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看大勢不懼老將 征學官布局扶餘
牧淵:我在大淵搞扶貧 作者:獨唱何須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祁榛苦笑點頭:“正是如此,當年扶餘文保他兵力不占優,又因為受到猜忌,糧草常常不濟,即便如此還能在對峙中不落下風,就連先父都承認此人乃其平生第一大敵。此人不但武藝超群,兵法韜略無一不精,尤其善守,一座孤城他能連守三年,的確是有些真本事。”
“那他因何被貶呢?”祁翀不解地問道。
“皇位之爭敗了唄!扶餘的皇位繼承是一筆糊塗賬,有時是老皇帝生前立儲,有時又是九部公推。當年扶餘老皇帝駕崩的時候,據說是臨終前指定了扶餘文保繼位,可不知怎的,九部中的大部分都不肯承認這個遺詔,最後硬是公推了扶餘文代——也就是扶餘豐璋他爹做了皇帝!
扶餘文保倒也算大度,輸了就輸了,甘心稱臣,不作他想。可扶餘文代小心眼子,處處跟自己這個哥哥不對付,讓他去打仗卻又不給兵、不給糧,就是想讓他死在戰場上,或者打了敗仗之後名正言順處置他。可這老頭兒也著實是有能耐,居然硬扛著沒輸!
扶餘文代沒辦法,便拿他兒子開刀,誣陷他兒子謀反,順便將他牽連下獄。可此舉畢竟不得人心,況且扶餘文保在軍中也有不少擁躉,多少雙眼睛都盯著呢!扶餘文代最後到底是沒敢對他下死手,隻是殺了他的長子、奪了他的兵權,將他貶到了北境苦寒之地,讓他去那裏督造兵器去了。若非如此,謝宣哪有本事拿下瀚西路四州呢?”
“有點意思!隻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祁翀笑道。
“我看夠嗆!得有快七十了吧?”祁樟這話是問祁榛的。
祁榛點點頭:“差不多。英雄遲暮,道阻且長。就算扶餘文保真的複出,也一樣抵擋不住我軍的大炮火銃!此乃大勢,非人力所能改變!”
此言獲得了在座眾人的一致讚同,這個問題便先放下了。
“杜相那裏如何了?”祁翀又問道。
“杜相關於移民屯邊的奏疏陛下沒看嗎?”羅汝芳反問道。
祁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昨夜太累了,奏折還沒看完呢!”
羅汝芳自然也聽說了昨晚行宮有異動,便沒再多問,笑道:“陛下連日操勞,奏折倒也不急著看,臣給陛下大致說說就是了。杜相自到瀚西路以來,通過與當地士紳交往已經將情況摸了個差不多,總體而言,不太樂觀。”
“這是為何?”
“瀚西路民風彪悍,不乏壯士,募兵、征調民夫都很容易,可讀書之人甚少,陛下原先想的就近派人赴扶餘新收之地宣揚教化怕是不易。杜相把整個瀚西路有舉人以上功名的都數了一遍,也湊不夠兩州的人數!
康安國那裏也很為難,這兩科的進士都被陛下派出去了,本來就沒有足夠的新晉官員來補充缺額,如今還要再調人去扶餘那邊,也著實有些騰挪不開。況且東北苦寒,也無人願去呀!”
“既然就近調人不可行,預備官員也不足,那諸公還有什麽別的好主意嗎?”
“陛下,臣倒是有個法子或可解燃眉之急!”喬履謙道。
“喬閣老請講。”
“江南文風遠勝江北,進士名額有限,便常有舉子屢試不中,臣在江南時也常與一些落地舉子來往,知道他們本身學識並不差,隻是缺了些運氣而已,料想江北這樣的舉子也不在少數。既如此,何不從全國舉人中征調低品級官員到扶餘上任呢?”
祁翀沉吟片刻問道:“羅先生、元閣老你們怎麽看?”
羅汝芳道:“陛下,喬閣老這個法子臣不是沒想過,朝廷以往也有從舉人中選拔八九品官員的先例,雖非常例,但每隔十年八年也會有這麽一次,比如說永嘉縣令魯光庭就是通過舉人大挑入仕的。但是,舉人一旦入仕便失去了再考進士的資格,因此,以往願意參加大挑的舉人其實並不多,許多人寧肯終身不入仕也不願意放棄這個資格。因此,臣擔心就算朝廷有此意,舉人們也不會熱衷於此。”
元震也點頭附和:“羅相所言極是,世人還是更看重進士的身份,這也是事實。”
祁翀思忖片刻突然問道:“舉子們為何不願意入仕,非要考進士呢?”
“自然是為了今後的升遷考慮。進士出身的官員升遷快,尤其是以前的宰相和殿閣大學士,莫不是進士出身。舉人出身的官員首次授官品級低,升遷也慢,更沒可能拜相。好男兒誰心裏沒個出將入相的夢呢,是不是?”羅汝芳笑著望向其餘眾人,眾人皆是會心一笑。
祁翀也笑道:“這麽說倒也沒錯,不過那是以前了,朕之前也說過,今後不再設翰林學士和殿閣大學士,官員升遷也不看出身,隻看政績!舉人出身雖然起步低了些,但至少能早些入仕,早入仕便早出成績,未見得便不如進士出身。隻要政績好,便是入閣拜相也不是不可以呀!”
“陛下所言極是!”喬履謙點頭道,“臣也是這麽認為的。有了陛下這番表態,舉人入仕在升遷一途上便再無障礙,如此眾人疑慮可消,想必會有許多舉人願意入仕的。”
“那就這麽定了吧,內閣出個閣令,讓學部和吏部去辦,大挑範圍就定為參加會試兩次以上而不中的舉人吧,取其多次考試最優排名,按照排名先後分授七、八品官員到扶餘新克之地任職。
再讓吏部從現有官員中征調自願前往扶餘任職者,凡願往者一律官升半級,俸祿多加三成,算作給他們購置冬衣皮襖的補貼吧!”
“哈哈,如此升官又發財,想必這次會有不少人搶著要去囉!”羅汝芳笑道,“要不,陛下讓臣去吧,反正臣還罰著俸呢,正好去賺迴來!”
眾人哄堂大笑,祁翀哭笑不得,站起來叉手道:“學生給先生賠個不是了!”
唬得羅汝芳慌忙站起身來:“臣玩笑而已,怎敢受陛下大禮!折煞臣了、折煞臣了!”
“那他因何被貶呢?”祁翀不解地問道。
“皇位之爭敗了唄!扶餘的皇位繼承是一筆糊塗賬,有時是老皇帝生前立儲,有時又是九部公推。當年扶餘老皇帝駕崩的時候,據說是臨終前指定了扶餘文保繼位,可不知怎的,九部中的大部分都不肯承認這個遺詔,最後硬是公推了扶餘文代——也就是扶餘豐璋他爹做了皇帝!
扶餘文保倒也算大度,輸了就輸了,甘心稱臣,不作他想。可扶餘文代小心眼子,處處跟自己這個哥哥不對付,讓他去打仗卻又不給兵、不給糧,就是想讓他死在戰場上,或者打了敗仗之後名正言順處置他。可這老頭兒也著實是有能耐,居然硬扛著沒輸!
扶餘文代沒辦法,便拿他兒子開刀,誣陷他兒子謀反,順便將他牽連下獄。可此舉畢竟不得人心,況且扶餘文保在軍中也有不少擁躉,多少雙眼睛都盯著呢!扶餘文代最後到底是沒敢對他下死手,隻是殺了他的長子、奪了他的兵權,將他貶到了北境苦寒之地,讓他去那裏督造兵器去了。若非如此,謝宣哪有本事拿下瀚西路四州呢?”
“有點意思!隻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祁翀笑道。
“我看夠嗆!得有快七十了吧?”祁樟這話是問祁榛的。
祁榛點點頭:“差不多。英雄遲暮,道阻且長。就算扶餘文保真的複出,也一樣抵擋不住我軍的大炮火銃!此乃大勢,非人力所能改變!”
此言獲得了在座眾人的一致讚同,這個問題便先放下了。
“杜相那裏如何了?”祁翀又問道。
“杜相關於移民屯邊的奏疏陛下沒看嗎?”羅汝芳反問道。
祁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昨夜太累了,奏折還沒看完呢!”
羅汝芳自然也聽說了昨晚行宮有異動,便沒再多問,笑道:“陛下連日操勞,奏折倒也不急著看,臣給陛下大致說說就是了。杜相自到瀚西路以來,通過與當地士紳交往已經將情況摸了個差不多,總體而言,不太樂觀。”
“這是為何?”
“瀚西路民風彪悍,不乏壯士,募兵、征調民夫都很容易,可讀書之人甚少,陛下原先想的就近派人赴扶餘新收之地宣揚教化怕是不易。杜相把整個瀚西路有舉人以上功名的都數了一遍,也湊不夠兩州的人數!
康安國那裏也很為難,這兩科的進士都被陛下派出去了,本來就沒有足夠的新晉官員來補充缺額,如今還要再調人去扶餘那邊,也著實有些騰挪不開。況且東北苦寒,也無人願去呀!”
“既然就近調人不可行,預備官員也不足,那諸公還有什麽別的好主意嗎?”
“陛下,臣倒是有個法子或可解燃眉之急!”喬履謙道。
“喬閣老請講。”
“江南文風遠勝江北,進士名額有限,便常有舉子屢試不中,臣在江南時也常與一些落地舉子來往,知道他們本身學識並不差,隻是缺了些運氣而已,料想江北這樣的舉子也不在少數。既如此,何不從全國舉人中征調低品級官員到扶餘上任呢?”
祁翀沉吟片刻問道:“羅先生、元閣老你們怎麽看?”
羅汝芳道:“陛下,喬閣老這個法子臣不是沒想過,朝廷以往也有從舉人中選拔八九品官員的先例,雖非常例,但每隔十年八年也會有這麽一次,比如說永嘉縣令魯光庭就是通過舉人大挑入仕的。但是,舉人一旦入仕便失去了再考進士的資格,因此,以往願意參加大挑的舉人其實並不多,許多人寧肯終身不入仕也不願意放棄這個資格。因此,臣擔心就算朝廷有此意,舉人們也不會熱衷於此。”
元震也點頭附和:“羅相所言極是,世人還是更看重進士的身份,這也是事實。”
祁翀思忖片刻突然問道:“舉子們為何不願意入仕,非要考進士呢?”
“自然是為了今後的升遷考慮。進士出身的官員升遷快,尤其是以前的宰相和殿閣大學士,莫不是進士出身。舉人出身的官員首次授官品級低,升遷也慢,更沒可能拜相。好男兒誰心裏沒個出將入相的夢呢,是不是?”羅汝芳笑著望向其餘眾人,眾人皆是會心一笑。
祁翀也笑道:“這麽說倒也沒錯,不過那是以前了,朕之前也說過,今後不再設翰林學士和殿閣大學士,官員升遷也不看出身,隻看政績!舉人出身雖然起步低了些,但至少能早些入仕,早入仕便早出成績,未見得便不如進士出身。隻要政績好,便是入閣拜相也不是不可以呀!”
“陛下所言極是!”喬履謙點頭道,“臣也是這麽認為的。有了陛下這番表態,舉人入仕在升遷一途上便再無障礙,如此眾人疑慮可消,想必會有許多舉人願意入仕的。”
“那就這麽定了吧,內閣出個閣令,讓學部和吏部去辦,大挑範圍就定為參加會試兩次以上而不中的舉人吧,取其多次考試最優排名,按照排名先後分授七、八品官員到扶餘新克之地任職。
再讓吏部從現有官員中征調自願前往扶餘任職者,凡願往者一律官升半級,俸祿多加三成,算作給他們購置冬衣皮襖的補貼吧!”
“哈哈,如此升官又發財,想必這次會有不少人搶著要去囉!”羅汝芳笑道,“要不,陛下讓臣去吧,反正臣還罰著俸呢,正好去賺迴來!”
眾人哄堂大笑,祁翀哭笑不得,站起來叉手道:“學生給先生賠個不是了!”
唬得羅汝芳慌忙站起身來:“臣玩笑而已,怎敢受陛下大禮!折煞臣了、折煞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