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孔子身高九尺二寸,手持長劍,還帶著..
救命啊,始皇帝能聽到我的心聲! 作者:未來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想到這件事被父皇知道後!
扶蘇就感到自己很慌,直愣的看著牧塵,頓時有些後悔自己不應該和牧塵鬥嘴的!
不但鬥不贏,反而弄不好會被他直接狀告到父皇那裏去了!
到時候倒黴的可是自己。
想著想著,扶蘇的臉上突然陰晴交加起來,看到這一幕,牧塵頓時知道扶蘇這是怕了。
不過他並沒有因此威脅扶蘇,隻是因為他知道,扶蘇其實是被人給帶偏了而已,儒家的那些人把他給教成了死腦筋。
人並不傻,是眼界和思維都沒放開。
至於儒家那幫人,之所以把扶蘇教成這個模樣,其實也能理解!
畢竟在秦始皇這個時代,不像後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那麽明麵推崇儒家,也沒有世家,門閥,也沒有科舉,八股文等理學的禁錮!
在這秦朝,所謂的皇權思想其實也沒有後世王朝那麽的不可侵犯!
在秦朝,大臣還是有身份的。
在這個時代,一個普通人想要出人頭地,要麽參軍入伍,殺敵進爵!
要麽加入諸子百家,學個一技之長,有朝一日獲得君王賞識!
所以每一個百家之人,都想讓自己門派發揚光大!
比如說李斯的法家,那些將軍們代表的兵家,都是一樣!
儒家這幫人握著扶蘇的教育權,要是不瘋狂地給他傳輸儒家好,儒家妙,儒家頂呱呱的思想那才叫奇怪!
所以牧塵對著扶蘇說道:“公子,其實你也不算差啦,隻不過是因為公子學的太固定了,都是儒家經典學派。”
“其核心無非就是仁,義,禮,智,恕,忠,孝,悌等。”
“所以思想被禁錮了!”
聽到這話,扶蘇很是不解,看到牧塵問道:“吾的思想被禁錮了?”
牧塵點了點頭,然後十分認真的說道:“公子是否知道,儒家內部也有很多學派之分?”
儒家學派之分?
儒家有學派之分?
這我不知道啊,扶蘇傻了,這老師淳於越沒和他說過啊,儒家還有學派的?
不都是師承孔孟之道嗎?
但看到牧塵認真的樣子,扶蘇也不敢直接否定,於是直接問道:“這個,扶蘇不知,還請先生告知!”
聽到扶蘇的話,牧塵心中一笑,就知道你不知道,其實儒家學派的分化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深,但那也是很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隻不過在秦朝,現在的儒家還沒發展到那個地步!
不過拿著後世的儒家講義,去給這個時代的你去爭論,我不信你能不懵逼?
想到這裏,牧塵緩緩道:“嗯,簡單的來說,公子覺得什麽是仁?”
“仁,自然是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
“又或者是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五者為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扶蘇頓時就滔滔不絕的講起了各種經典,這讓牧塵頓時聽到頭痛,直接打斷了扶蘇。
“公子的學識,足以讓人讚歎,隻不過這說的隻是經典儒派所認為的仁而已,現在我想給公子說說狂派儒學說認為的仁!”
狂派?
有這個學派?
扶蘇有些驚訝。
“狂派儒家認為,仁其實就是無為,就是順其自然,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就是心與心之間的相互信任...”
牧塵一邊說,一邊心中在想,其實在這之前,我也不知道狂派儒學是個啥,但是我就不相信憑我領先兩千多牛的曆史經驗,我還不能編出來?
這道家的無為思想,我給他加上去,然後在加點中庸之道!
我就不信這扶蘇聽了不迷糊?
“狂派儒家雖然也主張仁,義,禮,智,孝等,但他們解讀的經典也完全不是一樣的,公子應該聽過,朝聞道夕可死矣這句話吧!”
扶蘇當即點了點頭說道:“當然,這是一個人畢生的追求,如果能聽到大道之音,至死皆矣啊!”
“對,但是在狂派儒學中,這句話的意思是早上聽到你去你家的路上,晚上就要打死你!”
啥?
早上知道你家的路,晚上就要打死你?
這是朝聞道,夕可死矣的解讀?
不過好像有道理啊!
扶蘇細細評味了一下,頓時覺得這句話這麽解讀也沒問題!
但就是感覺有些怪怪的!
如果真的這樣解讀,那孔子還是那個謙謙有禮,學富五車的聖人嗎?
可就在這時,扶蘇就聽到牧塵關於孔子的問題了:
“公子知道為什麽孔子周遊列國,能夠和別人講禮嗎?”
聽到這話,扶蘇又來了精神,準備長篇大論,引經據典的說道:“這想必是因為孔子學問比較好,知識豐富,所以別人才聽他的吧!荀子曰....”
“非也!”看到扶蘇又開始準備子曰,牧塵急忙開口說道,直接打斷了扶蘇的施法,說道:
“其實那是孔子身高九尺二寸,手持長劍,還帶著七十二個小弟!”
“所以不管走到哪裏,和別人爭論的時候,別人總會和他講道理!”
啊這...
扶蘇驚了,這他從來沒想過!
孔子身高九尺二寸,帶著七十二弟子和別人爭論?
嘶,事實確實是這樣啊,孔子不光有七十二弟子,似乎還有三千門客,這陣仗,似乎不管是誰都會好好說話吧?
牧塵的話,直接給扶蘇幹死機了!
現在的他滿腦子都是孔子身高九尺二寸手握長劍,帶著一幫人和你對話....
不過很快他就想到,難道自己學的儒家釋義是錯的?
這狂派儒學才是真儒學?
扶蘇懵了,一時半會他感到自己有些反應不過來,對著牧塵也不知道怎麽就問道:“先生,這些都是狂派儒學所說?”
“正是!”牧塵看著扶蘇,繼續說道:“還記得剛剛所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吧!
“在這裏的解讀就是,該讓陛下知道的事就讓他知道,不該讓陛下知道的事就不讓他知道,這才是聰明人!”
臥槽!
聽到這話,扶蘇頓時就驚了...
扶蘇就感到自己很慌,直愣的看著牧塵,頓時有些後悔自己不應該和牧塵鬥嘴的!
不但鬥不贏,反而弄不好會被他直接狀告到父皇那裏去了!
到時候倒黴的可是自己。
想著想著,扶蘇的臉上突然陰晴交加起來,看到這一幕,牧塵頓時知道扶蘇這是怕了。
不過他並沒有因此威脅扶蘇,隻是因為他知道,扶蘇其實是被人給帶偏了而已,儒家的那些人把他給教成了死腦筋。
人並不傻,是眼界和思維都沒放開。
至於儒家那幫人,之所以把扶蘇教成這個模樣,其實也能理解!
畢竟在秦始皇這個時代,不像後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那麽明麵推崇儒家,也沒有世家,門閥,也沒有科舉,八股文等理學的禁錮!
在這秦朝,所謂的皇權思想其實也沒有後世王朝那麽的不可侵犯!
在秦朝,大臣還是有身份的。
在這個時代,一個普通人想要出人頭地,要麽參軍入伍,殺敵進爵!
要麽加入諸子百家,學個一技之長,有朝一日獲得君王賞識!
所以每一個百家之人,都想讓自己門派發揚光大!
比如說李斯的法家,那些將軍們代表的兵家,都是一樣!
儒家這幫人握著扶蘇的教育權,要是不瘋狂地給他傳輸儒家好,儒家妙,儒家頂呱呱的思想那才叫奇怪!
所以牧塵對著扶蘇說道:“公子,其實你也不算差啦,隻不過是因為公子學的太固定了,都是儒家經典學派。”
“其核心無非就是仁,義,禮,智,恕,忠,孝,悌等。”
“所以思想被禁錮了!”
聽到這話,扶蘇很是不解,看到牧塵問道:“吾的思想被禁錮了?”
牧塵點了點頭,然後十分認真的說道:“公子是否知道,儒家內部也有很多學派之分?”
儒家學派之分?
儒家有學派之分?
這我不知道啊,扶蘇傻了,這老師淳於越沒和他說過啊,儒家還有學派的?
不都是師承孔孟之道嗎?
但看到牧塵認真的樣子,扶蘇也不敢直接否定,於是直接問道:“這個,扶蘇不知,還請先生告知!”
聽到扶蘇的話,牧塵心中一笑,就知道你不知道,其實儒家學派的分化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深,但那也是很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隻不過在秦朝,現在的儒家還沒發展到那個地步!
不過拿著後世的儒家講義,去給這個時代的你去爭論,我不信你能不懵逼?
想到這裏,牧塵緩緩道:“嗯,簡單的來說,公子覺得什麽是仁?”
“仁,自然是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
“又或者是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五者為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扶蘇頓時就滔滔不絕的講起了各種經典,這讓牧塵頓時聽到頭痛,直接打斷了扶蘇。
“公子的學識,足以讓人讚歎,隻不過這說的隻是經典儒派所認為的仁而已,現在我想給公子說說狂派儒學說認為的仁!”
狂派?
有這個學派?
扶蘇有些驚訝。
“狂派儒家認為,仁其實就是無為,就是順其自然,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就是心與心之間的相互信任...”
牧塵一邊說,一邊心中在想,其實在這之前,我也不知道狂派儒學是個啥,但是我就不相信憑我領先兩千多牛的曆史經驗,我還不能編出來?
這道家的無為思想,我給他加上去,然後在加點中庸之道!
我就不信這扶蘇聽了不迷糊?
“狂派儒家雖然也主張仁,義,禮,智,孝等,但他們解讀的經典也完全不是一樣的,公子應該聽過,朝聞道夕可死矣這句話吧!”
扶蘇當即點了點頭說道:“當然,這是一個人畢生的追求,如果能聽到大道之音,至死皆矣啊!”
“對,但是在狂派儒學中,這句話的意思是早上聽到你去你家的路上,晚上就要打死你!”
啥?
早上知道你家的路,晚上就要打死你?
這是朝聞道,夕可死矣的解讀?
不過好像有道理啊!
扶蘇細細評味了一下,頓時覺得這句話這麽解讀也沒問題!
但就是感覺有些怪怪的!
如果真的這樣解讀,那孔子還是那個謙謙有禮,學富五車的聖人嗎?
可就在這時,扶蘇就聽到牧塵關於孔子的問題了:
“公子知道為什麽孔子周遊列國,能夠和別人講禮嗎?”
聽到這話,扶蘇又來了精神,準備長篇大論,引經據典的說道:“這想必是因為孔子學問比較好,知識豐富,所以別人才聽他的吧!荀子曰....”
“非也!”看到扶蘇又開始準備子曰,牧塵急忙開口說道,直接打斷了扶蘇的施法,說道:
“其實那是孔子身高九尺二寸,手持長劍,還帶著七十二個小弟!”
“所以不管走到哪裏,和別人爭論的時候,別人總會和他講道理!”
啊這...
扶蘇驚了,這他從來沒想過!
孔子身高九尺二寸,帶著七十二弟子和別人爭論?
嘶,事實確實是這樣啊,孔子不光有七十二弟子,似乎還有三千門客,這陣仗,似乎不管是誰都會好好說話吧?
牧塵的話,直接給扶蘇幹死機了!
現在的他滿腦子都是孔子身高九尺二寸手握長劍,帶著一幫人和你對話....
不過很快他就想到,難道自己學的儒家釋義是錯的?
這狂派儒學才是真儒學?
扶蘇懵了,一時半會他感到自己有些反應不過來,對著牧塵也不知道怎麽就問道:“先生,這些都是狂派儒學所說?”
“正是!”牧塵看著扶蘇,繼續說道:“還記得剛剛所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吧!
“在這裏的解讀就是,該讓陛下知道的事就讓他知道,不該讓陛下知道的事就不讓他知道,這才是聰明人!”
臥槽!
聽到這話,扶蘇頓時就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