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一或是家人中有個三病兩災的,心碧也會到佛堂裏燒幾炷香,誠心誠意拜上幾拜。平常她就很少進去了。她忙,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要她操持。心錦體貼她,總是說:“我替你拜過了。”心碧便知道觀音娘娘不會怪罪她了,放心忙她的事去。
心碧帶著小玉一進到院子,小玉就歡歡快快喊起來:“大娘娘!”
心錦答應著,迎出房來,先攙過小玉的手,又對心碧說:“濟仁等你好一會兒了。”
心碧問:“有要緊的事嗎?”
“倒也沒有。冒家送了個帖子來,請我們去看戲。”
說著話,進了房間,見濟仁在椅子上坐著品茶,旁邊有一碟精製的通州五仁麻糕。茶是昨天才從徽州茶莊裏買迴來的新茶:六安瓜片。茶湯碧綠,香氣四溢。
心碧問:“這茶還好吧?”
心錦笑著說:“你昨兒拿來,我還沒捨得喝,這是泡上的第一杯。”
心碧就問濟仁:“你喝著怎麽樣?我跟茶莊掌櫃的說,先少買點試試.要喝著好,再抬舉他做筆大生意。”
濟仁輕輕吹去湯麵上浮著的一片茶葉,撮起嘴唇抿了一小口,含在嘴裏片刻,咽下去,說:“新茶,怎麽喝都是好的。認真論起來.這茶炒得過火了點.有微微的一點焦苦味。”
心碧說:“那就不買他的。城東有一家浙江人新開的茶莊,明兒去看看。”
心錦說:“也別為這點子茶葉累著。新茶火氣大,放一放會得綿軟一些。”
小玉不敢走近父親,食指含在嘴巴裏,眼睛不斷地去瞟那一碟子麻糕。濟仁發現了,招手讓她過去,用拇指和食指拈出三四片糕來,放在她胖胖的小手心裏。小玉托著糕,又用眼睛去看娘,看到娘笑著點了頭,才歡歡喜喜地揀出一片,舉到嘴邊,用尖尖的小白牙咬了一丁點點。心錦在旁邊看得心疼,伸手又抓了幾片一併加給她,說:“吃吧吃吧,大娘娘給的,不怕。”迴頭嗔怪濟仁,“你看你,規矩也太大了,把孩子弄得像老鼠見貓。”
濟仁笑笑,不迴答她的話,再品一口茶,把下巴朝窗口書桌上抬了抬,眼睛看著心碧:“冒家派人送了張帖子來,要請我們去看戲。”
心碧說:“剛剛大姐告訴我了。既送了帖於。還是你跟大姐去一趟吧。”
心錦連忙搖手:“怎麽是我去?你不知道我這個人懶動,又不喜熱鬧。那些戲班子裏的鑼鼓家什,我聽了就煩。”
心碧看看濟仁:“到底是為個什麽事呢?老太太做壽還是小孩子過生日?弄清楚了,好備份賀禮,不至於到時候措手不及。”
濟仁先不說話,把一片麻糕掰開,拈半片放進嘴裏,嘴巴閉著動了幾動,咽了下去,才說:“怕是用不著送賀禮的。這迴的事由特別,冒家太太獨研籌辦的那個女子傳習所明天開學,南京、鎮江、通州都派了人來參加典禮,我估摸這場戲是為了招待賓客。”
心碧身子一扭:“那我不去。還是大姐去吧。”
心錦笑道:“才答應得好好的,怎麽又反悔?”
“我不待見獨妍那副目中無人的作派。”
濟仁有點驚訝:“你又沒跟她打過幾迴交道,怎好這樣說她?”
心碧哼了一聲:“她從沒正眼看過我.這我還覺不出來?”
心錦在旁邊幫腔:“冒家太太的確是傲。其實論模樣、論脾性,比不上心碧,就是多識了幾個字,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罷了。”
“還不光是這個。”心碧補充說,“她是新派人物,聽說還信著洋教,瞧不上我這個做……”心碧望了心錦一眼,沒有再說下去。
心錦是個厚道人,明白她說的是什麽,就不知道如何應答才好。濟仁這時候微微一笑:“冒家是冒家,董家是董家,井水不犯河水,各人過各人家的日子,你倒也不必理會冒太太的作派。隻是場麵上的事情,該應酬的還得應酬,過分計較了會讓人看著小家子氣,心碧你懂不懂?”
濟仁對心碧說話總是這樣慢條斯理,像父親對孩子。奇怪的是心碧聽著受用,舒服。進濟仁家這麽多年,為他生兒育女,操持家務,也算是個能幹要強的女人了,就是在濟仁麵前脫不了孩子氣,隻盼他天天把她放在嘴裏教訓著、點撥著才好。如果說這是“賤”的話,心碧可是心甘情願認了這份賤。
心碧至今認為,自己能有今天的日子,是她的福份,是她跟濟仁前世有緣。
小時候,家裏是個什麽樣子,心碧已經完全記不清楚了。依稀中她是沒有母親的,母親在她出世不久就死去了。有好幾個哥哥姐姐,她總是跟著他們在野地裏瘋跑滾打。有一天父親給她一個糯米粑粑,背著她到鄰村去耍,結果沒帶她迴家,她被父親賣了,做人家的童養媳。
做童養媳不是白吃飯的,要頂家裏一個女僕的用。可惜心碧實在太小,派不了什麽用場。買家覺得很虧,轉手又把她賣到蘇州紗廠裏,做童工,學繅絲。心碧對那段日子的記憶特別深刻:車間裏總是熱汽滾滾,白胖胖的蠶繭在大鍋裏上下翻騰,瀰漫著一股惹人作嘔的屍體的臭味。跟心碧同樣大小的女孩子們一溜排站在小板凳上,身子前傾,睡眼朦朧,紅腫透明的小手不斷伸進滾水鍋中,撈起絲頭。兇神惡煞的拿摩溫手裏抓著板尺來迴巡邏,發現有誰站著打起瞌睡,馬上走過去,屁股上狠狠抽上一記,打得那孩子在板凳上連晃幾晃。有人打瞌睡跌進鍋裏,叫都來不及叫一聲,就被滾水燙死了。沒跌進鍋裏的孩子,一雙手終年紅腫潰爛,流血流膿,惡臭不止。
</br>
心碧帶著小玉一進到院子,小玉就歡歡快快喊起來:“大娘娘!”
心錦答應著,迎出房來,先攙過小玉的手,又對心碧說:“濟仁等你好一會兒了。”
心碧問:“有要緊的事嗎?”
“倒也沒有。冒家送了個帖子來,請我們去看戲。”
說著話,進了房間,見濟仁在椅子上坐著品茶,旁邊有一碟精製的通州五仁麻糕。茶是昨天才從徽州茶莊裏買迴來的新茶:六安瓜片。茶湯碧綠,香氣四溢。
心碧問:“這茶還好吧?”
心錦笑著說:“你昨兒拿來,我還沒捨得喝,這是泡上的第一杯。”
心碧就問濟仁:“你喝著怎麽樣?我跟茶莊掌櫃的說,先少買點試試.要喝著好,再抬舉他做筆大生意。”
濟仁輕輕吹去湯麵上浮著的一片茶葉,撮起嘴唇抿了一小口,含在嘴裏片刻,咽下去,說:“新茶,怎麽喝都是好的。認真論起來.這茶炒得過火了點.有微微的一點焦苦味。”
心碧說:“那就不買他的。城東有一家浙江人新開的茶莊,明兒去看看。”
心錦說:“也別為這點子茶葉累著。新茶火氣大,放一放會得綿軟一些。”
小玉不敢走近父親,食指含在嘴巴裏,眼睛不斷地去瞟那一碟子麻糕。濟仁發現了,招手讓她過去,用拇指和食指拈出三四片糕來,放在她胖胖的小手心裏。小玉托著糕,又用眼睛去看娘,看到娘笑著點了頭,才歡歡喜喜地揀出一片,舉到嘴邊,用尖尖的小白牙咬了一丁點點。心錦在旁邊看得心疼,伸手又抓了幾片一併加給她,說:“吃吧吃吧,大娘娘給的,不怕。”迴頭嗔怪濟仁,“你看你,規矩也太大了,把孩子弄得像老鼠見貓。”
濟仁笑笑,不迴答她的話,再品一口茶,把下巴朝窗口書桌上抬了抬,眼睛看著心碧:“冒家派人送了張帖子來,要請我們去看戲。”
心碧說:“剛剛大姐告訴我了。既送了帖於。還是你跟大姐去一趟吧。”
心錦連忙搖手:“怎麽是我去?你不知道我這個人懶動,又不喜熱鬧。那些戲班子裏的鑼鼓家什,我聽了就煩。”
心碧看看濟仁:“到底是為個什麽事呢?老太太做壽還是小孩子過生日?弄清楚了,好備份賀禮,不至於到時候措手不及。”
濟仁先不說話,把一片麻糕掰開,拈半片放進嘴裏,嘴巴閉著動了幾動,咽了下去,才說:“怕是用不著送賀禮的。這迴的事由特別,冒家太太獨研籌辦的那個女子傳習所明天開學,南京、鎮江、通州都派了人來參加典禮,我估摸這場戲是為了招待賓客。”
心碧身子一扭:“那我不去。還是大姐去吧。”
心錦笑道:“才答應得好好的,怎麽又反悔?”
“我不待見獨妍那副目中無人的作派。”
濟仁有點驚訝:“你又沒跟她打過幾迴交道,怎好這樣說她?”
心碧哼了一聲:“她從沒正眼看過我.這我還覺不出來?”
心錦在旁邊幫腔:“冒家太太的確是傲。其實論模樣、論脾性,比不上心碧,就是多識了幾個字,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罷了。”
“還不光是這個。”心碧補充說,“她是新派人物,聽說還信著洋教,瞧不上我這個做……”心碧望了心錦一眼,沒有再說下去。
心錦是個厚道人,明白她說的是什麽,就不知道如何應答才好。濟仁這時候微微一笑:“冒家是冒家,董家是董家,井水不犯河水,各人過各人家的日子,你倒也不必理會冒太太的作派。隻是場麵上的事情,該應酬的還得應酬,過分計較了會讓人看著小家子氣,心碧你懂不懂?”
濟仁對心碧說話總是這樣慢條斯理,像父親對孩子。奇怪的是心碧聽著受用,舒服。進濟仁家這麽多年,為他生兒育女,操持家務,也算是個能幹要強的女人了,就是在濟仁麵前脫不了孩子氣,隻盼他天天把她放在嘴裏教訓著、點撥著才好。如果說這是“賤”的話,心碧可是心甘情願認了這份賤。
心碧至今認為,自己能有今天的日子,是她的福份,是她跟濟仁前世有緣。
小時候,家裏是個什麽樣子,心碧已經完全記不清楚了。依稀中她是沒有母親的,母親在她出世不久就死去了。有好幾個哥哥姐姐,她總是跟著他們在野地裏瘋跑滾打。有一天父親給她一個糯米粑粑,背著她到鄰村去耍,結果沒帶她迴家,她被父親賣了,做人家的童養媳。
做童養媳不是白吃飯的,要頂家裏一個女僕的用。可惜心碧實在太小,派不了什麽用場。買家覺得很虧,轉手又把她賣到蘇州紗廠裏,做童工,學繅絲。心碧對那段日子的記憶特別深刻:車間裏總是熱汽滾滾,白胖胖的蠶繭在大鍋裏上下翻騰,瀰漫著一股惹人作嘔的屍體的臭味。跟心碧同樣大小的女孩子們一溜排站在小板凳上,身子前傾,睡眼朦朧,紅腫透明的小手不斷伸進滾水鍋中,撈起絲頭。兇神惡煞的拿摩溫手裏抓著板尺來迴巡邏,發現有誰站著打起瞌睡,馬上走過去,屁股上狠狠抽上一記,打得那孩子在板凳上連晃幾晃。有人打瞌睡跌進鍋裏,叫都來不及叫一聲,就被滾水燙死了。沒跌進鍋裏的孩子,一雙手終年紅腫潰爛,流血流膿,惡臭不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