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硯不禁嗬道:“你等幹什麽?”
沒有人迴到,那些人全神貫注爭搶馬糞,有幾個已經撿滿一個布包捧著往迴走了。兩人相看一眼,忙翻身下來牽著馬跟著其中一名婦人過去。那婦人穿街走巷迴到一處房屋前,裏麵迎出兩個穿著打了補丁衣服的小孩兒,見了她滿滿的布包居然歡天喜地起來。
三人進了夥房架起柴燒了火,那婦人就把布包裏的馬糞,咕隆全一股腦倒進灶火上的鍋裏翻炒起來。三人專心致誌盯著鐵鍋和裏麵褐色的物事,全然沒有發現身後的人。
蕭硯覺得腦子裏有跟弦被崩斷,心中大駭已經全然明白此舉。
那婦人把馬糞翻炒幾迴直到變成淡黃色,然後盛放到一個破口的碗裏,蹲在地上和兩個孩子就著開水,吹著熱氣,唿哧唿哧吞咽起來。
這是城裏最窮的一群人,實在掏不出銀子去買日漸稀貴的糧食,所以轉而打起了這樣的主意。
這是不得不為之的事情,餵飽自己、餵飽孩子——活下去!
兩人迴到衙門裏都沒有吃晚飯,過了一會兒隋曉迴來聽南懷珂說起這事,沉默片刻說:“我今天還看見有人吃金魚子。”
“什麽金魚子?”那名叫宋孝寬的將軍正來議事,聽了這話就好奇問了起來:“如今還有魚嗎?”
隋曉道:“如今要還能有魚,那便是連魚鱗都能囫圇吞下。其實不是這麽迴事,是水坑淺溝裏遊有一種紅色的小蟲,平時能夠拿來餵魚。我今天看見有饑民撈了蟲放鍋子裏炒熟了吃以此充飢,他們管這叫金魚子。”
宋孝寬瞠目結舌說不出話,眾人不知道是噁心還是痛心,都沉默著沒有發表意見。過了大約半柱香的功夫蕭硯說:“傳令下去,再不許官兵去民間要糧,再多錢都不要買。實在不行——殺馬充餉。”
“這隻是權益之計,”南懷珂道:“我們和京城斷了聯繫隻能傻等,如今是再等不起了。看來皇上不同意增派援軍,再等下去就要走到人人相食的絕境,現在隻能自救。”
宋孝寬道:“王妃說得容易,戎狄圍在外頭,金城如何自救?”
“城裏糧食雖然剩餘不多,但擠一擠還是能餵飽城防軍和部隊。朝廷這個時候指望不上,趁著現而今城裏還有餘力可以動彈,難道要坐以待斃不成?”
“怎麽擠?”
“如今剩下的糧食多在城中富人手中,便是搶也要搶來。”
宋孝寬不以為意:“王妃以鐵腕治,隻怕民怨沸騰,城池不攻自破。”
“所以要自救,得了糧食後即刻突圍,百姓得了活路誰還會計較那點損失?真若計較,以後再彌補就是。”
宋孝寬總覺得不妥,再要反駁蕭硯卻對他說:“王妃說的沒錯,你還有更好的主意?”
“……末將沒有。”
蕭硯對南懷珂道:“你說的正是我這幾日心中所想,我不說是怕此時徵集糧食引起大亂。所以要突圍就要快,我所能想到的唯一突破口就在戎狄後方,你是怎麽想的呢?”
“我的主意和你一樣。”
“可是現在沒有餘力……”
南懷珂微微一笑:“王爺說的是,現在部隊根本不可能走出金城大門。隻是咱們雖然不能,卻不代表別人不能,王爺細想就是了。”
“你說的是……”蕭硯的雙眸漸漸凝聚,將她的話反覆思索了兩邊突然想到什麽:“大齊、戎狄、渤海,西北地區三足鼎立,若能借渤海之力對付戎狄,戎狄必然首尾難以同時顧全。”
“是,戎狄舉傾國之力南下中原,若我們此時能聯合渤海同仇敵愾,戎狄必不能再進犯分毫。”
宋孝寬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渤海沒有理由幫著咱們。”
是這麽個理,南懷珂垂眸不語。
蕭硯起身,背著手在屋子裏來迴踱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可這利完全可以不用撿,渤海要利,他給他們就是,給出去的總比碰運氣撿得要強。
可是渤海需要什麽呢?
渤海地處洛河中遊以北,境內各部落之間的生產發展很不平衡,一些以畜牧為主、一些則以農桑為重。以農桑為主的部落更為富裕,這就導致了各部落之間的不平衡,所以部落之間的內部衝突也時有發生,這也是渤海王統治的艱難之處。
“幫助渤海王更好的治理渤海?”蕭硯迴頭看向南懷珂,這樣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南懷珂聽了淺蹙雙眉,這主意乍一聽是很好,於渤海王來說也很誘人。可是怎麽幫呢?幫了之後呢?任由其壯大?這些都是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後患無窮。
“渤海王最需要的是使落後的部族可以發展起來,消解各處的矛盾,國境之內才能真正安穩。”蕭硯低聲道。
“王爺說的極是,可是發展農桑,這也不是一時半刻可以辦到的。”
又走進了死胡同,莫非是行不通?可這極具誘惑力的主意一定能促成兩國的合作使得渤海王答應出兵,就算走進了死胡同,南懷珂和蕭硯還是捨不得放棄這個想法。
宋孝寬和隋曉站在一旁也想不透,渤海若真肯出兵從後擾亂戎狄,如此圍魏救趙必定能成,可是如何促成這個想法?
</br>
沒有人迴到,那些人全神貫注爭搶馬糞,有幾個已經撿滿一個布包捧著往迴走了。兩人相看一眼,忙翻身下來牽著馬跟著其中一名婦人過去。那婦人穿街走巷迴到一處房屋前,裏麵迎出兩個穿著打了補丁衣服的小孩兒,見了她滿滿的布包居然歡天喜地起來。
三人進了夥房架起柴燒了火,那婦人就把布包裏的馬糞,咕隆全一股腦倒進灶火上的鍋裏翻炒起來。三人專心致誌盯著鐵鍋和裏麵褐色的物事,全然沒有發現身後的人。
蕭硯覺得腦子裏有跟弦被崩斷,心中大駭已經全然明白此舉。
那婦人把馬糞翻炒幾迴直到變成淡黃色,然後盛放到一個破口的碗裏,蹲在地上和兩個孩子就著開水,吹著熱氣,唿哧唿哧吞咽起來。
這是城裏最窮的一群人,實在掏不出銀子去買日漸稀貴的糧食,所以轉而打起了這樣的主意。
這是不得不為之的事情,餵飽自己、餵飽孩子——活下去!
兩人迴到衙門裏都沒有吃晚飯,過了一會兒隋曉迴來聽南懷珂說起這事,沉默片刻說:“我今天還看見有人吃金魚子。”
“什麽金魚子?”那名叫宋孝寬的將軍正來議事,聽了這話就好奇問了起來:“如今還有魚嗎?”
隋曉道:“如今要還能有魚,那便是連魚鱗都能囫圇吞下。其實不是這麽迴事,是水坑淺溝裏遊有一種紅色的小蟲,平時能夠拿來餵魚。我今天看見有饑民撈了蟲放鍋子裏炒熟了吃以此充飢,他們管這叫金魚子。”
宋孝寬瞠目結舌說不出話,眾人不知道是噁心還是痛心,都沉默著沒有發表意見。過了大約半柱香的功夫蕭硯說:“傳令下去,再不許官兵去民間要糧,再多錢都不要買。實在不行——殺馬充餉。”
“這隻是權益之計,”南懷珂道:“我們和京城斷了聯繫隻能傻等,如今是再等不起了。看來皇上不同意增派援軍,再等下去就要走到人人相食的絕境,現在隻能自救。”
宋孝寬道:“王妃說得容易,戎狄圍在外頭,金城如何自救?”
“城裏糧食雖然剩餘不多,但擠一擠還是能餵飽城防軍和部隊。朝廷這個時候指望不上,趁著現而今城裏還有餘力可以動彈,難道要坐以待斃不成?”
“怎麽擠?”
“如今剩下的糧食多在城中富人手中,便是搶也要搶來。”
宋孝寬不以為意:“王妃以鐵腕治,隻怕民怨沸騰,城池不攻自破。”
“所以要自救,得了糧食後即刻突圍,百姓得了活路誰還會計較那點損失?真若計較,以後再彌補就是。”
宋孝寬總覺得不妥,再要反駁蕭硯卻對他說:“王妃說的沒錯,你還有更好的主意?”
“……末將沒有。”
蕭硯對南懷珂道:“你說的正是我這幾日心中所想,我不說是怕此時徵集糧食引起大亂。所以要突圍就要快,我所能想到的唯一突破口就在戎狄後方,你是怎麽想的呢?”
“我的主意和你一樣。”
“可是現在沒有餘力……”
南懷珂微微一笑:“王爺說的是,現在部隊根本不可能走出金城大門。隻是咱們雖然不能,卻不代表別人不能,王爺細想就是了。”
“你說的是……”蕭硯的雙眸漸漸凝聚,將她的話反覆思索了兩邊突然想到什麽:“大齊、戎狄、渤海,西北地區三足鼎立,若能借渤海之力對付戎狄,戎狄必然首尾難以同時顧全。”
“是,戎狄舉傾國之力南下中原,若我們此時能聯合渤海同仇敵愾,戎狄必不能再進犯分毫。”
宋孝寬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渤海沒有理由幫著咱們。”
是這麽個理,南懷珂垂眸不語。
蕭硯起身,背著手在屋子裏來迴踱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可這利完全可以不用撿,渤海要利,他給他們就是,給出去的總比碰運氣撿得要強。
可是渤海需要什麽呢?
渤海地處洛河中遊以北,境內各部落之間的生產發展很不平衡,一些以畜牧為主、一些則以農桑為重。以農桑為主的部落更為富裕,這就導致了各部落之間的不平衡,所以部落之間的內部衝突也時有發生,這也是渤海王統治的艱難之處。
“幫助渤海王更好的治理渤海?”蕭硯迴頭看向南懷珂,這樣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南懷珂聽了淺蹙雙眉,這主意乍一聽是很好,於渤海王來說也很誘人。可是怎麽幫呢?幫了之後呢?任由其壯大?這些都是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後患無窮。
“渤海王最需要的是使落後的部族可以發展起來,消解各處的矛盾,國境之內才能真正安穩。”蕭硯低聲道。
“王爺說的極是,可是發展農桑,這也不是一時半刻可以辦到的。”
又走進了死胡同,莫非是行不通?可這極具誘惑力的主意一定能促成兩國的合作使得渤海王答應出兵,就算走進了死胡同,南懷珂和蕭硯還是捨不得放棄這個想法。
宋孝寬和隋曉站在一旁也想不透,渤海若真肯出兵從後擾亂戎狄,如此圍魏救趙必定能成,可是如何促成這個想法?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