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溫瑜看到如此場景, 看向陶笉然的眼神中又多了幾分若有所思。


    很快,又到了各地官員來京述職的日子。也是差不多這個時候, 各地收上來的稅收都一一運到了京城。


    這一次, 陶笉然光明正大地陪著戚博翰接見了各地的官員,倒真讓人看出了幾分帝後同治的架勢。


    今年戚博翰照舊對各地的官職做了調整,張霖和公孫德業這兩個心腹, 在外派了兩年多後,終於被戚博翰調迴了京城。


    而且就任的官職, 恰恰是所有世家都一直在眼紅的那兩個位置!


    兵部尚書這個位置高懸已久,終於迎來了新一任主人:那位軍營出身的鐵漢子張霖。


    而計謀和政治手腕都不輸於翁元基的公孫德業, 一迴京便坐到了右僕射的高。


    明眼人一看這個安排, 便知戚博翰這是要去製衡翁元基了。


    隻是,陶笉然對於公孫德業能不能製衡翁元基,心中有點沒譜。


    畢竟他們三人早年一直齊心協力過輔佐戚博翰,多少也有些共事的情誼。而公孫德業和張霖遠離京城多年,戚博翰對他的掌控力多多少少也有些下降。


    陶笉然想不明白, 轉頭便直接問戚博翰了。


    戚博翰聞言, 寵溺的笑道:“他們兩人離開京城多年, 就算現在一迴來便坐上了高位,但實際上他們在京中是孤立無援的。在這種情況下,你說他們是會跟翁元基抱團,還是向我靠近?”


    陶笉然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最大的老狐狸,還是戚博翰這個傢夥!


    這個時候把公孫德業和張霖調迴京城,不僅能製衡翁元基,這兩個人在將來立後的事情上,也能為他們應援!


    除了公孫德業和張霖,海州知州陳萬勇也因為功績優越,被調到了淮陽擔任知州。


    別看雖然還是知州,但寧安那遠離京城的偏僻角落的知州,能跟淮陽的知州相比嗎?


    淮陽不僅靠著京城,而且也是瑞朝數一數二的富裕州府。這一調任,可以說相當於連升好幾級了!


    除此之外,寧安的那些縣令縣城們,有六成都因功績突出,或升任或調遣到更加富裕的地方。隻要他們能好好幹。那最多再在基層熬兩三年,必定能調入京中,成為人人羨艷的京官!


    這條如此快速的晉升之路,對於寒門出身的學子來說,簡直就是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他們所擁有的一切,全都是因為行知學院多年以前的那場公務員考試,以及行知中學去年的那一場小科舉。


    不少人都在私底下悄悄稱行知學院為自己的母校,而創辦了行知學院的陶笉然,更被他們奉為恩師,隻是陶笉然本人並不知道這件事情。


    而這群晉升如此快速的基層官員們,也很快引起了其他人的關注。有人給他們打了個標籤,稱他們為寧安一脈。


    這些民間的戲言,陶笉然和戚博翰都沒有心思去關注,現在最牽動他們心神的是今年稅收的份額@


    今年雖然瑞朝和匈奴開戰了,但是全國各地的稅收並沒有受到影響,並且因為之前的互市的重啟,今年商稅反而有了一個明顯的提升。


    而糧食的收成也因為肥料的普及,跟去年相比,有了一個小階梯式的上升,隻是漲幅並不明顯。


    對比往年數據來說,今年瑞朝的稅收已經達到了鼎盛年間的數字。隻是陶笉然和戚博翰兩人對著並不滿意。他們的目標並不僅僅是重迴鼎盛,而是要開創輝煌!


    陶笉然一邊看著帳本,一邊思索道:“我好像有什麽重要的東西給忘了。”


    “想不起來就不要勉強了,來嚐嚐禦廚新鮮做出來的豆腐花。特意按照寧安那邊的口味,給你澆了薑紅糖水的。”戚博翰說著,一邊舀了一勺熱氣騰騰的豆腐花遞到陶笉然嘴邊。


    陶笉然習以為常的張開嘴,就著戚博翰餵投的動作,一邊吃一邊思索。


    他記得自己之前好像兌換過一個什麽東西,可以提高糧食產量來著。


    等到一碗豆腐花入肚,陶笉然才一拍腦袋,嫌棄道:“哎呀我傻啊!直接看係統不就得了。”


    說完,陶笉然趕緊翻開係統書架,查看起自己兌換過的書籍來。


    翻找了半響,陶笉然突然眼前一亮,激動道:“博瀚,我找到了!是耕犁製作大全,之前好像拿過給你,隻是後來不知為何沒有推廣開來。”


    聽陶笉然這麽一說,戚博翰也想起來了:“之前是因為鐵礦有限,全都用來做盔甲和武器了。”


    “之前我還兌換過尋找鐵礦的方法,瑞朝地大物博,你快派人出去找找,說不定能找到好多鐵礦呢。”陶慶陽急忙催促道。


    瑞朝的地形跟他前世祖國的地形相差無幾。他記得前世祖國的鐵礦產量可一點也不低的。


    戚博翰點點頭:“那就將尋找鐵礦,當做明年地方官的考核政績之一好了。”


    “那那些轄區內沒有鐵礦的,不是很吃虧?”


    “那他們隻能自認倒黴了。”戚博翰無所謂的道。然後又不知道從哪裏端出來一碗熱騰騰的湯圓,“來嚐嚐這個。禦廚按照你說的,往裏麵加了不少餡料,你嚐嚐喜不喜歡?不喜歡再讓他們試試別的餡。”


    陶笉然在宮中陪著戚博翰處理了一下午的公務,最後吃了個肚滾肥圓才出來。


    一走出大殿,陶笉然才發現外麵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下雪了。


    紫宸殿外的廣場被皚皚白雪覆蓋住,遠處的宮牆也披上了白色的外衣。古樸大氣的皇宮像是上了一層溫柔的白色濾鏡一般,看得人心曠神怡。


    披上範忠送過來的外套,陶笉然頓了頓,轉頭問道:“範公公,今天是什麽日子了?”


    “迴大人,已經是臘月二十一了。”


    “快過年了。”陶笉然感嘆一聲,也不知道老袁的煙花做得怎麽樣了,“公公您迴去伺候陛下吧,我先出宮了。”


    陶笉然出了宮,徑直迴到府上新開闢出來的工匠園,找到老袁的化學園。


    正巧老袁和十個學生都在,看到陶笉然過來,十個學生都紛紛熱情地打招唿,而老袁則仍舊全神貫注地擺弄著自己眼前的材料。


    陶笉然沒有去打擾老袁,而是小聲地對學生們問道:“這項目進展如何?有成品了嗎?”


    “之前做出來過一個成品,但是老師不滿意,給藏起來了,也不讓我們碰。”


    陶笉然和學生說話間,老袁才注意到他,臉上表情一僵,顯然有些緊張。


    陶笉然讓學生們都先出去,才小聲問道:“怎麽樣了?”


    “還差一點。”老袁撓了撓自己日益稀疏的發頂,“我參考了信號彈的原理,已經可以讓它升到半空。但是要絢爛的色彩和圖案,暫時還做不出來。”


    “你已經試過了?”陶笉然有些驚訝,他最近可是什麽感覺都沒有,竟然已經有煙花試放過了?


    “嗯哪,我讓暗衛大哥帶我到山上去放的。但是沒啥效果,就是跟信號彈差不多。”老袁說著,又撓了撓頭頂,“大人放心,我已經有頭緒了,最多五天。不!最多三天!”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煬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煬師並收藏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