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話說得太明白、太清楚,他知道商隱的名字是被哪個中書省大人給抹去的,也知道為什麽他要這樣做,更知道是誰挑撥的。唉!說出來,商隱知道了,又有什麽用處?讓他跟八郎疏遠?斷交?不,不能這樣做!應該使八郎消除偏見,於是道:
「去吧。不管怎麽說,入幕後還能拿迴點俸祿,也好養家餬口。從今年開始,令狐家不能給你母親送銀兩,以後全靠你自己啦。」
這是意料中的事,李商隱沒感到有什麽不對,養家養老母親,原本應當靠自己賺錢,不該依靠別人嘛。迴道:
「這些年來……就憑這一點,我就不會忘記恩師的恩情!
早就不想讓恩師送銀兩了,今後我會努力的。」
有僕役來找管家,打斷了談話。
五
迴到涇源,受到嶽父以及妻子的熱情歡迎,一顆苦澀的心,稍稍得到安慰。
當晚王茂元設家宴為李商隱接風洗塵。
所謂家宴,是不請外客,連幕僚們也不請,而內室家眷都可上桌,都有一席之地。這種家宴,除了年節之外是很少舉行的。
家宴設在正堂大廳。這本是宴請邊庭大將軍和幕僚們的地方,或者商議邊疆軍國大事之所。大廳非常寬敞,足可容下百多人。
節度使老爺是一家之主,自然先入席。待到王茂元坐定,由妻子率領,妾在後麵緊隨,魚貫而入,分別坐在老爺左右兩旁。
茂元妻子蘇氏,人老珠黃,五十多歲,穿件大紅錦團繡鳳長袍。她身矮體胖腰圓,長袍套在身上,更顯得花團錦簇、雍容富貴。邁著方步,緩緩向前,就像一堆錦緞被人使勁兒推著,向老爺跟前滑動,直到坐在老爺左邊,才吐口長氣,慶幸這堆錦緞未有散包。
跟在妻後,共有九個妾。其實真正算妾的隻有三個,她們都為王家生兒育女,立過功勞,故而排列在前,得到僅次於妻的優厚待遇。
六姐七妹的生身之母李氏,是第三房妾,生得年輕漂亮,頗有姿色,很得老爺寵幸。穿的雖然也是大紅錦團繡鳳長袍,卻格外合身,實際是剪裁過小,縫製過窄,穿在身上緊緊箍箍,把個上圓下圓全都凸現出來。
那妻斜刺裏翻了個白眼,把鮮紅的嘴一撇,鼻子裏便發出一響:
「哼!小妖精,德行!」
李氏不知真的沒聽見,還是假裝耳聾,依然向各方投過來的目光甜甜地笑著,一臉自得洋洋。
其他六位是侍妾。她們出身都低微,不敢跟妻和前三位妾爭風搶醋,有氣隻能往肚裏咽。她們中間有兩位是妻和李氏帶來的貼身丫頭,因為長得不錯,又機靈勤快,侍候老爺周到,後來被收為妾。另外四位,有的是歌舞極好的藝妓,有的是彈奏極妙的樂妓,有的是歌喉極佳的歌妓,還有一位是色貌傾城的娼妓。侍妾的地位在王家雖然趕不上妻與三位妾,但是究竟沾著主人的邊,故而也可以享受錦衣玉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她們帶著嘻笑喧鬧的歡快聲走進大廳,大廳裏立即一片洋洋喜氣,香味四溢。家宴便由此開始。
王茂元家有「五男七女」。
五男中,隻有兩個最小的兒子尚未婚娶,跟在身邊。他們倆和女婿李商隱坐在東席。因為年幼少知,在座席上總不安生,不是弄出點響聲,就是把杯盤碰到地上摔碎,那些僕役便手忙腳亂地收拾打掃起來,而他們倆便嘻嘻哈哈,覺得很好玩。
七女中,隻有七妹在家,其他女兒都已出嫁,沒有誰願意跟老父親來到這荒僻邊胡之地。七妹坐在西席,陪在她身邊有大哥二哥的兩個女兒,都已十七八歲,待嫁閨中。因為自幼長在爺爺奶奶身邊,不願意跟隨父母南遷北調,所以跟七妹坐在一起,好像同胞姊妹。
她倆時不時地跟小姑姑耍鬧,於是便有一串串銅鈴般清脆笑聲,從西席間傳出,引得眾人不斷投來驚詫的目光。
李商隱正好坐在七妹對麵。他凝視著七妹,欣賞著她那如花般嬌艷的容貌,心中湧出無限憐愛。但是,京城中的不愉快,還不時浮現在眼前,自己被夾在朋黨鬥爭中間,受著牛黨的「嗤謫」「排笮」,仕途的艱難與風險如此之大,自己如何承受得了!
他長長地嘆口氣,無可奈何地端起酒杯,灌進嘴裏,一股又苦又辣的酒氣,從鼻孔裏衝出,四周圍的人和物,開始跳動起來。
七妹在商隱對麵,也一直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她知道夫君心中有事,忘不掉被「抹去」名字的恥辱與悲哀。這些朝廷大官結黨營私,扼殺人才,折磨人才,殘害人才!皇上為什麽不管管他們呢?任他們為所欲為,皇上將被小人包圍,朝政怎麽能清明呢?
她擔心夫君傷心愁怨成病,幾次跟他長談勸解,幾次為他散憂解愁,全都無效!父親那沒完沒了的幕府中事又纏著他,使他不得脫身,不能很好休息。
忽然,看見商隱一聲長嘆,使她的心一緊縮,望著夫君的無奈與愁苦,直想立刻撲過去,用自己的溫柔融化他那顆疲憊的心,使他重新振作起來。
「商隱哪,在京看見你二哥了?他迴東都洛陽沒有?」
二哥是王十三,是王茂元妻蘇氏生的兒子,所以她格外關心,笑眯眯地想聽聽兒子的消息。
李商隱在京都年兄畏之家見過二哥,他去東都赴任,自己還參加為他餞行的宴會,寫過一首《送王十三校書分司》詩。詩中把自己比為何遜,他八歲能賦詩,弱冠舉秀才。而把二哥比為範雲,他善屬文,下筆立成,曾與何遜在南鄉會麵,對何遜的對策,大加稱賞,於是結為忘年之交。
</br>
「去吧。不管怎麽說,入幕後還能拿迴點俸祿,也好養家餬口。從今年開始,令狐家不能給你母親送銀兩,以後全靠你自己啦。」
這是意料中的事,李商隱沒感到有什麽不對,養家養老母親,原本應當靠自己賺錢,不該依靠別人嘛。迴道:
「這些年來……就憑這一點,我就不會忘記恩師的恩情!
早就不想讓恩師送銀兩了,今後我會努力的。」
有僕役來找管家,打斷了談話。
五
迴到涇源,受到嶽父以及妻子的熱情歡迎,一顆苦澀的心,稍稍得到安慰。
當晚王茂元設家宴為李商隱接風洗塵。
所謂家宴,是不請外客,連幕僚們也不請,而內室家眷都可上桌,都有一席之地。這種家宴,除了年節之外是很少舉行的。
家宴設在正堂大廳。這本是宴請邊庭大將軍和幕僚們的地方,或者商議邊疆軍國大事之所。大廳非常寬敞,足可容下百多人。
節度使老爺是一家之主,自然先入席。待到王茂元坐定,由妻子率領,妾在後麵緊隨,魚貫而入,分別坐在老爺左右兩旁。
茂元妻子蘇氏,人老珠黃,五十多歲,穿件大紅錦團繡鳳長袍。她身矮體胖腰圓,長袍套在身上,更顯得花團錦簇、雍容富貴。邁著方步,緩緩向前,就像一堆錦緞被人使勁兒推著,向老爺跟前滑動,直到坐在老爺左邊,才吐口長氣,慶幸這堆錦緞未有散包。
跟在妻後,共有九個妾。其實真正算妾的隻有三個,她們都為王家生兒育女,立過功勞,故而排列在前,得到僅次於妻的優厚待遇。
六姐七妹的生身之母李氏,是第三房妾,生得年輕漂亮,頗有姿色,很得老爺寵幸。穿的雖然也是大紅錦團繡鳳長袍,卻格外合身,實際是剪裁過小,縫製過窄,穿在身上緊緊箍箍,把個上圓下圓全都凸現出來。
那妻斜刺裏翻了個白眼,把鮮紅的嘴一撇,鼻子裏便發出一響:
「哼!小妖精,德行!」
李氏不知真的沒聽見,還是假裝耳聾,依然向各方投過來的目光甜甜地笑著,一臉自得洋洋。
其他六位是侍妾。她們出身都低微,不敢跟妻和前三位妾爭風搶醋,有氣隻能往肚裏咽。她們中間有兩位是妻和李氏帶來的貼身丫頭,因為長得不錯,又機靈勤快,侍候老爺周到,後來被收為妾。另外四位,有的是歌舞極好的藝妓,有的是彈奏極妙的樂妓,有的是歌喉極佳的歌妓,還有一位是色貌傾城的娼妓。侍妾的地位在王家雖然趕不上妻與三位妾,但是究竟沾著主人的邊,故而也可以享受錦衣玉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她們帶著嘻笑喧鬧的歡快聲走進大廳,大廳裏立即一片洋洋喜氣,香味四溢。家宴便由此開始。
王茂元家有「五男七女」。
五男中,隻有兩個最小的兒子尚未婚娶,跟在身邊。他們倆和女婿李商隱坐在東席。因為年幼少知,在座席上總不安生,不是弄出點響聲,就是把杯盤碰到地上摔碎,那些僕役便手忙腳亂地收拾打掃起來,而他們倆便嘻嘻哈哈,覺得很好玩。
七女中,隻有七妹在家,其他女兒都已出嫁,沒有誰願意跟老父親來到這荒僻邊胡之地。七妹坐在西席,陪在她身邊有大哥二哥的兩個女兒,都已十七八歲,待嫁閨中。因為自幼長在爺爺奶奶身邊,不願意跟隨父母南遷北調,所以跟七妹坐在一起,好像同胞姊妹。
她倆時不時地跟小姑姑耍鬧,於是便有一串串銅鈴般清脆笑聲,從西席間傳出,引得眾人不斷投來驚詫的目光。
李商隱正好坐在七妹對麵。他凝視著七妹,欣賞著她那如花般嬌艷的容貌,心中湧出無限憐愛。但是,京城中的不愉快,還不時浮現在眼前,自己被夾在朋黨鬥爭中間,受著牛黨的「嗤謫」「排笮」,仕途的艱難與風險如此之大,自己如何承受得了!
他長長地嘆口氣,無可奈何地端起酒杯,灌進嘴裏,一股又苦又辣的酒氣,從鼻孔裏衝出,四周圍的人和物,開始跳動起來。
七妹在商隱對麵,也一直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她知道夫君心中有事,忘不掉被「抹去」名字的恥辱與悲哀。這些朝廷大官結黨營私,扼殺人才,折磨人才,殘害人才!皇上為什麽不管管他們呢?任他們為所欲為,皇上將被小人包圍,朝政怎麽能清明呢?
她擔心夫君傷心愁怨成病,幾次跟他長談勸解,幾次為他散憂解愁,全都無效!父親那沒完沒了的幕府中事又纏著他,使他不得脫身,不能很好休息。
忽然,看見商隱一聲長嘆,使她的心一緊縮,望著夫君的無奈與愁苦,直想立刻撲過去,用自己的溫柔融化他那顆疲憊的心,使他重新振作起來。
「商隱哪,在京看見你二哥了?他迴東都洛陽沒有?」
二哥是王十三,是王茂元妻蘇氏生的兒子,所以她格外關心,笑眯眯地想聽聽兒子的消息。
李商隱在京都年兄畏之家見過二哥,他去東都赴任,自己還參加為他餞行的宴會,寫過一首《送王十三校書分司》詩。詩中把自己比為何遜,他八歲能賦詩,弱冠舉秀才。而把二哥比為範雲,他善屬文,下筆立成,曾與何遜在南鄉會麵,對何遜的對策,大加稱賞,於是結為忘年之交。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