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話讓皇帝瞬間眉開眼笑。他已經很久沒聽過這樣拙劣的奉承話了,不過正因為笨拙,所以才顯得真實。比起那些高明的溜須拍馬之輩,他更喜歡這樣樸實的。
“萬歲?如果我真的活過了萬歲,怕是有些人就要坐不住了。”皇帝笑了笑,走迴了自己的龍椅,宮女扶著他穩穩坐了。
沐榮晗坦率說道:“兒臣願意永遠陪著父皇。”
皇帝玩笑道:“朕怕你是有了媳婦就忘了老子!”
沐榮晗的臉又紅了,皇帝越發樂了,怎麽以前沒發現自己的這個兒子如此可愛。
他笑道:“晗兒,你和你三哥都為這個女子神魂顛倒,朕倒有些想見見她了。看看到底是何方神聖,居然能讓你二人兄弟鬩牆。”
雖然以前皇帝召見過餘德音,但當時離得太遠,而且是個小丫頭,他也沒有心思細看。如今過了七八年,已經長成大姑娘了,定是傾國傾城之色,否則自己的兩個兒子怎麽都鍾情於她。他心裏好奇得緊。
沐榮晗聽到“兄弟鬩牆”二字,知道皇帝心中對沐榮霖起了疑心,麵上不動聲色地道:“好,兒臣這就派人將她接迴來。”
☆、平反
皇帝很久沒這樣樂過了,他覺得和沐榮晗說話非常有意思,少年笨拙而真誠的模樣,讓他很受用。於是道:“這樣吧,雖然你們在江都成過婚了,但她是正經的王妃,沒有一場盛大的婚禮,怎能在京城立足。朕決定再給你們補辦一場婚宴!”
沐榮晗先是歡喜,但是目光很快又暗了下去。
皇帝看出他的憂慮之色,問道:“你是否有難言之隱?”
沐榮晗顯得有些為難,思慮再三,最終開口道:“音音是罪臣之後,兒臣擔心,若是在京城辦婚宴,一定會惹得流言四起。兒臣原本打算在江都和她共度一生,這樣可遠離是非。卻沒想到剛成婚不久,兒臣就被人參了一本。”
皇帝意味深長地道:“罪臣之後?當時那件事發生時,她年紀尚小,什麽都不懂。俞申又是朕的左膀右臂,朕特意赦免了他們父女二人。想不到還有人說閑話。”
沐榮晗小心說道:“既然是父皇赦免,那就說明俞申父女二人清白無罪。可總有外人說三道四。說到底,還是因為俞暉的身份。俞暉與俞申父女是骨血親情,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
自從“甲子之亂”發生後,無人敢在皇帝麵前提俞暉的名字。之前有人在朝堂上提過一次,皇帝當場怒不可揭,將此人貶去了邊塞苦寒之地。所以皇帝很久沒聽到過這個名字了,今日突然聽他口中說出這兩個字,心裏有一種莫名的怒火。但礙於話題是自己挑起的,也不好說什麽。便道:“當年俞暉對朕頗有不滿,居然煽動端王圖謀不軌,枉費朕多年信任!此事已蓋棺定論,朕也無可奈何。”
沐榮晗小心翼翼地抬眼,但見他臉上表現出一種痛心疾首的表情,略一思忖,道:“兒臣當時還小,對此事並不清楚。兒臣今日向父皇鬥膽一問,不知父皇為何如此肯定,當年那件事是俞暉挑起的?”
皇帝眯起眼睛。這件事在他心裏很敏感,自己重用俞家父子,沒想到俞暉居然吃裏扒外,投奔了自己的弟弟端王。此等大罪,罪無可赦!皇帝現在想起來,心裏還恨得很。
“是朕的那個弟弟,沐恆親口對朕說的。”
沐榮晗聞言思索了半晌,才道:“兒臣有一事不明,還請父皇明示。”
皇帝抬起眼皮,道:“但說無妨。”
沐榮晗道:“兒臣聽聞當日宮破之時,隻有端王的人馬。而俞暉告了假,在家中歇息,也就是說參與叛亂的隻有端王一人。若說俞暉與端王暗中勾結,那麽端王被俘後,第一件事不是應該保存實力嗎?他為何要供出俞暉?如果說他為了脫罪,說是俞暉教唆,可這對他的罪行而言根本無足輕重。謀反就是謀反,都是殺頭的大罪。”
皇帝眸光深沉,猛然看向沐榮晗,驚異道:“你的意思是……沐恆是故意的!”
“兒臣也隻是推測。”
皇帝將案牘上的茶杯端起來,輕輕抿了一口茶,眼睛眯成一條縫。
“這個沐恆,當年見到朕就說他是被俞暉教唆,一副哭哭啼啼的模樣。朕看他說話不像有假。”
沐榮晗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所以沐恆說的話格外可信。但兒臣又聽聞俞暉被打入天牢時,口中一直喊著冤枉。而且俞暉下獄後不過三日,便上吊身亡。天牢中看管極為嚴苛,俞暉又是重犯,看守們更應格外留心。但居然讓一個重犯自縊身亡,這未免太過蹊蹺。”
皇帝本就多疑,聽沐榮晗說完,他心裏更加疑惑。“晗兒,你怎麽如此清楚當初發生的事?”
沐榮晗不假思索道:“這些事都是兒臣聽音音所言。”
皇帝看他迴答得爽快,不疑有他,道:“如此說來,俞暉的死恐怕是有人故意為之。”如果俞暉是被人構陷,那麽此人,不,很可能是一群人,要把俞家拉下水。那麽,目的又是什麽呢?到底是誰,敢這樣構陷宰輔。
皇帝目光猶然溫和,道:“晗兒,今日你我之言不能讓第三個知道。”
</br>
“萬歲?如果我真的活過了萬歲,怕是有些人就要坐不住了。”皇帝笑了笑,走迴了自己的龍椅,宮女扶著他穩穩坐了。
沐榮晗坦率說道:“兒臣願意永遠陪著父皇。”
皇帝玩笑道:“朕怕你是有了媳婦就忘了老子!”
沐榮晗的臉又紅了,皇帝越發樂了,怎麽以前沒發現自己的這個兒子如此可愛。
他笑道:“晗兒,你和你三哥都為這個女子神魂顛倒,朕倒有些想見見她了。看看到底是何方神聖,居然能讓你二人兄弟鬩牆。”
雖然以前皇帝召見過餘德音,但當時離得太遠,而且是個小丫頭,他也沒有心思細看。如今過了七八年,已經長成大姑娘了,定是傾國傾城之色,否則自己的兩個兒子怎麽都鍾情於她。他心裏好奇得緊。
沐榮晗聽到“兄弟鬩牆”二字,知道皇帝心中對沐榮霖起了疑心,麵上不動聲色地道:“好,兒臣這就派人將她接迴來。”
☆、平反
皇帝很久沒這樣樂過了,他覺得和沐榮晗說話非常有意思,少年笨拙而真誠的模樣,讓他很受用。於是道:“這樣吧,雖然你們在江都成過婚了,但她是正經的王妃,沒有一場盛大的婚禮,怎能在京城立足。朕決定再給你們補辦一場婚宴!”
沐榮晗先是歡喜,但是目光很快又暗了下去。
皇帝看出他的憂慮之色,問道:“你是否有難言之隱?”
沐榮晗顯得有些為難,思慮再三,最終開口道:“音音是罪臣之後,兒臣擔心,若是在京城辦婚宴,一定會惹得流言四起。兒臣原本打算在江都和她共度一生,這樣可遠離是非。卻沒想到剛成婚不久,兒臣就被人參了一本。”
皇帝意味深長地道:“罪臣之後?當時那件事發生時,她年紀尚小,什麽都不懂。俞申又是朕的左膀右臂,朕特意赦免了他們父女二人。想不到還有人說閑話。”
沐榮晗小心說道:“既然是父皇赦免,那就說明俞申父女二人清白無罪。可總有外人說三道四。說到底,還是因為俞暉的身份。俞暉與俞申父女是骨血親情,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
自從“甲子之亂”發生後,無人敢在皇帝麵前提俞暉的名字。之前有人在朝堂上提過一次,皇帝當場怒不可揭,將此人貶去了邊塞苦寒之地。所以皇帝很久沒聽到過這個名字了,今日突然聽他口中說出這兩個字,心裏有一種莫名的怒火。但礙於話題是自己挑起的,也不好說什麽。便道:“當年俞暉對朕頗有不滿,居然煽動端王圖謀不軌,枉費朕多年信任!此事已蓋棺定論,朕也無可奈何。”
沐榮晗小心翼翼地抬眼,但見他臉上表現出一種痛心疾首的表情,略一思忖,道:“兒臣當時還小,對此事並不清楚。兒臣今日向父皇鬥膽一問,不知父皇為何如此肯定,當年那件事是俞暉挑起的?”
皇帝眯起眼睛。這件事在他心裏很敏感,自己重用俞家父子,沒想到俞暉居然吃裏扒外,投奔了自己的弟弟端王。此等大罪,罪無可赦!皇帝現在想起來,心裏還恨得很。
“是朕的那個弟弟,沐恆親口對朕說的。”
沐榮晗聞言思索了半晌,才道:“兒臣有一事不明,還請父皇明示。”
皇帝抬起眼皮,道:“但說無妨。”
沐榮晗道:“兒臣聽聞當日宮破之時,隻有端王的人馬。而俞暉告了假,在家中歇息,也就是說參與叛亂的隻有端王一人。若說俞暉與端王暗中勾結,那麽端王被俘後,第一件事不是應該保存實力嗎?他為何要供出俞暉?如果說他為了脫罪,說是俞暉教唆,可這對他的罪行而言根本無足輕重。謀反就是謀反,都是殺頭的大罪。”
皇帝眸光深沉,猛然看向沐榮晗,驚異道:“你的意思是……沐恆是故意的!”
“兒臣也隻是推測。”
皇帝將案牘上的茶杯端起來,輕輕抿了一口茶,眼睛眯成一條縫。
“這個沐恆,當年見到朕就說他是被俞暉教唆,一副哭哭啼啼的模樣。朕看他說話不像有假。”
沐榮晗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所以沐恆說的話格外可信。但兒臣又聽聞俞暉被打入天牢時,口中一直喊著冤枉。而且俞暉下獄後不過三日,便上吊身亡。天牢中看管極為嚴苛,俞暉又是重犯,看守們更應格外留心。但居然讓一個重犯自縊身亡,這未免太過蹊蹺。”
皇帝本就多疑,聽沐榮晗說完,他心裏更加疑惑。“晗兒,你怎麽如此清楚當初發生的事?”
沐榮晗不假思索道:“這些事都是兒臣聽音音所言。”
皇帝看他迴答得爽快,不疑有他,道:“如此說來,俞暉的死恐怕是有人故意為之。”如果俞暉是被人構陷,那麽此人,不,很可能是一群人,要把俞家拉下水。那麽,目的又是什麽呢?到底是誰,敢這樣構陷宰輔。
皇帝目光猶然溫和,道:“晗兒,今日你我之言不能讓第三個知道。”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