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趙恆作為徽宗的長子生下來註定與皇位繼承脫不開幹係,王皇後看到了徽宗的缺點,這是徽宗作皇子時落下的病根,因此從小對趙恆就勤加督導,力爭讓兒子成為一個聖明之君。趙恆也很是爭氣,遵從母命,孜孜以求,言談舉止,大有先祖輩的雄風霸氣,為人亦張弛有度,不亢不卑,不過太子終究是太子,在未登基前,不可能發揮獨到的主見。
蔡京等奸臣一見到太子,心中常有顫慄之感。
趙恆上前參拜過父皇,又與太師見禮,蔡京急急還禮,偷眼覷向太子,實感到這太子有些深不可測,憑他多年叱吒宦海的閱曆,這般對大臣彬彬有禮,絕非其本意。不過現在徽宗皇帝雖年過半百,但於國事操勞甚少,也不縱情於後宮美色,兼之長期作畫、寫字,愉悅性情,自從信奉老莊之學後,同林靈素談修身養氣之道,更是麵容豐潤,身輕體健,再做上一、二十年皇上應絕無問題,想到這,蔡京心裏稍稍安心。
趙恆問道:“聽說父皇已同意聯絡金國,共同對付契丹。”徽宗笑道:“此事我正要去告訴你母後,好讓她高興高興,不要以為你父皇除了寫字作畫,就無力應付外事。”
蔡京亦在旁笑道:“此乃天降之福,想不到大宋竟在我朝收複燕雲十六州,這可是太祖、太宗皇帝都未竟的偉業呀!這幾月女真大兵不斷與契丹激戰,遼國塞北土地大部分已失,聽說‘鐵騎十萬踏天下’的耶律楚南的驃騎軍也大部分消耗殆盡,此時女真恰好來使約書共擊契丹,事成歸還燕雲十六州,如若不乘勢答應下來,隻怕到時悔之晚矣。”
徽宗在旁微笑著,聽到‘燕雲十六州時’心中靈機一動,到時可要好好畫出一幅畫來,就叫‘江山一統圖’,頌揚此事,傳送千秋萬代,想到自己的名望有可能超過太祖、太宗,也覺悠然神往。
太子微笑道:“太師說的固然不錯,但女真既有實力克服契丹,又何須一而再、再而三的前來約書夾擊契丹,而且一次比一次籌碼誘人?我想女真此時定然是陷入苦戰,甚至有不利於女真的趨勢,現在二虎相爭,已成騎牆之勢,我們何妨坐山觀虎鬥,到女真、契丹兩敗俱傷時,才好漁翁得利。契丹立國日久,必留後路。一定會考慮到即便沒有女真約書,我朝也可能出兵火中取栗,必然在並州、代州一帶伏有精兵,三年前‘盜馬山’一役不能不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三者,我最怕女真一旦滅了契丹,狹勝利之師,乘勢揮兵南下,後果難料呀!”
太子侃侃而談,聽的徽宗和蔡京目瞪口呆,徽宗究竟是一代帝王,迴首對蔡京道:“如此說來,我們和女真結盟竟有些冒失了?”蔡京也有些慌神,方才還胡吹大氣建不世偉業,轉眼在太子眼中已成敗筆,弄不好反有失地之虞,強打精神道:“我看太子多慮了,想那女真不過是冥頑異族,久在契丹壓迫之下,憤而抗擊,雖有斬獲,難竟全功,邀我夾擊,亦出誠意。即便破了契丹,又怎有能力打點幽雲十六州的事物,更不用說揮師南下了,這種小邦就猶如高麗、日本一般,對我上朝素懷敬意,恭敬還來不及,怎敢用兵。而契丹實乃猛虎,以太祖、太宗皇帝的國威之盛,尚不能降服,此時受困,我軍正好攻敵弱處。三年前‘盜馬山’因我軍仗奇兵,孤軍深入,不料反招敵伏擊,致大敗。今日則完全不同,我大軍可在邊關附近密布逡巡,決不輕舉妄動,誠如太子所說,靜觀其變,若遼敗則擊遼,若金敗則幫遼,此乃兩全其美之策,不知皇上以為可否?”
蔡京說完,眼光實際瞟向太子,徽宗拍手喝彩道:“太師好生了得,此計大妙,就算蕭曹重生,不過如此。”
太子麵上微笑,心中惱怒不已:這老蔡京在那吹得天花亂墜,不過收複燕雲十六州誘惑太大,是太祖、太宗皇帝的畢生夙願,二帝死時皆以此為憾事,父皇又怎能放棄。思索良久,毅然道:“太師此計不妥,現在幽州可以隨時被女真攻下,我大軍若速度稍慢,女真占了幽州難免有許多苛刻條件,甚至拒不交接。如果我們大軍努力攻擊契丹又難保勝算,若損失極大,即便收複了燕雲十六州又怎樣,隻怕今天收,明日棄。”徽宗詫異道:“皇兒此話怎講?”
太子道:“以我朝現今的實力,內外交困,內有各路反賊南北滋事不休,外有西夏屢屢犯邊,實際是契丹在旁慫恿,吐蕃也不時騷擾,如此一來我們大量物力皆浪費在此,自我朝和契丹訂立盟約以來,除去‘盜馬山’一役,十年來,雙方無大戰事,現在契丹忙於應付女真,我正可將養生息,以平內亂。這契丹如一頭病虎,正被女真如群狼般四下嘶咬,女真早晚必將做大。”蔡京疑問道:“契丹若在苦苦支撐,為何不向我朝求救。”
太子冷冷道:“我們是世仇,契丹最怕我乘勢夾擊,怎敢出言相救。這女真現在說得好,尚無貪婪之意,一旦破了契丹,見了我中原的繁華之地,這般蠻夷之人,怎能不貪心大動。以孩兒淺見,現在不應該相助女真,反而應該聯合契丹共扛女真。畢竟我兩國已交好十年,即便‘盜馬山’之役,也未破壞兩家交好的基石,換個對手稟性難測!”
“什麽!”徽宗大為吃驚,不滿的看著太子道:“你竟敢說幫助世仇契丹去攻打女真,你不是昏了頭吧?”
</br>
蔡京等奸臣一見到太子,心中常有顫慄之感。
趙恆上前參拜過父皇,又與太師見禮,蔡京急急還禮,偷眼覷向太子,實感到這太子有些深不可測,憑他多年叱吒宦海的閱曆,這般對大臣彬彬有禮,絕非其本意。不過現在徽宗皇帝雖年過半百,但於國事操勞甚少,也不縱情於後宮美色,兼之長期作畫、寫字,愉悅性情,自從信奉老莊之學後,同林靈素談修身養氣之道,更是麵容豐潤,身輕體健,再做上一、二十年皇上應絕無問題,想到這,蔡京心裏稍稍安心。
趙恆問道:“聽說父皇已同意聯絡金國,共同對付契丹。”徽宗笑道:“此事我正要去告訴你母後,好讓她高興高興,不要以為你父皇除了寫字作畫,就無力應付外事。”
蔡京亦在旁笑道:“此乃天降之福,想不到大宋竟在我朝收複燕雲十六州,這可是太祖、太宗皇帝都未竟的偉業呀!這幾月女真大兵不斷與契丹激戰,遼國塞北土地大部分已失,聽說‘鐵騎十萬踏天下’的耶律楚南的驃騎軍也大部分消耗殆盡,此時女真恰好來使約書共擊契丹,事成歸還燕雲十六州,如若不乘勢答應下來,隻怕到時悔之晚矣。”
徽宗在旁微笑著,聽到‘燕雲十六州時’心中靈機一動,到時可要好好畫出一幅畫來,就叫‘江山一統圖’,頌揚此事,傳送千秋萬代,想到自己的名望有可能超過太祖、太宗,也覺悠然神往。
太子微笑道:“太師說的固然不錯,但女真既有實力克服契丹,又何須一而再、再而三的前來約書夾擊契丹,而且一次比一次籌碼誘人?我想女真此時定然是陷入苦戰,甚至有不利於女真的趨勢,現在二虎相爭,已成騎牆之勢,我們何妨坐山觀虎鬥,到女真、契丹兩敗俱傷時,才好漁翁得利。契丹立國日久,必留後路。一定會考慮到即便沒有女真約書,我朝也可能出兵火中取栗,必然在並州、代州一帶伏有精兵,三年前‘盜馬山’一役不能不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三者,我最怕女真一旦滅了契丹,狹勝利之師,乘勢揮兵南下,後果難料呀!”
太子侃侃而談,聽的徽宗和蔡京目瞪口呆,徽宗究竟是一代帝王,迴首對蔡京道:“如此說來,我們和女真結盟竟有些冒失了?”蔡京也有些慌神,方才還胡吹大氣建不世偉業,轉眼在太子眼中已成敗筆,弄不好反有失地之虞,強打精神道:“我看太子多慮了,想那女真不過是冥頑異族,久在契丹壓迫之下,憤而抗擊,雖有斬獲,難竟全功,邀我夾擊,亦出誠意。即便破了契丹,又怎有能力打點幽雲十六州的事物,更不用說揮師南下了,這種小邦就猶如高麗、日本一般,對我上朝素懷敬意,恭敬還來不及,怎敢用兵。而契丹實乃猛虎,以太祖、太宗皇帝的國威之盛,尚不能降服,此時受困,我軍正好攻敵弱處。三年前‘盜馬山’因我軍仗奇兵,孤軍深入,不料反招敵伏擊,致大敗。今日則完全不同,我大軍可在邊關附近密布逡巡,決不輕舉妄動,誠如太子所說,靜觀其變,若遼敗則擊遼,若金敗則幫遼,此乃兩全其美之策,不知皇上以為可否?”
蔡京說完,眼光實際瞟向太子,徽宗拍手喝彩道:“太師好生了得,此計大妙,就算蕭曹重生,不過如此。”
太子麵上微笑,心中惱怒不已:這老蔡京在那吹得天花亂墜,不過收複燕雲十六州誘惑太大,是太祖、太宗皇帝的畢生夙願,二帝死時皆以此為憾事,父皇又怎能放棄。思索良久,毅然道:“太師此計不妥,現在幽州可以隨時被女真攻下,我大軍若速度稍慢,女真占了幽州難免有許多苛刻條件,甚至拒不交接。如果我們大軍努力攻擊契丹又難保勝算,若損失極大,即便收複了燕雲十六州又怎樣,隻怕今天收,明日棄。”徽宗詫異道:“皇兒此話怎講?”
太子道:“以我朝現今的實力,內外交困,內有各路反賊南北滋事不休,外有西夏屢屢犯邊,實際是契丹在旁慫恿,吐蕃也不時騷擾,如此一來我們大量物力皆浪費在此,自我朝和契丹訂立盟約以來,除去‘盜馬山’一役,十年來,雙方無大戰事,現在契丹忙於應付女真,我正可將養生息,以平內亂。這契丹如一頭病虎,正被女真如群狼般四下嘶咬,女真早晚必將做大。”蔡京疑問道:“契丹若在苦苦支撐,為何不向我朝求救。”
太子冷冷道:“我們是世仇,契丹最怕我乘勢夾擊,怎敢出言相救。這女真現在說得好,尚無貪婪之意,一旦破了契丹,見了我中原的繁華之地,這般蠻夷之人,怎能不貪心大動。以孩兒淺見,現在不應該相助女真,反而應該聯合契丹共扛女真。畢竟我兩國已交好十年,即便‘盜馬山’之役,也未破壞兩家交好的基石,換個對手稟性難測!”
“什麽!”徽宗大為吃驚,不滿的看著太子道:“你竟敢說幫助世仇契丹去攻打女真,你不是昏了頭吧?”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