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的科學方法是以實驗定性和歸納為主的。其思想的進步一麵,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在上升時期對發展科學的要求。但他的學說中也充滿了神學的不徹底性,如認為有“理性靈魂”的存在等。他不同意在科學方法上使用數學和演繹法,他的這些觀點對機械唯物論有很大影響。
弗蘭西斯·培根是近代哲學史上首先提出經驗論原則的哲學家。他重視感覺經驗和歸納邏輯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開創了以經驗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經驗哲學的新時代,對近代科學的建立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人類哲學史、科學史都作出了重大的曆史貢獻。為此,羅素尊稱培根為“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
弗蘭西斯·培根的著作長期吸引著曆史學家們的興趣。作為英國的大法官,他在1623年被發現有受賄行為之前,一直是詹姆士一世議會綱領的主要政治設計師。他因為其《論說文集》和曆史劇而一直受到文學評論家的高度敬重,但他卻主要致力於自然知識的革新。的確,他未完成的《偉大的複興》在該世紀下半葉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以至於人們可以有把握地認為在當時剛出現的科學學會和科學院中進行的許多工作都受到了“培根”的啟示。
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笛卡爾,法國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他是西方近代資產階級哲學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學與數學思想對曆史的影響是深遠的。人們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這樣一句話:“笛卡爾,歐洲文藝複興以來,第一個為人類爭取並保證理性權利的人。”
笛卡爾出生於法國,父親是法國一個地方法院的評議員,相當於現在的律師和法官。1歲時母親去世,給笛卡爾留下了一筆遺產,為日後他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經濟保障。8歲時他進入一所耶穌會學校,在校學習8年,接受了傳統的文化教育,讀了古典文學、曆史、神學、哲學、法學、醫學、數學及其他自然科學。但他對所學的東西頗感失望,因為在他看來教科書中那些微妙的論證,其實不過是模稜兩可甚至前後矛盾的理論,隻能使他頓生懷疑而無從得到確鑿的知識,惟一給他安慰的是數學。在結束學業時他暗下決心:不再死鑽書本學問,而要向“世界這本大書”討教,於是他決定避開戰爭,遠離社交活動頻繁的都市,尋找一處適於研究的環境。1628年,他從巴黎移居荷蘭,開始了長達20年的潛心研究和寫作生涯,先後發表了許多在數學和哲學上有重大影響的論著。在荷蘭長達20年的時間裏,他集中精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1634年寫了《論世界》,書中總結了他在哲學、數學和許多自然科學問題上的看法。1641年出版了《行而上學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學原理》等。他的著作在生前就遭到教會指責,死後又被梵蒂岡教皇列為禁書,但這並沒有阻止他的思想的傳播。
也許笛卡爾哲學的最大有趣之處來自他的方法。笛卡爾十分留心被普遍接受的大量錯誤的概念,決定要達到恢複真理的目的,就須得從零開始做起。因此他開始懷疑一切——老師教給他的一切,他的所有最崇高的信仰,所有的常識觀念,甚至外部世界的存在,連同他自己的存在——總之是一切的一切。
這自然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消除如此普遍的懷疑來獲得一切事物的可靠知識呢?笛卡爾用形上學觀點進行了一係列創造性的推論,證明出使自己滿意的結果:由於他自己的存在(我思我在),上帝才存在,外部世界才存在,這就是笛卡爾學說的起點。
笛卡爾方法具有雙重意義。第一,他把“什麽是知識”這個認識論的基本問題置於他的哲學體係的中心。早期的哲學家力圖描寫世界的本質,但是笛卡爾教導我們這樣的問題若不和“我怎麽能知道?”聯繫在一起,就得不出滿意的迴答。第二,笛卡爾認為,我們不應該從信仰開始而是從懷疑開始(這恰好與聖奧古斯丁及大多數中世紀神學家的看法相反,他們認為信仰第一)。這樣笛卡爾確實得出了正統神學的結論。但是他的讀者對他的倡導方法遠比對他得出的結論還要更為重視(教會擔心他的著作會起破壞性作用不是沒有理由的)。
笛卡爾在他的哲學中強調精神和物質之間的區別,在這方麵他提倡徹底的二元論。這個區別以前就有人提出過,但是笛卡爾的論著引起了對該問題的哲學討論。他所提出的問題從那時以來就引起了哲學家的興趣,但是尚未得到解決。
笛卡爾的物質宇宙觀也很有影響。他認為整個世界——除了上帝和人的心靈之外——都是機械運動的,因此所育的自然事物都可以用機械原因來解釋。他否認占星術、魔法以及其他迷信形式,同樣否認了對事物所做的一切目的論的解釋(也就是他尋找直接的機械原因,否定事物的發生是為了某種遙遠的終極目的的認識)。由笛卡爾的觀點可以看出,動物從本質上講就是複雜的機械,人體也受通常的力學定律所支配。從那時起,這就成了現代生理學的基本觀點之一。
笛卡爾提倡科學研究,認為把它應用於實踐會有益於社會。他覺得科學家應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概念,應該努力用數學方程來描述世界。所有這些聽起來倒很合乎現代要求,但是笛卡爾雖然自己也親自做觀察實驗,但是卻從未強調過實驗在科學方法中的極其重要性。
笛卡爾不僅在哲學領域裏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同時笛卡爾又是一個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在物理學、生理學等領域都有值得稱道的創見,特別是在數學上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從而打開了近代數學的大門,在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笛卡爾的著作清楚地表明了他是上帝虔誠的信徒。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良好的天主教徒,但是教會的權威不喜歡他的觀點,他的著作被列入天主教的禁書之列。即使在信奉新教的荷蘭(當時也許是歐洲最寬容的國家),笛卡爾也被指控為無神論者,他同教會的權威發生了矛盾,不勝煩惱。
1649年,笛卡爾接受了瑞典女王克裏斯蒂的慷慨之邀,來到斯德哥爾摩做她的私人教師。笛卡爾喜歡溫暖的臥室,總是習慣晚些起床。當得知女王讓他清早5點鍾去上課,他深感焦慮不安。笛卡爾擔心早上5點鍾那刺骨的寒風會要了他的命。果不出所料,他很快就患了肺炎,1650年2月,在他到達瑞典僅4個月後,便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自由主義鼻祖約翰·洛克
約翰·洛克是培根、霍布斯之後,英國唯物主義經驗論哲學的主要繼承者。他的哲學、政治思想反映了上升時期資產階級的要求,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約翰·洛克1632年出生於一個律師家庭。父親曾參加過克倫威爾的軍隊,這使洛克從小就受到了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大學期間,他與波義耳、牛頓等科學家建立了交往關係,對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潛心攻讀經驗科學,廣泛地閱讀了培根、笛卡爾等人的著作。大學畢業後,他當過教師,不久又作了輝格黨領袖艾希利勳爵的秘書、顧問和私人代表,深受其政治思想的影響。1683年,因逃避斯圖亞特王朝的迫害,洛克隨艾希利避居荷蘭。1688年“光榮革命”後,返迴英國並在新政府中擔任職務。
</br>
弗蘭西斯·培根是近代哲學史上首先提出經驗論原則的哲學家。他重視感覺經驗和歸納邏輯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開創了以經驗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經驗哲學的新時代,對近代科學的建立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人類哲學史、科學史都作出了重大的曆史貢獻。為此,羅素尊稱培根為“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
弗蘭西斯·培根的著作長期吸引著曆史學家們的興趣。作為英國的大法官,他在1623年被發現有受賄行為之前,一直是詹姆士一世議會綱領的主要政治設計師。他因為其《論說文集》和曆史劇而一直受到文學評論家的高度敬重,但他卻主要致力於自然知識的革新。的確,他未完成的《偉大的複興》在該世紀下半葉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以至於人們可以有把握地認為在當時剛出現的科學學會和科學院中進行的許多工作都受到了“培根”的啟示。
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笛卡爾,法國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他是西方近代資產階級哲學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學與數學思想對曆史的影響是深遠的。人們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這樣一句話:“笛卡爾,歐洲文藝複興以來,第一個為人類爭取並保證理性權利的人。”
笛卡爾出生於法國,父親是法國一個地方法院的評議員,相當於現在的律師和法官。1歲時母親去世,給笛卡爾留下了一筆遺產,為日後他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經濟保障。8歲時他進入一所耶穌會學校,在校學習8年,接受了傳統的文化教育,讀了古典文學、曆史、神學、哲學、法學、醫學、數學及其他自然科學。但他對所學的東西頗感失望,因為在他看來教科書中那些微妙的論證,其實不過是模稜兩可甚至前後矛盾的理論,隻能使他頓生懷疑而無從得到確鑿的知識,惟一給他安慰的是數學。在結束學業時他暗下決心:不再死鑽書本學問,而要向“世界這本大書”討教,於是他決定避開戰爭,遠離社交活動頻繁的都市,尋找一處適於研究的環境。1628年,他從巴黎移居荷蘭,開始了長達20年的潛心研究和寫作生涯,先後發表了許多在數學和哲學上有重大影響的論著。在荷蘭長達20年的時間裏,他集中精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1634年寫了《論世界》,書中總結了他在哲學、數學和許多自然科學問題上的看法。1641年出版了《行而上學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學原理》等。他的著作在生前就遭到教會指責,死後又被梵蒂岡教皇列為禁書,但這並沒有阻止他的思想的傳播。
也許笛卡爾哲學的最大有趣之處來自他的方法。笛卡爾十分留心被普遍接受的大量錯誤的概念,決定要達到恢複真理的目的,就須得從零開始做起。因此他開始懷疑一切——老師教給他的一切,他的所有最崇高的信仰,所有的常識觀念,甚至外部世界的存在,連同他自己的存在——總之是一切的一切。
這自然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消除如此普遍的懷疑來獲得一切事物的可靠知識呢?笛卡爾用形上學觀點進行了一係列創造性的推論,證明出使自己滿意的結果:由於他自己的存在(我思我在),上帝才存在,外部世界才存在,這就是笛卡爾學說的起點。
笛卡爾方法具有雙重意義。第一,他把“什麽是知識”這個認識論的基本問題置於他的哲學體係的中心。早期的哲學家力圖描寫世界的本質,但是笛卡爾教導我們這樣的問題若不和“我怎麽能知道?”聯繫在一起,就得不出滿意的迴答。第二,笛卡爾認為,我們不應該從信仰開始而是從懷疑開始(這恰好與聖奧古斯丁及大多數中世紀神學家的看法相反,他們認為信仰第一)。這樣笛卡爾確實得出了正統神學的結論。但是他的讀者對他的倡導方法遠比對他得出的結論還要更為重視(教會擔心他的著作會起破壞性作用不是沒有理由的)。
笛卡爾在他的哲學中強調精神和物質之間的區別,在這方麵他提倡徹底的二元論。這個區別以前就有人提出過,但是笛卡爾的論著引起了對該問題的哲學討論。他所提出的問題從那時以來就引起了哲學家的興趣,但是尚未得到解決。
笛卡爾的物質宇宙觀也很有影響。他認為整個世界——除了上帝和人的心靈之外——都是機械運動的,因此所育的自然事物都可以用機械原因來解釋。他否認占星術、魔法以及其他迷信形式,同樣否認了對事物所做的一切目的論的解釋(也就是他尋找直接的機械原因,否定事物的發生是為了某種遙遠的終極目的的認識)。由笛卡爾的觀點可以看出,動物從本質上講就是複雜的機械,人體也受通常的力學定律所支配。從那時起,這就成了現代生理學的基本觀點之一。
笛卡爾提倡科學研究,認為把它應用於實踐會有益於社會。他覺得科學家應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概念,應該努力用數學方程來描述世界。所有這些聽起來倒很合乎現代要求,但是笛卡爾雖然自己也親自做觀察實驗,但是卻從未強調過實驗在科學方法中的極其重要性。
笛卡爾不僅在哲學領域裏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同時笛卡爾又是一個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在物理學、生理學等領域都有值得稱道的創見,特別是在數學上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從而打開了近代數學的大門,在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笛卡爾的著作清楚地表明了他是上帝虔誠的信徒。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良好的天主教徒,但是教會的權威不喜歡他的觀點,他的著作被列入天主教的禁書之列。即使在信奉新教的荷蘭(當時也許是歐洲最寬容的國家),笛卡爾也被指控為無神論者,他同教會的權威發生了矛盾,不勝煩惱。
1649年,笛卡爾接受了瑞典女王克裏斯蒂的慷慨之邀,來到斯德哥爾摩做她的私人教師。笛卡爾喜歡溫暖的臥室,總是習慣晚些起床。當得知女王讓他清早5點鍾去上課,他深感焦慮不安。笛卡爾擔心早上5點鍾那刺骨的寒風會要了他的命。果不出所料,他很快就患了肺炎,1650年2月,在他到達瑞典僅4個月後,便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自由主義鼻祖約翰·洛克
約翰·洛克是培根、霍布斯之後,英國唯物主義經驗論哲學的主要繼承者。他的哲學、政治思想反映了上升時期資產階級的要求,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約翰·洛克1632年出生於一個律師家庭。父親曾參加過克倫威爾的軍隊,這使洛克從小就受到了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大學期間,他與波義耳、牛頓等科學家建立了交往關係,對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潛心攻讀經驗科學,廣泛地閱讀了培根、笛卡爾等人的著作。大學畢業後,他當過教師,不久又作了輝格黨領袖艾希利勳爵的秘書、顧問和私人代表,深受其政治思想的影響。1683年,因逃避斯圖亞特王朝的迫害,洛克隨艾希利避居荷蘭。1688年“光榮革命”後,返迴英國並在新政府中擔任職務。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