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行了一日,抵達了楓城門口。
原本是隻需三個時辰的路程,但為了讓方月玥得以舒適些,方老爺一行人硬是走了有五個時辰。
到達城門口時,方玥忍不住掀開簾子,古代出行是真的枯燥,雖說天然的風景很是優美,但連續幾個小時都是相似的風景,也是會審美疲勞的。
透過車窗向外望去,那是一座高大巍峨的城池,城牆上的磚石經曆過歲月的洗禮,每一塊都沉澱著深厚的曆史。
陽光灑在城牆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影,使得這座城池看起來更加的莊嚴肅穆。
馬車緩緩的駛向城門口,方玥注意到,入城的人們排起了長隊。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著馬,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的,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進城後方玥更是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古香古色的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他們或急匆匆的趕路,或悠閑的逛街,或駐足欣賞路邊的風景。
街道兩旁攤販的小吃琳琅滿目,誘人的香氣撲鼻而來。她能聽到攤販的吆喝聲,顧客的談笑聲,這一切喧囂聲都讓她感到無比的親切,這是在現代化繁忙都市所感受不到的人間煙火氣。
馬車停在了一家古香古色的客棧門前。
向裏望去,隻見客棧裏邊坐滿了穿著書生袍,頭戴方巾的書生。這些書生有的在品茗,有的在高談闊論,顯得十分文雅。
方玥眼中閃爍著好奇,她小聲的對方理說
“阿兄,這些書生他們都是來參加秋闈的嗎?”
方理點頭,解釋道
“是的,玥兒,此時正是金秋八月,三年一度的秋闈恰在今年舉行,這些穿著書生袍的書生們,大都是前來趕考的學生。”
方玥又問
“阿兄,那你不考嗎?我記得去年,阿兄過了院試,爹爹高興的在家中擺了三日流水席。”
方理笑了笑,答道
“鄉試可不是這麽好考的,考過可就是舉人了,就了舉官的資格。”
方理已在去年過了院試,取得了秀才的功名,12歲的秀才可不多見,當時在鄉裏引起了一陣轟動。
但他自覺學問還不夠深厚,仍需不懈努力。他計劃三年後的那一輪鄉試,嚐試下場,積累經驗。
聽到方理的迴答,方玥點了點頭表示理解,她意識到,自己對於鄉試的想象過於簡單了。
畢竟在前世的小說中,科舉文裏的男女主角們,總是能輕輕鬆鬆的一路考到殿試去,但現實總是比這殘酷的。
此時方員外已經下了車向客棧走去,嬤嬤阿姚忙抱上小姐跟上。
進了客棧,方員外熱情地同掌櫃打招唿
“管大老板,生意興隆啊!我先前和您預定了三間上房,兩間下房。”
掌櫃是一個方臉的中年人,他滿臉堆笑的迴應:
“方員外來了,您的房間早就給您備好了,這就讓小二帶您上樓。”
隨後喚來了小二引路。
方家一行人跟著小二上了樓。方員外和方理一間房。嬤嬤阿姚帶著小姐方玥一間房,大夫單獨一間,剩下的兩間下房小廝和護衛們分著住。
方員外又喚小二準備一些食物和水送到樓上,將馬車趕到後院。
經過一整天的趕路,大家都有些餓了。馬車上雖也備有食物,終是沒有客棧來的方便。
次日,直至日上三竿,嬤嬤才將方玥喚醒。行李早已被細致地收拾好,整齊地擺放在了床邊架子上。
“嬤嬤,我們是不是準備出行了?”
方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輕聲的問道。
“還未到時候,小小姐,快過辰時了,您該吃些東西了”
姚嬤嬤一邊迴答,一邊為方玥洗漱穿衣。
早飯是在房裏吃的,是精心煮製的燕窩粥,這是嬤嬤特意去客棧小廚房熬煮的,飯後還有一碗新鮮的牛乳,大夫說牛乳養人,方玥這幾年來每日都得喝上一碗,從未間斷。
聽嬤嬤說,方員外和大哥方理早早就出門了。方員外去尋相熟的興隆鏢局鏢頭,商議雇傭鏢師護送的事宜。
興隆鏢局是楓城最好最大的鏢局,方員外做生意時常和這家鏢局打交道,也有幾分交情。
大哥方理陪同著張大夫前往安民堂,取早已訂好的藥材。
張大夫考慮到方玥即將遠行,便建議方員外多備用一些常用藥材。
方員外自是同意,半月前便向安民堂預定了一批藥材,約定今日取貨。
方玥用完早餐後不久,方理和張大夫先迴來了,藥材順利取得,張大夫再次替方玥把了脈,確定脈象和往常一樣,張大夫便迴房整理藥材去了,隻留下了大哥方理陪伴在旁。
“玥兒,昨日休息的可好?”方理關切地問到
“阿兄,我睡得很好”方玥乖巧的迴答道
“爹爹還要同鏢局商議前往都城的路線,還需要一些時間。玥兒,可想要去楓城逛逛?”
方理看著妹妹剛睡醒方有一絲紅暈的小臉,眼底露出一絲暖意,問道
“當然要的,阿兄”
方玥眸子驟然亮了亮,語氣中透露出幾絲興奮。
昨日她僅是從馬車窗口中,窺見了楓城的一角,便已被其深深吸引。如今有機會逛逛這座繁華的城市,她自然是滿心期待的。
方理輕輕撫摸妹妹方玥的小臉,從嬤嬤手中接過鬥篷,細心為方玥披上,隨後才牽著方玥小手,緩緩的走下樓梯。
八月的天氣怡人,方玥緊了緊身上的鬥篷,她素來畏寒,因此總是早早的便裹上了鬥篷。
客棧大堂內,依舊座無虛席。書生們或是品茗論道,或是高聲闊論。
方理與方玥走出客棧,隻見今日陽光明媚,是個好天氣,陽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大街上同樣熱鬧非凡。行人鱗次櫛比,路邊的攤販們滿臉笑容地招唿著來來往往的行人。
賣木簪的攤子前,一位小娘子正精心挑選著心儀的木簪,不時地同身邊的男子低語,男子的目光中流露出濃濃的愛意,顯然是一對恩愛的新婚的小夫妻。
邊上賣糖葫蘆的阿婆正從稻草架子上取下來一根紅彤彤的糖葫蘆,遞給邊上流著口水的小娃娃,滿臉都是慈愛。
賣包子的小販掀開蒸籠,滿滿的熱氣一下子便蒸發開來,形成了一小片朦朧的煙霧。
整個街道上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原本是隻需三個時辰的路程,但為了讓方月玥得以舒適些,方老爺一行人硬是走了有五個時辰。
到達城門口時,方玥忍不住掀開簾子,古代出行是真的枯燥,雖說天然的風景很是優美,但連續幾個小時都是相似的風景,也是會審美疲勞的。
透過車窗向外望去,那是一座高大巍峨的城池,城牆上的磚石經曆過歲月的洗禮,每一塊都沉澱著深厚的曆史。
陽光灑在城牆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影,使得這座城池看起來更加的莊嚴肅穆。
馬車緩緩的駛向城門口,方玥注意到,入城的人們排起了長隊。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著馬,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的,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進城後方玥更是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古香古色的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他們或急匆匆的趕路,或悠閑的逛街,或駐足欣賞路邊的風景。
街道兩旁攤販的小吃琳琅滿目,誘人的香氣撲鼻而來。她能聽到攤販的吆喝聲,顧客的談笑聲,這一切喧囂聲都讓她感到無比的親切,這是在現代化繁忙都市所感受不到的人間煙火氣。
馬車停在了一家古香古色的客棧門前。
向裏望去,隻見客棧裏邊坐滿了穿著書生袍,頭戴方巾的書生。這些書生有的在品茗,有的在高談闊論,顯得十分文雅。
方玥眼中閃爍著好奇,她小聲的對方理說
“阿兄,這些書生他們都是來參加秋闈的嗎?”
方理點頭,解釋道
“是的,玥兒,此時正是金秋八月,三年一度的秋闈恰在今年舉行,這些穿著書生袍的書生們,大都是前來趕考的學生。”
方玥又問
“阿兄,那你不考嗎?我記得去年,阿兄過了院試,爹爹高興的在家中擺了三日流水席。”
方理笑了笑,答道
“鄉試可不是這麽好考的,考過可就是舉人了,就了舉官的資格。”
方理已在去年過了院試,取得了秀才的功名,12歲的秀才可不多見,當時在鄉裏引起了一陣轟動。
但他自覺學問還不夠深厚,仍需不懈努力。他計劃三年後的那一輪鄉試,嚐試下場,積累經驗。
聽到方理的迴答,方玥點了點頭表示理解,她意識到,自己對於鄉試的想象過於簡單了。
畢竟在前世的小說中,科舉文裏的男女主角們,總是能輕輕鬆鬆的一路考到殿試去,但現實總是比這殘酷的。
此時方員外已經下了車向客棧走去,嬤嬤阿姚忙抱上小姐跟上。
進了客棧,方員外熱情地同掌櫃打招唿
“管大老板,生意興隆啊!我先前和您預定了三間上房,兩間下房。”
掌櫃是一個方臉的中年人,他滿臉堆笑的迴應:
“方員外來了,您的房間早就給您備好了,這就讓小二帶您上樓。”
隨後喚來了小二引路。
方家一行人跟著小二上了樓。方員外和方理一間房。嬤嬤阿姚帶著小姐方玥一間房,大夫單獨一間,剩下的兩間下房小廝和護衛們分著住。
方員外又喚小二準備一些食物和水送到樓上,將馬車趕到後院。
經過一整天的趕路,大家都有些餓了。馬車上雖也備有食物,終是沒有客棧來的方便。
次日,直至日上三竿,嬤嬤才將方玥喚醒。行李早已被細致地收拾好,整齊地擺放在了床邊架子上。
“嬤嬤,我們是不是準備出行了?”
方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輕聲的問道。
“還未到時候,小小姐,快過辰時了,您該吃些東西了”
姚嬤嬤一邊迴答,一邊為方玥洗漱穿衣。
早飯是在房裏吃的,是精心煮製的燕窩粥,這是嬤嬤特意去客棧小廚房熬煮的,飯後還有一碗新鮮的牛乳,大夫說牛乳養人,方玥這幾年來每日都得喝上一碗,從未間斷。
聽嬤嬤說,方員外和大哥方理早早就出門了。方員外去尋相熟的興隆鏢局鏢頭,商議雇傭鏢師護送的事宜。
興隆鏢局是楓城最好最大的鏢局,方員外做生意時常和這家鏢局打交道,也有幾分交情。
大哥方理陪同著張大夫前往安民堂,取早已訂好的藥材。
張大夫考慮到方玥即將遠行,便建議方員外多備用一些常用藥材。
方員外自是同意,半月前便向安民堂預定了一批藥材,約定今日取貨。
方玥用完早餐後不久,方理和張大夫先迴來了,藥材順利取得,張大夫再次替方玥把了脈,確定脈象和往常一樣,張大夫便迴房整理藥材去了,隻留下了大哥方理陪伴在旁。
“玥兒,昨日休息的可好?”方理關切地問到
“阿兄,我睡得很好”方玥乖巧的迴答道
“爹爹還要同鏢局商議前往都城的路線,還需要一些時間。玥兒,可想要去楓城逛逛?”
方理看著妹妹剛睡醒方有一絲紅暈的小臉,眼底露出一絲暖意,問道
“當然要的,阿兄”
方玥眸子驟然亮了亮,語氣中透露出幾絲興奮。
昨日她僅是從馬車窗口中,窺見了楓城的一角,便已被其深深吸引。如今有機會逛逛這座繁華的城市,她自然是滿心期待的。
方理輕輕撫摸妹妹方玥的小臉,從嬤嬤手中接過鬥篷,細心為方玥披上,隨後才牽著方玥小手,緩緩的走下樓梯。
八月的天氣怡人,方玥緊了緊身上的鬥篷,她素來畏寒,因此總是早早的便裹上了鬥篷。
客棧大堂內,依舊座無虛席。書生們或是品茗論道,或是高聲闊論。
方理與方玥走出客棧,隻見今日陽光明媚,是個好天氣,陽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大街上同樣熱鬧非凡。行人鱗次櫛比,路邊的攤販們滿臉笑容地招唿著來來往往的行人。
賣木簪的攤子前,一位小娘子正精心挑選著心儀的木簪,不時地同身邊的男子低語,男子的目光中流露出濃濃的愛意,顯然是一對恩愛的新婚的小夫妻。
邊上賣糖葫蘆的阿婆正從稻草架子上取下來一根紅彤彤的糖葫蘆,遞給邊上流著口水的小娃娃,滿臉都是慈愛。
賣包子的小販掀開蒸籠,滿滿的熱氣一下子便蒸發開來,形成了一小片朦朧的煙霧。
整個街道上充滿了生活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