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聽聞劉知州要將二女與其長子冥婚之時,當即找了曾同他有些交情的殷巡撫。
但那殷巡撫分明答應得好好的,他原以為此事已然揭過了,豈料想,他們這一家子卻被下了獄。
不知是那殷巡撫糊弄於他,抑或劉知州當真可在這銳州隻手遮天。
他掃了眼三女的笑顏,心中愈發苦悶,搜腸刮肚,卻全無法子,隻能目不轉睛地望著柵欄外發怔。
母親撫了撫唐暖的發絲,直覺得她的笑容紮眼萬分,但苦於不忍吐露真相,張了張口,末了,默然不言。
她又望了望麵無表情的長子,倘若牢房中僅她與她丈夫二人,她定然不希望二女屈服,但二女如若不屈服,這兩個孩子該如何是好?
且二女如若不屈服,他們四人死盡之後,那陰險狡詐的劉知州,便沒有旁的法子逼二女就範了麽?
但自己這樣想著,其實是暗暗地希望二女去死麽?
唐暖看見母親雙目閃爍不定,忽地淌下了淚來。
她當時完全不知母親心中是如何想的,直至母親死前,母親才說與她聽。
牢中昏暗,不見天日,晝夜難分。
她因身上有傷,吃過一迴,吐了一迴之後,在母親懷中醒了又睡,睡了又醒。
不知多久,牢房門倏地被打開了。
那劉知州親自進得了牢房來,衝著父親與母親熱情地道:“親家公,親家母,大公子、三小姐,你們且趕緊出來罷。”
一聽得這“親家公,親家母”,母親立即昏死了過去,不省人事。
父親亦是搖搖欲墜,雙手雙足不聽使喚,好容易才將母親從幹稻草堆中抱起。
唐暖懵懵懂懂地瞧了瞧母親,又瞧了瞧父親,而後被兄長抱在了懷中。
兄長不言不語,少時,鬆開了她,道:“阿暖,我們走罷,阿晚不在了,我們去送她最後一程。”
“姐姐不在了?那姐姐去哪裏了?”唐暖這般問著,兄長卻是雙目含淚,指了指誌得意滿的劉知州,“便是他殺了阿晚。”
唐暖反問道:“他不是喚爹娘為‘親家公,親家母’麽?他為何要殺姐姐?”
兄長摸了摸她的頭,隻道:“走罷。”
唐暖牽著兄長的手,迴了家去,她找啊找,找啊找,卻四處不見姐姐,隻有詭異的三尺白綾懸於姐姐閨房的橫欄之上。
她迴到兄長身邊,好奇地問道:“姐姐房中為何會有白綾?”
兄長答道:“阿晚上吊死了。”
姐姐為何會上吊死了?
姐姐上吊死了,他們唐家又如何與劉知州結為親家?
唐暖百思不得其解,但因兄長麵生哀慟,不敢再發問。
劉知州怕他們從中作梗,已備下的花轎,而花轎中坐著唐晚的屍身,以細細的紅繩固定著。
那花轎停在門口,突然,有人揚聲道:“吉時到,起轎。”
唐暖、兄長以及唐父唐母被迫目送花轎離開。
當時的唐暖過於年幼,以為兄長是騙她的,姐姐不是上吊死了,姐姐是出嫁了才是。
故而,她一直盼著姐姐迴門的那日,但那日一直沒有到來。
姐姐出嫁後的第七日,哭得雙目幾乎睜不開來的母親將睡夢中的她喚醒了,又將她帶到姐姐的閨房,塞了一把紙錢予她。
兄長與父親都在,兄長正燒著紙錢,而父親則立在窗口,背脊佝僂。
她滿頭霧水,但仍舊聽從母親,燒起了紙錢來。
煙氣迷糊她的眼,逼得她落下淚來,她哪裏知曉這紙錢是燒予姐姐的,她隻以為紙錢是燒予奶娘以及其他奴僕的。
他們死掉了,燒了紙錢,便能在地下過富貴日子。
往後的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她都會問母親:“姐姐甚麽時候迴門?”
而母親總會迴答:“你姐姐已經不在了。”
但甚麽是不在了?不在這個家中就是不在了罷?
她這樣想著,日複一日地等待姐姐迴來,等待姐姐與姐夫帶她去放紙鳶。
後來,她實在等不住了,便去了知州府中,連聲喚姐姐的名字,但無人理會於她。
再後來,她終於知曉為何那些衙役要殺了奶娘與其他奴僕,知州為何要將她、兄長以及爹娘關入牢中,為何要留姐姐一人在家裏,姐姐的閨房中為何懸著白綾,在姐姐出嫁七日後,又為何要偷偷地燒紙錢。
所有她想不通的一切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地清楚起來。
但她寧願甚麽都不懂,永永遠遠地沉浸在姐姐是因為嫁人了,才離開家的誤解中。
姐姐是嫁人了,但姐姐卻因為嫁人被逼死了。
她的姐夫不該是那劉知州的長子,可她從沒見過她的姐夫,甚至不知姐夫的姓名。
不知若幹年過去了,姐夫可還好?姐夫可是娶了新人了?
那一日的葡萄她再也吃不到了,那一日的約定亦已作廢。
她再也見不到姐姐了,姐姐也不能與姐夫一道帶她去放紙鳶了。
她出嫁那日,盯著大紅的花轎,不知不覺間哭了出來,相公下得駿馬來,哄了又哄,她才上了花轎去。
接下來的歲月算得上現世安穩,相公對她更是疼愛有加,婚後一年,她便生了一個女兒,再三年,又得一子。
</br>
但那殷巡撫分明答應得好好的,他原以為此事已然揭過了,豈料想,他們這一家子卻被下了獄。
不知是那殷巡撫糊弄於他,抑或劉知州當真可在這銳州隻手遮天。
他掃了眼三女的笑顏,心中愈發苦悶,搜腸刮肚,卻全無法子,隻能目不轉睛地望著柵欄外發怔。
母親撫了撫唐暖的發絲,直覺得她的笑容紮眼萬分,但苦於不忍吐露真相,張了張口,末了,默然不言。
她又望了望麵無表情的長子,倘若牢房中僅她與她丈夫二人,她定然不希望二女屈服,但二女如若不屈服,這兩個孩子該如何是好?
且二女如若不屈服,他們四人死盡之後,那陰險狡詐的劉知州,便沒有旁的法子逼二女就範了麽?
但自己這樣想著,其實是暗暗地希望二女去死麽?
唐暖看見母親雙目閃爍不定,忽地淌下了淚來。
她當時完全不知母親心中是如何想的,直至母親死前,母親才說與她聽。
牢中昏暗,不見天日,晝夜難分。
她因身上有傷,吃過一迴,吐了一迴之後,在母親懷中醒了又睡,睡了又醒。
不知多久,牢房門倏地被打開了。
那劉知州親自進得了牢房來,衝著父親與母親熱情地道:“親家公,親家母,大公子、三小姐,你們且趕緊出來罷。”
一聽得這“親家公,親家母”,母親立即昏死了過去,不省人事。
父親亦是搖搖欲墜,雙手雙足不聽使喚,好容易才將母親從幹稻草堆中抱起。
唐暖懵懵懂懂地瞧了瞧母親,又瞧了瞧父親,而後被兄長抱在了懷中。
兄長不言不語,少時,鬆開了她,道:“阿暖,我們走罷,阿晚不在了,我們去送她最後一程。”
“姐姐不在了?那姐姐去哪裏了?”唐暖這般問著,兄長卻是雙目含淚,指了指誌得意滿的劉知州,“便是他殺了阿晚。”
唐暖反問道:“他不是喚爹娘為‘親家公,親家母’麽?他為何要殺姐姐?”
兄長摸了摸她的頭,隻道:“走罷。”
唐暖牽著兄長的手,迴了家去,她找啊找,找啊找,卻四處不見姐姐,隻有詭異的三尺白綾懸於姐姐閨房的橫欄之上。
她迴到兄長身邊,好奇地問道:“姐姐房中為何會有白綾?”
兄長答道:“阿晚上吊死了。”
姐姐為何會上吊死了?
姐姐上吊死了,他們唐家又如何與劉知州結為親家?
唐暖百思不得其解,但因兄長麵生哀慟,不敢再發問。
劉知州怕他們從中作梗,已備下的花轎,而花轎中坐著唐晚的屍身,以細細的紅繩固定著。
那花轎停在門口,突然,有人揚聲道:“吉時到,起轎。”
唐暖、兄長以及唐父唐母被迫目送花轎離開。
當時的唐暖過於年幼,以為兄長是騙她的,姐姐不是上吊死了,姐姐是出嫁了才是。
故而,她一直盼著姐姐迴門的那日,但那日一直沒有到來。
姐姐出嫁後的第七日,哭得雙目幾乎睜不開來的母親將睡夢中的她喚醒了,又將她帶到姐姐的閨房,塞了一把紙錢予她。
兄長與父親都在,兄長正燒著紙錢,而父親則立在窗口,背脊佝僂。
她滿頭霧水,但仍舊聽從母親,燒起了紙錢來。
煙氣迷糊她的眼,逼得她落下淚來,她哪裏知曉這紙錢是燒予姐姐的,她隻以為紙錢是燒予奶娘以及其他奴僕的。
他們死掉了,燒了紙錢,便能在地下過富貴日子。
往後的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她都會問母親:“姐姐甚麽時候迴門?”
而母親總會迴答:“你姐姐已經不在了。”
但甚麽是不在了?不在這個家中就是不在了罷?
她這樣想著,日複一日地等待姐姐迴來,等待姐姐與姐夫帶她去放紙鳶。
後來,她實在等不住了,便去了知州府中,連聲喚姐姐的名字,但無人理會於她。
再後來,她終於知曉為何那些衙役要殺了奶娘與其他奴僕,知州為何要將她、兄長以及爹娘關入牢中,為何要留姐姐一人在家裏,姐姐的閨房中為何懸著白綾,在姐姐出嫁七日後,又為何要偷偷地燒紙錢。
所有她想不通的一切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地清楚起來。
但她寧願甚麽都不懂,永永遠遠地沉浸在姐姐是因為嫁人了,才離開家的誤解中。
姐姐是嫁人了,但姐姐卻因為嫁人被逼死了。
她的姐夫不該是那劉知州的長子,可她從沒見過她的姐夫,甚至不知姐夫的姓名。
不知若幹年過去了,姐夫可還好?姐夫可是娶了新人了?
那一日的葡萄她再也吃不到了,那一日的約定亦已作廢。
她再也見不到姐姐了,姐姐也不能與姐夫一道帶她去放紙鳶了。
她出嫁那日,盯著大紅的花轎,不知不覺間哭了出來,相公下得駿馬來,哄了又哄,她才上了花轎去。
接下來的歲月算得上現世安穩,相公對她更是疼愛有加,婚後一年,她便生了一個女兒,再三年,又得一子。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