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常家宗祠卻保留了下來,這是常家曆史的一個縮影,也是那段慷慨悲歌歲月的一個縮影,匾額上的常家宗祠也被換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那壯漢所刻的“忠烈祠”。


    隻是,從始至終,我們都不知道那個壯漢的名字。


    在他的墓碑上,我們也隻寫了幾個字:陳玉蘭之子。


    在常中華即將離去的那天,來鋪子裏辭行,他是來取那個陶罐的,這雖然隻是一個陶罐,但在他的心裏,這就是常家的魂,常家的根。


    不過,在我和老潘的建議下,為了確切驗證這裏麵到底是不是裝著常老爺子的骨灰,常中華在猶豫了一番之後,還是打開了陶罐。


    但當他開啟封口的一刻,我們同時呆住了。


    那陶罐裏麵空空蕩蕩,什麽東西都沒有。


    第33章 死當


    一個月後,這是一個晴朗的下午。


    店鋪內茶香四溢,夥計王成趴在櫃檯上打盹,我則坐在鋪子角落裏,清末的那把搖椅上,將泡好的雨前龍井倒進茶杯裏,晃著腿悠哉悠哉的品茶,目光不經意的掠過旁邊的貨架,在貨架的最上一層,擺著常家的那個陶罐。


    常中華走的時候,把陶罐留了下來,他說,想不到那個陳玉蘭臨死前還是騙了自己一把,一個空的陶罐,要它何用?


    但是這東西我和老潘也不知如何處理,於是隻好擺在鋪子裏,好在這東西看上去雖然樸實無華,卻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厚重感,擺在架子上,倒也頗能唬人。


    之後,老潘就獨自迴省城了,而且他順便帶走了陶罐的泥封,說迴去找人鑑定一下,看這陶罐究竟有什麽古怪。


    他臨走前還給我丟了個紅包,說是常中華這件事的分紅,我打開一看,居然有兩萬塊。


    看來老潘這一次生意算是賺到大的了,隻是我心中卻一直疑惑,拋開常家的事不說,那一次我做的夢,如果不是這個陶罐的原因,我怎麽可能夢到根本就不認識的常老爺子?


    但老潘沒有多說什麽,我也沒法問太多,隻好捏捏鼻子拉倒,好歹這一次收入了兩萬塊,我一邊品著茶,心裏一邊盤算,如果再來幾個這樣的大買賣,我豈不是很快也能在省城裏買套房子了?


    我正在胡思亂想,門外走進一個人來,縮頭縮腦的,開口問道:“老闆,你這裏收不收玉器?”


    我抬起頭,放下茶杯,這是個挺瘦小的男人,手裏拎著個包袱,神色有些不自然,東張西望的。


    職業的直覺告訴我,這個人所說的玉器,恐怕是來路不明的。


    王成迎了過去,臉上掛著笑說:“收,自然收了,不過要看你的玉器成色如何,不好的,基本不要。”


    玉器這東西,不比金銀,屬於無價之物,如果高價收來了,卻沒人來贖,最後變成死當,很容易賣不掉,虧的是自己,所以我們通常並不怎麽願意收玉器。


    這人沒吭聲,眼神飄忽的看了看周圍,小心的把包袱放在櫃檯上,隻見他小心翼翼的將包袱一層一層的剝開,裏麵的東西這才展現出來。


    我也起身看了過去,那是一支有七個孔的笛子,笛子在古代是橫吹木管樂器中較為常見的,我也收過一些各種笛子,不過因為竹子的原料多且價格便宜,所以大多都以竹作為材質。


    我也見過做工繁瑣的石笛,甚至價格昂貴的紅木笛子,材質不同吹奏出的笛聲自然各不相同。


    此時擺在櫃檯上的笛子,卻不是我以上所說的這些材質製作而成的,笛身通體瓷白色,打眼一看,像是玉笛。


    王成看了一眼笛子,微笑了下說:“這東西得請我們掌櫃的來行價了,請問一下,你報價多少?”


    那人猶豫了下說:“我也不大清楚,隻知道是個好東西,還是你們給好好看看吧。”


    王成的任務到這就可以退下了,我走了過去,對那人笑了下,然後拿起玉笛。


    這玉笛剛拿在手裏,笛身沒由來的通身寒涼,我拿在手中細細摩挲,就好像是握了一塊捂不化的冰柱一般的,那股涼意從我的指尖一直往上蔓延。


    果然是好東西,我心中暗喜,又拿起放大鏡,仔細看了起來。


    通常來講,但凡玉石多少都會有瑕疵,可我來來迴迴看了三四遍,這笛子卻沒有半點欠缺之處,而且笛身隱約有一股玉氣淡淡繚繞。


    我暗暗點了點頭,這個笛子,恐怕是很罕見的上品玉笛。


    對於笛子的材質我心中已經有了定數,現在就要看價值了,之前我雖然沒有收過玉笛,但也能看出這笛子的製作很是精良。


    無論是從打磨還是鑽孔都沒有任何弊端,笛身比尋常的玉器還要來得絲滑,比瓷器還要來得潔白無暇,兩端雕刻的蝶戀花更是栩栩如生,我看得兩眼都要冒光了。


    不過,身為一個當鋪大掌櫃,我的作用無非就是從物品身上挑出毛病來,以此來壓低價格,但這件東西倒讓我無從挑剔,除了……這笛子的一端崩掉了米粒大的缺口。


    於是我打算先試探對方的口風,先看看他想以什麽樣的價位出手。


    我再次打量了一下這人,他衣著有些落拓邋遢,很是不起眼,而且說話含糊其辭,眼神飄忽不定,這件當物,多半非偷既搶。


    我定了定神,臉色仍然沒露出絲毫表情,做為一個在典當行裏混飯吃的,絕不能見了好東西就露顏露色的,哪怕見了慈禧太後熏手的香爐,也得說成是個太監的尿壺。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詭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半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半仙並收藏詭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