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注死得最可憐。他按事先計劃率五百騎士等候在扶風。後來知道京城已經舉事,馬上向京城開拔,走到武功,聽說李訓已經失敗,才急急返迴鳳翔。
「鄭注的下屬勸他殺掉監軍宦官張仲清及大將賈克中等人,他不聽。張仲清與鳳翔前少尹陸暢,採用部將李叔和的計謀,去鄭注府上商量事情時,斬下他的首級。鄭注的士卒全都潰散逃跑了。
「鄭注的首級懸掛在京城光憲坊示眾,三日後才埋掉。
「在未抓獲鄭注時,京都戒嚴,命涇源節度使王茂元和鄜坊節度使蕭弘,整兵待命,以備非常。把鄭注首級埋掉後,才解除戒備。
「詭詐小人混跡朝廷,參預朝政,必然要你爭我奪,各不相讓,使朝政黑暗,無辜百姓受害!」
李商隱很同意七郎的見解,深為朝廷焦慮。可是自己仍然「白丁」一個,哪有迴天之力呢?他陷入深深的苦惱中。
四
黃昏戌時,令狐楚父子倆終於迴來了。
令狐楚更加蒼老,雙鬢皆白,白發稀疏,臉上皺摺更深,隻有一對眼睛炯炯如故。一天一宿沒能休息,他已經疲憊不堪,和李商隱打個招唿,就進內室睡覺了。
八郎由於緊張,在朝中又看見積屍如山,鮮血橫流的景象,精神十分委頓,但是見商隱歸來,很高興。在前軒擺了幾個菜,兄弟三個陪著商隱痛飲起來。
自八郎及第後,又通過釋褐試,走入仕途,雖然僅僅是弘文館校書郎,李商隱總有一種陌生感。八郎為人尖刻,說話刻薄,常使李商隱臉紅,下不了台。但是對這些,李商隱從來沒有往心裏去,不記恨,好像八郎隨口說完,也就拋之腦後了,所以今日見麵,依然親如手足,不比七郎九郎遜色。
然而,陌生感並未消失。
「你們說說,王守澄這小子該有多損,連他們的同宗兄弟都陷害。」
「誰是他的同宗兄弟?」九郎問道:
「誰?詩人王建。他在渭南當縣尉時,和王守澄很友善,常去他家喝酒。
「有一天,王建酒喝多了,話說走了嘴,在王守澄麵前談起東漢靈帝寵信宦官,興起關、殺正直大臣之風,最後導致東漢滅亡。
「王守澄聽後非常生氣,想陷害王建,問道:『你那些《宮詞》,寫了不少宮闈秘聞,傳誦天下。皇上的這些秘聞,你是怎麽知道的呢?』
「王建非常害怕,無法迴答。
「王建腦子靈活,當知道王守澄要上奏皇上,陷害自己時,便搶先寫了首《贈王樞密》詩,送給王守澄。詩是這樣寫的:
三朝行坐鎮相隨,今上春宮見小時。
脫下禦衣先賜著,進來龍馬每教騎。
長承密旨歸家少,獨奏邊機出殿遲。
不是當家頻向說,九重爭得外人知。
「意思是說,你是三朝元老,整日跟隨皇上身邊。當今皇上在東宮還小的時候,您就見過。皇上脫下的禦衣先賜給您穿,外麵進貢的駿馬隨便您騎。經常奉皇上秘旨去辦事,迴家都很少,單獨上奏邊廷軍機大事,出殿比別人晚。宮中秘事不是當家的您經常向我說,我這宮外人,哪裏能知道呢?
「王守澄看了這首詩後,雖然非常生氣,卻不敢再向皇上奏本陷害王建了。這一迴,他是有口難辯。
「王建寫了一百首《宮詞》,都是用七絕形式描寫宮廷生活,有寫皇上的,有寫後妃的,有寫宮女的,所以他害怕王守澄向皇上奏本。」
七郎九郎對這些事沒有興趣。
李商隱關心恩師的安危,趁八郎停住口,趕忙插嘴問道:
「子直兄,宦官們沒難為恩師吧?恩師一直在皇上身邊嗎?」
八郎不屑一顧地迴道:「這些閹豎在宮中橫行霸道,不把皇上放在眼裏,卻沒敢動父親一個指頭。
「昨日白天,左右神策軍到處抓人殺人,把朝廷鬧得烏煙瘴氣,直到半夜還沒停止。文宗下旨,召見左右僕射彭陽公和鄭覃、兵部尚書王源中、吏部侍郎李虞仲進宮議事,把王涯的自供狀,遞給大家傳閱。
「文宗皇上悲憤不能自製地道:『是左神策軍中尉仇士良呈上的。朕以為宰相王涯不會反叛朝廷。朕對他不薄,況且他七十多歲的老人,能這麽莽撞、愚蠢嗎?』
「眾大臣看完王涯自供狀,心裏都明白,這是嚴酷拷打逼供出來的,不能算數。但是,仇士良就站在麵前,瞪著每個人。大家隻好沉默不語了。
「文宗轉過頭,對左右僕射問道:『果真是王涯親筆所寫嗎?』
「彭陽公迴答道:『是的。』
「文宗悲傷地道:『王涯真的有反朝廷陰謀,罪當死啊!』
「文宗當即下詔,命左右僕射參與決策大事,並讓父親草擬製詔,宣告中外。
「第二天早朝,就是今天早朝,父親當眾宣讀製詔。在敘述王涯等人參預謀反時,寫得不夠肯定。仇士良等宦官頗為不滿,幾次做出威脅手勢。父親佯裝不知。」
「恩師真有骨氣!」李商隱稱讚道。
「父親堅持正義,從不向惡勢力低頭。」九郎真誠地贊道。
「你們說什麽呀?」八郎傲慢地教訓道,「怎麽能得罪仇士良這些人呢?你們還像個孩子,天真幼稚啊!」
李商隱不願意跟八郎爭辯,在八郎麵前,常常是忍氣吞聲,所以八郎總認為商隱頭腦呆滯愚笨。他對商隱的這種印象,已經變為成見,直到死,也未能改變。
</br>
「鄭注的下屬勸他殺掉監軍宦官張仲清及大將賈克中等人,他不聽。張仲清與鳳翔前少尹陸暢,採用部將李叔和的計謀,去鄭注府上商量事情時,斬下他的首級。鄭注的士卒全都潰散逃跑了。
「鄭注的首級懸掛在京城光憲坊示眾,三日後才埋掉。
「在未抓獲鄭注時,京都戒嚴,命涇源節度使王茂元和鄜坊節度使蕭弘,整兵待命,以備非常。把鄭注首級埋掉後,才解除戒備。
「詭詐小人混跡朝廷,參預朝政,必然要你爭我奪,各不相讓,使朝政黑暗,無辜百姓受害!」
李商隱很同意七郎的見解,深為朝廷焦慮。可是自己仍然「白丁」一個,哪有迴天之力呢?他陷入深深的苦惱中。
四
黃昏戌時,令狐楚父子倆終於迴來了。
令狐楚更加蒼老,雙鬢皆白,白發稀疏,臉上皺摺更深,隻有一對眼睛炯炯如故。一天一宿沒能休息,他已經疲憊不堪,和李商隱打個招唿,就進內室睡覺了。
八郎由於緊張,在朝中又看見積屍如山,鮮血橫流的景象,精神十分委頓,但是見商隱歸來,很高興。在前軒擺了幾個菜,兄弟三個陪著商隱痛飲起來。
自八郎及第後,又通過釋褐試,走入仕途,雖然僅僅是弘文館校書郎,李商隱總有一種陌生感。八郎為人尖刻,說話刻薄,常使李商隱臉紅,下不了台。但是對這些,李商隱從來沒有往心裏去,不記恨,好像八郎隨口說完,也就拋之腦後了,所以今日見麵,依然親如手足,不比七郎九郎遜色。
然而,陌生感並未消失。
「你們說說,王守澄這小子該有多損,連他們的同宗兄弟都陷害。」
「誰是他的同宗兄弟?」九郎問道:
「誰?詩人王建。他在渭南當縣尉時,和王守澄很友善,常去他家喝酒。
「有一天,王建酒喝多了,話說走了嘴,在王守澄麵前談起東漢靈帝寵信宦官,興起關、殺正直大臣之風,最後導致東漢滅亡。
「王守澄聽後非常生氣,想陷害王建,問道:『你那些《宮詞》,寫了不少宮闈秘聞,傳誦天下。皇上的這些秘聞,你是怎麽知道的呢?』
「王建非常害怕,無法迴答。
「王建腦子靈活,當知道王守澄要上奏皇上,陷害自己時,便搶先寫了首《贈王樞密》詩,送給王守澄。詩是這樣寫的:
三朝行坐鎮相隨,今上春宮見小時。
脫下禦衣先賜著,進來龍馬每教騎。
長承密旨歸家少,獨奏邊機出殿遲。
不是當家頻向說,九重爭得外人知。
「意思是說,你是三朝元老,整日跟隨皇上身邊。當今皇上在東宮還小的時候,您就見過。皇上脫下的禦衣先賜給您穿,外麵進貢的駿馬隨便您騎。經常奉皇上秘旨去辦事,迴家都很少,單獨上奏邊廷軍機大事,出殿比別人晚。宮中秘事不是當家的您經常向我說,我這宮外人,哪裏能知道呢?
「王守澄看了這首詩後,雖然非常生氣,卻不敢再向皇上奏本陷害王建了。這一迴,他是有口難辯。
「王建寫了一百首《宮詞》,都是用七絕形式描寫宮廷生活,有寫皇上的,有寫後妃的,有寫宮女的,所以他害怕王守澄向皇上奏本。」
七郎九郎對這些事沒有興趣。
李商隱關心恩師的安危,趁八郎停住口,趕忙插嘴問道:
「子直兄,宦官們沒難為恩師吧?恩師一直在皇上身邊嗎?」
八郎不屑一顧地迴道:「這些閹豎在宮中橫行霸道,不把皇上放在眼裏,卻沒敢動父親一個指頭。
「昨日白天,左右神策軍到處抓人殺人,把朝廷鬧得烏煙瘴氣,直到半夜還沒停止。文宗下旨,召見左右僕射彭陽公和鄭覃、兵部尚書王源中、吏部侍郎李虞仲進宮議事,把王涯的自供狀,遞給大家傳閱。
「文宗皇上悲憤不能自製地道:『是左神策軍中尉仇士良呈上的。朕以為宰相王涯不會反叛朝廷。朕對他不薄,況且他七十多歲的老人,能這麽莽撞、愚蠢嗎?』
「眾大臣看完王涯自供狀,心裏都明白,這是嚴酷拷打逼供出來的,不能算數。但是,仇士良就站在麵前,瞪著每個人。大家隻好沉默不語了。
「文宗轉過頭,對左右僕射問道:『果真是王涯親筆所寫嗎?』
「彭陽公迴答道:『是的。』
「文宗悲傷地道:『王涯真的有反朝廷陰謀,罪當死啊!』
「文宗當即下詔,命左右僕射參與決策大事,並讓父親草擬製詔,宣告中外。
「第二天早朝,就是今天早朝,父親當眾宣讀製詔。在敘述王涯等人參預謀反時,寫得不夠肯定。仇士良等宦官頗為不滿,幾次做出威脅手勢。父親佯裝不知。」
「恩師真有骨氣!」李商隱稱讚道。
「父親堅持正義,從不向惡勢力低頭。」九郎真誠地贊道。
「你們說什麽呀?」八郎傲慢地教訓道,「怎麽能得罪仇士良這些人呢?你們還像個孩子,天真幼稚啊!」
李商隱不願意跟八郎爭辯,在八郎麵前,常常是忍氣吞聲,所以八郎總認為商隱頭腦呆滯愚笨。他對商隱的這種印象,已經變為成見,直到死,也未能改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