約5艘大型艦,即2或3艘戰列艦和3艘航空母艦。
接著是大石發言。他和南雲、草鹿的觀點完全一致,他隻限製在談水麵問題上。「如果敵人的偵察不超過300海裏,選一條航線不難。」他說,「但如果他們推到400海裏或更多,那就困難了。」他對於驅逐艦的海上加油特別憂慮,這種軍艦要到達夏威夷需要多次海上加油,而大型軍艦隻需一次就夠了。「在北方的惡劣海上條件下航行和海上加油本身,將如此地複雜和困難,以至於作戰可能不會成功。」他悲觀地說。
佐佐木曾對特遣艦隊在途中被敵人發現的可能性進行過長期和全麵的研究。「如果我們走南線,我想就該放棄這次作戰。」他性急地下了自己的結論:「我們不能隻停止在談論出敵不備的攻擊,我們應該下決心去這樣做。」
會議轉而討論x日(襲擊珍珠港打響的日子)的日期。在x日,南雲的艦隊應到達瓦胡島以北約200海裏的海域,準備好派出飛機了。
「把x日定在11月20日左右是合適的。」福留告訴大家,「我們早已失去了在戰略上出敵不備的機會。」他說:「像德國陸軍進行的那種進攻,已不再可能。我們隻能盡力做到戰術上的出敵不備。」所以,他認為盡快地確保南方區域和「準備與蘇聯的最終衝突」,是絕對必要的。
x日的決定取決於第1航空艦隊的作戰準備狀態,第1航空艦隊參謀長草鹿清楚自己艦隊中所有未解決好的問題。「單從訓練工作本身來看,11月20日太早了。」他坦率地說。
這個發言使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吃驚。在圖上演習結束後不久,聯合艦隊的參謀部一致同意暫定11月21日——星期五為攻擊日,後來山本經過再三思考之後,和他的參謀們又傾向於在星期日早晨發動攻擊,因為星期日會有最大數量的美國軍艦停在港中。
按照草鹿的意見,x日既不是在圖上演習中使用的11月16日,也不是星期天——11月23日,而是要把x日推遲到12月中旬。
宇垣說:「從總體戰略的觀點來看,在戰爭爆發的瞬間進行對珍珠港出敵不備的攻擊,對日本來說是最重要的。」
黑島直到會議快結束時才發言。他對反對珍珠港作戰的意見極為厭惡,他在發言中強烈敦促為了保證「南進作戰」的成功而採納山本的計劃。
第17節:偷襲珍珠港(17)
最後,福留作了正式結論:「從政治觀點,美國將很可能把其太平洋艦隊留在珍珠港。但總是有這種可能性:艦隊將返迴其本土做戰鬥準備。」他簡短總結了攻擊夏威夷所牽涉到的主要的問題,並許諾
:「這些問題將得到軍令部的認真研究,以便於盡快做出最後的決定。」
當會議結束後,在一片拖拉椅子聲和談話的嗡嗡聲中,黑島譏諷地對源田說:「光說不練。」
黑島迴到「長門」號上向山本詳細報告了會議情況。他說完後,山本大發雷霆地喊起來:「是誰召開了這次愚蠢的會議?在這些胡說八道後麵是什麽意思?是否有人認為沒有預先使美國艦隊癱瘓我們就能進行『南進作戰』?作為聯合艦隊的司令長官,我將對自己的計劃負全責!」
雖然日本高層對於山本五十六襲擊珍珠港的作戰計劃存在重大分歧,但在山本安排下,針對珍珠港的作戰準備一刻也沒有放鬆。山本堅定地認為,他的計劃一定會付諸實施。
10月2日,第1航空艦隊的其他航空母艦的一群軍官應南雲之召,登上錨泊在有明灣的航空母艦「加賀」號,艦上頓時活躍了起來。參加這次集會的包括南雲及其大部分參謀、第2和第5航空戰隊的司令官及其參謀人員、6艘航空母艦的艦長及其航空參謀,還有一些關鍵的飛行隊長,包括淵田和村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