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和突厥使者一邊聊天一邊往大明宮的方向走。他要在大明宮的正南門丹鳳門上的丹鳳樓,宴請東西兩突厥的使者。丹鳳門底層是五道門,十扇厚重的門板。平時這五道門都是開著的,李隆基和大臣們每日從這擁有五道門的丹鳳門,進出大明宮上朝退朝,或參加其他活動。丹鳳樓的二樓,是飛簷鬥拱的樓閣,這樓閣與高大寬闊的大明宮城牆連接,四周有許多衛兵把守。丹鳳樓二樓內是皇城中接待藩屬國使者,或者外賓的場所之一。
到了丹鳳樓二樓,李隆基坐在了正北麵的小長桌邊,突騎施使者坐到了東麵的小長桌邊。李隆基讓羅真檀也找一張小長桌,落座在桌邊的椅子上。羅真檀委婉地謝絕了李隆基的邀請。他說剛入朝時陛下邀請他了,現在作為陛下的侍衛,生活上得到了陛下的很多照顧,就不再落座參加宴席了,他的任務是保衛陛下的安全。
李隆基已經讓小衫子去吩咐了禦膳房的廚師,十二道菜要量大,每道菜要分成四份,丹鳳樓的這場宴席是分餐製的。
過了一會兒,蕭嵩和突厥使者來到了丹鳳樓二樓。這位突厥使者五大三粗,戴著狐皮帽子,穿著胡人服飾,他留著八字須,下巴的胡子比突騎施使者下巴的胡須短。
蕭嵩和這位突厥使者向李隆基躬身行禮後,突厥使者盯著突騎施使者說:“突騎施原本是突厥國的臣民,是一個小國,你的座次不能在我之上啊。”
突騎施使者也不甘示弱地說:“聖上今天特意為我擺設了宴席,我的座次怎麽能在你之下呢?”
蕭嵩看到李隆基一臉不悅的神色,忙打圓場說道:“你們兩位使者,都是大唐的貴賓,都是仰慕聖上的威嚴和大唐的強盛,來到長安向朝廷進貢,以示歸順之心,怎麽能為座次爭論呢?”
兩位使者不再說什麽,但突厥使者仍然站著不肯落座。李隆基嚴肅地說:“陳曉禮,你去門口找邊令誠,讓他拿來兩個賬幕,在東西各擺放一個賬幕,將兩位使者隔開。”
陳曉禮行抱拳禮道:“臣遵旨。”
過了一會兒邊令誠拿來了兩個賬幕,按照李隆基的要求,在陳曉禮的協助下,把賬幕擺放好了。按李隆基的要求,突厥國使者坐在東麵的小長桌邊了,突騎施使者坐在西麵的小長桌邊了。兩個賬幕隻擋在了兩個使者中間,李隆基坐在北麵的長桌邊,能同時從北邊看到兩位使者,不影響他與兩位使者交談。
李隆基令蕭嵩坐到了他對麵的一張小長桌邊了。由於帳幕不大,蕭嵩從南麵也能同時看到兩位使者。
過了一會兒,禦膳房的宮女,太監們陸續端上了菜肴,和美酒。這些菜肴均勻地盛放在一些菜盤裏,放在了每張小長桌上。每張小長桌上都放了白瓷酒壺和酒杯,宴席開始了,氛圍開始歡樂了起來。兩位使者都向李隆基表達了敬意,並且兩使者之間,也有了冰釋前嫌的相互微笑慰問。
李隆基在丹鳳樓宴請東西兩突厥的使者的宴席,推杯換盞過了一個多時辰後,結束了。兩位使者向李隆基行君臣之禮後,被邊令誠安排到四方館暫住了。蕭嵩在向李隆基行拱手禮後,迴了中書省,坐在中堂的書桌邊的椅子上,雙手撐著額頭,想等酒勁退卻後再開始工作。
李隆基在護衛們陪伴下,迴到了興慶殿大殿,他倚靠在大殿中那張長桌北麵的厚重椅子上,閉目養神。陳曉禮,羅真檀等八名護衛,坐在長桌南麵開始端著飯碗吃飯,長桌南端的桌麵上擺放著他們的菜碗。
武惠妃輕盈地從東殿走了出來,看到李隆基在大椅子上睡著了,就轉身迴到東殿內。緊接著,她又出來的時候,拿著一件明黃色的,裏麵有白色獸毛的衣袍,緩緩走到李隆基跟前,給李隆基蓋在身上了。
武惠妃坐到了李隆基東南麵的椅子上,等著她醒來,宮女小霜和小蔭走過來了,站在東麵等待吩咐。
過了一會兒高力士進入了興慶殿大殿,走到李隆基南麵,看到李隆基在睡覺,就沒有打擾他。高力士向武惠妃行拱手禮道:“在下向惠妃娘娘請安。”
武惠妃微笑著說:“高公公,你請坐吧,皇上睡著了,如果沒有要緊事,就等他醒了再向他稟報吧。”
高力士隔著那張長桌,坐在了武惠妃西麵的椅子上了。高力士輕聲說:“在下是過來向陛下稟報一件事的,這件事就是集賢院學士,曾任中書令的張說大人病重了。”
還沒等武惠妃說話,李隆基一下子睜開了眼睛,將身上蓋的那件明黃色衣袍扔在麵前的長桌北端桌麵,站起身來憂傷地望著高力士。李隆基說:“高公公,你說的是真的嗎?”
高力士站起來,向李隆基躬身說道:“迴稟陛下,這件事是張說的大兒子任中書舍人的張均說的,不會有誤的。”
李隆基憂傷地說:“朕每月都會讓禦醫去給張說把脈,檢查身體,朕知道張說的一些症狀,朕前些日子從一本醫書上看到了一個方子,治療腹痛、消瘦、無力,可能對張說有效。朕之所以沒有將這方子告訴張說,是因為想讓禦醫先開方子為張說治病,今日看來,張說的病已很嚴重了,禦醫也沒有辦法了,因此朕想讓張說試一下此方。”
高力士躬身說:“陛下,您盡管將方子寫下來,臣會親自坐馬車送到張說府上。”
李隆基說:“此方,朕早已經抄寫好了,就保存在朕的龍袍衣袖內的口袋裏。你趕緊去通知興慶宮的馬車夫,朕要去張說的府上看望張說,並賜給他朕剛才說的方子。”
高力士躬身說道:“臣遵旨。”
高力士轉身出了興慶殿大殿,向興慶宮東南角的馬棚走去,在馬棚西側有兩間房,那是興慶宮裏的馬車夫的住處。
武惠妃起身說:“陛下,您不要如此著急啊,您先坐下吧,臣妾讓宮女給您沏茶。”
李隆基重新坐到了椅子上。武惠妃安排小蔭給李隆基沏好了茶。李隆基喝了一杯茶後,出興慶殿,往南走,到位於興慶宮東南角的花萼相輝樓西門處,坐上馬車,在八名騎兵護衛陪同下,向南麵朝張說的宅子駛去。
李隆基到了張說家裏,張說感動得病情像好了一些。張說被書童扶著,從病榻上起來,穿好衣服,來到中堂,向李隆基躬身行禮後,坐到中堂後牆處的八仙桌西邊,與坐在八仙桌東邊的李隆基開始聊天了。書童給他們沏了茶,並倒了茶水。
君臣二人,從二十多年前兩人剛認識時的事聊起,聊到李隆基登基前後發動的兩次匡扶唐室的政變,再聊到李隆基的雄才大略,和當今唐朝的強盛,民間的富庶……
李隆基從龍袍袖子裏拿出那張他親手抄寫的方子遞給張說,張說伸手接過方子,展開看了一遍。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感動地說:“大唐從建國到現在,一百多年了,能得到天子親賜藥方的,也隻有臣了。”
李隆基看到張說有些激動,就用輕鬆的語氣說:“朕這方子,是從醫書上看到的,隻是想讓張愛卿看一下,是否適合你啊。朕看你久病未愈,也是著急啊。朕曾經讓禦醫們看過此方,此方沒有副作用。”
張說的夫人也年過花甲頭發花白了,她從西側房間走出來,正好聽到了皇上說的話。她在玄宗麵前跪下說:“我們家真應該好好謝謝皇上啊,您對張說一直都很關心,我們的長子和次子,也都深受皇恩。”
李隆基說:“張夫人請平身。張說是有功之臣,如今你們是朕的親家,不要老是把感謝掛在嘴邊啊。”
李隆基看望張說後迴宮的第五天,在勤政務本樓二樓批閱奏章時,高力士上二樓向他稟報了張說已病逝的噩耗。
到了丹鳳樓二樓,李隆基坐在了正北麵的小長桌邊,突騎施使者坐到了東麵的小長桌邊。李隆基讓羅真檀也找一張小長桌,落座在桌邊的椅子上。羅真檀委婉地謝絕了李隆基的邀請。他說剛入朝時陛下邀請他了,現在作為陛下的侍衛,生活上得到了陛下的很多照顧,就不再落座參加宴席了,他的任務是保衛陛下的安全。
李隆基已經讓小衫子去吩咐了禦膳房的廚師,十二道菜要量大,每道菜要分成四份,丹鳳樓的這場宴席是分餐製的。
過了一會兒,蕭嵩和突厥使者來到了丹鳳樓二樓。這位突厥使者五大三粗,戴著狐皮帽子,穿著胡人服飾,他留著八字須,下巴的胡子比突騎施使者下巴的胡須短。
蕭嵩和這位突厥使者向李隆基躬身行禮後,突厥使者盯著突騎施使者說:“突騎施原本是突厥國的臣民,是一個小國,你的座次不能在我之上啊。”
突騎施使者也不甘示弱地說:“聖上今天特意為我擺設了宴席,我的座次怎麽能在你之下呢?”
蕭嵩看到李隆基一臉不悅的神色,忙打圓場說道:“你們兩位使者,都是大唐的貴賓,都是仰慕聖上的威嚴和大唐的強盛,來到長安向朝廷進貢,以示歸順之心,怎麽能為座次爭論呢?”
兩位使者不再說什麽,但突厥使者仍然站著不肯落座。李隆基嚴肅地說:“陳曉禮,你去門口找邊令誠,讓他拿來兩個賬幕,在東西各擺放一個賬幕,將兩位使者隔開。”
陳曉禮行抱拳禮道:“臣遵旨。”
過了一會兒邊令誠拿來了兩個賬幕,按照李隆基的要求,在陳曉禮的協助下,把賬幕擺放好了。按李隆基的要求,突厥國使者坐在東麵的小長桌邊了,突騎施使者坐在西麵的小長桌邊了。兩個賬幕隻擋在了兩個使者中間,李隆基坐在北麵的長桌邊,能同時從北邊看到兩位使者,不影響他與兩位使者交談。
李隆基令蕭嵩坐到了他對麵的一張小長桌邊了。由於帳幕不大,蕭嵩從南麵也能同時看到兩位使者。
過了一會兒,禦膳房的宮女,太監們陸續端上了菜肴,和美酒。這些菜肴均勻地盛放在一些菜盤裏,放在了每張小長桌上。每張小長桌上都放了白瓷酒壺和酒杯,宴席開始了,氛圍開始歡樂了起來。兩位使者都向李隆基表達了敬意,並且兩使者之間,也有了冰釋前嫌的相互微笑慰問。
李隆基在丹鳳樓宴請東西兩突厥的使者的宴席,推杯換盞過了一個多時辰後,結束了。兩位使者向李隆基行君臣之禮後,被邊令誠安排到四方館暫住了。蕭嵩在向李隆基行拱手禮後,迴了中書省,坐在中堂的書桌邊的椅子上,雙手撐著額頭,想等酒勁退卻後再開始工作。
李隆基在護衛們陪伴下,迴到了興慶殿大殿,他倚靠在大殿中那張長桌北麵的厚重椅子上,閉目養神。陳曉禮,羅真檀等八名護衛,坐在長桌南麵開始端著飯碗吃飯,長桌南端的桌麵上擺放著他們的菜碗。
武惠妃輕盈地從東殿走了出來,看到李隆基在大椅子上睡著了,就轉身迴到東殿內。緊接著,她又出來的時候,拿著一件明黃色的,裏麵有白色獸毛的衣袍,緩緩走到李隆基跟前,給李隆基蓋在身上了。
武惠妃坐到了李隆基東南麵的椅子上,等著她醒來,宮女小霜和小蔭走過來了,站在東麵等待吩咐。
過了一會兒高力士進入了興慶殿大殿,走到李隆基南麵,看到李隆基在睡覺,就沒有打擾他。高力士向武惠妃行拱手禮道:“在下向惠妃娘娘請安。”
武惠妃微笑著說:“高公公,你請坐吧,皇上睡著了,如果沒有要緊事,就等他醒了再向他稟報吧。”
高力士隔著那張長桌,坐在了武惠妃西麵的椅子上了。高力士輕聲說:“在下是過來向陛下稟報一件事的,這件事就是集賢院學士,曾任中書令的張說大人病重了。”
還沒等武惠妃說話,李隆基一下子睜開了眼睛,將身上蓋的那件明黃色衣袍扔在麵前的長桌北端桌麵,站起身來憂傷地望著高力士。李隆基說:“高公公,你說的是真的嗎?”
高力士站起來,向李隆基躬身說道:“迴稟陛下,這件事是張說的大兒子任中書舍人的張均說的,不會有誤的。”
李隆基憂傷地說:“朕每月都會讓禦醫去給張說把脈,檢查身體,朕知道張說的一些症狀,朕前些日子從一本醫書上看到了一個方子,治療腹痛、消瘦、無力,可能對張說有效。朕之所以沒有將這方子告訴張說,是因為想讓禦醫先開方子為張說治病,今日看來,張說的病已很嚴重了,禦醫也沒有辦法了,因此朕想讓張說試一下此方。”
高力士躬身說:“陛下,您盡管將方子寫下來,臣會親自坐馬車送到張說府上。”
李隆基說:“此方,朕早已經抄寫好了,就保存在朕的龍袍衣袖內的口袋裏。你趕緊去通知興慶宮的馬車夫,朕要去張說的府上看望張說,並賜給他朕剛才說的方子。”
高力士躬身說道:“臣遵旨。”
高力士轉身出了興慶殿大殿,向興慶宮東南角的馬棚走去,在馬棚西側有兩間房,那是興慶宮裏的馬車夫的住處。
武惠妃起身說:“陛下,您不要如此著急啊,您先坐下吧,臣妾讓宮女給您沏茶。”
李隆基重新坐到了椅子上。武惠妃安排小蔭給李隆基沏好了茶。李隆基喝了一杯茶後,出興慶殿,往南走,到位於興慶宮東南角的花萼相輝樓西門處,坐上馬車,在八名騎兵護衛陪同下,向南麵朝張說的宅子駛去。
李隆基到了張說家裏,張說感動得病情像好了一些。張說被書童扶著,從病榻上起來,穿好衣服,來到中堂,向李隆基躬身行禮後,坐到中堂後牆處的八仙桌西邊,與坐在八仙桌東邊的李隆基開始聊天了。書童給他們沏了茶,並倒了茶水。
君臣二人,從二十多年前兩人剛認識時的事聊起,聊到李隆基登基前後發動的兩次匡扶唐室的政變,再聊到李隆基的雄才大略,和當今唐朝的強盛,民間的富庶……
李隆基從龍袍袖子裏拿出那張他親手抄寫的方子遞給張說,張說伸手接過方子,展開看了一遍。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感動地說:“大唐從建國到現在,一百多年了,能得到天子親賜藥方的,也隻有臣了。”
李隆基看到張說有些激動,就用輕鬆的語氣說:“朕這方子,是從醫書上看到的,隻是想讓張愛卿看一下,是否適合你啊。朕看你久病未愈,也是著急啊。朕曾經讓禦醫們看過此方,此方沒有副作用。”
張說的夫人也年過花甲頭發花白了,她從西側房間走出來,正好聽到了皇上說的話。她在玄宗麵前跪下說:“我們家真應該好好謝謝皇上啊,您對張說一直都很關心,我們的長子和次子,也都深受皇恩。”
李隆基說:“張夫人請平身。張說是有功之臣,如今你們是朕的親家,不要老是把感謝掛在嘴邊啊。”
李隆基看望張說後迴宮的第五天,在勤政務本樓二樓批閱奏章時,高力士上二樓向他稟報了張說已病逝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