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今日趙府不是主角
開局上諫被杖斃?二命上朝先服毒 作者:紫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
老朱為了表現出自己的積極。
當然,主要是為了讓趙征的不出現,變得合理。
直接一早就發榜召集了全城閑暇百姓,一同去到了城外的博望林等待。
等待著工部將鑄造好的紀念碑給拉出來。
……
“紀念碑將馬上運過來,所有人趕緊讓開官道!”
博望林附近的空地上,此時擠滿了烏泱泱的人。
幾匹快馬在其間不停的穿梭,進行著簡單的秩序維持。
“紀念碑,什麽紀念碑?兄弟,你知道紀念碑是什麽意思嗎?”
“我咋知道?我也沒讀過書啊,隻知道今天是陛下讓我們都到外麵來等著。”
“誰說不是啊,今日我還有很多雜事兒要做呢,怕不是又要被掌櫃的克扣工錢,這事兒才要命。”
“這個你倒不用擔心!”
“我怎麽就不用擔心了,到時候扣的錢是我的錢,你當然不擔心!”
“嗨呀兄弟,你不信你看那邊,那個人是不是你家掌櫃?”
“……好像,還真是……”
當然現場也有知曉學問或腦袋活絡的人,已經猜到了一些。
不過他們猜的方向有點錯位。
“陛下的龍輦都已經到現場了,誰能有這麽大的麵子啊?”
“你忘了現在站的這裏是什麽地方了?”
“博望林啊,你是說!!!”
這一團人趕緊左右張望了起來。
張望無果後,他們慌了。
“壞了,真沒有看見聖府的大人。”
有人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擔憂,說的就好像趙征站在他眼前,他能一下子認出一樣。
但畢竟這份關心是好的。
而且在這一小團人的謠言還沒散開的時候,工部的紀念碑也運來了。
“勞煩鄉親們都讓一讓,讓一讓。”
此時此刻,工部尚書王正居然親自來做起了開路的工作。
而龍輦旁邊,禮部尚書解晉也帶著自己手下的官員,適時從百官中站了出來。
兩大尚書做工。
皇帝與百官觀摩。
現場所有人都知道了今日立紀念碑一事,他們應該拿出來的重視程度了。
“標兒,一會兒你也加入到禮部唱詞隊伍中去。”
“你切記住,軍隊乃我們朱家之根本,隻要有刀槍在,就沒有人敢不聽話。”
龍輦上,老朱對著站著的太子朱標語重心長的又上了一課。
“是。”
太子朱標自然也明白其中道理。
其實本來他還想加入到扛抬紀念碑構件的隊伍中去的。
但奈何歲月催人老。
於朱標身上的體現是,歲月讓他的身材又鼓了起來。
早些時間他親自去試了試。
最後發現,還是算了。
他扛不動。
但身材走樣也怪不得他。
畢竟太子朱標可一直沒有怎麽放縱過自己享樂。
而隻是因為,太子朱標與他的父皇,皇帝朱重八實在是——
太像了。
就算是現在已經有了內閣議堂。
太子朱標也一樣會事無巨細的將每一份奏折內容進行查看。
加上天下這麽大。
幾乎每一日到達東宮的民事奏折就高達一百多份。
他又有點過勞肥的體質。
這才又胖了。
“不過父皇說過,如果一個人一輩子無所事事,那麽平凡的事情也會停滯不前,百姓就沒有什麽可依靠的了。”
“胖我一人,不足道也。”
太子朱標下了龍輦,站到了禮部尚書解晉身旁。
解晉懂事的往後挪動了一步,並從自己懷裏掏出了提前準備好的,另外一份唱詞。
……
隨著馬上的官兵們將今日紀念碑是為何而立慢慢講述。
百姓們恍然大悟,他們的態度轉變了。
見工部的那些力夫抬扛著紀念碑的構件走路有些費力。
現場這些百姓,無論男女老少,他們都紛紛表示參與了進去。
“這是為了紀念咱們在前線犧牲的娃兒啊,鄉親們!”
一個走路都杵著拐杖的老人,發出了現場最強音。
他身邊原本攙扶著他的一個稍微年輕點兒的老人,對著他點了點頭後,去到了一個力夫身邊。
“後生,老夫也有一把力氣,讓一截扁擔給老夫吧!”
“好的。”
這樣的對話,全方位包圍了工部這群力夫。
百姓中,老人變得比年輕人還要激動。
年輕人變得比老人還要沉默。
他們都在使出自己的力氣。
中間有人不小心讓紀念碑構件上的紅綢掉了下來。
現場所有人才知道了,為什麽朝廷不是直接運送一個大大的石碑過來,而是每幾個力夫扛著一個構件。
“是玉!!!”
那覆蓋著的紅綢掉下來的構件旁,一個百姓發出了驚唿。
朝廷此次修建這個紀念碑,居然是用玉石構件來搭建!
“娃兒們值得。”
旁邊一個老人默默說了一句話。
現場又恢複了安靜。
隻剩下用盡力氣的喘息。
龍輦上,皇帝朱重八對著地麵上的太子朱標投去了一個讚賞的眼神。
“標兒這次幹得不錯。”
“玉石這種東西,反正放到宮裏庫房也是吃灰。”
“宮裏的地麵,用石頭一樣能鋪平!”
耳朵尖的隨行史官,趕緊他這句話給記下。
難!太難了!
就算很多事情,陛下都背著我們這群史官去做。
但光是在明麵上,陛下不在乎的很多事件,就足以把陛下形容成一個暴君了。
今天終於又增加了一條可以美化陛下形象的事跡。
【開明十六年十一月逾一日,聖武以宮廷地麵,石料勝玉平,美太子盡用庫房玉石建碑。】
……
同時,誠意侯府茶間。
趙征頂著新馬甲,又到了這裏。
“小友,此時此刻你怎麽不去城外博望林,那是你家中家主的心血,卻反倒到我這裏來飲茶?”
“那劉公為何也不去呢?”
趙征笑著,端起了一杯茶。
今時今日,這劉府的苦丁茶, 他不隻是喝得習慣了。
砸吧砸吧嘴。
他已能從舌尖,感受到一絲甜味兒。
啪!
“老夫是因為老了啊,隻能待城外人流少些再去敬仰英雄。”
“所以小友為何不代事忙的首輔大人前去瞻仰。”
劉基也笑著,拍了拍自己老腿。
隻是這話裏嘛,卻帶著一絲試探。
幸好趙征及時聽了出來。
“因為今日,趙府不是主角……”
老朱為了表現出自己的積極。
當然,主要是為了讓趙征的不出現,變得合理。
直接一早就發榜召集了全城閑暇百姓,一同去到了城外的博望林等待。
等待著工部將鑄造好的紀念碑給拉出來。
……
“紀念碑將馬上運過來,所有人趕緊讓開官道!”
博望林附近的空地上,此時擠滿了烏泱泱的人。
幾匹快馬在其間不停的穿梭,進行著簡單的秩序維持。
“紀念碑,什麽紀念碑?兄弟,你知道紀念碑是什麽意思嗎?”
“我咋知道?我也沒讀過書啊,隻知道今天是陛下讓我們都到外麵來等著。”
“誰說不是啊,今日我還有很多雜事兒要做呢,怕不是又要被掌櫃的克扣工錢,這事兒才要命。”
“這個你倒不用擔心!”
“我怎麽就不用擔心了,到時候扣的錢是我的錢,你當然不擔心!”
“嗨呀兄弟,你不信你看那邊,那個人是不是你家掌櫃?”
“……好像,還真是……”
當然現場也有知曉學問或腦袋活絡的人,已經猜到了一些。
不過他們猜的方向有點錯位。
“陛下的龍輦都已經到現場了,誰能有這麽大的麵子啊?”
“你忘了現在站的這裏是什麽地方了?”
“博望林啊,你是說!!!”
這一團人趕緊左右張望了起來。
張望無果後,他們慌了。
“壞了,真沒有看見聖府的大人。”
有人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擔憂,說的就好像趙征站在他眼前,他能一下子認出一樣。
但畢竟這份關心是好的。
而且在這一小團人的謠言還沒散開的時候,工部的紀念碑也運來了。
“勞煩鄉親們都讓一讓,讓一讓。”
此時此刻,工部尚書王正居然親自來做起了開路的工作。
而龍輦旁邊,禮部尚書解晉也帶著自己手下的官員,適時從百官中站了出來。
兩大尚書做工。
皇帝與百官觀摩。
現場所有人都知道了今日立紀念碑一事,他們應該拿出來的重視程度了。
“標兒,一會兒你也加入到禮部唱詞隊伍中去。”
“你切記住,軍隊乃我們朱家之根本,隻要有刀槍在,就沒有人敢不聽話。”
龍輦上,老朱對著站著的太子朱標語重心長的又上了一課。
“是。”
太子朱標自然也明白其中道理。
其實本來他還想加入到扛抬紀念碑構件的隊伍中去的。
但奈何歲月催人老。
於朱標身上的體現是,歲月讓他的身材又鼓了起來。
早些時間他親自去試了試。
最後發現,還是算了。
他扛不動。
但身材走樣也怪不得他。
畢竟太子朱標可一直沒有怎麽放縱過自己享樂。
而隻是因為,太子朱標與他的父皇,皇帝朱重八實在是——
太像了。
就算是現在已經有了內閣議堂。
太子朱標也一樣會事無巨細的將每一份奏折內容進行查看。
加上天下這麽大。
幾乎每一日到達東宮的民事奏折就高達一百多份。
他又有點過勞肥的體質。
這才又胖了。
“不過父皇說過,如果一個人一輩子無所事事,那麽平凡的事情也會停滯不前,百姓就沒有什麽可依靠的了。”
“胖我一人,不足道也。”
太子朱標下了龍輦,站到了禮部尚書解晉身旁。
解晉懂事的往後挪動了一步,並從自己懷裏掏出了提前準備好的,另外一份唱詞。
……
隨著馬上的官兵們將今日紀念碑是為何而立慢慢講述。
百姓們恍然大悟,他們的態度轉變了。
見工部的那些力夫抬扛著紀念碑的構件走路有些費力。
現場這些百姓,無論男女老少,他們都紛紛表示參與了進去。
“這是為了紀念咱們在前線犧牲的娃兒啊,鄉親們!”
一個走路都杵著拐杖的老人,發出了現場最強音。
他身邊原本攙扶著他的一個稍微年輕點兒的老人,對著他點了點頭後,去到了一個力夫身邊。
“後生,老夫也有一把力氣,讓一截扁擔給老夫吧!”
“好的。”
這樣的對話,全方位包圍了工部這群力夫。
百姓中,老人變得比年輕人還要激動。
年輕人變得比老人還要沉默。
他們都在使出自己的力氣。
中間有人不小心讓紀念碑構件上的紅綢掉了下來。
現場所有人才知道了,為什麽朝廷不是直接運送一個大大的石碑過來,而是每幾個力夫扛著一個構件。
“是玉!!!”
那覆蓋著的紅綢掉下來的構件旁,一個百姓發出了驚唿。
朝廷此次修建這個紀念碑,居然是用玉石構件來搭建!
“娃兒們值得。”
旁邊一個老人默默說了一句話。
現場又恢複了安靜。
隻剩下用盡力氣的喘息。
龍輦上,皇帝朱重八對著地麵上的太子朱標投去了一個讚賞的眼神。
“標兒這次幹得不錯。”
“玉石這種東西,反正放到宮裏庫房也是吃灰。”
“宮裏的地麵,用石頭一樣能鋪平!”
耳朵尖的隨行史官,趕緊他這句話給記下。
難!太難了!
就算很多事情,陛下都背著我們這群史官去做。
但光是在明麵上,陛下不在乎的很多事件,就足以把陛下形容成一個暴君了。
今天終於又增加了一條可以美化陛下形象的事跡。
【開明十六年十一月逾一日,聖武以宮廷地麵,石料勝玉平,美太子盡用庫房玉石建碑。】
……
同時,誠意侯府茶間。
趙征頂著新馬甲,又到了這裏。
“小友,此時此刻你怎麽不去城外博望林,那是你家中家主的心血,卻反倒到我這裏來飲茶?”
“那劉公為何也不去呢?”
趙征笑著,端起了一杯茶。
今時今日,這劉府的苦丁茶, 他不隻是喝得習慣了。
砸吧砸吧嘴。
他已能從舌尖,感受到一絲甜味兒。
啪!
“老夫是因為老了啊,隻能待城外人流少些再去敬仰英雄。”
“所以小友為何不代事忙的首輔大人前去瞻仰。”
劉基也笑著,拍了拍自己老腿。
隻是這話裏嘛,卻帶著一絲試探。
幸好趙征及時聽了出來。
“因為今日,趙府不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