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買了報紙之後,有大批學子折服於慕容溫瑜的文采之下, 又有不知道多少讀書人,這才正視起了這份關注民生的報紙。
陶明傑也沒有浪費這次千載難逢的宣傳機會, 在時事點評結束之後, 又見縫插針地打了一波宣傳,將後續會有國子監先生講課的消息放了出去,把京城學子們的關注度徹底引爆!
慕容溫瑜的文章隻能用來瞻仰,而國子監的先生教授的東西,那可是能為科舉加分的!瑞朝這麽多學生, 又有幾個能進國子監。但若是花一文錢買份日報, 不管是誰都能聽一節國子監先生的講課!天下間還有比這更劃算的買賣嗎?沒有!
一時之間, 民生日報在京城學子之間名聲大噪,日報的銷量也終於有了明顯的上升。雖然收支還是赤字,但也比以前好許多了。
獲得了新的成就,王琬凝和陶明傑並沒有就此沾沾自喜, 因為雖然吸引了新的讀者群,但民生日報立足的根本點,還是民生。然而百姓們文盲率太高,是個非常大的阻礙。
二月四日是星期一,也是民生日報社每周的例會時間。社長王琬凝將這個核心問題提出來,跟日報社的三個小領導一同商議。
陶明傑率先開口道:“那些耕種的技巧,我們已經全部刊登完畢了,但是百姓們能學到的卻不多,這全是字的形式,實在不利於在百姓當中傳播。”
“那不如換成畫冊?寧安那邊的畫冊不是有現成的麽,就是印刷成本可能會比較高。”陶鵬飛說著,轉頭看向陶小妹。
寧安那邊不僅有漚肥的教程圖冊,那些由老農總結出來的技巧也都經過幾年的時間考驗,為寧安的畝產貢獻出了極大的力量。而那些畫冊,也已經逐漸打磨得盡善盡美,不需要有人在旁指引,農民們隻要看多幾遍,都能理解圖案上是什麽意思!
這些指導手冊,被陶笉然這個起名廢,命名為《天工開物》,成為了寧安最受歡迎的特產。
陶小妹在自己帶來的帳本上看了幾眼,道:“如果日報的銷量能持續上漲的話,負擔這些印刷成本不成問題。”
日報現在的經費是每月十兩銀子,除了人工薪資之外,印刷廠那邊雖然是自己人,但也要收他們成本價的。否則要個財務組有什麽用,不用估算報紙的銷量,閉著眼睛瞎幾把印報紙就行了!
在今天之前,日報每日都是印一千份左右,勉強能賣光,還能留幾十份存底。今天陶小妹預估到了銷量一定會很火爆,就下單印了一萬份,沒想到現在才剛過晚飯時間,庫存就給清空了,賺了經費可以來嚐試一下印畫冊。
慕容溫瑜的和民生日報成為了京城熱議的話題,而當那簡明易懂的宣傳畫冊出來之後,民生日報終於引起了農民們的注意!
至此,民生日報才打破之前不尷不尬的地位,開始在京城徹底風靡起來。
遠在邊關的陶笉然對民生日報的變革並不知曉,二月五日是邊關開互市的日子,陶笉然自然是要去湊一番熱鬧。
當天早上陪寶貝們吃過早飯,陶笉然就帶著兩個影衛,還有一個邱裕安排的翻譯,便出城去了。
跟著陶笉然一起出城的,還有熙熙攘攘的瑞朝商人。他們從瑞朝各地趕來,帶著瑞朝特產的絲綢、茶葉、陶瓷,還有一些人脈更廣的商人,還帶來了玻璃器皿和鏡子!
陶笉然今天還是第一次見沂州城如此熱鬧的一麵,畢竟沂州府並沒有什麽娛樂活動還又冷又幹,這些商人在等待互市的時候,基本都是待在客棧裏不出門的,不看不知道,沂州城裏那些石頭房子裏竟然悄悄住了這麽多人!
隨著人流走了一段路後,陶笉然就看到了用簡易欄杆圍起來的一個小廣場。在欄杆周圍,每隔五米就有一個裝備精良的瑞朝士兵駐守。他們身穿亮銀色盔甲,手持反射著寒光的長矛,腰杆筆挺地站在那裏,讓人有種莫名的安全感。
然而這對於匈奴商人來說,不僅沒有安全感,還十分嚇人!生怕一個行差踏錯,就要被長矛捅穿一般,弄得生性豪邁的匈奴商人在互市裏,連說話的聲音都小了幾分。
陶笉然衣著光鮮,氣勢也與平常人不同,一進到互市,兩國的商人都下意識地遠離了這個有可能是麻煩源的主。
陶笉然對此倒是樂得清閑,左看看右看看,想尋找一些瑞朝沒有的新奇玩意兒。
不過轉了大半圈,陶笉然就有些失望了。因為匈奴商人能拿得出手的,無非就是皮毛和牛肉幹。至於鐵、馬和鹽之類的,都是私底下悄悄交易,沒有哪個匈奴商人敢把那些東西擺到明麵上賣,除非是不想迴匈奴了。
如今快到夏季,皮毛的價格已經開始下降,而牛肉幹的地位更加尷尬。價格貴就算了,瑞朝境內還有許多替代品,基本賣不出去。
不過這些商販並不擔心,因為這些皮毛和牛肉幹,最後都會被守衛的士兵買迴去。士兵們對外說是兄弟們要打牙祭,但陶笉然知道,那是王君浩在囤物資。
皮毛不用說了,在棉花沒有普及之前,永遠是硬通貨。牛肉幹易於保存,特別是在沂州這種幹燥的地方,至少能保存一年,而且還是管飽的肉類,在軍中十分受歡迎。
陶笉然穿越之後,基本沒怎麽吃過牛肉了,於是也跟風買了點牛肉幹便離開了。
雖然在互市裏一無所獲,但陶笉然還是發現了讓沂州百姓賺錢的機會!
這互市每五日一次,瑞朝的那些商隊定不可能是算好互市開的那天才進城的,期間必定會留宿。
既然有人,那就一定有消費需求!
陶笉然想起之前嶽州府接待外來商人的盛景,嘴角勾起了一抹奸商一樣的笑容。
沂州城內原本是沒有客棧的,但是互市開了之後,有三家以前是做客棧卻改行幾十年的店鋪,又重新做迴了老本行。但是客棧的服務確實不怎麽樣,睡的是破舊的床板不說,連吃的也是當地百姓最平常的大餅,頂多也就是用了上好的白麵,口感雖然可以,可味道真的不怎麽樣。
衣食住行,住已經有人做了,食方麵隻要有人開個頭,看到了這門生意可做之後,定會有不少人跟風!到時候良性競爭,還怕沂州不會繁華?
陶笉然心中很快有了主意,轉頭對翻譯問道:“石頭,你知道城內有誰家做飯最好吃嗎?”
石頭是土生土長的沂州人,一聽到這個問題,下意識先咽了咽口水,才滔滔不絕道:“大人你這個問題可就問對人了,要說城內誰家的飯菜最香,那當屬齊大娘家!所有吃過的人都說好!她們家的羊肉湯……”石頭說著,像是迴想起了什麽美味,又忍不住吸溜了一下。
“這麽厲害?能帶我去見見她麽?”陶笉然想起接風宴上的羊肉湯,也忍不住咽了下口水。邱裕家的廚娘做的羊肉湯已經讓他讚嘆了,比那還好吃的羊肉湯,不知道是什麽樣的美味?
石頭哪有不答應的,腳步立即轉了個方向,將陶笉然帶到了沂州城內的居民區。
跟邱裕說的一樣,這裏的房子全都是用黃土建的,遠遠看過去黃蒙蒙的一片,更增添了幾分荒涼感。
</br>
陶明傑也沒有浪費這次千載難逢的宣傳機會, 在時事點評結束之後, 又見縫插針地打了一波宣傳,將後續會有國子監先生講課的消息放了出去,把京城學子們的關注度徹底引爆!
慕容溫瑜的文章隻能用來瞻仰,而國子監的先生教授的東西,那可是能為科舉加分的!瑞朝這麽多學生, 又有幾個能進國子監。但若是花一文錢買份日報, 不管是誰都能聽一節國子監先生的講課!天下間還有比這更劃算的買賣嗎?沒有!
一時之間, 民生日報在京城學子之間名聲大噪,日報的銷量也終於有了明顯的上升。雖然收支還是赤字,但也比以前好許多了。
獲得了新的成就,王琬凝和陶明傑並沒有就此沾沾自喜, 因為雖然吸引了新的讀者群,但民生日報立足的根本點,還是民生。然而百姓們文盲率太高,是個非常大的阻礙。
二月四日是星期一,也是民生日報社每周的例會時間。社長王琬凝將這個核心問題提出來,跟日報社的三個小領導一同商議。
陶明傑率先開口道:“那些耕種的技巧,我們已經全部刊登完畢了,但是百姓們能學到的卻不多,這全是字的形式,實在不利於在百姓當中傳播。”
“那不如換成畫冊?寧安那邊的畫冊不是有現成的麽,就是印刷成本可能會比較高。”陶鵬飛說著,轉頭看向陶小妹。
寧安那邊不僅有漚肥的教程圖冊,那些由老農總結出來的技巧也都經過幾年的時間考驗,為寧安的畝產貢獻出了極大的力量。而那些畫冊,也已經逐漸打磨得盡善盡美,不需要有人在旁指引,農民們隻要看多幾遍,都能理解圖案上是什麽意思!
這些指導手冊,被陶笉然這個起名廢,命名為《天工開物》,成為了寧安最受歡迎的特產。
陶小妹在自己帶來的帳本上看了幾眼,道:“如果日報的銷量能持續上漲的話,負擔這些印刷成本不成問題。”
日報現在的經費是每月十兩銀子,除了人工薪資之外,印刷廠那邊雖然是自己人,但也要收他們成本價的。否則要個財務組有什麽用,不用估算報紙的銷量,閉著眼睛瞎幾把印報紙就行了!
在今天之前,日報每日都是印一千份左右,勉強能賣光,還能留幾十份存底。今天陶小妹預估到了銷量一定會很火爆,就下單印了一萬份,沒想到現在才剛過晚飯時間,庫存就給清空了,賺了經費可以來嚐試一下印畫冊。
慕容溫瑜的和民生日報成為了京城熱議的話題,而當那簡明易懂的宣傳畫冊出來之後,民生日報終於引起了農民們的注意!
至此,民生日報才打破之前不尷不尬的地位,開始在京城徹底風靡起來。
遠在邊關的陶笉然對民生日報的變革並不知曉,二月五日是邊關開互市的日子,陶笉然自然是要去湊一番熱鬧。
當天早上陪寶貝們吃過早飯,陶笉然就帶著兩個影衛,還有一個邱裕安排的翻譯,便出城去了。
跟著陶笉然一起出城的,還有熙熙攘攘的瑞朝商人。他們從瑞朝各地趕來,帶著瑞朝特產的絲綢、茶葉、陶瓷,還有一些人脈更廣的商人,還帶來了玻璃器皿和鏡子!
陶笉然今天還是第一次見沂州城如此熱鬧的一麵,畢竟沂州府並沒有什麽娛樂活動還又冷又幹,這些商人在等待互市的時候,基本都是待在客棧裏不出門的,不看不知道,沂州城裏那些石頭房子裏竟然悄悄住了這麽多人!
隨著人流走了一段路後,陶笉然就看到了用簡易欄杆圍起來的一個小廣場。在欄杆周圍,每隔五米就有一個裝備精良的瑞朝士兵駐守。他們身穿亮銀色盔甲,手持反射著寒光的長矛,腰杆筆挺地站在那裏,讓人有種莫名的安全感。
然而這對於匈奴商人來說,不僅沒有安全感,還十分嚇人!生怕一個行差踏錯,就要被長矛捅穿一般,弄得生性豪邁的匈奴商人在互市裏,連說話的聲音都小了幾分。
陶笉然衣著光鮮,氣勢也與平常人不同,一進到互市,兩國的商人都下意識地遠離了這個有可能是麻煩源的主。
陶笉然對此倒是樂得清閑,左看看右看看,想尋找一些瑞朝沒有的新奇玩意兒。
不過轉了大半圈,陶笉然就有些失望了。因為匈奴商人能拿得出手的,無非就是皮毛和牛肉幹。至於鐵、馬和鹽之類的,都是私底下悄悄交易,沒有哪個匈奴商人敢把那些東西擺到明麵上賣,除非是不想迴匈奴了。
如今快到夏季,皮毛的價格已經開始下降,而牛肉幹的地位更加尷尬。價格貴就算了,瑞朝境內還有許多替代品,基本賣不出去。
不過這些商販並不擔心,因為這些皮毛和牛肉幹,最後都會被守衛的士兵買迴去。士兵們對外說是兄弟們要打牙祭,但陶笉然知道,那是王君浩在囤物資。
皮毛不用說了,在棉花沒有普及之前,永遠是硬通貨。牛肉幹易於保存,特別是在沂州這種幹燥的地方,至少能保存一年,而且還是管飽的肉類,在軍中十分受歡迎。
陶笉然穿越之後,基本沒怎麽吃過牛肉了,於是也跟風買了點牛肉幹便離開了。
雖然在互市裏一無所獲,但陶笉然還是發現了讓沂州百姓賺錢的機會!
這互市每五日一次,瑞朝的那些商隊定不可能是算好互市開的那天才進城的,期間必定會留宿。
既然有人,那就一定有消費需求!
陶笉然想起之前嶽州府接待外來商人的盛景,嘴角勾起了一抹奸商一樣的笑容。
沂州城內原本是沒有客棧的,但是互市開了之後,有三家以前是做客棧卻改行幾十年的店鋪,又重新做迴了老本行。但是客棧的服務確實不怎麽樣,睡的是破舊的床板不說,連吃的也是當地百姓最平常的大餅,頂多也就是用了上好的白麵,口感雖然可以,可味道真的不怎麽樣。
衣食住行,住已經有人做了,食方麵隻要有人開個頭,看到了這門生意可做之後,定會有不少人跟風!到時候良性競爭,還怕沂州不會繁華?
陶笉然心中很快有了主意,轉頭對翻譯問道:“石頭,你知道城內有誰家做飯最好吃嗎?”
石頭是土生土長的沂州人,一聽到這個問題,下意識先咽了咽口水,才滔滔不絕道:“大人你這個問題可就問對人了,要說城內誰家的飯菜最香,那當屬齊大娘家!所有吃過的人都說好!她們家的羊肉湯……”石頭說著,像是迴想起了什麽美味,又忍不住吸溜了一下。
“這麽厲害?能帶我去見見她麽?”陶笉然想起接風宴上的羊肉湯,也忍不住咽了下口水。邱裕家的廚娘做的羊肉湯已經讓他讚嘆了,比那還好吃的羊肉湯,不知道是什麽樣的美味?
石頭哪有不答應的,腳步立即轉了個方向,將陶笉然帶到了沂州城內的居民區。
跟邱裕說的一樣,這裏的房子全都是用黃土建的,遠遠看過去黃蒙蒙的一片,更增添了幾分荒涼感。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