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溫曉雲還在發愣,雷摩斯已經得意起來了:“超感意識是可以訓練出來的。比如說我,現在也有這種能力了———”
他望著童老師眨眨眼睛,突然說:“溫曉雲,你很快就要見到你媽媽了。”
雷摩斯的話剛落,學校的廣播喇叭轟然作響:“溫曉雲同學,請聽到廣播後馬上到教室裏來———你媽媽來看你了!”
仰望藍天,溫曉雲覺得宇宙的每個角落裏都響徹了一個聲音:“你媽媽來看你了,你媽媽來看你了———”淚水“嘩”地湧出,像噴泉,她一邊拭著淚一邊跑去。自立中學的操場,在夕陽的籠罩下,那麽燦爛那麽寬闊,就像天上的銀河。媽媽住在學校的日子裏,溫曉雲變得愛撒嬌了。晚飯後她挽著媽媽出去散步,空氣裏有特別的芬芳在流淌。原來是銀杏樹開花了,那細細碎碎的小花,很害羞地隱藏濃綠的枝葉間。新的希望,也像一朵香香圓圓的小花,在溫曉雲的心底綻開———現在,七星窟正在被研究開發,一批又一批的專家、學者來到這裏,為了探索這石窟的千古之謎。在眾說紛紜中,有一種觀點和小貝哥哥的解釋不謀而合,那就是:七星窟也是一種巨石文化;那整個呈北鬥七星狀的石窟,就是地下的金字塔,是外星文明的遺蹟……溫曉雲向媽媽訴說這一切,又嘟嘟囔囔地抱怨:“石窟裏有時空隧道,完全是可能的嘛!可他們誰也不信,大家都相信雷摩斯和石春生的分析,說路校長……”
在聽過幾遍以後,媽媽忍不住笑道:“傻孩子,路校長是怎麽迴來的,問問他自己不就清楚了?”
“好的,我去問他。”路過“星星齋”的時候,溫曉雲聽見從裏麵傳來路校長的笑聲。朝裏望進去,她看見好多“二百五”正擠在路校長的屋子裏。
她站在外麵,傾聽路校長激昂的聲音:“我知道,就在不久前,你們還守望在麥田裏,而與你們同齡的那些生在大城市裏、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們,也許正在網際網路上漫遊,在彈鋼琴,在開生日派對……然而每當夜幕降臨,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誰能更接近星空的秘密呢?我以為,惟有好學而不知疲倦,並且永遠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對理想不懈追求的人,才會更加貼近宇宙的奧秘。宇宙,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加神秘和奇特。有科學家認為,外星文明如果存在的話,可能會有三種狀況。第一種是懂得利用原子的能量;第二種是懂得利用恆星的能量,能把行星分解後植入恆星的外殼;第三種是懂得利用銀河係的能量,他們就可以隨意在星際遨遊。這一切似乎難以想像。但如果我們再想想,倘使宇宙之外還有平行宇宙、多重宇宙的存在,那另外一個宇宙中的文明又會是什麽樣的呢?再則,如果我們不去發現外星文明,而讓外星文明來發現我們,地球人作為一個被發現的弱者,又會怎麽樣?”
“我們不做被發現的弱者,我們要做發現者!”簡陋的星星齋裏,一顆顆心像中了閃電———不過這是精神的閃電,思想的閃電。溫曉雲突然什麽也不想問了,隻想靜靜地站一會兒,仰望星空,默默地解讀它。
尾聲
當代的愛因斯坦霍金先生在他的《果殼裏的宇宙》一書中,將我們的宇宙比喻為一個核桃樣的果殼。他說我們被關在果殼中,就像那個著名悲劇的主角哈姆雷特,但我們依然是無限空間之王。
是的,我們終於能比較清晰地看到了過去和未來,看到了存儲在果殼上的密碼,看到了遙遙果殼外麵的蒼涼而神秘的信息。
仰望星空,我們迷失了。我們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我們隻是別處生活的投影,抑或我們的影子還會存在於別的宇宙之上?物質與精神在大爆炸的奇點和普朗克常數的極限處是同一的還是對立的?形上學是萬劫不複的錯誤觀點還是人類思想史上的燦爛光輝?我們在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意識,打造自己的靈魂,還是靈魂早已主宰了我們?我們會死了又重生,以明白生命的意義嗎?
創世的吟唱和終結的輓歌,優雅地糾纏,曲徑通幽,曲終人不散……一切如夢如幻!
七十億年後,地球將不複存在,而我們的未來就在那茫茫太空裏。
踮起你的腳,與那色彩斑斕的肥皂泡樣的天外宇宙來一個輕柔而大膽的初吻吧!
2002年11月20日初稿於嘉定
2003年9月5日二稿於嘉定
2004年2月21日三稿於嘉定
出版後記
路校長究竟如何能死而複生、他究竟是怎麽迴來的?雷摩斯、石春生、溫曉雲講的三種可能,究竟哪一種是真實的?還有另外的可能嗎?
童老師父母的下落,似乎也是一個謎,一個隻能歸入?字檔案的謎。
毫無疑問,對路雲天而言,這段死而複生的經曆,必是他生命旅程中濃墨重彩的一頁,值得大書特書。可這些,作者都在書中留下了懸念。也許你———年輕的讀者,能夠用你的才情、知識和想像力來續寫它。
出版社將從讀者朋友續寫的這些故事結局中選出一些符合生活和科學邏輯的理想篇章,出版一冊續集,以使本小說的故事有個圓滿的結局。續寫徵文的文字,限製在一萬五千字以內,時間是本書出版後的一年之內,以版權頁為準。
</br>
他望著童老師眨眨眼睛,突然說:“溫曉雲,你很快就要見到你媽媽了。”
雷摩斯的話剛落,學校的廣播喇叭轟然作響:“溫曉雲同學,請聽到廣播後馬上到教室裏來———你媽媽來看你了!”
仰望藍天,溫曉雲覺得宇宙的每個角落裏都響徹了一個聲音:“你媽媽來看你了,你媽媽來看你了———”淚水“嘩”地湧出,像噴泉,她一邊拭著淚一邊跑去。自立中學的操場,在夕陽的籠罩下,那麽燦爛那麽寬闊,就像天上的銀河。媽媽住在學校的日子裏,溫曉雲變得愛撒嬌了。晚飯後她挽著媽媽出去散步,空氣裏有特別的芬芳在流淌。原來是銀杏樹開花了,那細細碎碎的小花,很害羞地隱藏濃綠的枝葉間。新的希望,也像一朵香香圓圓的小花,在溫曉雲的心底綻開———現在,七星窟正在被研究開發,一批又一批的專家、學者來到這裏,為了探索這石窟的千古之謎。在眾說紛紜中,有一種觀點和小貝哥哥的解釋不謀而合,那就是:七星窟也是一種巨石文化;那整個呈北鬥七星狀的石窟,就是地下的金字塔,是外星文明的遺蹟……溫曉雲向媽媽訴說這一切,又嘟嘟囔囔地抱怨:“石窟裏有時空隧道,完全是可能的嘛!可他們誰也不信,大家都相信雷摩斯和石春生的分析,說路校長……”
在聽過幾遍以後,媽媽忍不住笑道:“傻孩子,路校長是怎麽迴來的,問問他自己不就清楚了?”
“好的,我去問他。”路過“星星齋”的時候,溫曉雲聽見從裏麵傳來路校長的笑聲。朝裏望進去,她看見好多“二百五”正擠在路校長的屋子裏。
她站在外麵,傾聽路校長激昂的聲音:“我知道,就在不久前,你們還守望在麥田裏,而與你們同齡的那些生在大城市裏、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們,也許正在網際網路上漫遊,在彈鋼琴,在開生日派對……然而每當夜幕降臨,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誰能更接近星空的秘密呢?我以為,惟有好學而不知疲倦,並且永遠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對理想不懈追求的人,才會更加貼近宇宙的奧秘。宇宙,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加神秘和奇特。有科學家認為,外星文明如果存在的話,可能會有三種狀況。第一種是懂得利用原子的能量;第二種是懂得利用恆星的能量,能把行星分解後植入恆星的外殼;第三種是懂得利用銀河係的能量,他們就可以隨意在星際遨遊。這一切似乎難以想像。但如果我們再想想,倘使宇宙之外還有平行宇宙、多重宇宙的存在,那另外一個宇宙中的文明又會是什麽樣的呢?再則,如果我們不去發現外星文明,而讓外星文明來發現我們,地球人作為一個被發現的弱者,又會怎麽樣?”
“我們不做被發現的弱者,我們要做發現者!”簡陋的星星齋裏,一顆顆心像中了閃電———不過這是精神的閃電,思想的閃電。溫曉雲突然什麽也不想問了,隻想靜靜地站一會兒,仰望星空,默默地解讀它。
尾聲
當代的愛因斯坦霍金先生在他的《果殼裏的宇宙》一書中,將我們的宇宙比喻為一個核桃樣的果殼。他說我們被關在果殼中,就像那個著名悲劇的主角哈姆雷特,但我們依然是無限空間之王。
是的,我們終於能比較清晰地看到了過去和未來,看到了存儲在果殼上的密碼,看到了遙遙果殼外麵的蒼涼而神秘的信息。
仰望星空,我們迷失了。我們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我們隻是別處生活的投影,抑或我們的影子還會存在於別的宇宙之上?物質與精神在大爆炸的奇點和普朗克常數的極限處是同一的還是對立的?形上學是萬劫不複的錯誤觀點還是人類思想史上的燦爛光輝?我們在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意識,打造自己的靈魂,還是靈魂早已主宰了我們?我們會死了又重生,以明白生命的意義嗎?
創世的吟唱和終結的輓歌,優雅地糾纏,曲徑通幽,曲終人不散……一切如夢如幻!
七十億年後,地球將不複存在,而我們的未來就在那茫茫太空裏。
踮起你的腳,與那色彩斑斕的肥皂泡樣的天外宇宙來一個輕柔而大膽的初吻吧!
2002年11月20日初稿於嘉定
2003年9月5日二稿於嘉定
2004年2月21日三稿於嘉定
出版後記
路校長究竟如何能死而複生、他究竟是怎麽迴來的?雷摩斯、石春生、溫曉雲講的三種可能,究竟哪一種是真實的?還有另外的可能嗎?
童老師父母的下落,似乎也是一個謎,一個隻能歸入?字檔案的謎。
毫無疑問,對路雲天而言,這段死而複生的經曆,必是他生命旅程中濃墨重彩的一頁,值得大書特書。可這些,作者都在書中留下了懸念。也許你———年輕的讀者,能夠用你的才情、知識和想像力來續寫它。
出版社將從讀者朋友續寫的這些故事結局中選出一些符合生活和科學邏輯的理想篇章,出版一冊續集,以使本小說的故事有個圓滿的結局。續寫徵文的文字,限製在一萬五千字以內,時間是本書出版後的一年之內,以版權頁為準。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