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剛來就有?」
「有。這是慣例。」
「有多少錢?」
「百萬緡不止。」
「啊?這麽多!是從哪弄來的?」
「每位新刺史來到之前都由我出麵,從百姓手中,一緡一緡摳出來的。華州百姓貧困,隻能弄這麽一點小錢,請大人原諒卑職無能。」
「啊!這還叫『無能』?如果你『有能』,還不把百姓生吞活剝了呀!」
長史明白刺史這話不是好話,收斂了卑微諂媚的笑容,規規矩矩地站立著,準備聽更難聽的話。
「這筆錢在哪裏?」
「都在卑職的寶庫裏。」
「全部拿出來,趕快買米麵,賑濟百姓!」
「這個……大人,您以後不花了?」
「我花自己的錢,為什麽要花百姓的錢?你以為我是貪官呀?」
長史無話再說,規規矩矩地轉身走了。
李商隱最理解處在饑寒之中的滋味,逃難百姓就要能吃上飯了,他的心頓時暖融融的,高興地對崔戎道:
「表叔,我去幫長史發放賑濟糧吧。」
「不用你動手,那些役吏比你幹得好。你去寫一張奏摺,向朝廷報告一下災情,要求打開皇家倉廩,賑濟百姓。剛才那點錢,買不了多少糧食。」
寫奏摺,祈求皇上開恩,這事李商隱能幹,幹得比任何人都好。表叔看似粗魯莽撞,實則是粗中有細;細到一般細心人也趕不上。
二
皇上沒有開恩。
刺史大人的「私用」錢花光,買下的糧食集中使用,每日熬幾十大鍋粥。開始一天兩次,在大街上分粥;後來一天一次;再後來,正當要斷頓時,老天爺開了恩,下起雨來。草綠了,樹綠了,小禾苗鑽出大地,把華州大地染成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
大雨剛停,太陽從雲縫裏鑽出,華州街頭集聚許多百姓。
他們喧嚷著,一齊向刺史府而來。
崔戎聽得役吏報信,不信華州百姓會鬧事,在衙門裏,悠悠然正跟李商隱、杜勝、李潘等幕僚談古論今,談得最多的自然集中到朝廷內臣身上。
「這些閹宦最為可恨!」崔戎提起宦官,最為惱火。他已年過半百,仍然沒能躋身相位,不能為君王除掉身邊大患,卻被排擠到地方為官。「當年先祖博陵郡王親率羽林軍,襲殺聖神皇帝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和張易之,迫使武則天歸居上陽宮,讓位給中宗皇上。幹得多麽漂亮!」
關於這些內情,李商隱知之甚少,而表叔這樣肆無所忌地講述這些事,也令他害怕。議論朝政,尤其議論皇家之事,一旦傳出去,那是要被殺頭的!但是,大家聽得很過癮,自己也覺得痛快。心想,表叔從廉政愛民出發。反對貪官汙吏,反對宦官霸政專權,講得理直氣壯、沒有錯!
「刺史大人,那些亂民已經包圍了府門,正在外麵亂喊亂叫,說要大人親自跟他們說話。」
役吏從外麵跑進來第二次報告。
李商隱想,幾個亂民,讓衙役和兵丁們趕走算了,如果真讓他們闖進來,可不得了。
崔戎向役吏揮揮手,滿不在乎地道:「讓他們等等,沒看見我正在跟各位大人說話嘛!去,讓他們安靜地等著。」
「當今皇上身邊奸佞小人特多,李訓、鄭注能進入朝班,跟皇上議論天下大事,都是神策軍中尉王守澄一人所為。是他把他倆推薦給皇上的。」李潘憤憤地道。
李潘是李唐宗族,為山南道節度使李承之子,對於朝廷內部矛盾更關心,知道的事情更多些。而李商隱也是李唐宗族,對朝廷內部矛盾卻知之甚少,這是因為他家沒有顯宦,接觸顯宦的機會也少。在令狐楚家和他的幕府裏,議論朝政也較少。
李商隱今日聽了表叔和李潘的話,吃驚不小。皇上身邊奸佞小人這麽多,他非常氣憤,心想如果自己能中進士第,到朝中為官,一定先要「清君側」,把奸佞小人一個不留地趕走殺絕,使唐王朝在自己手裏中興。
「刺史大人,這些百姓已經等不急了,非要見您。外麵的人越聚越多,一旦衝進衙門裏,那可就……」
役吏第三次進來報告,麵帶惶遽之色。
崔戎正在興頭上被打斷,有些惱火,但沒有發作,無可奈何地做了個手勢,道:
「好好好!我去看看。你們怕什麽?百姓來找刺史說說話,談談事情,有什麽好怕的?」
「不,大人您不知道,我們華州的百姓刁蠻得很,過去曾有過衝擊衙門的事情,險些打壞刺史大人。」
「不用說,百姓要打的刺史大人,他肯定幹了壞事,得罪了百姓。無緣無故打人,尤其是打刺史大人,他們瘋啦?我不相信。」
那役吏被問得無話可說。
一個瘦瘦的老頭,身著八品青色官服,在旁哈哈笑道:
「崔大人說得一點不錯,百姓就像一麵鏡子,是好人是壞人,百姓心裏明白得很,他們才不瘋哩。」
崔戎轉頭見說話的瘦瘦老頭兒很麵熟,在哪見過麵,一時又記不起來,問道:
「說得很對!你是誰?怎麽這樣麵熟?」
瘦瘦老頭兒隻笑不語,看著刺史大人,眼睛裏流露出欣佩之情。
那役吏插嘴道:「他是錄事大人。華州百姓都叫他魏老活佛。沒人不認識他。」
</br>
「有。這是慣例。」
「有多少錢?」
「百萬緡不止。」
「啊?這麽多!是從哪弄來的?」
「每位新刺史來到之前都由我出麵,從百姓手中,一緡一緡摳出來的。華州百姓貧困,隻能弄這麽一點小錢,請大人原諒卑職無能。」
「啊!這還叫『無能』?如果你『有能』,還不把百姓生吞活剝了呀!」
長史明白刺史這話不是好話,收斂了卑微諂媚的笑容,規規矩矩地站立著,準備聽更難聽的話。
「這筆錢在哪裏?」
「都在卑職的寶庫裏。」
「全部拿出來,趕快買米麵,賑濟百姓!」
「這個……大人,您以後不花了?」
「我花自己的錢,為什麽要花百姓的錢?你以為我是貪官呀?」
長史無話再說,規規矩矩地轉身走了。
李商隱最理解處在饑寒之中的滋味,逃難百姓就要能吃上飯了,他的心頓時暖融融的,高興地對崔戎道:
「表叔,我去幫長史發放賑濟糧吧。」
「不用你動手,那些役吏比你幹得好。你去寫一張奏摺,向朝廷報告一下災情,要求打開皇家倉廩,賑濟百姓。剛才那點錢,買不了多少糧食。」
寫奏摺,祈求皇上開恩,這事李商隱能幹,幹得比任何人都好。表叔看似粗魯莽撞,實則是粗中有細;細到一般細心人也趕不上。
二
皇上沒有開恩。
刺史大人的「私用」錢花光,買下的糧食集中使用,每日熬幾十大鍋粥。開始一天兩次,在大街上分粥;後來一天一次;再後來,正當要斷頓時,老天爺開了恩,下起雨來。草綠了,樹綠了,小禾苗鑽出大地,把華州大地染成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
大雨剛停,太陽從雲縫裏鑽出,華州街頭集聚許多百姓。
他們喧嚷著,一齊向刺史府而來。
崔戎聽得役吏報信,不信華州百姓會鬧事,在衙門裏,悠悠然正跟李商隱、杜勝、李潘等幕僚談古論今,談得最多的自然集中到朝廷內臣身上。
「這些閹宦最為可恨!」崔戎提起宦官,最為惱火。他已年過半百,仍然沒能躋身相位,不能為君王除掉身邊大患,卻被排擠到地方為官。「當年先祖博陵郡王親率羽林軍,襲殺聖神皇帝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和張易之,迫使武則天歸居上陽宮,讓位給中宗皇上。幹得多麽漂亮!」
關於這些內情,李商隱知之甚少,而表叔這樣肆無所忌地講述這些事,也令他害怕。議論朝政,尤其議論皇家之事,一旦傳出去,那是要被殺頭的!但是,大家聽得很過癮,自己也覺得痛快。心想,表叔從廉政愛民出發。反對貪官汙吏,反對宦官霸政專權,講得理直氣壯、沒有錯!
「刺史大人,那些亂民已經包圍了府門,正在外麵亂喊亂叫,說要大人親自跟他們說話。」
役吏從外麵跑進來第二次報告。
李商隱想,幾個亂民,讓衙役和兵丁們趕走算了,如果真讓他們闖進來,可不得了。
崔戎向役吏揮揮手,滿不在乎地道:「讓他們等等,沒看見我正在跟各位大人說話嘛!去,讓他們安靜地等著。」
「當今皇上身邊奸佞小人特多,李訓、鄭注能進入朝班,跟皇上議論天下大事,都是神策軍中尉王守澄一人所為。是他把他倆推薦給皇上的。」李潘憤憤地道。
李潘是李唐宗族,為山南道節度使李承之子,對於朝廷內部矛盾更關心,知道的事情更多些。而李商隱也是李唐宗族,對朝廷內部矛盾卻知之甚少,這是因為他家沒有顯宦,接觸顯宦的機會也少。在令狐楚家和他的幕府裏,議論朝政也較少。
李商隱今日聽了表叔和李潘的話,吃驚不小。皇上身邊奸佞小人這麽多,他非常氣憤,心想如果自己能中進士第,到朝中為官,一定先要「清君側」,把奸佞小人一個不留地趕走殺絕,使唐王朝在自己手裏中興。
「刺史大人,這些百姓已經等不急了,非要見您。外麵的人越聚越多,一旦衝進衙門裏,那可就……」
役吏第三次進來報告,麵帶惶遽之色。
崔戎正在興頭上被打斷,有些惱火,但沒有發作,無可奈何地做了個手勢,道:
「好好好!我去看看。你們怕什麽?百姓來找刺史說說話,談談事情,有什麽好怕的?」
「不,大人您不知道,我們華州的百姓刁蠻得很,過去曾有過衝擊衙門的事情,險些打壞刺史大人。」
「不用說,百姓要打的刺史大人,他肯定幹了壞事,得罪了百姓。無緣無故打人,尤其是打刺史大人,他們瘋啦?我不相信。」
那役吏被問得無話可說。
一個瘦瘦的老頭,身著八品青色官服,在旁哈哈笑道:
「崔大人說得一點不錯,百姓就像一麵鏡子,是好人是壞人,百姓心裏明白得很,他們才不瘋哩。」
崔戎轉頭見說話的瘦瘦老頭兒很麵熟,在哪見過麵,一時又記不起來,問道:
「說得很對!你是誰?怎麽這樣麵熟?」
瘦瘦老頭兒隻笑不語,看著刺史大人,眼睛裏流露出欣佩之情。
那役吏插嘴道:「他是錄事大人。華州百姓都叫他魏老活佛。沒人不認識他。」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