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羨客》作者:慕容仙
文案:
孟透感到不可思議,攬過他的腰壓在床榻上,額頭抵著他的:“你曉得我說的是哪種喜歡嗎?”
言昭含說:“隨你。你說哪種就哪種。”
-
夏日讀新詩,冬日飲熱酒。
心無天下,天下容他。
第1章 生不逢01
西街中邪的劉老爺有救了。
鎮上來了一個年輕的道士,自稱是暮涑的弟子,能驅除陰靈。沉寂許久的劉家上下激動萬分,為他擺了場接風宴。
這幾日的西街人頭攢動,熱鬧得很,人都在劉家大宅門口探頭探腦,想看看稀罕事。
成德二十三年,盛行的修真之風還沒能吹進這個偏僻的小鎮。人們辛勤勞作,日落而歇。小孩子歪頭晃腦,讀的還是老夫子的那一套,從未接觸過諸如《君鑒經》《效與經》《幻陣通法》之類的修真典籍。乍聽聞這樣的事兒,鎮上的人都好奇不已。
這日在碼頭做活的人收了工,幾個大汗淋漓的男人從外頭進了茶攤,脫了衣衫,露出被日頭曬成古銅色的皮膚。他們圍著桌子坐下,要了幾壺涼茶,提起來那個傳說中的道士來。
那道士夜晚禦劍飛行,見劉家宅子周圍陰氣環繞,於是飄飄然地停在了屋簷上。劉家的嬤嬤抬頭望了一眼,嚇得差點昏過去,跟著的小娃娃拍手叫好,高興地叫著“神仙來了”。劉家人聞聲跑了出來,眼見著那小道士從高牆上飛下來。
有人說那道士年紀雖小,但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踩著祥雲而來,氣質出塵。也有人說他驅魔喚靈,無所不能。事跡被傳得神乎其技。
“早曉得修真這麽風光,我當時也跟著做道士去了。”一人用掛在脖頸上的衣衫抹了把臉上的汗珠,拿蒲扇一個勁兒地給自己扇風,“咱們每天起早貪黑這麽辛苦,也賺不了幾個錢。”
另一人連喝了幾杯涼茶解渴,抹了把嘴,勸道:“算了吧,保命要緊。這年頭哪哪都有陰靈暴動。一年多以前,趙臨城的事兒你忘了?暮涑那麽厲害的門派都差點沒守住。拂蓮這塊兒算安穩的。”
幾個人談著閑天,聊著聊著又提到了被滅門的言家,說起那場被放縱的大火何其猛烈,言家曾經何其威風,現今何其悲慘。談到興起處,還有人剝了花生米吃,聽得津津有味。
“以前吧,拂蓮有言家撐著,沉皈那麽大一個門派,弟子那叫一個八麵威風。當年他家被滅,多少人嚇得要命,可到現在不也什麽事兒都沒有?”
言昭含為客人們端上茶水,將粗瓷杯子一個一個擺好。隨意披散著的墨發,在他低頭時垂落下來。
空氣中一股汗酸臭味。男人們在傍晚也有些聒噪,七嘴八舌,滔滔不絕。
有個客人不多說話,挨著他有些近,隔著衣物揉捏了一把他的腿。粗糙的布料輕輕摩擦過光滑的皮膚。客人的手心有著溫熱的汗。
言昭含沒做反應,提壺滿上茶水。那人將一個遺漏的杯子遞給他,得寸進尺地摸了他的手。因長年做活而幹裂的手指在那一小截雪白的手指上摩挲了一番。
他垂眸說了句“謝謝”。
那人腆著黝黑的臉,嘿嘿地笑,連聲道:“不客氣不客氣。”
客人的目光掠過他窄小的鼻樑和薄軟的唇,追隨他走遠。客人轉身盯了他好一會兒,才心滿意足地趴迴桌子。
同一桌的人終於安靜下來。有人咧嘴笑道:“別以為我們不知道你小子懷著什麽齷齪心思。這是個瞎子。”
“瞎子怎麽了?”那人壓低聲音,“我敢肯定,這是個凨族人。”
同座的人伸長脖子,往灶台那邊張望了好一會兒。言昭含背對著他們,捋起袖子露出白淨的手臂,身形纖瘦。
他奇道:“你怎麽看出來的?”
“我去過趙臨的秦越樓,那兒的兔兒爺大多是凨族人,個個是極品。”那人細小的眼睛裏露出些興奮的光芒。
旁人驚嘆:“嗬,那種銷金窟你也去過?”
“還別說,去一趟真挺燒錢的,但是值啊。那滋味你要是嚐過,這一輩子都會忘不掉……”那人摸著下巴開始迴味,眼神跟著飄忽,又落迴了茶攤夥計的身上。
他看上去清清爽爽的,好似不會出汗,盡管穿得很規矩,但光那張神色偏冷的臉和露出的雪白脖頸就很撩人。
言昭含能感受到停留在他身上的那種不懷好意的目光。他沒興趣再聽下去,搬了矮腳木凳,到茶棚外的老樹底下清洗茶具。
棲在樹上的蟬叫得歡快,鳴叫聲震耳欲聾。過路人來往匆匆。街上攤頭的小販懶洋洋地吆喝。
從湖那邊吹來的風裹著熱浪,穿山過水,擷過枝頭梅,舒捲過行雲,路過鯤鵬飛過的蒼穹,卻停駐於拂蓮的夏天。
言昭含用手腕擦去額頭的薄汗,手裏的一隻碗滑入了盆水中。
不知什麽時候,祝婆婆邁著蹣跚的步子走了過來,蹲下身陪他一起洗盤子:“小言啊,那些人就愛胡亂說話,你別放心上。”
他輕“嗯”了聲。
祝婆婆雖與他朝夕相處,卻不甚了解他的過往。一年多前,這個雙目失明的年輕人出現在雲棲鎮中,裹挾風塵,滿身傷痕。她眼見著他可憐,就將他留下來在茶攤中做活。
婆婆嘆道:“你總是這麽安靜,我的兒子要是像你就好了。”
“我從未見過他。”
祝婆婆撈起一隻盤子,陽光照著她滿頭銀白的發絲,她在強盛的日光下眯了眼睛:“他不聽話,犯了事,五年前被殺頭了,就在東市口。那天還下著雪,拂蓮很少下這麽大的雪。”
言昭含想起來,他從趙臨出來時,天上也下著大雪,他坐在顛簸的馬車裏,被凍得手腳冰冷,在車廂角落裏蜷了一路。
“一看你就不像是尋常人家的孩子,你怎麽會孤零零地住在這兒?”
他擦著茶壺,溫淡道:“我在躲人。”
“躲仇人?”
言昭含沒說話,像是默認。
“活著也就這樣。”她寬慰道,“像婆婆丁一樣,飄到哪兒,就在哪兒生根。高興些,沒什麽過不去的。”
“嗯。”
……
擺水果攤的小販挑著時令上街。糖人一年四季在街頭巷尾招搖。賣水煮蜜藕的婆婆從不吆喝,但來往的路人總是不經意地繞到她的攤子前去了。
他想起易安居士那一句“興盡晚迴舟,誤入藕花深處”來。年少時的溪水泛舟,如今隻被留在了迴憶裏。
他是在迴家路上碰見瑤瑤的。那個鄰家的凨族小姑娘衝上來抱住他,甜甜地叫道:“言哥哥。”
他把夏侯瑤抱起來,溫和問道:“你一個人?怎麽還沒迴家?”
“我去看皮影戲了,冬瓜他們先跑了,我剛剛要迴家呢。”瑤瑤晃著手中的糖葫蘆,“哥哥,我們一起迴家。”
</br>
文案:
孟透感到不可思議,攬過他的腰壓在床榻上,額頭抵著他的:“你曉得我說的是哪種喜歡嗎?”
言昭含說:“隨你。你說哪種就哪種。”
-
夏日讀新詩,冬日飲熱酒。
心無天下,天下容他。
第1章 生不逢01
西街中邪的劉老爺有救了。
鎮上來了一個年輕的道士,自稱是暮涑的弟子,能驅除陰靈。沉寂許久的劉家上下激動萬分,為他擺了場接風宴。
這幾日的西街人頭攢動,熱鬧得很,人都在劉家大宅門口探頭探腦,想看看稀罕事。
成德二十三年,盛行的修真之風還沒能吹進這個偏僻的小鎮。人們辛勤勞作,日落而歇。小孩子歪頭晃腦,讀的還是老夫子的那一套,從未接觸過諸如《君鑒經》《效與經》《幻陣通法》之類的修真典籍。乍聽聞這樣的事兒,鎮上的人都好奇不已。
這日在碼頭做活的人收了工,幾個大汗淋漓的男人從外頭進了茶攤,脫了衣衫,露出被日頭曬成古銅色的皮膚。他們圍著桌子坐下,要了幾壺涼茶,提起來那個傳說中的道士來。
那道士夜晚禦劍飛行,見劉家宅子周圍陰氣環繞,於是飄飄然地停在了屋簷上。劉家的嬤嬤抬頭望了一眼,嚇得差點昏過去,跟著的小娃娃拍手叫好,高興地叫著“神仙來了”。劉家人聞聲跑了出來,眼見著那小道士從高牆上飛下來。
有人說那道士年紀雖小,但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踩著祥雲而來,氣質出塵。也有人說他驅魔喚靈,無所不能。事跡被傳得神乎其技。
“早曉得修真這麽風光,我當時也跟著做道士去了。”一人用掛在脖頸上的衣衫抹了把臉上的汗珠,拿蒲扇一個勁兒地給自己扇風,“咱們每天起早貪黑這麽辛苦,也賺不了幾個錢。”
另一人連喝了幾杯涼茶解渴,抹了把嘴,勸道:“算了吧,保命要緊。這年頭哪哪都有陰靈暴動。一年多以前,趙臨城的事兒你忘了?暮涑那麽厲害的門派都差點沒守住。拂蓮這塊兒算安穩的。”
幾個人談著閑天,聊著聊著又提到了被滅門的言家,說起那場被放縱的大火何其猛烈,言家曾經何其威風,現今何其悲慘。談到興起處,還有人剝了花生米吃,聽得津津有味。
“以前吧,拂蓮有言家撐著,沉皈那麽大一個門派,弟子那叫一個八麵威風。當年他家被滅,多少人嚇得要命,可到現在不也什麽事兒都沒有?”
言昭含為客人們端上茶水,將粗瓷杯子一個一個擺好。隨意披散著的墨發,在他低頭時垂落下來。
空氣中一股汗酸臭味。男人們在傍晚也有些聒噪,七嘴八舌,滔滔不絕。
有個客人不多說話,挨著他有些近,隔著衣物揉捏了一把他的腿。粗糙的布料輕輕摩擦過光滑的皮膚。客人的手心有著溫熱的汗。
言昭含沒做反應,提壺滿上茶水。那人將一個遺漏的杯子遞給他,得寸進尺地摸了他的手。因長年做活而幹裂的手指在那一小截雪白的手指上摩挲了一番。
他垂眸說了句“謝謝”。
那人腆著黝黑的臉,嘿嘿地笑,連聲道:“不客氣不客氣。”
客人的目光掠過他窄小的鼻樑和薄軟的唇,追隨他走遠。客人轉身盯了他好一會兒,才心滿意足地趴迴桌子。
同一桌的人終於安靜下來。有人咧嘴笑道:“別以為我們不知道你小子懷著什麽齷齪心思。這是個瞎子。”
“瞎子怎麽了?”那人壓低聲音,“我敢肯定,這是個凨族人。”
同座的人伸長脖子,往灶台那邊張望了好一會兒。言昭含背對著他們,捋起袖子露出白淨的手臂,身形纖瘦。
他奇道:“你怎麽看出來的?”
“我去過趙臨的秦越樓,那兒的兔兒爺大多是凨族人,個個是極品。”那人細小的眼睛裏露出些興奮的光芒。
旁人驚嘆:“嗬,那種銷金窟你也去過?”
“還別說,去一趟真挺燒錢的,但是值啊。那滋味你要是嚐過,這一輩子都會忘不掉……”那人摸著下巴開始迴味,眼神跟著飄忽,又落迴了茶攤夥計的身上。
他看上去清清爽爽的,好似不會出汗,盡管穿得很規矩,但光那張神色偏冷的臉和露出的雪白脖頸就很撩人。
言昭含能感受到停留在他身上的那種不懷好意的目光。他沒興趣再聽下去,搬了矮腳木凳,到茶棚外的老樹底下清洗茶具。
棲在樹上的蟬叫得歡快,鳴叫聲震耳欲聾。過路人來往匆匆。街上攤頭的小販懶洋洋地吆喝。
從湖那邊吹來的風裹著熱浪,穿山過水,擷過枝頭梅,舒捲過行雲,路過鯤鵬飛過的蒼穹,卻停駐於拂蓮的夏天。
言昭含用手腕擦去額頭的薄汗,手裏的一隻碗滑入了盆水中。
不知什麽時候,祝婆婆邁著蹣跚的步子走了過來,蹲下身陪他一起洗盤子:“小言啊,那些人就愛胡亂說話,你別放心上。”
他輕“嗯”了聲。
祝婆婆雖與他朝夕相處,卻不甚了解他的過往。一年多前,這個雙目失明的年輕人出現在雲棲鎮中,裹挾風塵,滿身傷痕。她眼見著他可憐,就將他留下來在茶攤中做活。
婆婆嘆道:“你總是這麽安靜,我的兒子要是像你就好了。”
“我從未見過他。”
祝婆婆撈起一隻盤子,陽光照著她滿頭銀白的發絲,她在強盛的日光下眯了眼睛:“他不聽話,犯了事,五年前被殺頭了,就在東市口。那天還下著雪,拂蓮很少下這麽大的雪。”
言昭含想起來,他從趙臨出來時,天上也下著大雪,他坐在顛簸的馬車裏,被凍得手腳冰冷,在車廂角落裏蜷了一路。
“一看你就不像是尋常人家的孩子,你怎麽會孤零零地住在這兒?”
他擦著茶壺,溫淡道:“我在躲人。”
“躲仇人?”
言昭含沒說話,像是默認。
“活著也就這樣。”她寬慰道,“像婆婆丁一樣,飄到哪兒,就在哪兒生根。高興些,沒什麽過不去的。”
“嗯。”
……
擺水果攤的小販挑著時令上街。糖人一年四季在街頭巷尾招搖。賣水煮蜜藕的婆婆從不吆喝,但來往的路人總是不經意地繞到她的攤子前去了。
他想起易安居士那一句“興盡晚迴舟,誤入藕花深處”來。年少時的溪水泛舟,如今隻被留在了迴憶裏。
他是在迴家路上碰見瑤瑤的。那個鄰家的凨族小姑娘衝上來抱住他,甜甜地叫道:“言哥哥。”
他把夏侯瑤抱起來,溫和問道:“你一個人?怎麽還沒迴家?”
“我去看皮影戲了,冬瓜他們先跑了,我剛剛要迴家呢。”瑤瑤晃著手中的糖葫蘆,“哥哥,我們一起迴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