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博翰注意到翁元基的視線,但並沒有開口解釋,而是直接道:“翁愛卿這半年辛苦你了。”


    “為陛下效命,臣在所不辭。”翁元基反應迅速地答道。


    戚博翰看著翁元基還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跟以往沒有任何變化。但他們兩個都知道,自從戚博翰坐上這個皇位之後,有些東西跟以前就再也不一樣了。


    禦書房內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寂靜,突然,陶笉然直接推門而入。


    陶笉然並沒有察覺兩人之間異常的氣氛,笑道:“翁元基也在啊。”


    戚博翰看到陶笉然,臉上的露出了幾分真心的笑容。不管將來會變成怎麽樣,至少還有這個人陪在自己身邊。


    翁元基看到陶笉然這麽自然地出現在這裏,立即意識到那張小書桌的主人是誰的,心中多了幾番計較,麵上卻不顯,跟陶笉然打招唿道:“陶大人。”


    “聽到你叫我大人,感覺有點怪怪的。”陶笉然撓了撓頭,徑直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問道,“你們剛剛在說什麽呀?”


    戚博翰看向翁元基,翁元基意會,答道:“如今北部土地已經平整完畢,但還需大量人手開墾,臣請求陛下頒布移民令。”


    所謂的移民令,古來便有。一般是皇帝建造陵寢的時候,會在陵寢周圍建一個聚居地,然後頒布移民令,讓百姓們遷居過來,替皇帝守陵。不過此舉太過勞民傷財,因為百姓們都安土重遷,要百姓遷離故土,許多人都不太願意,所以難免會發生一些衝突,有一些在位期間國力衰弱的皇帝,甚至都沒能力把百姓遷移過來。


    戚博翰眉頭微皺,並不答話。陶笉然跟翁元基了解完這移民令之後,滿臉不同意:“這樣太折騰了,而且說不定會激發民怨,得不償失啊。”


    “想要盡快恢複北部的生機,隻有此法。而且如今軍隊裝備精良,就算暴民造反,也可直接鎮壓。”翁元基自然知道這些壞處,但對於北部來說,此舉明顯利大於弊。


    陶笉然聞言,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不行不行,人家不願意走的,你逼人家幹啥。瑞朝那麽大,有那麽多沒有田地的乞丐流浪漢,你讓各地縣衙把這些人聚集起來送到北部,再給他們分點地,人家肯定給你老老實實地幹啊!”


    陶笉然話還沒說完,翁元基立即眼睛一亮。他隻顧著權衡利弊,全然忘記了還有另外一條兩全其美的辦法!想到這,翁元基看陶笉然的眼神又變得不一樣了。他自詡自己也是心懷天下之士,但很顯然,天下百姓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遠遠不如陶笉然心中百姓的地位。否則這麽簡單的一個方法,自己早該想出來的。


    “就這麽辦吧。”戚博翰不管翁元基內心糾結,直接一錘定音,“如今牛愛卿還在北部,到時讓工部派一些人過去,教他們屯田耕地。”


    “臣遵旨!”翁元基領旨退下。


    不過幾日,這道政令就被快馬加鞭,送到了瑞朝二十四個州府,各級縣衙都開始忙碌起來。


    各個縣鎮的乞丐窩仿佛遭到了洗劫一般,一陣兵荒馬亂過後,這群衣衫襤褸的乞丐,跟被賣的豬仔一樣,坐上了簡陋的牛車,心驚膽戰地去往那個即將改變他們一生命運的遠方。


    第147章 147


    因為去年大災, 瑞朝流離失所的乞丐數量激增, 被送到北部的竟高達十萬人!


    不過這麽多人湧進廣袤的三個州,對於北部需要開墾的土地來說,卻隻是九牛一毛。於是戚博翰又頒布了一道諭旨, 不管是不是乞丐,隻要到北部定居, 不論男女老少, 一人能分到五畝地!而且隻要去所在地縣衙報名,官府可以安排免費專車送過去。


    這到聖旨一出,立即引發了北遷的移民熱潮。那些一家十幾口人,隻有十來畝耕地的農民, 幾乎沒有怎麽猶豫, 便選擇了北上。


    越來越多的百姓湧入北部, 此時已經接近七月的尾聲。拖了三個月的習家科舉舞弊案終於下了判決。跟大家想的一樣,習家果然又像龔家一樣,被一窩端了。陶笉然照例去天牢裏找了幾十名女老師, 竟也直接就湊夠了淮陽府和行知中學需要的老師數量。


    不過這些新老師質量參差不齊, 陶笉然把她們全部打散,一部分留在京城, 另一部分去寧安作為交換,換了一批老教師過來。


    與此同時,行知學院的期末考試成績已經出來了。


    六年級三個班的學生,毫無意外都通過了畢業考試,但他們各自的選擇卻不盡相同。


    陶小妹、田達、陶明傑和陶鵬飛, 都選擇了去京城讀中學。另外還有二十幾名校刊社團的學生,也選擇了京城。


    而餘下的七十多人,因為沒有加入校刊社團,所以沒有收到北上的邀請,有一半人選擇在寧安中學繼續就讀。而另外將近三十名學生,被學院出的薪資吸引,決定當一名小學老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在短暫的畢業典禮過後,曾經一起同窗苦讀的同學們,就要開始各奔東西了。


    陶禧然看著陶小妹收拾行李,大大的眼睛裏含著一層朦朧的水霧。


    陶小妹一個轉身,就看到已經長得比自己還高的小弟一副要哭出來的樣子,無奈地笑了笑:“當初叫你好好學習別太貪玩,不然現在你就可以跟我們一起去京城了。”


    “我明年就能去了,你們要等我!”陶禧然嘟著嘴,心中雖然不舍,但他現在已經是個男子漢了,送別的時候絕對不會跟上次一樣哭得稀裏嘩啦的!


    第二天便是要離開的日子,陶禧然拉著大姐說了許久的話,才依依不捨地離開。而宿舍的另一頭,特意請假迴來送王琬凝的百靈,也在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小姐,我給你做了幾件狐裘,去到之後就可以拿出來備著了。京城比寧安冷得早,你可千萬不要忘了。”


    “放心吧,不會忘記的。”王琬凝臉上一直保持著淡淡的笑容,眼神卻時不時地往門口張望。


    百靈沒注意到王琬凝的小動作,仍舊念叨個不停:“小姐你先去京城等我,我們紡織廠已經計劃要去京城開分廠了,到時候我申請調過去,我們就能經常見麵了!”


    “那挺好的。”


    一直等到第二天出發,送行的人中都沒有看到那個高挑的身影。王琬凝收斂了臉上的表情,進入馬車內閉目養神了半響之後,再次睜開眼,已經是一臉堅毅的神情。


    八月份秋收結束後,一直供給給北部的糧食總算可以緩了一些。今年風調雨順,全國範圍內基本都是豐收,基本見底的國庫也終於充盈了一些,


    也差不多是這時候,陶小妹一行人終於來到京城了!


    陶笉然小半年沒見過小妹,此時緊張得不得了,提前了好幾天讓子期準備好陶小妹的房間,又每天下朝之後就去吩咐廚娘準備多點飯菜,以防陶小妹今天來到卻沒有好飯菜吃。


    原本不愛鋪張浪費的陶笉然,硬生生連續三四天浪費了許多食物。好在如今尚書府雖然隻有陶笉然一個正經兒八百的主子,但下人著實不少,飯菜才沒被倒掉,全部進了侍女小廝們的肚子。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煬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煬師並收藏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最新章節