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內夥計是個壯小夥,看到有人在門口圍觀,連忙招唿道:“客官裏麵請啊!今日小店開張, 招牌羊肉湯買一送一,隻需五文錢便能買到兩碗,賣完即止,先到先得啊!”


    聞言,立即有人將那陣香味跟羊肉湯聯繫起來,立即口水直流,直接進店道:“那就給我來兩碗吧!”


    有人開頭,其他尋香而來的商人都紛紛入座。五文錢對於這些商人來說,隻不過是蠅頭這麽一點,還有一些豪氣的,又點了一桌“店家推薦”的菜。


    不過半個小時,剛開張的千裏香就已經坐滿了人,這火爆場麵一直持續到午時過後,後廚裏才傳來令人錯愕的消息:羊肉湯賣光了!


    有奔著羊肉湯香味來的客人掃興而迴,也有不死心的客人,進店點了其他的菜。


    齊大娘手藝不錯,雖然其他菜沒有羊肉湯那麽絕味,但都比客棧提供的開水配大餅好吃多了!商人們雖然有些遺憾,但總體上吃得還算滿足。隻是齊大娘一人在後廚險些累壞了。


    羊肉湯是一大早就熬好的,客人點就直接舀一碗送出去。但下午客人點的菜全都要現做,這讓還算年輕的齊大娘吃不消了。


    但是與之相對的,是一天下來,飯店竟有十兩銀子的銷售額!掌櫃大吃一驚,連夜去節度使府給陶笉然報告情況。


    除去工錢和食材的採買費用,千裏香開張第一天純利潤高達五兩銀子!雖然比不得琉璃閣,但在沂州範圍內,這個數字幾乎無人能敵。


    掌櫃報告完後,又道:“大人,今日店內客人眾多,齊大娘一個人在後廚忙不過來,白白走了許多客人。”想起這個掌櫃就十分心塞,如果後廚人再多一點的話,今天說不定能賺更多!


    “那你再去招幾名廚娘給齊大娘打下手吧,薪資就齊大娘的七成好了。”陶笉然也得知今天中午羊肉湯就賣完了,於是吩咐道,“羊肉湯還要再熬多一些,食材採買方麵應該沒問題吧?”


    “暫時沒問題,但再過半年就不一定了。”掌櫃是土生土長的沂州人,知道州內一年養殖的羊最多也就兩千頭,畢竟沂州內有錢買養吃的人還是在少數。


    今天一天店裏消耗了五隻羊,其中有三隻都是用來煮湯的。明天加多三隻羊熬湯的話,一天能吃掉八隻羊。而沂州養的羊一般是在一歲左右才能賣的,半年後如果沒有養殖戶加大養殖規模的話,恐怕供應不上店內的需求。


    陶笉然聞言,倒也不擔心這個。百姓雖然沒讀過書,但不代表是傻子,看到羊這麽好賣,陶笉然不信會沒有人加大養殖規模。而且看到千裏香生意這麽好,將來互市街肯定還會有飯店出來競爭,羊肉的需也會越來越大,這也算是給沂州百姓們增添一項新收入了。


    掌櫃得到陶笉然的準令,便開始放心大膽地幹了。


    等第二天的互市結束之後,很快千裏香的名字就在這些跑互市的商人中傳了開來。


    然而在沂州這個要什麽沒什麽的地界,難題一個接一個的來。第二天出去尋找樹木的木匠們滿載而歸,但是臉色都不怎麽好看。


    陶笉然疑惑道:“怎麽了?找不到合適的樹?”說著,又看向後麵那兩大車的樹枝,感覺不太像啊。


    為首的一個木匠哭喪著臉答道:“大人,先前我們忘了,這些樹還需要再陰幹一兩年才能用。否則水車就算做出來,不過多時肯定會開裂。”


    簡而言之,就是他們白忙活一場了!


    陶笉然聞言,也是一愣。現在棉花田快要播種了,水泥管道也快鋪設完畢了,要是水車做不出來,他們不僅前功盡棄,還會耽誤了棉花田的種植!


    “一定要陰幹麽?烘幹行不行?”陶笉然眉頭緊皺,心中在快速思索還有沒有補救的方法。


    而木匠們聽到陶笉然的話,皆是一臉茫然:“如何烘幹?”


    “大概是把木頭放在一個溫度比較高,但是又不會把它燒著的地方,比如說爐子什麽的,把裏麵的水分給逼出來,你們覺得如何?”陶笉然隨口一說,也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那就……試一試?”木匠沒聽過這種做法,但此時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了,誰讓他們帶了的木頭都是小塊的,根本沒辦法做水車呢。


    “讓燒陶和燒玻璃的工匠配合你們一起建個爐子吧,你們先烘著,實在不行就隻能想想其他辦法了。”現在總歸是管道建起來了,若是沒有水車的話,到時候直接讓人把水一桶一桶倒到管道開頭,也比直接挑水來得方便。


    這麽一想,陶笉然也就安心了下來。


    沂州這邊悄無聲息地開始了變革之路,京城也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琉璃閣又放了個大消息,今年六月一日,琉璃閣要再次拍賣國道的承包權!


    這消息最開始是在民生日報上刊登的,隨著說書先生的宣傳,這一期的日報賣得特別火爆!不少家中經商,或有親戚朋友是富商的人,都紛紛買了好幾份,打算托人送給需要的親人朋友。


    這個消息日報上一連刊登了半個月,隨著消息在瑞朝境內的傳播,那份物美價廉的民生日報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農民們看到了農桑版麵的畫冊,又恰巧如今是春耕,激動得如獲至寶。


    而書生學子們看到那時事板塊國子監先生的講課,也像京城學子們一樣喜不自勝。


    一開始隻是商人們的狂歡,到最後民生日報儼然成為了全國最熱門的話題!


    一些有人脈的人,都紛紛托京城的親朋好友給自己屯點報紙,到時候一起寄過來。而沒有人脈的,也都四處探聽,隻求借那報紙一觀。


    這段日子民生日報的銷量出現了高峰式地攀升,周一例會上,陶小妹和陶鵬飛都提出了這個問題。


    陶鵬飛十分激動道:“我覺得是時候將民生日報進一步推廣了!”


    “從上周一開始,報社財政終於出現盈利了,而且我估計這個數字不會迴落,可以適當增加渠道的鋪設。”陶小妹將自己的帳本遞給王琬凝。


    陶明傑對此也略有所聞,此時也很是高興:“鵬飛,你有推廣計劃了嗎?”


    “我們跟各地書店合作如何?”陶鵬飛今天是有備而來,直接掏出了三份計劃書,遞給其餘三人,自己則不需要草稿,侃侃而談,“我們先在日報上刊登尋找合作的信息,讓有意的書店來信,我們再挑其中比較有誠意的合作。”


    合作模式陶鵬飛也仔細構想了一番,離京城近的地方,可以將報紙攢著,每周送一次,遠的就一個月送一次。畢竟民生日報雖說是日報,但實際上時效性並不是特別強,攢上一年半載也不影響其最大的功效。而運費則由報社和書店一同承擔。


    報社會將日報成本價賣給書店,利潤是報社和書店三七分,但書店要承諾每份報紙不能賣超過一文錢。


    陶小妹聽完,並不是很贊同:“如此一來,遠一些的地方,利潤可能抵消不了運費。”


    “哎呀,我們報社的目的也不是要盈利嘛,隻要虧得不多就好啦。”陶鵬飛不以為然道。如今陶小妹跟陶鵬飛的關係可以說是勢同水火。渠道鋪設需要錢,但每次找財務申請,都是一大堆麻煩的流程,而且還不一定能要到多少銀子!這大概就是所有業務部門跟財務部門從古至今最核心衝突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煬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煬師並收藏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