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653年到1658年,克倫威爾使用護國主的頭銜統治著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在這5年期間,他在不列顛建成了大體完好的政體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機構。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許猶太人再來英格蘭定居,在那裏實行他們自己的宗教(他們在三個多世紀以前被國王愛德華一世驅逐出境)。克倫威爾推行的外交政策是成功的。他於1658年因患瘧疾在倫敦去世。


    克倫威爾的長子理察·克倫威爾繼承了父位,但是他統治的時間極為短暫。1660年查理二世恢複王位。奧利弗·克倫威爾的遺體被掘出來吊在絞刑架上。這種報複的行徑並不能掩蓋實行君主專製主義的鬥爭已經失敗的事實。查理二世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並不想同議會至高無上的權力相抗衡。當他的繼承人詹姆斯二世企圖恢複君主專製主義時,頃刻間就被1688年的不流血革命給廢除了王位。革命的結果與克倫威爾1640年的期望恰好相同——一種君主立憲製,國王明確地服從議會,實行宗教信仰自由。


    自從克倫威爾去世以來,他的品格成為了人們爭論不休的對象。許多評論家指責他是偽君子,指出他雖然總是在口頭上贊成議會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反對獨斷專行的統治,但是在事實上卻建立了一種軍事獨裁統治。大多數人卻認為,雖然克倫威爾在局麵失控的情況下不得不實行獨裁統治,但他對民主政體的獻身精神是十分真誠的。據人們評述說,他從不偏激,從未曾接受王位和建立永久性的獨裁統治。


    如同美利堅的形成歸功於哲學家洛克一樣,克倫威爾是英國民主製的奠基人。克倫威爾是一個實幹家,洛克則是一個思想家。按當時的狀況來看,即使沒有洛克,與之近似的政治思想也會有人提出來。但是假如沒有克倫威爾,議會很可能在英國內戰中失敗。


    俄國之父彼得一世


    1697年,荷蘭濱海城市薩爾丹。這個荷蘭著名的造船業中心來了一個俄羅斯大使團。說來奇怪,這個使團從事的外交活動十分有限,卻總是前往造船廠不厭其煩地打聽造船的問題。使團中的一個20多歲的高個子青年,索性住進了一個鐵匠的小屋,在造船廠的木工間當了一名普通木匠。這位青年身體強壯,臂力過人,幹起活來十分賣力,休息時總是向老師傅請教各種造船技術,並且不時作著記錄。


    造船廠的荷蘭工人對此感到十分奇怪,於是更加注意觀察這位俄國青年。他自稱米哈依洛夫,職業是水手,在使團裏當一名下士隨員。每當他寫信迴國時,總要蓋上一個圖章,上麵刻的是“一個尋師問道的學生”。更令人費解的是,俄國使團的官員經常來看望這個隨員,態度畢恭畢敬,而這個隨員同官員們講話時,態度竟那樣地隨便。


    荷蘭工人不禁私下議論,這個人到底是誰呢?他就是俄國沙皇,史稱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出生於1672年5月,他的童年帶有濃厚的戲劇性色彩。1682年,經過一場複雜的宮廷政變,10歲的彼得和同父異母的兄弟伊凡被同立為沙皇,但宮廷大權很快落入了彼得能幹的異母姐姐索菲亞的手中。彼得和母親被迫隱居到莫斯科近郊,過起“體麵的”流放生活,無權過問政事。


    彼得自幼同使館區的外國人來往密切,深受西歐文化的影響。同時,他又酷愛軍事遊戲,終日同夥伴們在一起,生活在軍事操練之中。他同夥伴們為了便於操練,建立了兩個童子軍團,一個叫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兵團,一個叫謝苗諾夫斯基兵團。隨著彼得和同伴們年齡的增長,童子軍團成為一支訓練有素的武裝。這就不能不引起索菲亞的恐懼和擔憂。1689年,索菲亞策動裝備最好的射擊軍叛亂,準備殺害彼得,正式奪取皇位。彼得聞訊後,率領童子軍團迅速出擊,鎮壓了叛亂,親自執掌了政權。


    此時的俄國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曆史發展時期。商品經濟逐漸活躍,全俄統一市場開始形成。但是,與西歐一些先進國家相比,俄國至少落後了半個多世紀,社會生活中仍充滿著中世紀的愚昧。同時,由於俄國是一個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因而無法擴大海外市場。要想從根本上改變俄國的大陸封閉狀況,打通出海的門戶,就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


    這一切都要求俄國能夠盡快地棄舊圖新。年輕的彼得一世順應了俄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決定效法西方,實行改革。於是就有了前麵發生的一幕。


    1698年彼得返迴俄國,為了使俄國國家現代化和西方化開展了一係列大規模的改革。為了鼓勵西方工藝和技術的引進,他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他在整個在位期間都鼓勵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在他的統治下,城鎮的規模擴大了,資產階級在數量上有了增長,擴大了影響。


    彼得在統治期間創建了第一支規模可觀的俄國海軍,並且按西方的形式對軍隊進行改編,配備軍服和現代火器,實行西方式的軍事訓練法。彼得也使俄國的民政發生了很多變化,其中包括一項明智的改革,即提升公務員要根據其工作表現,而不是其世襲地位。


    在社會問題上,彼得也主張實行西方化。他頒布法令,規定人人都不得蓄鬍子(雖然他後來對此項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宮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菸和喝咖啡。雖然他製訂的政策有許多在當時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是這些政策帶來了長期的影響:俄國這個由貴族階級統治的國家最終在很多方麵都順應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


    彼得認為俄國正教會是一股落後的、反動的勢力。彼得成功地對正教會實行了部分改組,並在很大的程度上獲得了對它的控製。彼得在俄國創辦非宗教學校,鼓勵發展科學。他還引進了歐洲通行的儒略曆,並使俄文字母現代化。在他的統治期間,俄國創辦了第一家報紙。


    除了所有這些內務改革外,彼得還對外交政策實行改革,這對未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他的領導下,俄國在南部與土耳其交戰,在北部與瑞典交戰。與土耳其初戰告捷,於1696年攻克了亞速港,從而在某方麵來說給俄國開闢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統治晚期,土耳其在戰鬥中占了上風,1711年他被迫把亞速港交還給土耳其。後來,又發生了同瑞典的戰爭,取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打敗瑞典軍隊後,俄國躍居到了歐洲強國之列。彼得在戰後也被樞密院尊為“大帝”和“祖國之父”,俄國也正式改稱“俄羅斯帝國”。


    不久,彼得在涅瓦河兩岸,即在征服瑞典所獲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聖彼得堡。1721年他把首都從聖彼得堡遷到莫斯科。從此,聖彼得堡就成了俄國與西歐交往的主要地點。


    美國之父華盛頓


    美國的首都是華盛頓,它位於大西洋岸的波托馬克河畔。其實,在1800年以前,美國並沒有這樣一座城市,它是美國人民為紀念美國的開國元勛——喬治·華盛頓而專門建立的,由此可以看出他在美國人民心目中是多麽崇高。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知道點世界名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明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明軒並收藏知道點世界名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