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山弟!」裴十四坐在上位,遠遠地招唿著,道,「義山弟是當代著名詩人,請義山賢弟吟詩。」
「噢!對對!義山是家父的得意門生,詩賦作得很有名氣,時下京都傳誦的《有感二首》和《重有感》,就出自他的手筆,震驚朝野。」
眾人立刻靜了下來。這三首詩大家都讀過,有的還能背誦,前一段宦官仇士良曾揚言要抓詩的作者。誰也沒想到它的作者,竟是眼前這位文弱書生,名字叫李商隱。眾人吃驚地看著他,有的人還為他的安全擔憂,臉色變白。
八郎大概看出大家的不安情緒,笑道:「是我把義山弟從東都請迴來的。現在風聲已經過去,仇士良早把這事拋到腦後了,不會出事的。」
李商隱並無懼怕,站起來,抱拳施禮,掃了一眼主考官大人。主考官大人吟完詩,就抓起一根骨頭,正在津津有味地啃著。他身邊的李肱卻抬起身子,正襟危坐,洗耳恭聽著,那玩世之態完全消逝。李商隱嘆了口氣,該聽的人卻在貪婪地吃,不該聽的人卻專注地傾聽!這世道是怎麽啦?
李商隱略略沉思,看著裴十四和令狐小姐,吟道:
二十中郎未足稀,驪駒先自有光輝。
蘭亭宴罷方迴去,雪夜詩成道韞歸。
漢苑風煙吹客夢,雲台洞穴接郊扉。
嗟予久抱臨邛渴,便欲因君問釣磯。
吟畢,又道:「詩的題目,就叫《令狐八拾遺綯見招送裴十四歸華州》。」
在一陣喝彩喧譁中,李商隱頭有些昏昏然,不知什麽時候,李肱坐到他的右邊,嚴肅地道:
「義山兄所吟『嗟予久抱臨邛渴』,小弟實有同感。我輩同是天涯淪落客。小弟有一幅《鬆樹圖》,是小弟親筆所畫,如兄台不嫌棄,想送義山兄。明日送來,請笑納。」
說得誠懇真摯,李商隱不好拒絕。
第二天,李肱果然親自送來。展開一賞,令商隱讚嘆不已。
一棵巨大古鬆,生長在高高的岩石上,端莊挺拔,直撐鴻濛!而題畫詩,更寫得粗獷豪邁雄渾。
李商隱看著古鬆,引發了身世之感,寫了一首長詩,題為《李肱所遺畫鬆詩書兩紙得四十一韻》,贈送李肱作為答謝。
相互贈畫贈詩後,兩人心心相印,成為至友。商隱身經坎坷,覺得能結識李肱,十分榮幸,想再辦宴飲以示慶賀,李肱擺擺手,止住。
李商隱全傳--第十一章 金榜終有名
第十一章 金榜終有名
一
開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入正月,京城大街小巷一派洋洋喜氣,從全國各地趕赴京都應試的學子們絡繹不絕。他們先到崇仁坊,找店住下,因為這裏與尚書省的選院考場最近。崇仁坊住滿,就得到親仁坊了,它離考場要遠一些。
那些來自窮鄉僻壤的學子,都是窮人家的子弟,在城裏居住,承擔不起費用,則在城外郊區找個寺廟住下,每天都要起大早,趕赴考場。
高鍇自那次參加令狐家宴後,越加看重八郎賢明,認為他善交際善經營,日後肯定超過其父,位在宰輔,因此著意接近,修好關係,每日早朝都主動地首先打招唿,一口一個賢侄地叫著,不顧忌其他朝臣在旁的反映。有時讓令狐綯都不好意思,有意無意地迴避他。
一天早朝,高鍇在紫宸殿石頭台階上停住腳,待令狐綯走近,抱拳施禮,悄聲問道:
「大選試期指日可待,八郎朋友中,誰最善?誰最賢?」
八郎不加思索地脫口而道:「當然是李商隱!李商隱是家父最得意門生。家父最稱揚李商隱的才學。」
高鍇諂媚地笑道:「彭陽公德高望重,位極人臣,他老人家的門生,豈能末流下品?他老人家稱揚的人,不會錯。」
八郎抱拳謝道:「家父為義山賢弟的功名一直縈縈於懷,此次大選倘能如願以償,家父和小侄、義山弟絕不會忘記高大人的大恩大德。」
「勿說這些見外話。為朝廷選賢擇才,下官義不容辭,勿謝,勿謝!」
走進大殿,文宗皇上已經坐定。
皇上緩緩地道:「今年誰知禮部貢舉?」
宰相鄭覃奏道:「迴陛下,乃高鍇是也。」
「高鍇在否?」
高鍇走出班列,拱手拜,跪倒三叩首,道:「臣高鍇在此,洗耳聆聽聖教。」
「皇族宗子本枝繁延百代,理應及第封爵,不可廢絕。宗正寺年年解送薦人,恐怕混有浮薄子弟損壞科名。愛卿要精嚴把關,勿使妨礙賢路,所試賦則要依據常規,詩則要按照齊梁體格要求,不可擅自更改。」
「僅遵聖命!」
高鍇再拜,山唿萬歲。
散朝後,令狐綯以最快速度趕迴府第,把李商隱叫到前軒,把早朝發生的事,添枝加葉地詳說一遍,興高采烈地道:
「賢弟,隻要把詩賦寫好,保證今年一舉中第!了卻家父多年來一樁心事。」
「八兄和恩師的大恩,商隱沒齒難忘;碎首糜軀,莫知其報效。」
說著商隱流下眼淚。
八郎異常慷慨,與平日判若兩人,道:「你我情同手足,何言報效?罷了!罷了!休作女兒態!今天我們兄弟何不一醉方休,以賀賢弟及第!」
「不可,不可!言之過早,言之……」
八郎才不聽李商隱羅嗦,走出門,大聲吩咐趕快備酒上菜,然後跑到東院去叫七郎和九郎。
</br>
「噢!對對!義山是家父的得意門生,詩賦作得很有名氣,時下京都傳誦的《有感二首》和《重有感》,就出自他的手筆,震驚朝野。」
眾人立刻靜了下來。這三首詩大家都讀過,有的還能背誦,前一段宦官仇士良曾揚言要抓詩的作者。誰也沒想到它的作者,竟是眼前這位文弱書生,名字叫李商隱。眾人吃驚地看著他,有的人還為他的安全擔憂,臉色變白。
八郎大概看出大家的不安情緒,笑道:「是我把義山弟從東都請迴來的。現在風聲已經過去,仇士良早把這事拋到腦後了,不會出事的。」
李商隱並無懼怕,站起來,抱拳施禮,掃了一眼主考官大人。主考官大人吟完詩,就抓起一根骨頭,正在津津有味地啃著。他身邊的李肱卻抬起身子,正襟危坐,洗耳恭聽著,那玩世之態完全消逝。李商隱嘆了口氣,該聽的人卻在貪婪地吃,不該聽的人卻專注地傾聽!這世道是怎麽啦?
李商隱略略沉思,看著裴十四和令狐小姐,吟道:
二十中郎未足稀,驪駒先自有光輝。
蘭亭宴罷方迴去,雪夜詩成道韞歸。
漢苑風煙吹客夢,雲台洞穴接郊扉。
嗟予久抱臨邛渴,便欲因君問釣磯。
吟畢,又道:「詩的題目,就叫《令狐八拾遺綯見招送裴十四歸華州》。」
在一陣喝彩喧譁中,李商隱頭有些昏昏然,不知什麽時候,李肱坐到他的右邊,嚴肅地道:
「義山兄所吟『嗟予久抱臨邛渴』,小弟實有同感。我輩同是天涯淪落客。小弟有一幅《鬆樹圖》,是小弟親筆所畫,如兄台不嫌棄,想送義山兄。明日送來,請笑納。」
說得誠懇真摯,李商隱不好拒絕。
第二天,李肱果然親自送來。展開一賞,令商隱讚嘆不已。
一棵巨大古鬆,生長在高高的岩石上,端莊挺拔,直撐鴻濛!而題畫詩,更寫得粗獷豪邁雄渾。
李商隱看著古鬆,引發了身世之感,寫了一首長詩,題為《李肱所遺畫鬆詩書兩紙得四十一韻》,贈送李肱作為答謝。
相互贈畫贈詩後,兩人心心相印,成為至友。商隱身經坎坷,覺得能結識李肱,十分榮幸,想再辦宴飲以示慶賀,李肱擺擺手,止住。
李商隱全傳--第十一章 金榜終有名
第十一章 金榜終有名
一
開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入正月,京城大街小巷一派洋洋喜氣,從全國各地趕赴京都應試的學子們絡繹不絕。他們先到崇仁坊,找店住下,因為這裏與尚書省的選院考場最近。崇仁坊住滿,就得到親仁坊了,它離考場要遠一些。
那些來自窮鄉僻壤的學子,都是窮人家的子弟,在城裏居住,承擔不起費用,則在城外郊區找個寺廟住下,每天都要起大早,趕赴考場。
高鍇自那次參加令狐家宴後,越加看重八郎賢明,認為他善交際善經營,日後肯定超過其父,位在宰輔,因此著意接近,修好關係,每日早朝都主動地首先打招唿,一口一個賢侄地叫著,不顧忌其他朝臣在旁的反映。有時讓令狐綯都不好意思,有意無意地迴避他。
一天早朝,高鍇在紫宸殿石頭台階上停住腳,待令狐綯走近,抱拳施禮,悄聲問道:
「大選試期指日可待,八郎朋友中,誰最善?誰最賢?」
八郎不加思索地脫口而道:「當然是李商隱!李商隱是家父最得意門生。家父最稱揚李商隱的才學。」
高鍇諂媚地笑道:「彭陽公德高望重,位極人臣,他老人家的門生,豈能末流下品?他老人家稱揚的人,不會錯。」
八郎抱拳謝道:「家父為義山賢弟的功名一直縈縈於懷,此次大選倘能如願以償,家父和小侄、義山弟絕不會忘記高大人的大恩大德。」
「勿說這些見外話。為朝廷選賢擇才,下官義不容辭,勿謝,勿謝!」
走進大殿,文宗皇上已經坐定。
皇上緩緩地道:「今年誰知禮部貢舉?」
宰相鄭覃奏道:「迴陛下,乃高鍇是也。」
「高鍇在否?」
高鍇走出班列,拱手拜,跪倒三叩首,道:「臣高鍇在此,洗耳聆聽聖教。」
「皇族宗子本枝繁延百代,理應及第封爵,不可廢絕。宗正寺年年解送薦人,恐怕混有浮薄子弟損壞科名。愛卿要精嚴把關,勿使妨礙賢路,所試賦則要依據常規,詩則要按照齊梁體格要求,不可擅自更改。」
「僅遵聖命!」
高鍇再拜,山唿萬歲。
散朝後,令狐綯以最快速度趕迴府第,把李商隱叫到前軒,把早朝發生的事,添枝加葉地詳說一遍,興高采烈地道:
「賢弟,隻要把詩賦寫好,保證今年一舉中第!了卻家父多年來一樁心事。」
「八兄和恩師的大恩,商隱沒齒難忘;碎首糜軀,莫知其報效。」
說著商隱流下眼淚。
八郎異常慷慨,與平日判若兩人,道:「你我情同手足,何言報效?罷了!罷了!休作女兒態!今天我們兄弟何不一醉方休,以賀賢弟及第!」
「不可,不可!言之過早,言之……」
八郎才不聽李商隱羅嗦,走出門,大聲吩咐趕快備酒上菜,然後跑到東院去叫七郎和九郎。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