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明了什麽?這說明了稻米的收購價,與售出價,已經有人預先定好了。整個長安城的米鋪都預定好了。”宋問道,“沒有哪個商戶敢有這樣大的膽量,也沒有哪個商戶,能有這樣的人脈。”
宋問道:“正是因為這三年來米價太過於平穩。隻有偶爾的小幅變動。所以宋某才覺得,這米價,不大尋常。”
“老夫與太傅,也有此懷疑。所以深表擔憂啊。”李伯昭點頭,眼神中滿是讚許道:“宋先生果真如傳言那邊,見微知著。真是青年多才俊啊,老夫深感佩服。”
宋問忙道:“禦史公折煞小輩了,宋某隻是取巧而已。”
思維方式不一樣而已。
對他們來說,價格或許隻是一個數字。沒有大起大落,就沒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而對宋問來講,所有的數據都是信息。它所代表的不止是漲跌,它漲跌的背後,必然是有一定緣由的。換個方向思考,它既然有了緣由,就一定是會變動的。因為市場就是不斷變動的。
小五過來沏茶,將茶小心在李伯昭麵前放下,然後藉機偷瞄他兩眼。
這位大官有所察覺,不明所以的迴視過去。
小五收了托盤,飛也似的跑了。
兩人竊竊私語道:
“你說,咱們家這座小廟,怎麽總來些大佛呀?”
“這混世魔王都在呢,佛不得來收啊?”
李伯昭接了茶,又道:“老夫今日來,就是想問問宋先生。近三月來米價飛漲,先生能否算出是何人所為?”
宋問摸摸鼻子,笑道:“宋某這靠的是腦算,而不是掐指一算。這個,真算不出來。還得要禦史台和戶部才成。”
李伯昭笑出聲來:“是老夫著急了。那先生能知道,這群人是意欲何為嗎?”
“我倒是覺得,他們未必是同一批人。行事風格完全不一樣嘛。”宋問道,“之前價格雖然抬著,但是抬的很低調。農戶與百姓都還算可以接受,幕後之人也可所謀利,應當是樂見其成的。若非三月前起米價飛漲,未必能這麽快就被發現。依宋某來看,更像是有人突然出現,橫插一腳。才變成如今這般。”
“你不說這價錢已經定了嗎?”李伯昭頭疼道,“那……後麵這出現的人,又是意欲何為呢?”
就該讓宋太傅來,他禦史台又不專管這些事。而且這些人做的,全是麻煩事。
李伯昭猜道:“那這後來出現的人,隻是意外咯?是想分一杯羹,所以弄巧成拙了?”
“依宋某看,未必吧。”宋問笑道,“他或許有心,或許無心。如果是有心,也未必是壞心。或者說,好心居半。”
李伯昭撫著額頭。
太疼了。
第81章 醍醐灌頂
李伯昭道:“他不是在哄抬米價嗎?怎麽也成好心了?”
宋問笑了笑:“哄抬的人, 不止是他。可因為他的出現, 讓我們都知道”
“我們先從頭來說。”李伯昭道,“你先前說了, 價錢是有人在幕後已經定了的, 那為何還會飛漲呢?”
“十七錢或是十八錢的價錢, 其實都不算太高。如今長安城中多數的人, 都能買得起。而米鋪給外來商戶的價格, 與其他城池的米價差不多, 所以外來商戶也不算多。”宋問解釋道,“近幾年中,這長安城中的米量, 就很巧妙的穩定下來。足夠售賣, 也不至於太多。這價格就穩當的抬住了。”
“可商人都是趨利的。若有人願意高價大量買米,能不賣嗎?這米賣的多了,長安城裏的米不夠了, 若還有人想買,價格自然就往上漲了。這是幕後人沒有考慮到的。”宋問笑道, “而這價錢漲上去了。”
李伯昭點頭。
“這價錢一漲,外來的商戶見利可行, 就會帶著更多的米進長安來, 以為可以賺上一筆。”宋問笑道,“可惜,這賣價是漲了嘛,買價卻沒變化。”
李伯昭道:“那這米又多了, 價錢也該掉下來了呀。”
“漲容易,跌不行。這就好比要他們把進嘴的肉再吐出來,不會的。這三年來他們都沒減過價,如今也不會想減價。因為要減,就不是一家一戶的事情,而是全城一起的事情。”宋問道,“何況,即使定在十八錢,該買的人還是得買的。他們還賺的更多了。”
李伯昭:“那……後麵來的這人,又想做什麽呢?”
宋問蘸了點水,在桌上比劃出來:“禦史公您看。這神秘人先前買了囤著的,有一大批米。稻米豐收在即,有一大批米。外來商戶因利而趨,又會有一大批米。這長安城近日內,將會囤積了不少餘糧。米鋪雖然不降價,但心中還是有數的。”
李伯昭繼續點頭。
宋問:“早稻收割的時日是定的,這人隻要在豐收之際大量低價拋售,必定能帶動價格下跌。米鋪一看,他們私下是知道的,城中囤米太多,以防壓貨,就會跟著低價拋售。長安城米價,屆時必降。”
在股市裏,可以稱為恐慌性拋盤。因為群體的盲目是會傳染的。
“若他真是有心的,這人肯定很聰明。”宋問喝了口茶,由衷道:“我真是想見見他。”
李伯昭聽了個半懂,但好歹知道了對方的目的:“老夫還是不明白,他為何要用這樣的辦法,把米價降下來?”
宋問笑道:“想來大梁朝廷,從來沒有插手過米價吧?”
李伯昭點頭:“是這樣不錯。”
宋問:“那就是了。總有人看不過眼的。”
英雄總是第一個揭竿而起的人。
李伯昭又問道:“他真能讓長安米價降下來?”
宋問道:“如果他真想,未必不可以。那就要看他手中的籌碼夠不夠多了。”
“能否阻止他?不管他是有心無心,好心還是歹心。這米價繼續下去,忽漲忽落的,城中怕是要恐慌的呀!”李伯昭道,“而且他若不是先生說的那樣,隻想藉此牟利,那該如何?”
宋問摩挲著茶杯,說道:“這就要看禦史台與戶部了呀。找到他,才能阻止他。否則,米在他那裏,還能攔住他不賣嗎?”
李伯昭聞言,搖搖頭,苦笑道:“若是能找到他,還需如此煩惱?”
“禦史台與戶部也查不出來嗎?”宋問道,“這人買的米,肯定不少。”
李伯昭道:“查不出啊。這長安那麽多米鋪,買米的人又零散,他們根本記不得。戶部登記的不夠縝密,根本無從找起。”
宋問點點頭,道:“其實如果糧價真會跌,倒是一件好事,怕就怕,它跌的太多。”
恐慌性拋盤拋的多了,有崩盤的風險。尤其是這樣信息流通緩慢的時代。
“哦?”李伯昭問,“那該怎麽辦呢?”
</br>
宋問道:“正是因為這三年來米價太過於平穩。隻有偶爾的小幅變動。所以宋某才覺得,這米價,不大尋常。”
“老夫與太傅,也有此懷疑。所以深表擔憂啊。”李伯昭點頭,眼神中滿是讚許道:“宋先生果真如傳言那邊,見微知著。真是青年多才俊啊,老夫深感佩服。”
宋問忙道:“禦史公折煞小輩了,宋某隻是取巧而已。”
思維方式不一樣而已。
對他們來說,價格或許隻是一個數字。沒有大起大落,就沒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而對宋問來講,所有的數據都是信息。它所代表的不止是漲跌,它漲跌的背後,必然是有一定緣由的。換個方向思考,它既然有了緣由,就一定是會變動的。因為市場就是不斷變動的。
小五過來沏茶,將茶小心在李伯昭麵前放下,然後藉機偷瞄他兩眼。
這位大官有所察覺,不明所以的迴視過去。
小五收了托盤,飛也似的跑了。
兩人竊竊私語道:
“你說,咱們家這座小廟,怎麽總來些大佛呀?”
“這混世魔王都在呢,佛不得來收啊?”
李伯昭接了茶,又道:“老夫今日來,就是想問問宋先生。近三月來米價飛漲,先生能否算出是何人所為?”
宋問摸摸鼻子,笑道:“宋某這靠的是腦算,而不是掐指一算。這個,真算不出來。還得要禦史台和戶部才成。”
李伯昭笑出聲來:“是老夫著急了。那先生能知道,這群人是意欲何為嗎?”
“我倒是覺得,他們未必是同一批人。行事風格完全不一樣嘛。”宋問道,“之前價格雖然抬著,但是抬的很低調。農戶與百姓都還算可以接受,幕後之人也可所謀利,應當是樂見其成的。若非三月前起米價飛漲,未必能這麽快就被發現。依宋某來看,更像是有人突然出現,橫插一腳。才變成如今這般。”
“你不說這價錢已經定了嗎?”李伯昭頭疼道,“那……後麵這出現的人,又是意欲何為呢?”
就該讓宋太傅來,他禦史台又不專管這些事。而且這些人做的,全是麻煩事。
李伯昭猜道:“那這後來出現的人,隻是意外咯?是想分一杯羹,所以弄巧成拙了?”
“依宋某看,未必吧。”宋問笑道,“他或許有心,或許無心。如果是有心,也未必是壞心。或者說,好心居半。”
李伯昭撫著額頭。
太疼了。
第81章 醍醐灌頂
李伯昭道:“他不是在哄抬米價嗎?怎麽也成好心了?”
宋問笑了笑:“哄抬的人, 不止是他。可因為他的出現, 讓我們都知道”
“我們先從頭來說。”李伯昭道,“你先前說了, 價錢是有人在幕後已經定了的, 那為何還會飛漲呢?”
“十七錢或是十八錢的價錢, 其實都不算太高。如今長安城中多數的人, 都能買得起。而米鋪給外來商戶的價格, 與其他城池的米價差不多, 所以外來商戶也不算多。”宋問解釋道,“近幾年中,這長安城中的米量, 就很巧妙的穩定下來。足夠售賣, 也不至於太多。這價格就穩當的抬住了。”
“可商人都是趨利的。若有人願意高價大量買米,能不賣嗎?這米賣的多了,長安城裏的米不夠了, 若還有人想買,價格自然就往上漲了。這是幕後人沒有考慮到的。”宋問笑道, “而這價錢漲上去了。”
李伯昭點頭。
“這價錢一漲,外來的商戶見利可行, 就會帶著更多的米進長安來, 以為可以賺上一筆。”宋問笑道,“可惜,這賣價是漲了嘛,買價卻沒變化。”
李伯昭道:“那這米又多了, 價錢也該掉下來了呀。”
“漲容易,跌不行。這就好比要他們把進嘴的肉再吐出來,不會的。這三年來他們都沒減過價,如今也不會想減價。因為要減,就不是一家一戶的事情,而是全城一起的事情。”宋問道,“何況,即使定在十八錢,該買的人還是得買的。他們還賺的更多了。”
李伯昭:“那……後麵來的這人,又想做什麽呢?”
宋問蘸了點水,在桌上比劃出來:“禦史公您看。這神秘人先前買了囤著的,有一大批米。稻米豐收在即,有一大批米。外來商戶因利而趨,又會有一大批米。這長安城近日內,將會囤積了不少餘糧。米鋪雖然不降價,但心中還是有數的。”
李伯昭繼續點頭。
宋問:“早稻收割的時日是定的,這人隻要在豐收之際大量低價拋售,必定能帶動價格下跌。米鋪一看,他們私下是知道的,城中囤米太多,以防壓貨,就會跟著低價拋售。長安城米價,屆時必降。”
在股市裏,可以稱為恐慌性拋盤。因為群體的盲目是會傳染的。
“若他真是有心的,這人肯定很聰明。”宋問喝了口茶,由衷道:“我真是想見見他。”
李伯昭聽了個半懂,但好歹知道了對方的目的:“老夫還是不明白,他為何要用這樣的辦法,把米價降下來?”
宋問笑道:“想來大梁朝廷,從來沒有插手過米價吧?”
李伯昭點頭:“是這樣不錯。”
宋問:“那就是了。總有人看不過眼的。”
英雄總是第一個揭竿而起的人。
李伯昭又問道:“他真能讓長安米價降下來?”
宋問道:“如果他真想,未必不可以。那就要看他手中的籌碼夠不夠多了。”
“能否阻止他?不管他是有心無心,好心還是歹心。這米價繼續下去,忽漲忽落的,城中怕是要恐慌的呀!”李伯昭道,“而且他若不是先生說的那樣,隻想藉此牟利,那該如何?”
宋問摩挲著茶杯,說道:“這就要看禦史台與戶部了呀。找到他,才能阻止他。否則,米在他那裏,還能攔住他不賣嗎?”
李伯昭聞言,搖搖頭,苦笑道:“若是能找到他,還需如此煩惱?”
“禦史台與戶部也查不出來嗎?”宋問道,“這人買的米,肯定不少。”
李伯昭道:“查不出啊。這長安那麽多米鋪,買米的人又零散,他們根本記不得。戶部登記的不夠縝密,根本無從找起。”
宋問點點頭,道:“其實如果糧價真會跌,倒是一件好事,怕就怕,它跌的太多。”
恐慌性拋盤拋的多了,有崩盤的風險。尤其是這樣信息流通緩慢的時代。
“哦?”李伯昭問,“那該怎麽辦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