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人拜相次日起的半個月內,一道道司法改革詔令由宮中發出,傳至朝野。


    “內閣:夫為政之大,慎枉刑獄。而恤獄慎刑,首在厘定有司職權。捕、訴、審三權者,不可操之同人;刑、理、台三司者,理應各負其責。然三司職權混同由來已久,弊大於利,不可不查。


    今特於三司之外,再設提刑司。自茲而後,刑部掌緝捕,提刑掌公訴,大理掌審理,共稱三司。惟禦史台獨於三司之外,監察百官並掌涉官員之捕、訴。地方各路、州、縣亦設相應屬官,使上下一體。詔令普天,使鹹知之。”


    “內閣:槐路清肅,台階重峻,經邦論道,變諧是屬。然而表德優賢,昔王令典,庸勳紀績,列代通規。衍聖公孔維翰地胄清華,風神閑悟,立誌溫裕,局量宏雅,可為提刑使。”


    “內閣:朕聞立國於大地,不可無法也,有法而不善與無法等。法者,所以障人權、過邪僻,法治國之善者,可以絕寇賊、息訟爭。今我朝律法,刑民不分,鄰裏口角、兄弟之爭動輒施以刑罰;至於輕罪重判、重罪輕罰者亦不勝枚舉。今茲重訂律典,乃治國之急務也。


    朕以虛寡,夙嗣寶圖,寅畏上元,憂勤庶類。雖解網之德,有慚列聖;而好生之惠,無愧伊心。詔內閣首輔杜延年、次輔羅汝芳、樞密副使壽王榛、京兆府尹慶王槐、大理寺卿邱維屏、提刑使孔維翰、禦史中丞許衍、通政使吳思玄、刑部尚書展騫、刑部侍郎陸璟裕等,爰逮朝賢,詳定法律,成民、刑、政、軍四典,其務在審慎,稱朕意焉。”


    “內閣:大帝降鑒,無幽不燭,下人上訴,在屈必申。


    朕祗膺寶曆,寅奉璿圖,常居安以戒危,每在得而思失。慮一夫之不獲,憂萬方之有罪。是以頻發詔書,庶幾息訟,比命申理,未副朕懷。百姓雖事披論,官司不能正斷。及於三司陳訴,不為究尋,向省告言,又卻付州縣。至有財物相侵,婚田交爭,或為判官受囑,有理者不申;或以按主取錢,合得者被奪;或積嫌累載,橫誣非罪;或肆忿一朝,枉加殺害;或頻經行陣,竟無優賞;或不當矢石,便獲勳庸,改換文簿,更相替奪;或於所部,憑倩織作,少付絲麻,多收絹布;或營造器物,耕事田疇,役即伍功,雇無半直。又境內市買,無所畏憚虛立賤價,抑取貴物,實貪利以侵人,乃據估以防罪;或進退丁戶等色,多有請求;或解補省佐之流,專納賄賂;或徵科賦役,差點兵防,無錢則貧弱先行,有貨則富強獲免。亦有鄉邑豪強,容其造請;或酒食交往,或妻子去還,假托威恩,公行侵暴。凡如此事,固非一緒。經曆台閣,往來州縣,動淹年歲,曾無與奪,欲使元元,何所探告?


    見在京訴訟人,宜令京兆府尹慶王槐、禦史中丞許衍、通政使吳思玄等共理冤屈,有理者速即奏聞,無理亦示語發遣。其有虛相構架,浪擾官方,若經處分,喧訴不絕者,宜即科決,使知懲厲。若處斷不平,所司糾察得實者,所由官人,隨即科附。可布告遐邇,使知朕意,主者施行。”


    與此同時,國子監宣布重開已取消了三十多年的明法科課程,而今秋九月開明法科恩科的消息也不脛而走,許多沒有考上進士的舉子轉而入國子監攻讀淵律,京城之內一度掀起“明法”熱潮。


    另一道專門針對監生、太學生的詔令更是在國子監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誒,王兄、胡兄,你們看那詔令了沒?隻要參加江南度田,迴京後便可參加朝廷遴選考試,考試合格便可授八品官。如何?你我要不要去報個名?”


    “好倒是好,隻是不知這遴選考試難度如何、錄取多少,若是名額有限,豈不是白忙活一場?”


    “誒,這事兒你可以問我呀,我知道呀!”一名路過的監生得意洋洋地插話道。


    “何兄,你有消息?快說說!”王監生急切道,眾人也被他的話吸引,紛紛圍攏上來。


    “實不相瞞,我有一親戚就在學部當書吏,他前幾日去送公文的時候無意中聽兩位侍郎提過一嘴,說這次遴選考試難度與國子監月考難度相當,而且不設名額限製,也就是說以我等的水準基本都能考中!說白了,就是走個過場,不違陛下‘逢進必考’的旨意而已!”


    “真的假的?”眾人頓時來了興致。


    “這還能有假?”


    “那還等什麽?咱們報名去呀!”胡監生扭頭又問一名中年人,“張兄,你去不去?”


    “以監生入仕,終非正途,怕是今後升遷不易呀!”被點名的張監生連連搖頭。


    “張兄此言差矣,仕途升遷出身固然要緊,但非正途出身者也未必不能建功立業。學部範待郎還是舉人出身呢,不也封侯坐堂了?”何監生不以為然道。


    “就是、就是,哎,我不管你們啊,反正我是肯定要去報名的!我倒不衝著那個八品官位,主要是囊中羞澀、家裏實在揭不開鍋了!詔令裏說了,參與度田每個月可以領十貫錢的俸祿,此外還有差旅貼補,這不比國子監每個月那點例錢多多了?我就想掙點錢,嘿嘿,慚愧、慚愧!”


    “我與你同去!我都落榜三次了,眼瞅著年紀越來越大,中式基本無望。既然考不上,幹脆借這個機會博一把,否則我可能終生都無法入仕了!升不升遷的那不也得先當上官才能論及此事嗎?要是再過十年八年,就算能考上,我恐怕也沒那個命去等待升遷機會囉!”


    此言引發了不少人的共鳴,就連那執著於正途出身的張監生也被說中了心事,沉默不語。他又何嚐不是屢試不第呢?他早已過了而立之年卻一事無成,家中兄嫂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妻子也常有抱怨,可他心裏總還有一份進士及第、跨馬遊街、入則為相、出則封疆的大誌。正是憑著這份誌向他才得以堅持至今,可難道自己的鴻圖大誌真的就隻是遙不可及的美夢嗎?


    該堅持理想還是屈從於現實,這對於張監生來說是個問題,對其他人卻不是,沒過三日,吏部就招滿了二百人的名額。


    四月底,劉璠離京赴任,隨行的除了車夫、仆從及護衛,還有數百名屬員,轟轟烈烈的江南度田就此拉開帷幕。


    劉璠浩浩蕩蕩離京的同時,另一人卻輕車簡從十分低調地入京了。此人入京後既沒有迴故宅休息,也沒有馬上入宮陛見,而是先去見了一個人。


    外城一個不起眼的小酒館此刻被官兵圍了個水泄不通,店裏所有散客都被清走,酒保倒上酒後也被驅出了門外。酒館內兩個人相對而坐,一人拈須微笑,另一人卻隻是低頭無語,目光偶爾掃過對麵老者藏在袖中的左手,心中忍不住倏地一緊。


    “為何保舉我?”許久過後,那人抬頭問道。


    “子高兄,我平生不好賭,但卻願意在你身上賭一次。”


    “賭什麽?”


    “賭你熱血未涼,賭你不甘心!”


    “哼哼,”吳思玄臉上露出一絲嘲諷,“惟德兄,這次你怕是又要輸了!”


    “無妨,大不了賠你一條命而已。”


    “賠命?何出此言?你幾時欠我一條命了?”吳思玄疑惑地問道。


    “還記得這間小酒館嗎?當年我們曾在此痛飲,雙雙酩酊大醉。”羅汝芳舉杯微笑,往事曆曆在目。


    “自然記得。”迴憶起往事,吳思玄嘴角微動,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伸手也端起了酒杯。


    “我這個人記性好,哪怕喝醉也不會忘事。我記得那次我們說了很多心裏話,彼此也分享了一些秘密。你告訴了我一個大秘密,是關於你的身世的。”


    吳思玄臉色微變,舉著酒杯的手在半空中凝滯。


    羅汝芳繼續道:“你說你其實並非是吳家子,你生母原是歌女,被令尊帶迴家時已有孕在身,隻是月份尚小,他人不知而已。令尊不是沒有懷疑過你的身世,隻是你自幼聰穎,讀書遠勝其他兄弟,他篤定吳家下一代的前程要著落在你身上,這才將此事藏在了心中隱而不發。


    尤其是在你十九歲進士及第之後,令尊為了讓你名正言順執掌家業,不惜將嫡長子過繼了出去,又將你記在正妻名下,這才使你獲得了主家嫡長子的名分!


    而就在這一切發生後不久,你生母突然暴病去世,她臨終前將你的身世告訴了你,你大為震驚,更對生母的死因產生了懷疑。


    但是,懷疑歸懷疑,但你始終不敢質疑自己的父親,隻能在酒後將這個秘密與我分享。我說的沒錯吧?”


    “你記性確實不錯,可這與你又有什麽關係呢?”


    “當年我入獄後,你家裏發生了一些事,對嗎?令尊到底對你做了什麽,竟使你性情大變,能說給我聽聽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牧淵:我在大淵搞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唱何須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唱何須和並收藏牧淵:我在大淵搞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