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完送往鄭氏的聖旨,並安排人送過去後,李二迴到棋盤旁,繼續與陳老對弈了起來。
至於送往會川滎陽鄭氏主家的聖旨後續會如何,李二已經不再關注,若是鄭氏能臣服並將李承道送出來,全族往後也老實聽話,那麽李二不介意留鄭氏他們全族一條命。
否則,等到天地複蘇後,他自會安排人去清算。
“張阿難,電告父皇,朕已經擬旨送往會川,承道被送出來,朕會讓人護送他前往潮州與他相見。”
落下棋子後,李二對著旁邊候著的張阿難吩咐道,張阿難立即領命躬身下去安排傳信。
棋局漸漸到了尾聲,李二已落下封,再次落下一子自斷一臂,保全大龍後的李二對著陳老問道。
“陳老,朕想遷都,您覺得如何?”
陳老舉起手中旗子剛想落下,聽到李二的話語,頓時一愣,抬頭看向李二。
“遷都?陛下怎會有此想法?”
李二起身展開了大唐的輿圖,指著上麵對著陳老說道。
“長安雖好,但卻交通實在不便,以每次往運送糧食都需耗費大量人力,往返一趟江南便需月餘,若是去往通道所在的潮州,那所需時間更多。”
“而未來大唐騰飛的機遇盡在種花家,若每次物資往外都需如此長的時間,豈不浪費?”
陳老頓時明白了李二的想法,也是點了點頭,同意了遷都的想法。
“那陛下欲遷都何處?東都洛陽?”
“不,朕欲遷往金陵,您老覺得如何?”
“金陵,六朝古都?”
陳老有些詫異。
“是,不過此事並不急於一時,朕打算等通道貫通後,再請陳老幫忙調撥一批人手,助朕建設金陵。”
李二迴到座位上,看著陳老說道。
“幫忙建設倒是無妨,不過陳某還是有些不解,陛下既要遷都,為何不選東都?”
“東都洛陽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九州之中,四周有險要的地形及關隘可防外地。”
“同時,洛陽道路四通八達,且有通濟渠在,可通江南,並且臨近黃河,亦可建立大型水運碼頭,交通運輸甚是方便,實乃遷都之首選。”
陳老很是不解的問道。
“朕也明白東都之好,但朕還是想離得再近一些。”
李二癟癟嘴,他難道不知道東都的好嗎?不,他知道。
但是自從看了後世曆史後,在看到武周遷都到洛陽後,他對洛陽就產生了些膈應。
陳老看李二的模樣,知道肯定還有什麽李二不願開口的原因,而原因應該也不是太過重要,但卻讓李二有些難以開口說清楚。
不過無論如何,該勸還是得勸,即便重建一個大唐的都城對於種花家來說容易,但是這座都城要在大唐立刻便發展起來,卻是很難。
“陛下,陳某還是建議,您若想遷都,便遷往洛陽吧。”
“相對於金陵,洛陽已有了現成的宮殿和廟宇及交通路網,長安的百姓遷徙過去也更加容易。”
“另外洛陽亦是絲綢之路的起點,若是遷都金陵,怕是很多西域商人會止步於長安或洛陽,屆時金陵會處於很尷尬的處境。”
“至於前往潮州的交通,陛下倒是不用擔心,隻要通道貫通,種花家就會安排工程隊進駐內時空開始修建機場,到時候前往潮州,最多隻需一兩個時辰。”
李二沉默不語,手上摩挲著棋子,他何嚐不知道這些,隻是他心中有著武周那根刺,著實讓他很是難受。
“二郎是在跟陳老商量遷都?”
突然,一道溫和的女子聲傳來。
“觀音婢,你來了。”
“見過皇後。”
陳老拱拱手算是打過招唿。
“二郎,陳老剛剛之言臣妾也聽到了,臣妾亦是認可陳老之言,還望二郎慎重選擇。”
長孫皇後把侍女端著的兩碗蓮子羹放到了李二跟陳老的棋盤旁,揮退了侍女後,對著李二說道。
“觀音婢,你也支持遷都東都?”
“二郎,後宮本不應幹政,但此事臣妾卻是不得不站出來勸諫一番了。”
“大唐如今雖然蒸蒸日上,但距離武德九年突厥南下渭水才過去幾載,距離隋末亂世也不過十餘載時光,還遠沒到可以肆意揮霍的時候啊。”
“遷都所需消耗民力物力不知繼續,長安百姓更會因遷都受到嚴重影響,若非必要,臣妾是不建議遷都的。”
“但今日,臣妾支持你遷都,乃是遷往東都洛陽對我大唐有利,值得這些耗損,但若是遷都金陵,那臣妾便希望你三思了,若是你還執意遷都金陵,就莫怪臣妾死諫了。”
長孫皇後用著最溫柔的語氣說著最令李二忐忑不安的話,李二很清楚長孫皇後的脾氣,竟然她說會死諫,那是肯定是會以死相諫的。
“罷了,既然觀音婢你也不同意,那朕不再提及遷都金陵的事了。至於遷都東都,朕打算等承乾迴來後,再與玄齡克明他們商議。”
“陳老,此棋局朕認輸了。”
李二見到皇後如此說,也無心再談論了,把手上摩挲著的棋子往棋盤一丟,對著陳老說道。
“哈哈,皇後娘娘不愧為曆史上記載的千古賢後,幸甚至哉,陛下有此賢後。”
陳老哈哈大笑,拍手鼓掌笑著說道。
李二與長孫皇後兩人對視一眼,也是笑了起來。
(勞煩各位大大點點催更,送送免費的為愛發電!
順手多劃拉兩下,給本書打個分,評個論,刷刷數據也是好的)
至於送往會川滎陽鄭氏主家的聖旨後續會如何,李二已經不再關注,若是鄭氏能臣服並將李承道送出來,全族往後也老實聽話,那麽李二不介意留鄭氏他們全族一條命。
否則,等到天地複蘇後,他自會安排人去清算。
“張阿難,電告父皇,朕已經擬旨送往會川,承道被送出來,朕會讓人護送他前往潮州與他相見。”
落下棋子後,李二對著旁邊候著的張阿難吩咐道,張阿難立即領命躬身下去安排傳信。
棋局漸漸到了尾聲,李二已落下封,再次落下一子自斷一臂,保全大龍後的李二對著陳老問道。
“陳老,朕想遷都,您覺得如何?”
陳老舉起手中旗子剛想落下,聽到李二的話語,頓時一愣,抬頭看向李二。
“遷都?陛下怎會有此想法?”
李二起身展開了大唐的輿圖,指著上麵對著陳老說道。
“長安雖好,但卻交通實在不便,以每次往運送糧食都需耗費大量人力,往返一趟江南便需月餘,若是去往通道所在的潮州,那所需時間更多。”
“而未來大唐騰飛的機遇盡在種花家,若每次物資往外都需如此長的時間,豈不浪費?”
陳老頓時明白了李二的想法,也是點了點頭,同意了遷都的想法。
“那陛下欲遷都何處?東都洛陽?”
“不,朕欲遷往金陵,您老覺得如何?”
“金陵,六朝古都?”
陳老有些詫異。
“是,不過此事並不急於一時,朕打算等通道貫通後,再請陳老幫忙調撥一批人手,助朕建設金陵。”
李二迴到座位上,看著陳老說道。
“幫忙建設倒是無妨,不過陳某還是有些不解,陛下既要遷都,為何不選東都?”
“東都洛陽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九州之中,四周有險要的地形及關隘可防外地。”
“同時,洛陽道路四通八達,且有通濟渠在,可通江南,並且臨近黃河,亦可建立大型水運碼頭,交通運輸甚是方便,實乃遷都之首選。”
陳老很是不解的問道。
“朕也明白東都之好,但朕還是想離得再近一些。”
李二癟癟嘴,他難道不知道東都的好嗎?不,他知道。
但是自從看了後世曆史後,在看到武周遷都到洛陽後,他對洛陽就產生了些膈應。
陳老看李二的模樣,知道肯定還有什麽李二不願開口的原因,而原因應該也不是太過重要,但卻讓李二有些難以開口說清楚。
不過無論如何,該勸還是得勸,即便重建一個大唐的都城對於種花家來說容易,但是這座都城要在大唐立刻便發展起來,卻是很難。
“陛下,陳某還是建議,您若想遷都,便遷往洛陽吧。”
“相對於金陵,洛陽已有了現成的宮殿和廟宇及交通路網,長安的百姓遷徙過去也更加容易。”
“另外洛陽亦是絲綢之路的起點,若是遷都金陵,怕是很多西域商人會止步於長安或洛陽,屆時金陵會處於很尷尬的處境。”
“至於前往潮州的交通,陛下倒是不用擔心,隻要通道貫通,種花家就會安排工程隊進駐內時空開始修建機場,到時候前往潮州,最多隻需一兩個時辰。”
李二沉默不語,手上摩挲著棋子,他何嚐不知道這些,隻是他心中有著武周那根刺,著實讓他很是難受。
“二郎是在跟陳老商量遷都?”
突然,一道溫和的女子聲傳來。
“觀音婢,你來了。”
“見過皇後。”
陳老拱拱手算是打過招唿。
“二郎,陳老剛剛之言臣妾也聽到了,臣妾亦是認可陳老之言,還望二郎慎重選擇。”
長孫皇後把侍女端著的兩碗蓮子羹放到了李二跟陳老的棋盤旁,揮退了侍女後,對著李二說道。
“觀音婢,你也支持遷都東都?”
“二郎,後宮本不應幹政,但此事臣妾卻是不得不站出來勸諫一番了。”
“大唐如今雖然蒸蒸日上,但距離武德九年突厥南下渭水才過去幾載,距離隋末亂世也不過十餘載時光,還遠沒到可以肆意揮霍的時候啊。”
“遷都所需消耗民力物力不知繼續,長安百姓更會因遷都受到嚴重影響,若非必要,臣妾是不建議遷都的。”
“但今日,臣妾支持你遷都,乃是遷往東都洛陽對我大唐有利,值得這些耗損,但若是遷都金陵,那臣妾便希望你三思了,若是你還執意遷都金陵,就莫怪臣妾死諫了。”
長孫皇後用著最溫柔的語氣說著最令李二忐忑不安的話,李二很清楚長孫皇後的脾氣,竟然她說會死諫,那是肯定是會以死相諫的。
“罷了,既然觀音婢你也不同意,那朕不再提及遷都金陵的事了。至於遷都東都,朕打算等承乾迴來後,再與玄齡克明他們商議。”
“陳老,此棋局朕認輸了。”
李二見到皇後如此說,也無心再談論了,把手上摩挲著的棋子往棋盤一丟,對著陳老說道。
“哈哈,皇後娘娘不愧為曆史上記載的千古賢後,幸甚至哉,陛下有此賢後。”
陳老哈哈大笑,拍手鼓掌笑著說道。
李二與長孫皇後兩人對視一眼,也是笑了起來。
(勞煩各位大大點點催更,送送免費的為愛發電!
順手多劃拉兩下,給本書打個分,評個論,刷刷數據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