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返京前
開局上諫被杖斃?二命上朝先服毒 作者:紫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日後……
“趙巡查,父皇不日出遊,太子召本王迴京相送,特來告別。”
這幾日燕王朱櫟的心情明顯不錯,得了馬三寶,又得了趙征專門為他修的船。
若不是還需要等待其他戰船一同出海,他怕是早就等待不及,已經出海向東攻去了。
不過他的這份好心情,馬上就要被趙征破壞。
“告別?卻是不用了。”
趙征看著滿臉帶笑的燕王朱櫟,嘴角也微微一笑,從案桌上拿出一道聖旨。
“陛下與太子殿下也正召微臣迴京,不知王爺可否捎帶微臣一程?”
“迴京!?”
“那……那自然。”
看著聖旨,再看上麵的內容,燕王朱櫟一下子就想到了為什麽。
南河事發!
他臉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消失不見。
壞了!
本王不是也調派了人手一同防止消息走漏嗎?為何這消息走漏得了這麽快!
先不談趙府一旦搞出事來,就會引起多大的動蕩。單看此次南河事發仔細,燕王朱櫟就已經感覺到麻煩。
因為其中的牽扯實在是太大了,就算他這個王爺也不敢輕易沾染。
財主豪紳!
此次出征他還要借用這個群體的人力物力呢!
為什麽他也要調派人手去防止消息走漏,也在這裏了。
為什麽早不事發,晚不事發,偏偏要這個時間節點事發!
若是他父皇,皇帝朱重八,已經出遊。
那情況都不會這麽複雜。
靠著自己大哥的處事手段和自己與大哥的關係,自己的出征肯定是不會耽誤,但自己父皇若也參與了進來……
看看胡勇一案到現在,已經持續了多少年了,都還沒有結束。
而且現在趙征還要與自己一起同隊迴京,到時候這個消息傳出去……
自己封地上那些財主豪紳,還能夠願意給自己出力出物嗎……
眼下,最簡單的辦法便是拒絕此刻趙征與自己一起迴京城的要求!
可偏偏!他拒絕不得!
人家剛剛給自己造了一艘無敵於海上的戰船,還送給了自己一個海師主帥!
這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他如何拒絕。
“那本王就先迴去準備了。”
“好的,王爺慢走。”
燕王朱櫟匆匆忙忙的就走了,再無先前的那種興奮。
現場知道仔細的錦衣衛臉上則都變成了一臉古怪。
隻有趙征,還依舊保持著微笑與禮貌,與燕王朱櫟輕輕揮揮手暫時告別。
……
“大師,眼下該如何降低對本王出海的影響?”
迴到自己住處的燕王朱櫟,第一時間就找到了黑衣道衍。
一起商量起如何能夠與趙征一起迴京,還能撇開關係,不讓手底下那些財主豪紳認為自己與趙征是一夥的,影響到自己出海。
“王爺,出海固然重要,王圖霸業也確實不能割舍,但還有更重要的東西,您一葉障目了。”
黑衣道衍看著眼前一臉焦急的燕王朱櫟,卻是露和趙征一樣的表情。
讓燕王朱櫟看了直迷糊。
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現在確實是急了點,但眼看馬上他就能實現自己內心的野望,放到誰身上誰不會急呢。
怎麽趙征這個當事人,明明一個不好就會反噬到趙府,造成幾十代家主的積累付之東流不急。
自己這個軍師,現在也不急?
難道被天下財主豪紳為敵對,不是一件很嚴重的事?
“王爺,您出海是為了什麽呢?”
道衍看著燕王朱櫟臉上的焦急,沒有第一時間給出答案,先反問了他一個問題。
“那自然是……”
王圖霸業!
談到這個,燕王朱櫟眼神瞬間閃迴霸氣。
為何不與自己那些兄弟姐妹們走一個路子,偏偏選擇出海。
因為他想要徹底脫離掌控!
道衍為何偏偏選他,也是看中了他一點。
“那王爺你說,這做一國之主,又要有怎樣的手段?”
水能載舟,又能覆舟的道理已是老生常談。
曆朝曆代的皇帝凡是英明之輩,都知道民生的重要性。
朱櫟自然也明白這一點。
他出海一事,他的父皇、他的大哥會讓朝廷給他調撥許多人力物力,但那終究是外物。
與陸地不同,等到出了海,到了海上,那時候靠的就隻有自己。
所以眼下他才重視自己封地上麵的每一個人才,也在外麵不停的搜刮著人才。
其中財主豪紳這個階層,無疑是可以現拿現用最好的群體,而且他們手上不僅有人才,還有錢。
所以,燕王朱櫟此刻才如此的糾結。
“王爺,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說法。”
“王朝更迭,世家不絕。”
“王爺,您出海想要建立的王朝,是也想要走這一條老路嗎?還是……”
道衍也沒等燕王朱櫟迴答自己的問題,就又緊接著發問。
燕王朱櫟聽到這裏,臉上糾結才終於消失。
老路?
道衍說出口的這兩個字讓朱櫟一下愣神。
老路?自己一直期盼的王圖霸業是老路?
在沒有聽見這個形容前,一切都還好。但是現在,單單是這兩個字就能讓他心中生出厭惡。
所以即便這可能就是他原本的想法,現在,他也全無興趣。
曾經的他,隻想做一個大將軍,為此他努力了多年,付出了無數的汗水和鮮血。
最後,他成功了。
他獲得受封,然後就藩,然後......迷茫。
因為大都不似京城,在那裏,他每天幹的事情,幾乎都是重複的。
練兵、巡邊、出兵,然後又是返迴練兵,於此反複。
但是他能如何呢?
作為塞王,這就是他的職責所在。
到了這一步,他已經封無可封,已經是輪到他給別人封賞。
直到,眼前這個和尚不和尚,道士不道士的人出現。
然後又是趙府登場。
他才真正看到了實現新的人生目標的可能性。
然而現在,眼前道衍卻用老路來形容自己原本的人生目標......
......
“藍將軍,本王也想如你一般百戰百勝!請你傳授秘訣!”
“哈哈哈,百戰百勝的秘訣?藍某沒有!如果實在要說,那就是藍某隻會前進!永不後退!這片荒野戈壁上沒有路,隻是因為藍某還沒有走過!”
“傳本將軍令,全軍繼續向前!穿過這片風沙,踏出一條新路!活捉殘元王室!若有動搖軍心者!斬立決!”
“哈哈哈,從來沒有人走過難道就走不得?”
......
在這時,第一時間出現在燕王朱櫟腦海的場景,讓他自己也感到意外。
因為場景中的人,不是他的父皇,也不算日月軍神徐進,而是藍羽,這個父皇讓自己跟著學習野戰布兵之術的將軍。
當時,殘元王室仗著對地形的熟悉,多次逃脫他與藍羽布下的包圍圈。
就在朱櫟以為此戰無望時,藍羽卻做了一個十分冒險的決定,那就是大軍不再迂迴,費力包圍,而是直穿戈壁!
沒有路書,沒有向導,補給困難。
自己當時覺得對方這個舉動太冒險了。
但是,藍羽當時才是主帥,他也成功了,最終搬迴了勝利的酒。
當時藍羽都敢做出那樣的決定,自己為何不敢?
想到這裏,燕王朱櫟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慢慢地吐出來,他的心情才漸漸地平靜。
是啊,這些年,自己處處小心謹慎,唯恐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讓自己父皇、太子大哥為難。
眼下,就差這最後臨門一腳,自己卻反而開始糾結彷徨。
趙征這個當事人都不怕,自己還怕什麽?
就算此行萬事大吉,那也不過是又如當初在戈壁追逐殘元王室一般,又布下了一個包圍圈。
新路!
“軍師!”
“本王一定要走新路!走一條沒有前人走過的路!”
“不然本王為何還要出海,還不如與二哥三哥他們一起向西拓展!”
開新國的目標沒有改變,但是這一次,他決定要走新路!
太子大哥可以領悟出二元論,吸取趙府的經驗,實行起東宮內閣議堂,為何自己還要走老一套?
而且這個想法一燃起,他就再也無法控製。
燕王朱櫟轉頭看向道衍,眼中全是堅定。
然而,他卻發現道衍眼中的光亮,卻是比他更加光亮。
這時他才知道,原來自己軍師早已有了這種念頭,原來剛才對自己的一番打擊,隻是他借著說出這個念頭的引子。
自己這個軍師有著非凡的能力,更有想要參與到改天換地大事件中的野心,他本該對自己的理念更堅定才對。
是什麽時候?
“王爺能這麽快想通,也是超出了貧道的意料。”
“貧道定為王爺開創新天,竭盡全力!”
“同時也賀喜王爺!終於悟出一條前人未走之道!”
自己果然沒有看錯,道衍內心滿意的直點頭。
“行了大師,本王就沒聽你怎麽誇過人,未走之路還未踏出一步,甚至連方向都沒有找到,有什麽好高興的。還是想一想眼下之事吧。”
道衍誇人了!燕王朱櫟自然是高興的。
但是眼下,趙府吸引天下財主豪紳仇恨一事,才是關鍵。
搞不好,以後這群人對他們這些藩王不僅不會幫忙出人出力,還會連著忌憚他們。
怎麽局麵就成這樣了呢?
燕王朱櫟一時間想不通,他也當然想不通。
因為這個事件的當事人,就一直在創造各種漏洞,順便散布各種謠言。
就像人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的道理,人也無法阻止一個一心求死的人。
“王爺,依貧道看,此次南河一事,我們有沒有辦法,甚至出不出手都沒有必要。”
“王爺不要忘記了,最想要王爺出海的人,到底是誰......”
道衍在這一會兒時間裏,卻已經想通了關鍵。
指著他們事後臨摹,放在案桌上的天下輿圖,點了點兩片大陸間的空檔,那是海洋。
是燕王朱櫟想要跨越的阻礙,是他想要掙脫的束縛。
卻也是趙征給他設下的一堵圍牆。
“莫非大師你以為,以現在這種情況,那趙巡查還能夠超然物外?”
燕王朱櫟心念一動,也馬上想通了這個關鍵。
對啊,自己急著出海,那趙征明顯比自己更急。
天下輿圖是他畫的,那東邊的大陸是他專門給自己留出的,甚至自己的主戰船和海師主帥,都是他在出人出力。
可是,朱櫟有一點想不通,那就是這種情況下,趙征的幾個馬甲還能怎麽活,趙府又能怎樣劃清界限,還不會影響到自己積累下來的底蘊。
“那便是我們需要探清,和學習的地方了。”
“所以貧道認為,此次與趙巡查一同返京,非但不能與其撇開關係,我們最好還讓所有沿路百姓、官員和士族豪紳都看一看,我們與趙府關係莫逆。”
“趙府,趙聖府的特別之處,在這一路上,定會暴露出來!”
道衍沒有說出來趙征從來不在乎,他要燕王朱櫟自己去發現。
趙府啊趙府,你們做引領者,那自己就做慫恿者。
你們趙府堅持的東西,與燕王朱櫟這種存在的理念碰撞融合後,會變成什麽樣子呢?
真是期待啊。
“那一切聽軍師的。”
燕王朱櫟點了點頭。
麻煩事情暫時不用去考慮了,他的心情終於放鬆了下來,去全心處理迴京一事。
至於道衍。
他隨便找個蒲團坐下後,就在心底開始了對與趙征一同返京路上如何做的各種謀劃。
......
道衍是何時改變想法的呢?
或者換句話說,他是何時就有了這個想法的呢?
中間其實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點。
是不斷出現的各種契機。
道衍當過和尚,當過道士,但他絕對不是一個良善之輩。
不然他也不敢找上燕王,送上他一頂白帽子。
這幾日裏,看著燕王朱櫟到處搜刮人才,對蘇杭當地各氏族皆以平等姿態。
再聽趙征接到返京聖旨的反應。
兩相對比,他的那個舊想法開始搖搖欲墜。
他,道衍,要做一件前所未有之事!
助燕王朱櫟,一個藩王登基!肯定是了!
可是,為何偏偏在當世又出了個趙府……
經過許久的了解,道衍知道,趙府與自己是一類人。
那就比比吧。
可越了解,他發現,趙府走的每一步都比自己要遠。
為什麽?
超越不了,那就先靠近他。
“趙巡查,父皇不日出遊,太子召本王迴京相送,特來告別。”
這幾日燕王朱櫟的心情明顯不錯,得了馬三寶,又得了趙征專門為他修的船。
若不是還需要等待其他戰船一同出海,他怕是早就等待不及,已經出海向東攻去了。
不過他的這份好心情,馬上就要被趙征破壞。
“告別?卻是不用了。”
趙征看著滿臉帶笑的燕王朱櫟,嘴角也微微一笑,從案桌上拿出一道聖旨。
“陛下與太子殿下也正召微臣迴京,不知王爺可否捎帶微臣一程?”
“迴京!?”
“那……那自然。”
看著聖旨,再看上麵的內容,燕王朱櫟一下子就想到了為什麽。
南河事發!
他臉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消失不見。
壞了!
本王不是也調派了人手一同防止消息走漏嗎?為何這消息走漏得了這麽快!
先不談趙府一旦搞出事來,就會引起多大的動蕩。單看此次南河事發仔細,燕王朱櫟就已經感覺到麻煩。
因為其中的牽扯實在是太大了,就算他這個王爺也不敢輕易沾染。
財主豪紳!
此次出征他還要借用這個群體的人力物力呢!
為什麽他也要調派人手去防止消息走漏,也在這裏了。
為什麽早不事發,晚不事發,偏偏要這個時間節點事發!
若是他父皇,皇帝朱重八,已經出遊。
那情況都不會這麽複雜。
靠著自己大哥的處事手段和自己與大哥的關係,自己的出征肯定是不會耽誤,但自己父皇若也參與了進來……
看看胡勇一案到現在,已經持續了多少年了,都還沒有結束。
而且現在趙征還要與自己一起同隊迴京,到時候這個消息傳出去……
自己封地上那些財主豪紳,還能夠願意給自己出力出物嗎……
眼下,最簡單的辦法便是拒絕此刻趙征與自己一起迴京城的要求!
可偏偏!他拒絕不得!
人家剛剛給自己造了一艘無敵於海上的戰船,還送給了自己一個海師主帥!
這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他如何拒絕。
“那本王就先迴去準備了。”
“好的,王爺慢走。”
燕王朱櫟匆匆忙忙的就走了,再無先前的那種興奮。
現場知道仔細的錦衣衛臉上則都變成了一臉古怪。
隻有趙征,還依舊保持著微笑與禮貌,與燕王朱櫟輕輕揮揮手暫時告別。
……
“大師,眼下該如何降低對本王出海的影響?”
迴到自己住處的燕王朱櫟,第一時間就找到了黑衣道衍。
一起商量起如何能夠與趙征一起迴京,還能撇開關係,不讓手底下那些財主豪紳認為自己與趙征是一夥的,影響到自己出海。
“王爺,出海固然重要,王圖霸業也確實不能割舍,但還有更重要的東西,您一葉障目了。”
黑衣道衍看著眼前一臉焦急的燕王朱櫟,卻是露和趙征一樣的表情。
讓燕王朱櫟看了直迷糊。
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現在確實是急了點,但眼看馬上他就能實現自己內心的野望,放到誰身上誰不會急呢。
怎麽趙征這個當事人,明明一個不好就會反噬到趙府,造成幾十代家主的積累付之東流不急。
自己這個軍師,現在也不急?
難道被天下財主豪紳為敵對,不是一件很嚴重的事?
“王爺,您出海是為了什麽呢?”
道衍看著燕王朱櫟臉上的焦急,沒有第一時間給出答案,先反問了他一個問題。
“那自然是……”
王圖霸業!
談到這個,燕王朱櫟眼神瞬間閃迴霸氣。
為何不與自己那些兄弟姐妹們走一個路子,偏偏選擇出海。
因為他想要徹底脫離掌控!
道衍為何偏偏選他,也是看中了他一點。
“那王爺你說,這做一國之主,又要有怎樣的手段?”
水能載舟,又能覆舟的道理已是老生常談。
曆朝曆代的皇帝凡是英明之輩,都知道民生的重要性。
朱櫟自然也明白這一點。
他出海一事,他的父皇、他的大哥會讓朝廷給他調撥許多人力物力,但那終究是外物。
與陸地不同,等到出了海,到了海上,那時候靠的就隻有自己。
所以眼下他才重視自己封地上麵的每一個人才,也在外麵不停的搜刮著人才。
其中財主豪紳這個階層,無疑是可以現拿現用最好的群體,而且他們手上不僅有人才,還有錢。
所以,燕王朱櫟此刻才如此的糾結。
“王爺,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說法。”
“王朝更迭,世家不絕。”
“王爺,您出海想要建立的王朝,是也想要走這一條老路嗎?還是……”
道衍也沒等燕王朱櫟迴答自己的問題,就又緊接著發問。
燕王朱櫟聽到這裏,臉上糾結才終於消失。
老路?
道衍說出口的這兩個字讓朱櫟一下愣神。
老路?自己一直期盼的王圖霸業是老路?
在沒有聽見這個形容前,一切都還好。但是現在,單單是這兩個字就能讓他心中生出厭惡。
所以即便這可能就是他原本的想法,現在,他也全無興趣。
曾經的他,隻想做一個大將軍,為此他努力了多年,付出了無數的汗水和鮮血。
最後,他成功了。
他獲得受封,然後就藩,然後......迷茫。
因為大都不似京城,在那裏,他每天幹的事情,幾乎都是重複的。
練兵、巡邊、出兵,然後又是返迴練兵,於此反複。
但是他能如何呢?
作為塞王,這就是他的職責所在。
到了這一步,他已經封無可封,已經是輪到他給別人封賞。
直到,眼前這個和尚不和尚,道士不道士的人出現。
然後又是趙府登場。
他才真正看到了實現新的人生目標的可能性。
然而現在,眼前道衍卻用老路來形容自己原本的人生目標......
......
“藍將軍,本王也想如你一般百戰百勝!請你傳授秘訣!”
“哈哈哈,百戰百勝的秘訣?藍某沒有!如果實在要說,那就是藍某隻會前進!永不後退!這片荒野戈壁上沒有路,隻是因為藍某還沒有走過!”
“傳本將軍令,全軍繼續向前!穿過這片風沙,踏出一條新路!活捉殘元王室!若有動搖軍心者!斬立決!”
“哈哈哈,從來沒有人走過難道就走不得?”
......
在這時,第一時間出現在燕王朱櫟腦海的場景,讓他自己也感到意外。
因為場景中的人,不是他的父皇,也不算日月軍神徐進,而是藍羽,這個父皇讓自己跟著學習野戰布兵之術的將軍。
當時,殘元王室仗著對地形的熟悉,多次逃脫他與藍羽布下的包圍圈。
就在朱櫟以為此戰無望時,藍羽卻做了一個十分冒險的決定,那就是大軍不再迂迴,費力包圍,而是直穿戈壁!
沒有路書,沒有向導,補給困難。
自己當時覺得對方這個舉動太冒險了。
但是,藍羽當時才是主帥,他也成功了,最終搬迴了勝利的酒。
當時藍羽都敢做出那樣的決定,自己為何不敢?
想到這裏,燕王朱櫟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慢慢地吐出來,他的心情才漸漸地平靜。
是啊,這些年,自己處處小心謹慎,唯恐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讓自己父皇、太子大哥為難。
眼下,就差這最後臨門一腳,自己卻反而開始糾結彷徨。
趙征這個當事人都不怕,自己還怕什麽?
就算此行萬事大吉,那也不過是又如當初在戈壁追逐殘元王室一般,又布下了一個包圍圈。
新路!
“軍師!”
“本王一定要走新路!走一條沒有前人走過的路!”
“不然本王為何還要出海,還不如與二哥三哥他們一起向西拓展!”
開新國的目標沒有改變,但是這一次,他決定要走新路!
太子大哥可以領悟出二元論,吸取趙府的經驗,實行起東宮內閣議堂,為何自己還要走老一套?
而且這個想法一燃起,他就再也無法控製。
燕王朱櫟轉頭看向道衍,眼中全是堅定。
然而,他卻發現道衍眼中的光亮,卻是比他更加光亮。
這時他才知道,原來自己軍師早已有了這種念頭,原來剛才對自己的一番打擊,隻是他借著說出這個念頭的引子。
自己這個軍師有著非凡的能力,更有想要參與到改天換地大事件中的野心,他本該對自己的理念更堅定才對。
是什麽時候?
“王爺能這麽快想通,也是超出了貧道的意料。”
“貧道定為王爺開創新天,竭盡全力!”
“同時也賀喜王爺!終於悟出一條前人未走之道!”
自己果然沒有看錯,道衍內心滿意的直點頭。
“行了大師,本王就沒聽你怎麽誇過人,未走之路還未踏出一步,甚至連方向都沒有找到,有什麽好高興的。還是想一想眼下之事吧。”
道衍誇人了!燕王朱櫟自然是高興的。
但是眼下,趙府吸引天下財主豪紳仇恨一事,才是關鍵。
搞不好,以後這群人對他們這些藩王不僅不會幫忙出人出力,還會連著忌憚他們。
怎麽局麵就成這樣了呢?
燕王朱櫟一時間想不通,他也當然想不通。
因為這個事件的當事人,就一直在創造各種漏洞,順便散布各種謠言。
就像人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的道理,人也無法阻止一個一心求死的人。
“王爺,依貧道看,此次南河一事,我們有沒有辦法,甚至出不出手都沒有必要。”
“王爺不要忘記了,最想要王爺出海的人,到底是誰......”
道衍在這一會兒時間裏,卻已經想通了關鍵。
指著他們事後臨摹,放在案桌上的天下輿圖,點了點兩片大陸間的空檔,那是海洋。
是燕王朱櫟想要跨越的阻礙,是他想要掙脫的束縛。
卻也是趙征給他設下的一堵圍牆。
“莫非大師你以為,以現在這種情況,那趙巡查還能夠超然物外?”
燕王朱櫟心念一動,也馬上想通了這個關鍵。
對啊,自己急著出海,那趙征明顯比自己更急。
天下輿圖是他畫的,那東邊的大陸是他專門給自己留出的,甚至自己的主戰船和海師主帥,都是他在出人出力。
可是,朱櫟有一點想不通,那就是這種情況下,趙征的幾個馬甲還能怎麽活,趙府又能怎樣劃清界限,還不會影響到自己積累下來的底蘊。
“那便是我們需要探清,和學習的地方了。”
“所以貧道認為,此次與趙巡查一同返京,非但不能與其撇開關係,我們最好還讓所有沿路百姓、官員和士族豪紳都看一看,我們與趙府關係莫逆。”
“趙府,趙聖府的特別之處,在這一路上,定會暴露出來!”
道衍沒有說出來趙征從來不在乎,他要燕王朱櫟自己去發現。
趙府啊趙府,你們做引領者,那自己就做慫恿者。
你們趙府堅持的東西,與燕王朱櫟這種存在的理念碰撞融合後,會變成什麽樣子呢?
真是期待啊。
“那一切聽軍師的。”
燕王朱櫟點了點頭。
麻煩事情暫時不用去考慮了,他的心情終於放鬆了下來,去全心處理迴京一事。
至於道衍。
他隨便找個蒲團坐下後,就在心底開始了對與趙征一同返京路上如何做的各種謀劃。
......
道衍是何時改變想法的呢?
或者換句話說,他是何時就有了這個想法的呢?
中間其實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點。
是不斷出現的各種契機。
道衍當過和尚,當過道士,但他絕對不是一個良善之輩。
不然他也不敢找上燕王,送上他一頂白帽子。
這幾日裏,看著燕王朱櫟到處搜刮人才,對蘇杭當地各氏族皆以平等姿態。
再聽趙征接到返京聖旨的反應。
兩相對比,他的那個舊想法開始搖搖欲墜。
他,道衍,要做一件前所未有之事!
助燕王朱櫟,一個藩王登基!肯定是了!
可是,為何偏偏在當世又出了個趙府……
經過許久的了解,道衍知道,趙府與自己是一類人。
那就比比吧。
可越了解,他發現,趙府走的每一步都比自己要遠。
為什麽?
超越不了,那就先靠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