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陶笉然沒看出有什麽變化,隻當他默應了,又接著道:“明日找齊人和田地,就直接去田裏開始教他們種植棉花吧,這袋種子你們先收好。”
陶笉然說完,又鄭重交代道:“這棉花種子來之不易,邱知州定要好好保管,來年沂州百姓就指望這一袋種子了。”
邱裕聞言,這才精神一震。棉花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且不說這棉花究竟有沒有傳說中的那麽好,但多少也是沂州百姓的一條生計,確實應該今早落實才對。
思及此,邱裕頓時對自己方才那倦惰的心理感到羞愧,連忙保證道:“大人放心,下官必定親自督辦此事!”
陶笉然間邱裕答應得如此爽快,對他的印象又好了幾分。邱裕帶著一眾下屬,匆匆忙忙離開去吩咐此事,徒留陶笉然跟王君浩在院子裏有些尷尬地對視。
“咳,王將軍。”陶笉然有些不知道該如何跟王君浩相處,兩人之前在寧安有過不愉快,而且以前王君浩的官位至少都是跟陶笉然平起平坐的,如今陶笉然當了節度使,王君浩就變成他下屬了,這身份上的轉變讓兩人都不是很適應。
但王君浩是世家精心教導出來的才俊,行軍打仗不用說,為人處世至少比陶笉然好得多,跟陶笉然打過招唿,主動道:“陶大人初來沂州,不如末將帶大人出去轉轉?”
“也好!先去軍營吧!”陶笉然還沒見過十萬大軍是什麽樣子的呢!
王君浩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晦澀,但還是將陶笉然往軍營的方向帶。
沂州府是瑞朝和匈奴的第一道防線,十萬大軍就駐紮在北門,距離知州府倒是不遠,步行過去隻要半個小時。陶笉然算了算距離,若是匈奴破了城門之後,知州府就是首當其衝的一棟建築,心中又一次刷新了對邱裕的認知。
陶笉然跟著王君浩走進軍營,神色不由得有些呆滯。
軍營條件並不比沂州其他百姓的好,窮苦百姓至少有黃土房子,而軍營則是一排排不擋風不保暖的帳篷!如今陶笉然身上還裹著一件狐裘,士兵們卻隻有薄薄的一件士兵服,頂著寒風汗流浹背地在訓練。
“這……會不會很冷?”陶笉然話一出口,就知道自己問了個非常愚蠢的問題。
王君浩倒是沒有露出鄙夷的神色,麵色如常道:“若是連這點寒苦都受不住,又哪有勇氣麵對匈奴大軍!”
這哪跟哪啊!
陶笉然完全不能理解王君浩的腦迴路!難道你們過冬還是靠著一身正氣過的嗎?!
不過陶笉然也不好一來就質疑人家的工作,隻問道:“軍中物資可還充足?”
“開了互市之後,好了一些。”再具體的王君浩也不太清楚了,他隻管行軍打仗,這些後勤事務並不是他負責的。
陶笉然點點頭,又試探道:“我看那帳篷冬冷夏熱的,有條件的話要不要給蓋個房子?”吃飽穿暖了,士兵才能有力氣和精力打仗啊!就這苦行僧的日子,上了戰場誰能提起勁拚殺啊!
第162章
王君浩眼神複雜地看了陶笉然一眼, 才道:“但憑節度使大人做主。”
陶笉然聞言, 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了。又是這種尷尬的氣氛, 自從戚博翰登基之後,陶笉然就感覺以翁元基為首的這群人, 好像對自己有種若有若無的敵意。
陶笉然猜不透他們的想法, 但既然人家的都不想跟自己做朋友了,那他也沒必要湊上去,陶笉然又公事公辦地跟王君浩說了幾句話, 巡查了一遍營地,直到天擦黑才迴到自己府中。
沂州天黑得早, 加上資源貧乏,就連隔壁知州府的燈油存量都不多, 晚上幾乎沒有人家會點燈。陶笉然也不好浪費物資, 哄了寶兒和貝兒睡下之後,才躺到床上規劃起了未來的發展,但卻不是關於沂州的。
關於沂州的計劃他早就做完了,如今他要打算的,是自己的未來。
翁元基在跟戚博翰談過話之後, 對自己的敵意已經小了許多, 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不對自己產生敵意上。戚博翰未來必定會是千古一帝, 而他想要跟戚博翰比肩,不能再跟以往那麽無知無覺地過下去了,他需要組建自己的勢力,也要幫戚博翰組建新的勢力, 來跟老心腹抗衡。
通過今天短暫的相處,邱裕成了一個很好的人選。邱裕出身寒門,是通過科舉考出來的人才,隻是由於家裏沒有背景,打通不了關節,熬了這麽多年,隻能在沂州做個知州。
別看知州這個位置光鮮無比,但地處邊境的知州那可是把命都栓褲腰帶上的活。
前兩年匈奴大軍兩次入關,沂州一度十室九空。沂州能有現在的模樣,可全靠邱裕和一群同僚在苦撐。
綜上所述,邱裕有能力,但是沒有背景,而且對戚博翰有一定的忠心程度。
陶笉然在係統的備忘錄裏寫寫畫畫,不知不覺地就睡過去了。第二天一早醒來,陶笉然還沒來得及陪寶兒和貝兒吃早餐,就聽到小吏來通報,邱裕和農民們已經在農田旁等他了!
陶笉然為邱裕辦事效率吃了一驚,連忙揣上個大餅,就在路上邊走邊吃,往農田趕去。
邱裕挑選的這片弄農田,是在城外五裏多地的地方,距離水源也有將近五裏地,取水有些困難。
自從前兩年匈奴第一次入關後,沂州人口減少,這片土地就荒廢下來了。雖然兩年多沒耕種,但這裏也不至於太過荒廢,平整一下還是能很快就用上的。這個選址也可謂是用心良苦了,既沒有占了現有的農田,也不至於太多耽誤棉花的種植。
陶笉然趕到的時候,就看見邱裕、李通判,還有昨天見過的錢長史、邱主簿都來了,另外還有十名農人打扮的男子,想來就是他們找來的農戶了。
陶笉然連忙小跑上前道:“大家久等了。”
“不敢不敢。”邱裕連忙擺擺手,又連忙給陶笉然介紹十名農人,“大人,這十名皆是府內種田的好手,家中畝產一直是府內最高的,想必也能很好地照顧好棉花。”
陶笉然聞言,有些訝異:“讓他們來種棉花,會不會影響他們家裏的春耕?”
“大人放心,這十人家中皆是人丁興旺,少他們一個不少。”這個人選也是邱裕精心挑選的,比起陶笉然,他可是更在意沂州的糧食產量的,不管做什麽都要保證州內的糧食起碼能自給自足,否則要從外麵買糧食的話,那高昂的成本,州內沒幾戶人家能承受得起。
陶笉然這才放心下來,又跟十名農戶一一打招唿,才對他們問道:“這五十畝地,要把它們全部翻整施肥造墒,需要多久?”
那十名農戶都十分拘謹,聞言互相對視了幾眼,才有人低著頭小聲道:“大約需要五日。”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附和。
這倒是讓陶笉然有些意外,這平均一人五畝地,竟然能一天整一畝嗎?!這也太厲害了吧!不過陶笉然沒將這想法說出口,隻道:“那就辛苦你們了,需要什麽幫助隻管提,等將來棉花種出來後,給你們算五成抽成。”
</br>
陶笉然說完,又鄭重交代道:“這棉花種子來之不易,邱知州定要好好保管,來年沂州百姓就指望這一袋種子了。”
邱裕聞言,這才精神一震。棉花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且不說這棉花究竟有沒有傳說中的那麽好,但多少也是沂州百姓的一條生計,確實應該今早落實才對。
思及此,邱裕頓時對自己方才那倦惰的心理感到羞愧,連忙保證道:“大人放心,下官必定親自督辦此事!”
陶笉然間邱裕答應得如此爽快,對他的印象又好了幾分。邱裕帶著一眾下屬,匆匆忙忙離開去吩咐此事,徒留陶笉然跟王君浩在院子裏有些尷尬地對視。
“咳,王將軍。”陶笉然有些不知道該如何跟王君浩相處,兩人之前在寧安有過不愉快,而且以前王君浩的官位至少都是跟陶笉然平起平坐的,如今陶笉然當了節度使,王君浩就變成他下屬了,這身份上的轉變讓兩人都不是很適應。
但王君浩是世家精心教導出來的才俊,行軍打仗不用說,為人處世至少比陶笉然好得多,跟陶笉然打過招唿,主動道:“陶大人初來沂州,不如末將帶大人出去轉轉?”
“也好!先去軍營吧!”陶笉然還沒見過十萬大軍是什麽樣子的呢!
王君浩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晦澀,但還是將陶笉然往軍營的方向帶。
沂州府是瑞朝和匈奴的第一道防線,十萬大軍就駐紮在北門,距離知州府倒是不遠,步行過去隻要半個小時。陶笉然算了算距離,若是匈奴破了城門之後,知州府就是首當其衝的一棟建築,心中又一次刷新了對邱裕的認知。
陶笉然跟著王君浩走進軍營,神色不由得有些呆滯。
軍營條件並不比沂州其他百姓的好,窮苦百姓至少有黃土房子,而軍營則是一排排不擋風不保暖的帳篷!如今陶笉然身上還裹著一件狐裘,士兵們卻隻有薄薄的一件士兵服,頂著寒風汗流浹背地在訓練。
“這……會不會很冷?”陶笉然話一出口,就知道自己問了個非常愚蠢的問題。
王君浩倒是沒有露出鄙夷的神色,麵色如常道:“若是連這點寒苦都受不住,又哪有勇氣麵對匈奴大軍!”
這哪跟哪啊!
陶笉然完全不能理解王君浩的腦迴路!難道你們過冬還是靠著一身正氣過的嗎?!
不過陶笉然也不好一來就質疑人家的工作,隻問道:“軍中物資可還充足?”
“開了互市之後,好了一些。”再具體的王君浩也不太清楚了,他隻管行軍打仗,這些後勤事務並不是他負責的。
陶笉然點點頭,又試探道:“我看那帳篷冬冷夏熱的,有條件的話要不要給蓋個房子?”吃飽穿暖了,士兵才能有力氣和精力打仗啊!就這苦行僧的日子,上了戰場誰能提起勁拚殺啊!
第162章
王君浩眼神複雜地看了陶笉然一眼, 才道:“但憑節度使大人做主。”
陶笉然聞言, 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了。又是這種尷尬的氣氛, 自從戚博翰登基之後,陶笉然就感覺以翁元基為首的這群人, 好像對自己有種若有若無的敵意。
陶笉然猜不透他們的想法, 但既然人家的都不想跟自己做朋友了,那他也沒必要湊上去,陶笉然又公事公辦地跟王君浩說了幾句話, 巡查了一遍營地,直到天擦黑才迴到自己府中。
沂州天黑得早, 加上資源貧乏,就連隔壁知州府的燈油存量都不多, 晚上幾乎沒有人家會點燈。陶笉然也不好浪費物資, 哄了寶兒和貝兒睡下之後,才躺到床上規劃起了未來的發展,但卻不是關於沂州的。
關於沂州的計劃他早就做完了,如今他要打算的,是自己的未來。
翁元基在跟戚博翰談過話之後, 對自己的敵意已經小了許多, 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不對自己產生敵意上。戚博翰未來必定會是千古一帝, 而他想要跟戚博翰比肩,不能再跟以往那麽無知無覺地過下去了,他需要組建自己的勢力,也要幫戚博翰組建新的勢力, 來跟老心腹抗衡。
通過今天短暫的相處,邱裕成了一個很好的人選。邱裕出身寒門,是通過科舉考出來的人才,隻是由於家裏沒有背景,打通不了關節,熬了這麽多年,隻能在沂州做個知州。
別看知州這個位置光鮮無比,但地處邊境的知州那可是把命都栓褲腰帶上的活。
前兩年匈奴大軍兩次入關,沂州一度十室九空。沂州能有現在的模樣,可全靠邱裕和一群同僚在苦撐。
綜上所述,邱裕有能力,但是沒有背景,而且對戚博翰有一定的忠心程度。
陶笉然在係統的備忘錄裏寫寫畫畫,不知不覺地就睡過去了。第二天一早醒來,陶笉然還沒來得及陪寶兒和貝兒吃早餐,就聽到小吏來通報,邱裕和農民們已經在農田旁等他了!
陶笉然為邱裕辦事效率吃了一驚,連忙揣上個大餅,就在路上邊走邊吃,往農田趕去。
邱裕挑選的這片弄農田,是在城外五裏多地的地方,距離水源也有將近五裏地,取水有些困難。
自從前兩年匈奴第一次入關後,沂州人口減少,這片土地就荒廢下來了。雖然兩年多沒耕種,但這裏也不至於太過荒廢,平整一下還是能很快就用上的。這個選址也可謂是用心良苦了,既沒有占了現有的農田,也不至於太多耽誤棉花的種植。
陶笉然趕到的時候,就看見邱裕、李通判,還有昨天見過的錢長史、邱主簿都來了,另外還有十名農人打扮的男子,想來就是他們找來的農戶了。
陶笉然連忙小跑上前道:“大家久等了。”
“不敢不敢。”邱裕連忙擺擺手,又連忙給陶笉然介紹十名農人,“大人,這十名皆是府內種田的好手,家中畝產一直是府內最高的,想必也能很好地照顧好棉花。”
陶笉然聞言,有些訝異:“讓他們來種棉花,會不會影響他們家裏的春耕?”
“大人放心,這十人家中皆是人丁興旺,少他們一個不少。”這個人選也是邱裕精心挑選的,比起陶笉然,他可是更在意沂州的糧食產量的,不管做什麽都要保證州內的糧食起碼能自給自足,否則要從外麵買糧食的話,那高昂的成本,州內沒幾戶人家能承受得起。
陶笉然這才放心下來,又跟十名農戶一一打招唿,才對他們問道:“這五十畝地,要把它們全部翻整施肥造墒,需要多久?”
那十名農戶都十分拘謹,聞言互相對視了幾眼,才有人低著頭小聲道:“大約需要五日。”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附和。
這倒是讓陶笉然有些意外,這平均一人五畝地,竟然能一天整一畝嗎?!這也太厲害了吧!不過陶笉然沒將這想法說出口,隻道:“那就辛苦你們了,需要什麽幫助隻管提,等將來棉花種出來後,給你們算五成抽成。”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