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全傳--第七章 學仙玉陽山
第七章 學仙玉陽山
一
李商隱自表叔去世後,從兗州迴到家鄉滎陽,身體仍然不好,病在床上。老母親和弟弟羲叟也從洛陽來滎陽老宅,照料商隱。直到入冬,湘叔帶著恩師親筆信,叫他赴京,準備明年應試,身體才略略好轉。
湘叔看著商隱貧困潦倒、身體病弱的樣子,心裏很難受。湘叔老伴已故去,身後沒有留下子女,所以對商隱有一種父子之情,經常親自來商隱家,送信送銀兩,有時甚至用車送糧食。商隱從來沒把他當作老奴僕看待。
「唉!商隱,表叔仙逝,再難過,他也不會複活。你老母親健在,她需要你好好活著。這個家也需要你健康地活著。」
提起表叔,商隱情不自禁地又流下眼淚,哽咽道:
「我們李家,本來就沒有在朝廷位居高官的人,親戚中也沒有。崔戎表叔是相識後,講起先祖才認的親。在眾親戚中,他是名門望族,又居官最高。傾談之下,我們都覺得相見恨晚。曾竭力幫我幹謁考官,聘我為掌書記,深得他的厚遇!在兗海,春天遊宴,芳郊試馬,佛寺登臨,詩賦酬唱,酒酣耳熱,心緒最為暢快!誰料想相處尚不到一年,他就離我而去……是我命不好。」
老母親在旁陪著默默流淚,嘆息著。
商隱忽然站起,仰頭吟道:「……古人常嘆知己少,況我淪賤艱虞多。如公之德世一二,豈得無淚如黃河。瀝膽咒願天有限,君子之澤方滂沱。」
他淚流滿麵,大叫著,痛不欲生。
湘叔知道再勸也沒用,把他扶上床,想告訴他一點朝中故實,讓他高興高興,或者分散分散他的注意力,見他擦幹眼淚,道:
「你不在京都,對朝中故實知之不多,想托門路,也會碰壁的。今年貢舉的主考官,跟令狐家有隙,怎麽肯取你呢?況且年初,李宗閔也被排擠到山南道,出任節度使,朝中都是李德裕的人。
「唉!那些主考官都是牆頭草,誰在朝中掌權,他就取誰推薦的人。
「告訴你吧,從下半年起,李德裕開始不得誌,皇上重用李訓和鄭注,把李宗閔大人召迴朝廷,重新參知政事,並進封襄武縣侯。九月,以吏部侍郎蕭浣改為河南尹。最近,又以工部侍郎把楊虞卿調迴朝廷,出任京兆尹。
「你看著吧,蕭浣很快就會進京任職的。這些人跟令狐家都是世交,也都認識你,知道你的詩名。他們到朝廷執政掌權,明年春試,我看你大有希望。」
李商隱仍然沒有從悲痛中解脫出來,呆呆地望著屋宇,癡癡地道:
「近來我翻閱不少道家書,奉讀了太上老子《道德經》五千言,始知黃老之言,乃至真天理者歟!我很想隱居學道,了卻殘生。」
「怎麽?難道你把家國、君親全都拋之腦後,一心歸隱向道?白公香山隱居還講究『大隱』、『中隱』和『小隱』。李白是為什而隱,隱而為仕。而你……」
「唉!六根不靜,六賊不除,焉可成為真隱?」
「不忘家國,不忘君親,隱為仕,仕亦為隱,才是真隱。但是,孩子!你還年輕,不該過早考慮這些。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老夫以為這是學子們的最高境界,是學子們終生的信條。」湘叔見商隱情緒略略好轉,不想再辯論學道與歸隱,又道,「對你的功名,令狐令公一直耿耿於心,常常自言自語,念叨你。八郎才不及你,卻及第多年,這成了他一塊心病。」
「不能怪恩師,是我命運多蹇,才不拔萃,才導致……」
「不能這麽說。明年春試主考官是崔鄲。他不與李宗閔結黨,也不是李德裕一派,絕對是個看風使舵的中間派,是個昏官。你到京就先去幹謁、行卷,拜他為師,取得他的賞識,老令公再從旁講講情。他不看僧麵還得看佛麵哩!李宗閔大人也能出麵說說話。」
李商隱對於應試,經過這多年屢試屢落第的折騰,已經失去興致。隱居學道在他頭腦中,已不止一次占了上風。如果不是身體不好,不是家境貧困,老母親無人贍養,他會走這條路的。
湘叔是安慰自己才講出這些話?還是今年真的有希望?他有點動心。可是,沒有一點喜悅與興奮。如果在過去,他會激動得跳起來,感謝恩師的栽培。
二
紛紛揚揚的大雪,把京都的街道、屋舍和車馬行人,都染成了白色,但是,並沒有影響人們的情緒,京城依然熙熙攘攘。已近年關,京城百姓都在購置年貨,買對聯,請門神。在爆竹攤前,圍著一群人,吵吵鬧鬧選擇自己可心的玩藝兒,主人叫賣著,顧客爭購著,一片繁忙。
天子腳下的京城,跟家鄉滎陽,就是不一樣,一進城門,就被熱鬧喧譁包圍了。李商隱心裏湧動著興奮。他相信這是一個好兆頭,喜慶吉祥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一旦龍門高躍,自己也會和這些市民一樣,居住在京都,上街購買年貨,給母親扯一塊布,做一件新衣服。母親好幾年也沒添新衣服了。
想到母親,他的鼻子酸酸的。
「商隱,明天一早,你就去工部侍郎崔鄲家。此次幹渴,要跟崔大人多談一會兒。崔家六兄弟,均官至三品,五次權知禮部做主考官。老大崔邠是個大孝子。母喪時,是太常卿知吏部尚書,他脫去官服摘掉官帽,走在前麵為母親送葬。文武百官和都城百姓見了,都自動讓開路。由於過度哀傷,他卒於母喪期間,年六十歲。」
</br>
第七章 學仙玉陽山
一
李商隱自表叔去世後,從兗州迴到家鄉滎陽,身體仍然不好,病在床上。老母親和弟弟羲叟也從洛陽來滎陽老宅,照料商隱。直到入冬,湘叔帶著恩師親筆信,叫他赴京,準備明年應試,身體才略略好轉。
湘叔看著商隱貧困潦倒、身體病弱的樣子,心裏很難受。湘叔老伴已故去,身後沒有留下子女,所以對商隱有一種父子之情,經常親自來商隱家,送信送銀兩,有時甚至用車送糧食。商隱從來沒把他當作老奴僕看待。
「唉!商隱,表叔仙逝,再難過,他也不會複活。你老母親健在,她需要你好好活著。這個家也需要你健康地活著。」
提起表叔,商隱情不自禁地又流下眼淚,哽咽道:
「我們李家,本來就沒有在朝廷位居高官的人,親戚中也沒有。崔戎表叔是相識後,講起先祖才認的親。在眾親戚中,他是名門望族,又居官最高。傾談之下,我們都覺得相見恨晚。曾竭力幫我幹謁考官,聘我為掌書記,深得他的厚遇!在兗海,春天遊宴,芳郊試馬,佛寺登臨,詩賦酬唱,酒酣耳熱,心緒最為暢快!誰料想相處尚不到一年,他就離我而去……是我命不好。」
老母親在旁陪著默默流淚,嘆息著。
商隱忽然站起,仰頭吟道:「……古人常嘆知己少,況我淪賤艱虞多。如公之德世一二,豈得無淚如黃河。瀝膽咒願天有限,君子之澤方滂沱。」
他淚流滿麵,大叫著,痛不欲生。
湘叔知道再勸也沒用,把他扶上床,想告訴他一點朝中故實,讓他高興高興,或者分散分散他的注意力,見他擦幹眼淚,道:
「你不在京都,對朝中故實知之不多,想托門路,也會碰壁的。今年貢舉的主考官,跟令狐家有隙,怎麽肯取你呢?況且年初,李宗閔也被排擠到山南道,出任節度使,朝中都是李德裕的人。
「唉!那些主考官都是牆頭草,誰在朝中掌權,他就取誰推薦的人。
「告訴你吧,從下半年起,李德裕開始不得誌,皇上重用李訓和鄭注,把李宗閔大人召迴朝廷,重新參知政事,並進封襄武縣侯。九月,以吏部侍郎蕭浣改為河南尹。最近,又以工部侍郎把楊虞卿調迴朝廷,出任京兆尹。
「你看著吧,蕭浣很快就會進京任職的。這些人跟令狐家都是世交,也都認識你,知道你的詩名。他們到朝廷執政掌權,明年春試,我看你大有希望。」
李商隱仍然沒有從悲痛中解脫出來,呆呆地望著屋宇,癡癡地道:
「近來我翻閱不少道家書,奉讀了太上老子《道德經》五千言,始知黃老之言,乃至真天理者歟!我很想隱居學道,了卻殘生。」
「怎麽?難道你把家國、君親全都拋之腦後,一心歸隱向道?白公香山隱居還講究『大隱』、『中隱』和『小隱』。李白是為什而隱,隱而為仕。而你……」
「唉!六根不靜,六賊不除,焉可成為真隱?」
「不忘家國,不忘君親,隱為仕,仕亦為隱,才是真隱。但是,孩子!你還年輕,不該過早考慮這些。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老夫以為這是學子們的最高境界,是學子們終生的信條。」湘叔見商隱情緒略略好轉,不想再辯論學道與歸隱,又道,「對你的功名,令狐令公一直耿耿於心,常常自言自語,念叨你。八郎才不及你,卻及第多年,這成了他一塊心病。」
「不能怪恩師,是我命運多蹇,才不拔萃,才導致……」
「不能這麽說。明年春試主考官是崔鄲。他不與李宗閔結黨,也不是李德裕一派,絕對是個看風使舵的中間派,是個昏官。你到京就先去幹謁、行卷,拜他為師,取得他的賞識,老令公再從旁講講情。他不看僧麵還得看佛麵哩!李宗閔大人也能出麵說說話。」
李商隱對於應試,經過這多年屢試屢落第的折騰,已經失去興致。隱居學道在他頭腦中,已不止一次占了上風。如果不是身體不好,不是家境貧困,老母親無人贍養,他會走這條路的。
湘叔是安慰自己才講出這些話?還是今年真的有希望?他有點動心。可是,沒有一點喜悅與興奮。如果在過去,他會激動得跳起來,感謝恩師的栽培。
二
紛紛揚揚的大雪,把京都的街道、屋舍和車馬行人,都染成了白色,但是,並沒有影響人們的情緒,京城依然熙熙攘攘。已近年關,京城百姓都在購置年貨,買對聯,請門神。在爆竹攤前,圍著一群人,吵吵鬧鬧選擇自己可心的玩藝兒,主人叫賣著,顧客爭購著,一片繁忙。
天子腳下的京城,跟家鄉滎陽,就是不一樣,一進城門,就被熱鬧喧譁包圍了。李商隱心裏湧動著興奮。他相信這是一個好兆頭,喜慶吉祥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一旦龍門高躍,自己也會和這些市民一樣,居住在京都,上街購買年貨,給母親扯一塊布,做一件新衣服。母親好幾年也沒添新衣服了。
想到母親,他的鼻子酸酸的。
「商隱,明天一早,你就去工部侍郎崔鄲家。此次幹渴,要跟崔大人多談一會兒。崔家六兄弟,均官至三品,五次權知禮部做主考官。老大崔邠是個大孝子。母喪時,是太常卿知吏部尚書,他脫去官服摘掉官帽,走在前麵為母親送葬。文武百官和都城百姓見了,都自動讓開路。由於過度哀傷,他卒於母喪期間,年六十歲。」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