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按照律法的規定,禦史這種說法無可厚非。可是話又說迴來,潘慶隻能算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再加上不管是誰都有個同年、坐師或者是好友,當然,這都是私下的東西,所以朝上有人建議輕放並不是什麽奇怪的事兒。
“陛下,臣以為方大人過於嚴苛了。法理之外不外人情。潘慶雖然說罪有應得,但是其家人何辜?臣以為潘慶可嚴懲,潘家抄沒家產、奪其三代以內功名足以。”文官中一人出列言道。
“潘家人何辜?臣不敢苟同!潘慶所作所為,潘家人難道是真的不知情?還是說潘慶所貪墨的銀兩潘家人沒有使用?既然他們借了潘慶的手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那麽為他們自己為自己動用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的所為而付出代價,有何不對?陛下,臣以為潘家人是罪有應得!”禦史中另有一人舉笏迴道。
“陛下,方大人所言臣附議。若說潘家人無辜,那西北的眾將士何辜?眾將士為保衛我大洺疆土,背井離鄉,堅守城池,甚至是埋骨他鄉。按說不隻是邊城的百姓,便是整個大洺都應該記住,這安寧是眾將士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可是潘慶一眾的做法,置西北將士何地?置大洺江山何地?臣附議,對潘慶及其黨羽,嚴懲不貸!”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說道。
看見說話的人,君言心下跳了跳,大約知道了皇上的意思。說這話的是兵部尚書。兵部尚書嚴桐,乃是皇上的忠實擁簇,所以他說的這些話,必然是皇上的意思。
康平帝本就是個殺伐果斷的,自登基以來,都嚴查貪墨一事。再加上此次唐墨瀚剛剛離開西北軍,潘慶就開始動手腳,康平帝更是深恨他看人下菜碟。是以這次的事兒,康平帝是準備殺雞儆猴的。很不幸,這潘慶就是這隻要被殺的雞,而不知道是誰的幕後之人,就是那個被儆的猴。
嚴桐此話一出,不隻是君言,便是這朝堂上的人都猜到了皇上的意思。原本因為各種原因還想著求情的人頓時偃旗息鼓。君言知道,之前求情的人多是因為物傷其類。他們這些個‘類’可不是什麽好東西,隻不過是想將來若是自己犯事兒有個借鑑的罷了。如今皇上的意思一出,他們也就不去觸這個黴頭,頓時安靜如雞。
“嚴大人此言差矣。”在本來安靜的大殿中,這個聲音出現的突兀。眾人看將過去,心內瞭然。這說話的不是別人,便是寧親王文斌。寧王爺乃是先帝四子,才幹出眾,素有賢名。當年先帝在世時,也是常誇的。隻是今上乃是先皇嫡子,且能力出眾,先帝常感嘆其有高祖之風。大洺重嫡長,今上又是個堪為一國之君的,是以今上繼位名正言順,也就沒寧王什麽事兒了。
寧王這人吧,既然被稱為‘賢王’,必然是才幹和親和力都有的。是以在眾大臣中,寧王的名聲很好。但是君言從來不喜歡這人。為什麽?身為一個王爺,過於‘善良’就是一種原罪。
一個王爺,還是個有實職的,居然能夠在眾大臣眼中得個‘才幹出眾,人品貴重,心地純善’的評價,意不意外矛不矛盾?這人絕對就是個演戲的高手,反正君言是不喜歡,請相信一個神棍的直覺。
這延親王的一句話,就將眾人的視線拉了過去。君言和唐墨瀚相視一眼,在對方的眼中都看到了同樣的意思。一時間殿中的眾人都沒有說話,想看看寧親王殿下這是想要說什麽。
寧親王不理眾人訝異的眼神,直接向旁一步:“陛下,潘慶一案雖說證據確鑿,索性西北軍需一事韓將軍及時察覺,並未造成不可挽迴的後果。潘慶雖可恨,但其就任以來一直是勤勤懇懇。據臣弟所查,潘慶也在這五年內立功多次。陛下仁慈,這次的事兒念在其是初犯,懇請陛下饒他一命。”
“嗬嗬,老四你還真有意思。什麽叫‘陛下仁慈,饒他一命’?按你的意思,要是陛下深究到底不饒了他,就是陛下殘忍咯?”延親王聽了寧親王的話,直接就懟上了。
“延王兄何必曲解臣弟的意思?”寧親王狀似不悅的迴道。
“怎麽叫曲解?你說這話不就是這個意思?就那個姓潘的做下的這事兒,你還什麽念在他初犯,就算是初犯怎麽了?他立再多的功勞,也抵不過這次的過失。這次的事兒若是他無心之失便就罷了,可是誰能說貪墨是無心的?”延親王就是看不慣寧王一天到晚端著副聖父的架勢。他要真是這麽善良的,當年他母妃的娘家都是怎麽沒的?別人不知道他還不知道麽?
當年父皇還是將這件事兒壓了下來。這還是他們知道的,不知道的齷蹉事兒暗地裏老四還不知道做了多少呢。
當年寧王的母妃馮貴人,就是個針織局的女婢,因為手藝好,機緣巧合之下被當時的賢妃選去了自己的宮裏。可誰知道這人居然趁著賢妃娘娘身有不便的時候,爬上了龍床。本來先皇並不在意一個小小的奴婢,隻是這人命好,一舉得男。可即便如此,先皇也就封了她個貴人,孩子抱給了別的妃嬪。
誰知馮貴人娘家不是個安分的。當年馮貴人生了兒子升了貴人,這一家子就開始為非作歹。他們倒是乖巧,專挑不敢得罪他們的下手,一時倒是沒人敢報複,因而很是囂張了一陣子。後來寧王開始接觸政務能夠出宮之後,這一家子就像狗皮膏藥似的貼了上去,行事更加的變本加厲。
初始寧王念在他們是馮貴人血親的份上還忍著,可是這家子從不知道什麽叫做尊卑。他們是個什麽東西,怎麽能夠算得上皇家子嗣的‘舅家’?居然在寧王麵前打著長輩的旗號頤指氣使,也不知是誰給的膽氣。於是這幫人在寧親王麵前出現不久之後,便銷聲匿跡了。
這背後,就有寧王的手筆。
若是這些極品親戚隻是被打發走便算了,可之後京兆尹查出,這幫人準備迴鄉祭祖,途中被匪徒截殺。事後寧王向皇上請命,帶著京郊的營軍剿滅了匪徒,也算是報了仇。
嗬嗬,誰不知道寧王的那些‘舅家’的人來京城十幾年,什麽時候迴過鄉?怎的甥舅相見不久之後他們就有了這念頭?但是不管眾人心中怎麽想,事情表麵上和寧親王是一點兒關係都沒有。這人,從小時候就端著他那副好人臉,背地裏做的事兒沒的叫人噁心。延親王一直都覺得寧王是個骨子裏壞透的,因而從小就和寧王不對付。
“延王兄這話不覺得太過苛刻了麽?有過改之善莫大焉,潘慶已經知錯,這次的事兒又沒有造成實質上的損失,便是放他一條生路又如何?”寧親王皺眉看著延親王,一副‘你怎麽這麽不近人情’的樣子。
“哈哈!你說的好聽!什麽叫沒有造成實質上的損失?老四,你莫不是忘了,他將西北的軍需軍餉倒賣貪墨,涉案銀兩巨大暫且不說了,那些被盜出去的東西現在在何處,能否追迴?若是追不迴來,那些東西能夠造成什麽樣的後果,老四你莫要告訴本王你不知道!”延親王看著他那個樣子就像揍他!
“便是他貪墨虧空的,抄了潘家便能夠補上。既如此又何必咄咄逼人?”寧王一臉的義正辭嚴。
</br>
“陛下,臣以為方大人過於嚴苛了。法理之外不外人情。潘慶雖然說罪有應得,但是其家人何辜?臣以為潘慶可嚴懲,潘家抄沒家產、奪其三代以內功名足以。”文官中一人出列言道。
“潘家人何辜?臣不敢苟同!潘慶所作所為,潘家人難道是真的不知情?還是說潘慶所貪墨的銀兩潘家人沒有使用?既然他們借了潘慶的手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那麽為他們自己為自己動用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的所為而付出代價,有何不對?陛下,臣以為潘家人是罪有應得!”禦史中另有一人舉笏迴道。
“陛下,方大人所言臣附議。若說潘家人無辜,那西北的眾將士何辜?眾將士為保衛我大洺疆土,背井離鄉,堅守城池,甚至是埋骨他鄉。按說不隻是邊城的百姓,便是整個大洺都應該記住,這安寧是眾將士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可是潘慶一眾的做法,置西北將士何地?置大洺江山何地?臣附議,對潘慶及其黨羽,嚴懲不貸!”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說道。
看見說話的人,君言心下跳了跳,大約知道了皇上的意思。說這話的是兵部尚書。兵部尚書嚴桐,乃是皇上的忠實擁簇,所以他說的這些話,必然是皇上的意思。
康平帝本就是個殺伐果斷的,自登基以來,都嚴查貪墨一事。再加上此次唐墨瀚剛剛離開西北軍,潘慶就開始動手腳,康平帝更是深恨他看人下菜碟。是以這次的事兒,康平帝是準備殺雞儆猴的。很不幸,這潘慶就是這隻要被殺的雞,而不知道是誰的幕後之人,就是那個被儆的猴。
嚴桐此話一出,不隻是君言,便是這朝堂上的人都猜到了皇上的意思。原本因為各種原因還想著求情的人頓時偃旗息鼓。君言知道,之前求情的人多是因為物傷其類。他們這些個‘類’可不是什麽好東西,隻不過是想將來若是自己犯事兒有個借鑑的罷了。如今皇上的意思一出,他們也就不去觸這個黴頭,頓時安靜如雞。
“嚴大人此言差矣。”在本來安靜的大殿中,這個聲音出現的突兀。眾人看將過去,心內瞭然。這說話的不是別人,便是寧親王文斌。寧王爺乃是先帝四子,才幹出眾,素有賢名。當年先帝在世時,也是常誇的。隻是今上乃是先皇嫡子,且能力出眾,先帝常感嘆其有高祖之風。大洺重嫡長,今上又是個堪為一國之君的,是以今上繼位名正言順,也就沒寧王什麽事兒了。
寧王這人吧,既然被稱為‘賢王’,必然是才幹和親和力都有的。是以在眾大臣中,寧王的名聲很好。但是君言從來不喜歡這人。為什麽?身為一個王爺,過於‘善良’就是一種原罪。
一個王爺,還是個有實職的,居然能夠在眾大臣眼中得個‘才幹出眾,人品貴重,心地純善’的評價,意不意外矛不矛盾?這人絕對就是個演戲的高手,反正君言是不喜歡,請相信一個神棍的直覺。
這延親王的一句話,就將眾人的視線拉了過去。君言和唐墨瀚相視一眼,在對方的眼中都看到了同樣的意思。一時間殿中的眾人都沒有說話,想看看寧親王殿下這是想要說什麽。
寧親王不理眾人訝異的眼神,直接向旁一步:“陛下,潘慶一案雖說證據確鑿,索性西北軍需一事韓將軍及時察覺,並未造成不可挽迴的後果。潘慶雖可恨,但其就任以來一直是勤勤懇懇。據臣弟所查,潘慶也在這五年內立功多次。陛下仁慈,這次的事兒念在其是初犯,懇請陛下饒他一命。”
“嗬嗬,老四你還真有意思。什麽叫‘陛下仁慈,饒他一命’?按你的意思,要是陛下深究到底不饒了他,就是陛下殘忍咯?”延親王聽了寧親王的話,直接就懟上了。
“延王兄何必曲解臣弟的意思?”寧親王狀似不悅的迴道。
“怎麽叫曲解?你說這話不就是這個意思?就那個姓潘的做下的這事兒,你還什麽念在他初犯,就算是初犯怎麽了?他立再多的功勞,也抵不過這次的過失。這次的事兒若是他無心之失便就罷了,可是誰能說貪墨是無心的?”延親王就是看不慣寧王一天到晚端著副聖父的架勢。他要真是這麽善良的,當年他母妃的娘家都是怎麽沒的?別人不知道他還不知道麽?
當年父皇還是將這件事兒壓了下來。這還是他們知道的,不知道的齷蹉事兒暗地裏老四還不知道做了多少呢。
當年寧王的母妃馮貴人,就是個針織局的女婢,因為手藝好,機緣巧合之下被當時的賢妃選去了自己的宮裏。可誰知道這人居然趁著賢妃娘娘身有不便的時候,爬上了龍床。本來先皇並不在意一個小小的奴婢,隻是這人命好,一舉得男。可即便如此,先皇也就封了她個貴人,孩子抱給了別的妃嬪。
誰知馮貴人娘家不是個安分的。當年馮貴人生了兒子升了貴人,這一家子就開始為非作歹。他們倒是乖巧,專挑不敢得罪他們的下手,一時倒是沒人敢報複,因而很是囂張了一陣子。後來寧王開始接觸政務能夠出宮之後,這一家子就像狗皮膏藥似的貼了上去,行事更加的變本加厲。
初始寧王念在他們是馮貴人血親的份上還忍著,可是這家子從不知道什麽叫做尊卑。他們是個什麽東西,怎麽能夠算得上皇家子嗣的‘舅家’?居然在寧王麵前打著長輩的旗號頤指氣使,也不知是誰給的膽氣。於是這幫人在寧親王麵前出現不久之後,便銷聲匿跡了。
這背後,就有寧王的手筆。
若是這些極品親戚隻是被打發走便算了,可之後京兆尹查出,這幫人準備迴鄉祭祖,途中被匪徒截殺。事後寧王向皇上請命,帶著京郊的營軍剿滅了匪徒,也算是報了仇。
嗬嗬,誰不知道寧王的那些‘舅家’的人來京城十幾年,什麽時候迴過鄉?怎的甥舅相見不久之後他們就有了這念頭?但是不管眾人心中怎麽想,事情表麵上和寧親王是一點兒關係都沒有。這人,從小時候就端著他那副好人臉,背地裏做的事兒沒的叫人噁心。延親王一直都覺得寧王是個骨子裏壞透的,因而從小就和寧王不對付。
“延王兄這話不覺得太過苛刻了麽?有過改之善莫大焉,潘慶已經知錯,這次的事兒又沒有造成實質上的損失,便是放他一條生路又如何?”寧親王皺眉看著延親王,一副‘你怎麽這麽不近人情’的樣子。
“哈哈!你說的好聽!什麽叫沒有造成實質上的損失?老四,你莫不是忘了,他將西北的軍需軍餉倒賣貪墨,涉案銀兩巨大暫且不說了,那些被盜出去的東西現在在何處,能否追迴?若是追不迴來,那些東西能夠造成什麽樣的後果,老四你莫要告訴本王你不知道!”延親王看著他那個樣子就像揍他!
“便是他貪墨虧空的,抄了潘家便能夠補上。既如此又何必咄咄逼人?”寧王一臉的義正辭嚴。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