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我是個大師/我是個算命先生之2 作者:易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部分人死了,一部分爬起來,繼續做人,做了強人。
“孩子,不哭。”江飛燕把黃法蓉緊緊抱在懷裏。
黃法蓉哭得更厲害了:“娘,您收下我吧……我給您當牛做馬,伺候您一輩子!就讓我當您的幹女兒吧……”
“孩子,別怕,我不會拋下你。”看著這個可憐的小傢夥,江飛燕鼻子一酸,眼淚掉下來。
黃法蓉在那個時候就顯示出絕頂的聰明,當她發現自己並沒有死時,她就知道她一定要抓住眼前這個女人,脫離苦海的日子來了。聰明,又是聰明在作祟。
祈雨的奧秘
堂口進人是要大師爸過目的。江飛燕雖然嘴上答應,但她明白,這個孩子能不能留在堂口,還得喬五妹說了算。幾天後,江飛燕帶著黃法蓉迴南粵了。
這個世界總是這樣,有些人,雖天各一方,卻總能一見如故;有些人,雖近在咫尺,卻終日擦肩而過。
黃法蓉就是和江飛燕、喬五妹一見如故的人,這丫頭生得精靈古怪,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除了瘦點,沒什麽褒貶,剛見喬五妹就知道主動跪下磕頭叫奶奶,喜得喬五妹合不攏嘴。
後來的日子裏,喬五妹和江飛燕逐漸發現這是撿了個大寶貝!這個長著一雙大大的眼睛的女孩是個地地道道的算命奇才!這就是緣分,如果當初黃法蓉沒逃婚,就不會來到福建;如果江飛燕沒路過那個小巷,就不會救起她。
命運編織的恢恢大網裏,人與人的緣遇總是偶然中的必然。
黃法蓉加入堂口後,江飛燕依照慣例要傳她陰陽五行、基礎知識,其實她根本不用學,她比堂口任何人懂得都多,連喬五妹也考不倒她!
那段時間,喬五妹正應邀要去廣西柳州為當地老百姓祈雨,思來想去,帶上了黃法蓉。
喬五妹祈雨時,排場很大,設雲台、作大法、淨水潑街、黃土墊道、樹纏白綾、竹挑黃幡,前唿後擁上百人,神仙陣勢,昭然天下。
雲台三丈三,喬五妹由梯台上雲台,手執拂塵,款動金蓮,兩排道士鼓磬點奏、鍾鈸齊鳴。雲台之上,香案、蠟台、香爐、黃表俱齊,喬五妹先拜王母,再拜雷公,後拜電母,而後大聲誦念禱告文,台下縣令、師爺一幹人虔誠注視,芸芸眾生稽首瞻仰。
法事結束時,喬五妹會大喝一聲:“雷公輔佐,電母加持,半月內,必雨!”
其實,喬五妹祈雨靠的是觀天象,至於設壇作法,那是掩人耳目。就像諸葛亮七星壇借東風一樣,在上邊比比畫畫,那都是給周圍的人看的,實際諸葛亮通曉天文地理,觀天象、察地情,又靠奇門之術起局推斷,早就料到那天必然會颳風,所以最後才能將風“借”來。
古代沒有天氣預報,勞動人民在與大自然長期的鬥爭中總結出很多經驗,更有一些有心的術士,摸索五行與日象、星象、月象、氣象等諸自然現象之間的規律,總結出一套獨具東方特色的古代預測學。
喬五妹就掌握了這套技術,《越海棠風相劄記》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記載:
雷公何處?電母何處?
江相一門,阿寶自度。
月暈三日風,日暈三更雨;
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
雲彩往東,一陣大風;
雲彩往南,大雨沖船;
雲彩往北,天地漆黑;
雲彩往西,魚披蓑衣。
礎燥喜鵲叫,月內幹燥燥;
早叫財運到,晚叫喪事報。
……
前四句是開篇語,意思是:“雷公在哪裏?電母在哪裏?江相派的門生,自己可以揣度。”古人認為閃電打雷都是天上的雷公電母所為,故而有此開篇。
後麵就是具體的應事規律了。“月暈三日風”,是說如果月亮周圍出現月暈,老百姓俗稱的“月亮烤火”,那麽三日內必然起風;同理,“日暈三更雨”,如果出現了日暈,那麽當日三更天必然下雨。
“早霞不出門”,是說如果早起,太陽剛露頭天邊就有雲霞泛濫,那麽千萬不要出門,大雨馬上就到;相反,如果當天日落時,晚霞妖嬈,光芒萬丈,那就放心地出行吧,近期不會有雨,故而有“晚霞行千裏”一句。
接下來的四句是觀雲象的絕活,此法不僅在《越海棠風相劄記》中記載,在老百姓當中也廣為流傳,不同地方的說法略有不同。有人說此法不準,那是沒有把握此法的精髓,這四句中的雲彩,不是指一般的浮雲,而是指排山倒海的烏雲、厚雲。
中國整體地域位於赤道以北,地勢西高東低,氣溫南熱北冷。《劄記》有雲:雲者,雨也,地水上升遇冷而成之;雲西起東行,順勢而下,冷熱對流,遂成狂風,曰“雲彩往東,一陣大風”,然,風後雨否?此雲象所屬也;雲北出南行,冷雲上乘,熱浪下履,冷熱相遇,雲之加厚,厚而不載,大雨傾盆,曰“雲彩往南,大雨沖船”;雲南起北行,熱浪在上,冷氣遁下,坎合坤收,天昏地暗,曰“雲彩往北,天地漆黑”;雲東起西行,循勢而上,風吹而不散,雷打而不動,厚積厚發,終得霹靂之震,瓢潑而下,魚之不受,欲尋遮蔽,曰“雲彩往西,魚披蓑衣”。
這是“越海棠”的老祖宗對這幾句口訣作出的科學解釋。但歸根結底,萬法在於變通,況且雲的種類有很多,烏雲、厚雲、濃雲、薄雲、碎雲、淡雲、禿雲、堡雲、魚鱗雲、鉤捲雲等等,沒有三五年的功夫,觀雲象而推雨時實為笑談。
最後兩句,“礎燥喜鵲叫,月內幹燥燥”。“礎”,是指地基,“礎燥”就是地基幹燥,這是天氣晴朗的表現。喜鵲和天氣之間有一種必然的關係,天越晴喜鵲叫得越歡,喜鵲叫得越歡,天氣晴朗持續的時間就越長。
關於喜鵲這種東西,總是和烏鴉相提並論,俗語曰:喜鵲報喜,烏鴉報喪。其實,喜鵲也不總是報喜,有時也會傳遞壞的信息,叫“早報喜,晚報喪”。如果早起喜鵲就在你家枝頭嘰嘰喳喳,那麽好事馬上就來了,如果是夜幕時分站在枝頭叫來叫去,那就大事不妙了,所以才有“早叫財運到,晚叫喪事報”的斷語。
這些門道都是“越海棠”幾百年來,無數阿寶長期總結的經驗,現在有些可以科學解釋了,但有些還是解釋不了。
在古代所有推測天氣的技法中,最絕的一招就是“聞礎得天時”,就是根據地基的濕度和氣味準確推測颳風下雨的時間。發明這種方法的人是唐朝的風水大師袁天罡,袁天罡善於辨別泥土的氣味和濕度,這當然是風水師必備的要素,但袁天罡能將地情反作用於天時上,這就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了,沃野之中,撚一抔土,以鼻嗅之,即可對未來天氣作出預測。
黃法蓉無意之中掌握了這“聞礎得天時”的本領。小時候在家,父母不抱,鄰居不理,無聊時,她就會蹲在牆根處鬥蟑螂,不經意間發現了地基散發的濕氣輕重與雨水大小之間的關係,久而久之便摸索出一套規律。
</br>
“孩子,不哭。”江飛燕把黃法蓉緊緊抱在懷裏。
黃法蓉哭得更厲害了:“娘,您收下我吧……我給您當牛做馬,伺候您一輩子!就讓我當您的幹女兒吧……”
“孩子,別怕,我不會拋下你。”看著這個可憐的小傢夥,江飛燕鼻子一酸,眼淚掉下來。
黃法蓉在那個時候就顯示出絕頂的聰明,當她發現自己並沒有死時,她就知道她一定要抓住眼前這個女人,脫離苦海的日子來了。聰明,又是聰明在作祟。
祈雨的奧秘
堂口進人是要大師爸過目的。江飛燕雖然嘴上答應,但她明白,這個孩子能不能留在堂口,還得喬五妹說了算。幾天後,江飛燕帶著黃法蓉迴南粵了。
這個世界總是這樣,有些人,雖天各一方,卻總能一見如故;有些人,雖近在咫尺,卻終日擦肩而過。
黃法蓉就是和江飛燕、喬五妹一見如故的人,這丫頭生得精靈古怪,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除了瘦點,沒什麽褒貶,剛見喬五妹就知道主動跪下磕頭叫奶奶,喜得喬五妹合不攏嘴。
後來的日子裏,喬五妹和江飛燕逐漸發現這是撿了個大寶貝!這個長著一雙大大的眼睛的女孩是個地地道道的算命奇才!這就是緣分,如果當初黃法蓉沒逃婚,就不會來到福建;如果江飛燕沒路過那個小巷,就不會救起她。
命運編織的恢恢大網裏,人與人的緣遇總是偶然中的必然。
黃法蓉加入堂口後,江飛燕依照慣例要傳她陰陽五行、基礎知識,其實她根本不用學,她比堂口任何人懂得都多,連喬五妹也考不倒她!
那段時間,喬五妹正應邀要去廣西柳州為當地老百姓祈雨,思來想去,帶上了黃法蓉。
喬五妹祈雨時,排場很大,設雲台、作大法、淨水潑街、黃土墊道、樹纏白綾、竹挑黃幡,前唿後擁上百人,神仙陣勢,昭然天下。
雲台三丈三,喬五妹由梯台上雲台,手執拂塵,款動金蓮,兩排道士鼓磬點奏、鍾鈸齊鳴。雲台之上,香案、蠟台、香爐、黃表俱齊,喬五妹先拜王母,再拜雷公,後拜電母,而後大聲誦念禱告文,台下縣令、師爺一幹人虔誠注視,芸芸眾生稽首瞻仰。
法事結束時,喬五妹會大喝一聲:“雷公輔佐,電母加持,半月內,必雨!”
其實,喬五妹祈雨靠的是觀天象,至於設壇作法,那是掩人耳目。就像諸葛亮七星壇借東風一樣,在上邊比比畫畫,那都是給周圍的人看的,實際諸葛亮通曉天文地理,觀天象、察地情,又靠奇門之術起局推斷,早就料到那天必然會颳風,所以最後才能將風“借”來。
古代沒有天氣預報,勞動人民在與大自然長期的鬥爭中總結出很多經驗,更有一些有心的術士,摸索五行與日象、星象、月象、氣象等諸自然現象之間的規律,總結出一套獨具東方特色的古代預測學。
喬五妹就掌握了這套技術,《越海棠風相劄記》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記載:
雷公何處?電母何處?
江相一門,阿寶自度。
月暈三日風,日暈三更雨;
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
雲彩往東,一陣大風;
雲彩往南,大雨沖船;
雲彩往北,天地漆黑;
雲彩往西,魚披蓑衣。
礎燥喜鵲叫,月內幹燥燥;
早叫財運到,晚叫喪事報。
……
前四句是開篇語,意思是:“雷公在哪裏?電母在哪裏?江相派的門生,自己可以揣度。”古人認為閃電打雷都是天上的雷公電母所為,故而有此開篇。
後麵就是具體的應事規律了。“月暈三日風”,是說如果月亮周圍出現月暈,老百姓俗稱的“月亮烤火”,那麽三日內必然起風;同理,“日暈三更雨”,如果出現了日暈,那麽當日三更天必然下雨。
“早霞不出門”,是說如果早起,太陽剛露頭天邊就有雲霞泛濫,那麽千萬不要出門,大雨馬上就到;相反,如果當天日落時,晚霞妖嬈,光芒萬丈,那就放心地出行吧,近期不會有雨,故而有“晚霞行千裏”一句。
接下來的四句是觀雲象的絕活,此法不僅在《越海棠風相劄記》中記載,在老百姓當中也廣為流傳,不同地方的說法略有不同。有人說此法不準,那是沒有把握此法的精髓,這四句中的雲彩,不是指一般的浮雲,而是指排山倒海的烏雲、厚雲。
中國整體地域位於赤道以北,地勢西高東低,氣溫南熱北冷。《劄記》有雲:雲者,雨也,地水上升遇冷而成之;雲西起東行,順勢而下,冷熱對流,遂成狂風,曰“雲彩往東,一陣大風”,然,風後雨否?此雲象所屬也;雲北出南行,冷雲上乘,熱浪下履,冷熱相遇,雲之加厚,厚而不載,大雨傾盆,曰“雲彩往南,大雨沖船”;雲南起北行,熱浪在上,冷氣遁下,坎合坤收,天昏地暗,曰“雲彩往北,天地漆黑”;雲東起西行,循勢而上,風吹而不散,雷打而不動,厚積厚發,終得霹靂之震,瓢潑而下,魚之不受,欲尋遮蔽,曰“雲彩往西,魚披蓑衣”。
這是“越海棠”的老祖宗對這幾句口訣作出的科學解釋。但歸根結底,萬法在於變通,況且雲的種類有很多,烏雲、厚雲、濃雲、薄雲、碎雲、淡雲、禿雲、堡雲、魚鱗雲、鉤捲雲等等,沒有三五年的功夫,觀雲象而推雨時實為笑談。
最後兩句,“礎燥喜鵲叫,月內幹燥燥”。“礎”,是指地基,“礎燥”就是地基幹燥,這是天氣晴朗的表現。喜鵲和天氣之間有一種必然的關係,天越晴喜鵲叫得越歡,喜鵲叫得越歡,天氣晴朗持續的時間就越長。
關於喜鵲這種東西,總是和烏鴉相提並論,俗語曰:喜鵲報喜,烏鴉報喪。其實,喜鵲也不總是報喜,有時也會傳遞壞的信息,叫“早報喜,晚報喪”。如果早起喜鵲就在你家枝頭嘰嘰喳喳,那麽好事馬上就來了,如果是夜幕時分站在枝頭叫來叫去,那就大事不妙了,所以才有“早叫財運到,晚叫喪事報”的斷語。
這些門道都是“越海棠”幾百年來,無數阿寶長期總結的經驗,現在有些可以科學解釋了,但有些還是解釋不了。
在古代所有推測天氣的技法中,最絕的一招就是“聞礎得天時”,就是根據地基的濕度和氣味準確推測颳風下雨的時間。發明這種方法的人是唐朝的風水大師袁天罡,袁天罡善於辨別泥土的氣味和濕度,這當然是風水師必備的要素,但袁天罡能將地情反作用於天時上,這就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了,沃野之中,撚一抔土,以鼻嗅之,即可對未來天氣作出預測。
黃法蓉無意之中掌握了這“聞礎得天時”的本領。小時候在家,父母不抱,鄰居不理,無聊時,她就會蹲在牆根處鬥蟑螂,不經意間發現了地基散發的濕氣輕重與雨水大小之間的關係,久而久之便摸索出一套規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